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第427章 漲漲世面
   第427章 漲漲世面
  太陽很大,雪水淋淋漓漓,滴下簷角,在地上濺出一朵朵的水花。

  空氣好了很多,但風很大,又濕又涼,中央廣場上沒幾個遊客。

  幾個女孩圍著文化宮門口的成吉思汗銅像拍照,還讓李定安幫忙。

  反正也是閑著,李定安沒有拒絕,接過了相機。

  於徽音也湊了過來:“大學生嗎?”

  “對,還是國立大學的高材生!”

  “那皮袍好漂亮?”

  “走的時候給你買一套!”

  於徽音眯著眼睛笑:“好!”

  話音剛落,鏡頭前一黑。

  又比如出去吃飯,李定安經常會和老板聊天,起初還聊的挺好,但於徽音或舒靜好一說漢語,話題立馬中止。

  之前請他幫忙的蒙古女孩擋住了照相機:“你們中國人(蒙語)?”

  天氣還行,能見度很高。出了城區,滿山遍野都是彩房子,於徽音和舒靜好扒著車窗,看的津津有味。

  “聯系了,但他們今年的來蒙的發掘研究計劃是六月份,文物局已經審批,不好臨時增加項目,再一個也來不及!”

  “再等等吧!”李定安看了看表,“快十二點,王處長也快出來了!”

  就比如烏蘭巴托大學和河南博物院聯合發掘,位於後愛杭省的高勒毛都二號墓地:整整一百多座墓葬群,已探明的墓塚數量是五百七十多座,而且大都是戰國至兩漢時期的大型墓葬。

  不知道是誰說的:這兒的人隻喜歡中國人口袋裡的錢……李定安覺得很有道理。

  這是為國家考察,哪能花李定安的錢?
  王永謙點點頭:“放心!”

  上了車,李定安就開始睡覺,不知過了多久,於徽音捅了捅他:“李定安,你看,好大的山?”

  那時已是蒙古國的冰凍期,還考察個屁?

  杭愛山,鄂爾渾河……快到地方了?

  李定安歎了口氣:“那怎麽辦?”

  好像只能這樣了?
  李定安吐了一口氣:“那就盡快吧:多備幾台性能好點的車,包括後勤車,再從首都請幾個歷史和古地理方面的專家,盡量專業點,經費要不夠你告訴我,我來想辦法……”

  “這個可能還需要我們自己協調,無非就是多花點錢。”

  女孩淡淡的點了點頭,接走了相機。

  省分校?
  聽著是省,但人口才十二三萬,放在國內的南方就一個鎮,放在西北地區也不過一個小縣的人口,學校能大到哪裡去?
  考察和研究能力可能還不如通遼。

  一周後,考察團啟行,考察期限三十天。

  確實來不及:他們六月分才來,來了以後才能向蒙古國文化體育旅遊部和科學院遞交申請,而光是審批,就要三四個月以上,立項最早也到十月分左右。

  然後十次中有八次,最後結帳時都要比蒙文菜單上的貴兩三倍。

  而這樣的遺址,蒙古境內有十多處。與之相比,只是一座元朝時期的遺址,人家真就沒放在眼裡。

  關鍵的是:在人家看來,風水類型的遺址對他們的歷史、文化和影響力的加成都不大,自然也就不受重視。

  李定安笑了笑:“對!”

  “能不能和河南博物院聯系一下,我們掛靠也行?”

  王永謙和參讚走出了文化宮。

  “哦!”

  我生什麽氣?

  參讚搖搖頭:“不太理想!”

  “只是省分校,考察和研究水平先不提,通行和後勤能不能保障?”

  看他興致不高,於徽音又挽住胳膊:“餓不餓,要不去吃東西?”

  ……

  他下意識的睜開眼睛:草原枯黃萬裡,一道巨龍撥地而起。

  大河滾滾而下,蜿蜒往北,不知去向。

  啥意思?
  王永謙歎了口氣:“國家博物館、科學研究院、國立大學、以及烏蘭巴托大學都有考古項目,暫時都分不出人手。”

  李定安忙迎了上去:“怎麽樣?”

  不拍了?
  兩人面面相覷,於徽音嘻嘻哈哈,捂住了他的臉:“別生氣!”

  參讚想了想:“只有一個辦法:退而求其次,和蒙古國的地方機構合作,比如國立大學前杭愛省分校!”

  好歹也是國家級的研究機構,一個分不出人手,個個都分不出人手?

  稍一轉念,李定安就明白了:遺址規模太小,且只有一處,關鍵是年代太近,人家真就看不上。

  來了半個多月,早習慣了:比如在街上或是酒店,聽到他們說漢語,本地人總會有奇異的眼神打量他們。

  話音剛落,於徽音指了指文化宮:“你看?”

  山嶽巍峨,峰巒疊嶂,連綿起伏,盡顯雄壯。

  他看了看表:從出現到現在,將將四個小時。

  拐下公路,又走了差不多半個小時的土路,一座古城漸漸清晰:哈拉和林。

  當然,新建的。

  原遺址在蘇聯時期就已破壞貽盡:牆磚和石基被拆下來建了房子,然後重新平整,開墾為田。

  蘇聯解體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過搶救性修複,結果專家組前腳走,後腳牧民就把磚瓦拆回去建了羊圈。

  到了新世紀,蒙古國才慢慢重視起來,在中、日、德等國家的資助下,修整了一部分遺址,建了一座博物館,並做了一些保護性措施。
    幾年前,蒙古國計劃效仿中國,進行產業轉型,計劃大力發展旅遊,哈拉和林古都的重建計劃也重新提上了日程。

  但迄今為止,依舊還停留在計劃階段。關鍵就兩個字:缺錢……

  有教科旅和外事司的官員陪同,當地還算熱情,將考察團安排在哈拉和林蘇木林場,還安派了晚宴。

  李定安大致瞅了瞅:十多間磚房和七八座木屋,完全可以當做考察期間的臨駐營地。

  至少比住帳蓬的要強。

  中午簡單吃了點,又帶著於徽音到古城轉了轉,回來後,太陽已經偏西。

  院子裡還是那幾輛車,中間一堆篝火,全羊被烤的滋滋冒油,旁邊一台小型烤爐,兩個大嬸正在烤羊肉串。

  廚房裡霧氣騰騰,隱約傳來抓飯的香味。

  圓桌上坐著七八位:兩位官員,兩個蒙古教授,兩位哈拉和林的蘇木達(鄉長),以及林場場長和翻譯。

  桌子上擺著手抓肉,腳下放著兩箱五糧液和幾隻空瓶,王永謙和劉秘書滿面紅光,估計已經喝了不少。

  他順手撈起一把烤肉,擼了一口:“王處長,國立分校的人呢?”

  “說是還沒準備好,明天早上才能到!”

  不是……都提前說好的,今天匯合,明天考察?

  再說都準備一個星期了……

  王永謙又給他使了個眼色:“等一等吧!”

  李定安心領心會,再沒多說:“好!”

  結果這一等,就等到了第三天早上。

  王永謙不停的打電話,打了五六個。

  “怎麽回事?”

  “說是準備的車輛壞了,正在重新調配車輛!”

  “又不遠,到這才一百公裡,人也不是很多,用我們的車接一下行不行?”

  “總不能天天接吧?”

  天天接就天天接……嗯?

  王永謙默然不語,李定安突然就懂了:要錢?
  他想了想:“這個錢,是誰要,公家還是私人?”

  “都有!”

  好家夥,上下通吃啊?
  嗯,不對?

  昨天早上,那兩個官員臨走時,劉秘書在車門口,好像給他們塞過什麽東西。當時沒注意看,就感覺花花綠綠。

  “昨天那兩個你也送錢了?”

  “你少管!”

  “送了多少?”

  王永謙瞪了他一眼。

  范蓉就在旁邊,悄悄的給他比了一根手指。

  這還能是一千?
  至少也是一萬美金。

  換算一下:一個人七萬多人民幣,抵當地公務員兩年的工資……結果就從首都送到這裡就完了?
  又想起早上王永謙吐的天昏地暗的樣子,李定安就覺得膈應的不行:堂堂的處級幹部,到這兒受這份窩囊氣?
  “回!”

  “回哪?”

  “當然是回國,還能回哪?”

  “你賭什麽氣?來的時候就說好的:外部協調我負責,伱搞好考察和研究就行。”

  “我沒賭氣,我就是覺得,光是協調一下,就是兩萬美金,後面還得多少?”

  “動腦子啊。”王永謙瞪著他,“你怎麽不算算,從我們來到正式考察多長時間,這又是多大的項目?”

  李定安想了想,倒抽了一口涼氣。

  放國內,怎麽也得部級吧,按正常速度,從遞交材料到審批,怎麽也要三個月到半年。

  何況這兒還是蒙古,半個月……坐火箭了?
  這罵挨的不怨。

  “你花了多少錢?”

  “你少打聽!”

  王永謙拍拍他的的肩膀,語眾心長,“記住,這是外面:用錢能解決的事情,那就不叫事情!”

  嘿……感覺好有道理,我竟然無言以對?

  李定安撲棱著眼皮:“過年給你提一箱酒,你都不敢收?”

  “廢話,能一樣嗎?你再別管了……明天早上再聯系一下,要是還不行,就得去省會一趟。”

  “又送禮?”

  “都說了你少管!”

  “那帶上我,好歹也能漲漲世面!”

  王永謙沒說話,上上下下打量著他。

  李定安秒懂,胸口拍的“砰砰”響:“放心,我絕對不惹事,就看看!”

  想了想,王永謙點點頭:“可以!”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