快點來登入喔~!!
《大國院士》第602章 招標大會
  翌日,清晨。

  在北航學校的大禮堂中,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招標大會正式開始了。

  這一次的招標大會分兩場。

  前半場是針對國內願意在航天上發展的企業的,無論是傳統的航天集團,還是那些被免稅等政策吸引而來的互聯網企業或者其他企業,給他們一個展示的舞台,以及向外招標一些不那麽敏感的項目。

  比如氣象衛星、通訊衛星、各種航天零部件等等。

  這也算是國家在鼓勵民航企業投資航天技術,以及開放一部分航天領域的蛋糕給民間航天企業了。

  而下半場的招標大會就純粹是屬於‘內部’會議了。

  能參加下半場會議的企業,都是經過了航天局提前篩選。

  包括載人航天任務、探月工程等方面的航天核心,其資金和項目都將在這些內部企業中選出來。

  這很正常,畢竟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都是國之大事,預先篩選企業的資格是必須的。

  萬一,萬一有人在項目搗亂,提供了質量差亂的零配件,亦或者是什麽錯誤的東西,那導致的後果將是極為嚴重的。

  而且,無論是載人航天還是探月工程,其實本身都涉及到很多尖端,以及可以轉化成軍用的技術,敏感性相當的高。

  相對比其他人更為重視的下半場招標大會來說,徐川對上半場的招標大會更感興趣一點。

  一方面是上半場有一些航天領域上的‘外企’參與,有機會給星海研究院拉一些航天上的項目和經費,比如給某些互聯網企業送衛星上天什麽的。

  另一方面,則是這可以說是一場聚集了華國絕大部分航天企業的招標會議,他還想在這場招標大會上尋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比如衛星的製備、太空望遠鏡的製造等等。

  如果不是現在自己手上的事情有些忙不過來,徐川甚至準備再啟動一個項目--‘造一台高精度的太空望遠鏡’,用於科研活動。

  這個想法是前些天在看到了NASA的新聞發布會後萌生的。

  韋伯望遠鏡的探測與傳遞回來的照片,讓他對廣闊的宇宙萌生了興趣。

  或者說這份興趣本就在他心裡,只是之前是被一系列的事情壓住了,現在被激發了出來而已。

  而除了廣闊的宇宙外,還有隨時都有可能走向超新星爆發的參宿四,也是想讓他在太空望遠鏡上進行投資的原因之一。

  畢竟這可是百年難得一遇的超新星爆發,而且還是六百光年這麽近的距離。

  完全可以說,若是能近距離的看到一場宇宙的絢麗煙花,對於一名物理學者來說,毫無疑問是這一生中最為幸運的事情之一。

  上半場的招標大會結束,收獲了一堆的名片和各種聯系方式後,徐川跟隨著工作人員趕向下半場的報告廳。

  相對比上一場可以說是完全公開的大會來說,下半場的招標大會的安檢就嚴格很多了。

  不僅要出示專用的邀請函,還需要上架通訊設備和接受檢查,以防止有人將錄音和拍攝裝置帶進去。

  畢竟這一場招標大會上,除了傳統相應的標書和招標等流程外,還有一些目前處於機密狀態下的航天規劃和技術交流。

  比如《關於探月工程地月貨物運輸方案征集》《月球表面臨時/永久基地建設方案征集》等等。

  這些項目並不在這次的招標流程中,而是需要參與下半場招標會議的企業進行現場提案與技術展示,然後再由航天局來進行考慮。

  也就是說,招標大會開始後,如果要針對性的參與的話,需要由技術專家或工程師進行一些技術交底,解釋項目的一些技術細節、工作流程、使用方法等。

  換種說法,與其將下半場的招標大會看成傳統的招標會議,不如將其看做一場國內有資格參與航天事業的企業之間進行的一場技術交流,有一部分促進國內航天領域發展的意味。

  畢竟伴隨著太空競賽的開始,光靠國家航天的力量去和對手進行PK,先不談夠不夠的問題,光是這條路線就有些畸形了。

  所以航天事業發展至今,向民營企業開放和采購航天服務,也是航天局和科學技術蔀的安排。

  一方面是為了降低空間運輸成本,另一方面則是鼓勵商業航天發展。

  希望能讓國內湧現出一批馬斯克式的人物,扶持一批類似spaceX這樣的強大太空公司。

  這種方式其實也算是在摸著米國的石頭過河。

  因為早在2006年的時候,NASA航天局就開啟了航天服務采購模式。

  其方式也很簡單,就是設立一個航天項目,公開招標,投標人帶方案競標,中標了後獲取政府資金開始執行。

  雖然方式看起來很簡單,但是過程比較嚴謹。
    NASA宇航局給項目進度劃出了嚴格時間節點,不管你遇到啥技術障礙或者資金問題,宇航局按節點驗收,按節點付款,一個節點延遲,後面的活你也不用幹了,立即換公司。

  而經歷這些年的發展,米國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的優秀航天企業。

  比如spaceX、軌道科學、藍色起源、ABL空間系統公司等等,這些商業航天公司的項目涉及商業火箭發射、衛星製造、私人空間站、太空旅遊、太空飛機等眾多領域。

  說米國是航天大國,並沒有說錯。

  畢竟這些公司,隨便哪一家拿出來,可以說都比地球上絕大部分的國家的航天實力要強了。

  而如今,他們大概也準備複刻這種模式了,這也算是摸著老對手過河。

  只不過未來的效果如何,暫時來說誰也不知道。

  對於徐川來說,他參加今天下午這場招標會,主要是抱著看一看國內航天領域各大企業實力來的。

  不可否認大功率的電推進系統對於傳統化石燃料運載火箭是一種降維性的打擊,但這並不意味著傳統的化石燃料推進系統就沒有了自己的優勢。

  比如運載負荷。

  500KN的推力在電推進體系中可以說是一個極其誇張的數字了,但放到傳統的化石燃料火箭上,這個數字只能說可能連那些重型運載火箭的零頭的零頭都不夠。

  比如前幾個月NASA航天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SpaceX公司的BFR重型運載火箭,其起飛重量高達7400噸。

  盡管起飛重量和推力之間的單位沒法直接換算,但毫無疑問的是,傳統的重型運載火箭在運載負荷上遠超當前的電推進系統。

  所以即便是大功率的電推進出來了,也不太可能立馬就替換掉傳統的運載火箭。

  在大質量的物資輸送上,傳統的重型運載火箭依舊有著獨天得厚的優勢。

  而且在傳統的運載火箭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國防領域!
  無論是哪一種導彈,無論它的打擊距離有多遠,其推進方式和目前的傳統運載火箭從本質上來說,兩者之間基本上是沒有什麽區別的。

  這兩者都是飛到一定的位置進行物體的投送,運載火箭一般投送衛星等等,而洲際導彈則是投送彈頭。

  所以這兩者是相互的,只要是航天技術發達的國家,在導彈的製備上一定也是不弱的。

  在這一點上,電推進無法替代傳統的運載火箭。

  雖然空天發動機和空天轟炸機能形成極大的戰略威懾,但是洲際導彈、遠程武器這些東西的地位卻也是不可能被取代的。

  畢竟你不可能在導彈上裝上空天發動機、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還補上一套磁流體發電機組。

  會乾這種事情的,也就那些寫科幻小說或者拍科幻電影的作者或導演能乾出來了,而且還得是腦殼進了水。

  在一些前期的保密工作,事項完成後,下半場的招標大會也開始了。

  在各大航天集團和公司向航天局遞交了屬於各自的標書後,關於《關於探月工程地月貨物運輸方案征集》《月球表面臨時/永久基地建設方案征集》這些保密性項目的探討,以及各大航天企業的技術展示和交流時間,到了。

  首先上場的自然是國內的兩家航天強企,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

  航天科技集團首先展示出來的自然是‘長征9號’重型運載火箭。

  包括發射裝置的第一級將使用四個雙噴管YF-130/500噸推力發動機,而按照這名交流技術人員的展示,第一台YF-130煤油-液氧發動機的裝配工作已於完成研發組裝和點火工作。

  雖然從設計上來看,長9的運載負荷暫時還追不上SpaceX的重型獵鷹火箭。但放到世界上,也可以稱得上是頂尖的了。

  而除了‘長征9號’以外,最讓徐川感興趣的是航天科工展示的另一項技術--‘衛星俘獲’抓取技術。

  簡單的來說,就是這項技術能夠做到精準俘獲外太空軌道上的那些失效的衛星或者其他太空垃圾,然後將其拖到指定的地方。

  對於這項技術,徐川挺感興趣的,準備在招標大會結束後和航天科工的研究員聊聊。

  當然,對這項技術感興趣的並不止他一個,還有台下坐著的航天局領導們。

  無論是從清理目前越來越多的太空垃圾,還是一些軍事用途,比如在衝突期該技術對敵國的通信和偵察衛星進行控制或破壞,都很有前途。

  而等待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完成自己的展示後,第三位上台展示做技術交流的企業,毫無疑問被航天局安排給了星海研究院。

  至於展示的技術,在經過了航天局的同意後,毫無疑問將是星海研究院最新研發出來的電推進系統!
  PS:補昨天的第二章,求個月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