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第337章 他真的懂
  “李老師,多普靳成相正常,但超聲回波頻率不等,這是什麽原因!”

  “什麽器型?”

  “爐式罐,高四十,底徑十六,腹徑二十四,胎厚0.5,足厚五公分。”

  “有沒有合模拚接痕跡?”

  “沒有!”

  “X光做過沒有?”

  “做過,胎體薄厚基本均勻。”

  李定安想了一下:“薄胎,大器,不可能一次成型,應該還是合模拚胎,但並非常見的分段拉胚上下對接,也非平口合縫,更非底接足,而是套接……就像接水管,大管套小管……”

  手指握了兩個圈,李定安比劃了一下,
  “然後封邊修整,所以找不到痕跡。但因為是分批製作,入爐時上下兩段乾濕不等,高溫狀態下,不同部位的玻質及金屬成份會產生不同變化,繼而導致回波頻率出現區別……再做一下精細化檢測,比如各部位X射線特征,能量色散熒光分析,應該會有發現……”

  “唉喲,謝謝李老師……”

  “李老師,我們發現了一件窯變瓷,但不知道形成原因!”

  李定安愣了一下:啥玩意?
  東西是他從XJ拉回來的,每一件都看過,怎麽沒發現裡面還有這樣的好東西?
  “是什麽?”

  “一件倭口盤!”

  組長一招手,組員連忙拿來了標本。

  不大,半尺見方,四角繪有紅魚戲蓮的圖案,盤心為紅日倒映,又紅又豔。

  李定安瞅了半天,也沒發現哪裡有窯變的跡像。

  組長又接過盤子,稍微側了一下,李定安下意識的眯了眯眼睛。

  盤角有一株荷花,稍下點有一條紅鯉,尾下頭上,魚口半張,像是要啃食花葉。

  剛才角度不對,這會兒再看,魚嘴竟然在發光,還是金光?
  感覺嘴裡像是含了一顆寶珠。

  希奇了?
  李定安琢磨了一下,“哈”的一聲,“顏料炸了!”

  研究愣了一下:“啊?”

  “應該是入爐時裝瓷胎的匣缽破了一道縫,火從縫隙裡鑽了進來,顏料猝熱後產生的現像:古代北方地區的紅色顏料主要成份是雄黃和鉛丹,有時也會加一點琉磺,鉛丹遇明火會變黃,琉磺會燃燒,從而形成黃色的濺狀線……

  不過不多,之後釉面結晶,被玻質層覆蓋,所以不明顯。確實屬窯變現像,但並非不可複製……你再做一下非金屬元素測定,看有沒有砒霜成份……”

  雄黃遇明火也會反應,會轉化為砒霜,有這玩意,就說明匣缽確實破了……

  “這麽簡單?”

  組長拍了一下手掌,噔噔噔就跑。

  又過來一組:“李老師,我們組負責填色、飾線的成份研究……在做實驗時,發現其中一件標本的鈷料很古怪:鐵比錳高、錳比鈷高,鈷比砷高,砷比銅高,銅比鋅高,鋅比鎳高……”

  何安邦愣了一下:“鐵、錳、鈷、砷、銅、鋅、鎳?”

  “對,七種!”

  這就很奇怪了。

  不管是曾青、回青、扁青、蘇麻離青,還是浙料、硃明料,更不管哪個朝代哪個時期,青料一概分為三類:低錳、高錳、高鐵。

  前兩種國產:低錳料不含砷和鋅,高錳料不含銅和鋅,最後一種進口自中亞,也就是所謂的回青,不含銅和鎳。

  所以,六種以上元素的都少見,真就是第一次聽,七種元素全包齊活了的?
  何安邦看了看馬獻明,馬獻明也搖頭:李定安當了甩手掌櫃之後,項目就是他負責,他當然清楚各組都有什麽問題。

  但說實話,他也沒搞懂。

  “幾件?”

  “就一件,是一隻雙耳瓶。”

  “發色呢?”

  “比較鮮豔,優於國料和回料!”

  “混合配比做了沒有?”

  “做了,但不論怎麽配,都還原不出相同的元素順序。”

  “顯微成相有沒有特點?”

  “有,有細微的鐵鏽疤痕狀紋路!”

  “紅色?”

  “不是紅色,是暗黃!”

  暗黃?

  李定安皺著眉頭,想了好一會兒,眼睛一亮:“有沒有做激光光源熒光測定和質荷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檢測?”

  “啥?”

  分光測定他知道,測輻射射線的,但後面那種聽都沒聽過。

  組長搖了搖頭:“沒有!”

  何安邦也沒聽過:“我們有這樣的儀器?”

  “有,分析放射性元素成份和含量!”馬獻明點點頭,“但從來沒用過!”

  “意思是除了鈷,還有其它放射性元素?”

  “不確定,做一下就知道了!”

  李定安想了一下:“鋼果金的加丹加省有一座輝砷鈷礦,伴生元素多達十幾種,其中就包括這七種。但這座鈷礦在一戰時才被發現,蒙古瓷用的肯定不是這種鈷料……”

  “除此外,俄羅斯中西伯利亞的利薩科夫斯克州有一座富含銅、鎳、鐵的鈷礦,和我國的高錳料很相似,但不含砷……這個發現的比較早,而且離內蒙古也近,所以我懷疑,繪彩的師傅配青料時,用了一部分低錳料,又混合了這一種……”

  “但和放射性元素有什麽關系?”

  “這座礦的礦土有個特點,含鈾,鈾衰變又會影響其它元素……而衛組長做配比時用的是普通的青料,當然沒辦法還原元素順序……”

  “造原子彈那玩意?”

  “造原子彈之前,這玩意的主要用途是配顏料……藍、綠、黃!”

  青料不就是藍色和綠色?

  而這件東西的顯微成相,恰好就有黃色紋路?
  不對……

  何安邦激靈的一下:“有放射性?”

  “放心,濃度很低,應該在千分之一以下,且只是礦石成份,射線穿透力不強,輻射強度約等於平常見的含鈾元素的有色玻璃……”

  “那就好!”

  參觀團成員也松了一口氣,也更加好奇:問題越來越深奧了。

  研究個瓷器,竟然能涉及到放射性金屬?
  關鍵的是,李定安照樣能答的上來?
  雖然不知道對不對……

  付主任笑了笑:“懂的挺多?”

  館長點點頭:“不然也輪不到他負責……”

  說話間,姚川樂呵呵的跑了回來:“李老師,對上了!”

  “詳細點!”

  “哈哈……老程把氣壓降到了0.8,色譜一個數值都沒錯!”

  “釉面結晶呢!”

  “還沒來得及測,但重新計算,爐溫降到500度完全可行。”

  “可行就行……”

  話音剛落,第二組也跑了回來:“李老師,有結果了:罐體上下、內外的玻化度均有不同,上半截強度高,下半截強度差……”

  “彈性模量基數呢?”

  “恰恰相反,上低下高!”

  “嗯,合模拚接,套接!”

  “對……謝謝李老師!”

  “應該的!”
    李定安很淡定。

  因為這是新工藝,新技術,從而發現的難點、出現的問也就多。剛立項的那一個月,基本上每天都這樣,李定安就沒閑的時候,不管是手還是嘴,甚至是系統。

  李定安忙的腳不沾地,吃飯以秒計,上廁所百米衝刺的習慣就是那時候養成的,後面為了節省時間,索性把辦公室搬到研究室隔壁。

  包括經驗和知識也是這時候積累的。

  研究員們的依賴性也是那時候養成的:如果發現研究不明白的問題,一概找李老師。不管多難,他都能從原因到過程,再到結果,保證給你分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從何安邦到研究員們都很淡定,因為早習以為常了。

  但參觀團成員卻有點不淡定。

  乍一看,兩個問題都不複雜,非專業人員也能聽懂:

  第一個是海拔和氣壓導致的物理變化,想驗證也很輕松,從試驗到有結果,也就二十來分鍾。

  還有回波頻率不等,這個更簡單,竟然是瓷胎拚接造成的,驗證更簡單:從提到解決,也就十多分鍾。

  但這是以果推因,當然簡單。

  因為導致這兩種問題的原因很多,氣壓和拚接只是無數原因當中的一種,而且極不起眼。

  就好比買彩票,就那麽三十來個數字,怎看怎簡單,卻有幾百萬個組合,你能知道搖出來的是那一組?
  也由此看出,這麽年輕,卻能成為項目總負責,不是沒有原因的……

  正感慨著,第三組也來了:
  “李老師,測出來了,標本釉面有砒霜成份!”

  “這麽快?”

  “實驗室有試紙,做了一下毒性檢測!”

  李定安愣了一下:這玩意屬實驗室急救箱標配物資,他一時給忘了。

  既然有砒霜,說明遇到了明火,從而可以確定,魚嘴裡的光就是匣缽破損引起的窯變現象。

  李定安點點頭:“測出來就行……”

  話音剛落,衛組長也來了,就是模樣不怎麽好看:“李老師,鈷料裡有鈾!”

  李定安心裡一咯噔:“濃度很高?”

  “不高,千分之零點七!”

  “輻射性很強?”

  “也不強,射線穿透力很弱!”

  衛組長歎了一口氣,“我只是想,之前怎麽沒想起來分析一下射線種類?”

  “很正常……”李定安笑了笑,“瓷器而已,又不是原子核研究?”

  因為誰也想不到,瓷器中竟然有鈾元素?

  李定安又舉手示意了一下:“還有沒有?”

  又提了幾個問題,基本都屬於燈下黑,李定安一一解答,又快又準,試驗室裡的氣氛很是熱烈。

  還有點詭異。

  各組組長和研究員都很興奮:問題都不大,但很拖進度。有的可能三五天就能解決,就比拚胎,比如色差。

  有的可能要一兩周,比如窯變,還有的會拖更長,比如鈾元素。

  但李定安一來,問題就不成問題了,分分鍾就能解決。

  省出來的時間幹什麽不好?
  吃飯、喝酒、睡覺……還省腦子。

  參觀團卻很沉默:這懂的何止是有點多?
  第一個問題是色差,第二個問題是爐溫和釋面結晶溫度,這兩個問題都是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導致的,涉及大氣學、地理學、化工顏料工程等等。

  之後是瓷胎拚接,屬陶瓷學范疇,但同時涉及到金屬學與熱處理,以及一部分超聲學和材料學理論。

  再之後是窯變,這是純化學。

  然後則是鈷料,又涉及到了放射性金屬。

  以及最後的那兩座礦……權當他外國地理學的也好……

  問題很雜,涉及的學科五化八門,但不算深奧,學習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就懂。

  但換成一個人懂這麽多專業和學科,就讓人沒法理解了:術業有專攻,沒讓你全攻。

  而且既便全懂,也不一定能解決:就比如馬獻明,張副所長,還有姚組長、衛組長、程永權,清一色的知名專家,業內權威,學識不可謂不淵博,經驗不可謂不豐富。

  這些人加一塊,懂的肯定比李定安還多。但他們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從多到數不清的可能性中選出最正確的選項,就只能一遍一遍的試錯。

  所以,不單單要懂的多,還要有透過現像看本質的能力。就像李定安,不用看實驗報告,不用看計算數據,只是通過幾個關鍵信息,就能分析出最準確的結果。

  越是內行,就越清楚這其中的難度:沒有成千上萬次的實驗積累和經驗總結,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也更不可能這麽快:姚川說他一個問題只需幾分鍾,他果然隻用了幾分鍾。

  再看年齡……不可能!

  這才是最讓參團觀成員驚奇的……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提問的人越來越少。

  問題解決了,當然就不用爭,不用吵,驗證結果就行了。

  所以,實驗室裡越來越安靜。

  李定安也松了一口氣,還好,沒拉胯,算是應付過去了。

  不然何安邦能把他弄死:參觀團都進了研究室,你這個負責人卻在睡大覺?

  這會再看,老何牙根都快呲出來了,還衝著李定安豎了個大拇指。

  不用猜,參觀團肯定很滿意:這麽全面、這麽專業的項目負責人,從哪再能找一個?
  由此可見,研究團隊的專業性和研究能力……

  正高興著,又有人冷不丁的問:“除了鈷氧化物,瓷器中還有哪些稀有元素?”

  門外漢吧?

  肯定不是研究人員,因為都知道……

  何安邦下意識的瞄了一眼,又正了正臉色:“發什麽愣,回答問題!”

  “哦……問我呢?”

  “廢話!”

  李定安瞅了瞅:是個中年人,就站在館長旁邊,估計職級不低。

  歲數應該和老爸差不多,個子挺高,清清瘦瘦,還挺帥。

  但不知是不是錯覺,感覺有一絲眼熟。

  館長和書記都看著他,李定安沒空多想:“傳統瓷器中除了鈷,只有鈦、鋯、鋇等元素,主要用作凝結劑、增光劑或消光劑,瓷器用途也主要以陳設為主……”

  “現代瓷器呢?”

  “很多,但多用於工業瓷!”

  “具體點!”

  “氧化物有氧化釔、氧化鋯、氧化釷、氧化鈹、氧化釓,氟化物有氟化鋇、氟化鈣、氟化鎂,氮化物有氮化鋁、鋁醉鎂等等……多用於超導、介電、電光、壓敏、激光……”

  “具體行業!”

  “汽車、船舶、精密機械、醫學、航天,乃至國防和軍工……”

  “軍用的有幾類?”

  “也很多,激光介質、裝甲防護、窗視透波,以及紅外探測、激光製導、……”

  剛說到“紅外探測”和“激光製導”,李定安猝然一頓。

  他終於知道,今天的參觀團是來幹嘛的。

  光瓷,鏡光瓷!

  張漢光,你嘴怎麽就這麽快?(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