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第429章 故意抬杠
  假的在這裡,那真的去哪了?

  天知道。

  李定安看了再看,確定沒有看錯,長長的歎了一口氣:管那麽多,這又不是中國?

  但不確定一下,總覺得不甘心。

  想了想,他又左右瞅瞅,走向又一台展櫃。

  李定安記得很清楚,那些人在這一節櫃台前面也停留過,而且時間相當久。

  低頭再看……呵?

  乍一眼,像是用一堆爛鐵絲隨意編了一個兜,又綴了一堆爛鐵片,然後刷了一層漆,然後埋了好久,上了許多鏽的那種感覺。

  但別懷疑,這絕對是盛唐時期的如意銀冠,采用的是鎏金掐銀絲工藝。

  不過鎏金是宋朝時才有的叫法,唐代稱泥金,說簡單點:銀絲燙裹金泥,再用掐絲法編織成冠。

  工藝非常複雜,不提掐絲部份,就說鎏金:將金和水銀合成金汞齊,再塗染銀絲,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一根裹金的銀絲就成型了。

  而稍懂點醫學都知道,水銀蒸發意味著什麽:要麽死一堆,要麽癱一堆,一癱就是一輩子的那一種。

  實事求是:別說遊牧民族,既便是唐朝時期的行作(非官方金銀作坊)也沒有掌握這門技術,能造這東西的,只有文思院(唐代宮廷主管制造金銀器的機構)。

  所以這東西能到這裡,除了禦賜,不會有第二種途徑。

  再看形製,前為如意冠圈,後為卷雲雙翼,兩側鳳鳥騰飛,再綴牧丹、芍藥、蓮、菊、鷹、雁等圓形金飾……百分九十九點九,唐朝皇帝賜給突厥可敦(可汗皇后)的鳳冠。

  再看標簽:出土於毗伽可汗之墓。

  哈哈,厥特勤牌陰面,罵漢人全是壞蛋那一句,就是他寫的。所以,這件鳳冠,九成九是唐玄宗賜的。

  可惜,假的。

  真的去哪了?
  天知道……

  失笑似的搖了搖頭,他又回憶了一下:
  “除了這一件,還有什麽?”

  “閣下,還有一套黃金馬具,共二十四件,還有一頂銀冠,一塊玉璧,一本經書!”

  “都在這裡?”

  “對!”

  經書確實有,數量還不少,但成套的黃金馬具和玉璧……李定安真沒看到。

  都轉了整整一圈了……難道看漏了?

  瞅了瞅,他看看於徽音:“你餓不餓?”

  “不餓!”

  “那就再看看!”

  “好!”

  然後一圈,兩圈、三圈……

  依舊沒找到馬具,柔然時期的馬鞍和突厥時期的馬蹬倒是各有一副,但前者是木製,後者是鐵製。

  再者也不成套。

  玉器也有,有蒙元時期的扳指,也有稍早些的回鶻時期的玉杯、玉碗,但並沒有“璧”。

  不是“都在這裡”嗎?

  但重點不是這個。

  一件太陽神岩板畫,典型的匈奴時期信奉“太陽神”的宗教作品,所以,這是正兒八經的祭神禮器。

  但可惜,上面的土鏽是用明礬煮出來的,土泌是包了黃土,又用火燒而形成。

  簡而言之,假的……

  一件青銅龍首灶,就這形製,要不是大漢將軍北征匈奴時給主將做飯的行軍鍋,李定安敢嚼著吃了。

  再掰著指頭數數:衛青、霍去病、趙充國、李廣、李敢、趙破奴、李廣利、竇固、竇憲……哪個不是名垂青史,一代名將?
  可惜,用硫酸泡出來的……

  還有一把羊首青銅刀,帶有典型的春秋戰國時期北方遊牧民族風格。

  沒例外,還是假的……

  還有兩枚鮮碑時期的黃金蝶形帶鉤,哈哈,仍舊是假的……

  兩圈之後,李定安已經麻木了。

  粗略算算,假的東西好像不多,可能還不足二樓展區文物總數的一成。

  問題是,這裡是博物館,光是二樓就有上千件文物,既便是十分之一也有上百件。關鍵在於,這十分之一無一例外,全是最貴的那一部分。

  反過來再說,博物館不是不能有仿製品,但那是文物被借走展覽後的臨時替代品,肯定要在標簽中注明,但些東西的標簽上,一律都是真品。

  博物館中也不是沒有贗品,數遍全世界,沒有一家沒有,包括國內的國博和故宮。

  但別說確定,哪怕只要有一絲絲懷疑,也絕不會展出……要不怎麽叫博物館,藝術殿堂,地方乃至國家的文化客廳?
  而這裡,光明正大,明目張膽……

  要問為什麽?
  呵呵呵……

  正不知道該說點什麽,李定安猝然愣住:他看到了那本經書。

  腦海中下意識的回憶,沒錯,當時那些日本人也在這裡停留過,而且很久。

  再仔細看,摩尼教的《大福音書》,羊皮的。

  出土於回鶻第八任可汗騰格裡汗墓,當時的摩尼教正是回鶻的國教,時間大致為唐順宗中期,也正是兩國的蜜月期。

  但重點不是這個,重點是,這本書,竟然是特麽的真品。

  再仔細看……絕對不會錯,百分之百是真的。
    但他很確定,那些日本人當時看的就是這本書,而且還說到過拍賣價格:三百五十萬到四百萬美金……

  一時間,李定安感覺心裡奔過了一萬頭神獸。

  東西還在博物館擺著呢,他怎麽拍?
  真就簡直了……別說在這裡,既便在中國,這樣的東西也是妥妥的國寶。

  果然,歷史在不斷的重演……

  心裡說不出的荒謬,也不知過了多久,於徽音拽了拽他的袖子:“看入迷了?”

  我迷個嘚兒……

  他重重的吐了一口氣:“走吧!”

  “不看了?”

  一堆假東西,有什麽看頭?
  ……

  看他下了樓,幾個助理忙跟到後面。

  又在附近的餐廳吃了點東西,終於等到了王永謙。

  “怎麽樣?”

  “協調好了,明天就派人,正式考察。”

  “那就好!”

  感覺他情緒不太高,王永謙笑了笑:“沒帶你去,生氣了?”

  那算個毛?

  “沒事,我已經罵過你了……”

  “罵的什麽?”

  李定安指了指博物館門口的岩雕。

  劉秘書瞅了一眼,差點沒崩住。

  王永謙好無奈:你多大的人了你?

  “不開玩笑了,給你說點正事!”

  李定安歎了口氣,組織了一下措詞,“剛轉了一圈,我發現,這家博物館有問題的東西挺多。”

  “哪一方面,考據的不對,還是考據不詳實?”

  “都不是……而是,東西不太準。”

  不太準……假的,贗品?

  博物館裡有贗品不很正常?
  不說這兒了,就國內,哪家博物館敢說館藏的每一件東西都是真的,征集和收藏的時候沒打過眼?
  國博和故宮都不敢這麽說……而且就數這倆家有問題的東西最多。

  當然,也是因為這兩家的文物太多,來歷太複雜……

  “會不會是文物不在,擺了一件替代的模型?”

  “不是,不論是標簽標注,還是館員介紹,都說是真品。”

  李定安歎了一口氣:“也是湊巧,我恰好又碰到了幾個日本人,聽他們在商量,要竟拍其中的一部分藏品。”

  “也就是你認為的那些贗品?”

  “對!”

  再結合李定安的前一句:裡面有問題的東西挺多……

  王永謙下意識的皺起眉頭:偷梁換柱,監守自盜?
  如果只是這樣,倒也不稀奇,這樣的事情國內也有,而且時有發生。

  遠一點的,兩千年左右的承德博物館,管理人員陸續用工藝品換走真品,前後十年,共盜走一級、二級在內的珍貴文物近三百件……最後主犯被叛了死刑。

  近一點的,雲博鎮館之寶銅牛虎,依舊是監守自盜,依舊是偷梁換柱……還好,最後追回來了。

  國外的也有:去年轟動全球的大英博物館失竊案,依舊是內部人員監守自盜,據統計,失竊文物達兩千多件,級別還賊高:件件都是其它國家的國寶……

  所以,很常見。

  “然後呢?”

  “然後,他們準備竟拍的兩件不在這,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但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他們準備竟拍的另外兩件在這裡,但我敢保證:櫃子裡擺的,百分之一萬是真品!”

  王永謙猛往後仰:“你說啥?”

  “聽不懂?”李定安瞄了他一眼,“你幹啥的你聽不懂?”

  王永謙當然聽得懂:調到部裡之前,他在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任副處長,管的就是文博類文物。

  所以,他不要太懂:如果李定安沒看錯,也沒聽錯,就說明,東西還在博物館,外面已經開始竟拍?
  這等於什麽,提前預訂?

  你先看,看準了就出價,如果價格合適,我再給你換出來……

  怎麽可能……這可是國有性質的省級博物館?

  好半天,王永謙才回過神來:“那些人是日本人,那當時說的是日語對吧……你聽楚了沒有?”

  “我用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學會蒙文、遼文、金文,之後學都沒學,回鶻文和突厥文(突厥、回鶻、蒙文一脈相承)自然而然的就會了……”

  李定安冷笑,“所以,就那麽簡單的東西,我不是有嘴就會?”

  王永謙張了張嘴,想罵點什麽。

  “那在哪拍,怎麽拍?”

  “你的意思我去問問?”

  王永謙差點被噎過去:故意抬杠是吧?(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