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第315章 買不買?
  李如英進了書房,抽出一本古籍,戴上了眼鏡。

  “叮零零……”電話又響了兩下。

  “爸,我媽呢?”

  李如英往外瞄了瞄:還在沙發上坐著,抱著膀子,聽到電話響,身體明顯的向後傾了一下。

  “生氣呢!”

  “哈哈……還生氣了?是她說沒事的……”

  李定安嘻嘻哈哈,“爸,問你個事:溫有全你認不認識?”

  李如英眉頭一皺:“你要幫他看東西?”

  “不是幫他看,是他有好多東西要賣,我幫劇組的一位老師看一看……”

  “少和這種人打交道!”

  這語氣不對啊?

  有點沉,還帶著點厭惡……

  “爸,這人有問題?”

  “我怎麽知道?”

  哈,李館長口風挺嚴?
  沒到圖書館的時候,李如英在市政府辦,服務的還是正職領導,該有的關系還在。現在又在文化口,對這種專門經營古玩的商人多少了解一點。

  沒什麽交際,卻流露出這種不怎麽待見的語氣,肯定是有點原因的。

  李定安心裡一動,“爸,他賣的東西沒問題吧?”

  “有問題的東西他敢光明正大的賣?”

  明白了,十有八九和三叔是同一類人。

  但人家做的大,還很小心,運氣也好,一直沒出事……

  “爸,你放心,我懂!”

  李定安掛了電話,輕輕的籲了一口氣。

  “崔老師,你剛才說:這位溫總準備退休,所以想把藏品全部轉手?”

  “說是上了年歲,精力不濟,眼力大不如以前,兒女也不喜歡這一行。”

  “他兒女做什麽工作?”

  “兒子在國外,具體沒問過,女兒在身邊,幫他打理生意。”

  “他給劇組讚助的不少吧?”

  “確實不少,有好幾千萬。”

  “報酬呢,幫他打廣告?”

  “對,這次外景的主背景是保定的中山靖王墓、大寧都司、蓮池書院、浚河府(清代古建築遺址)、大慈閣,背景文物為長信宮燈、清代仿傅山爐、乾隆真跡《棉花圖》(在保定創作)、鎏金關公像、《畿輔通志》(李鴻章任直隸總督時督刻)……

  除長信宮燈外,其他文物都是他提供的,拍攝地點就在他的收藏室,除了字幕鳴謝,花絮中也會將收藏室的全景剪進去……”

  可不就是打廣告?
  央視的影響力、號召力自然不用提,還是以文物為線索的傳統文化創演節目,演說嘉賓一個比一個權威,不是背書,勝似背書。

  至少在收藏界,這位溫總絕對會名聲大噪,手中的藏品價格倍長。

  怪不得東西會賣那麽貴?

  幾千萬都投進去了,不得加倍的賺回來了?

  李定安心裡也大致有了底:就一純粹的古董商人,東西來路還不怎麽正。

  由此可知,崔立給他看的那些照片上的東西,可能多少都有那麽點兒問題。

  他最感興趣的是,是從誰的墓裡挖出來的……

  轉著念頭,出租車開到了悅山湖。

  清一色的獨棟別墅,樓與樓相距上百米,園區大的像高爾夫球場。

  往北兩公裡是市政府,往西穿兩道街,就是市二中,剛賺到錢那會兒,李定安差點在這裡買套別墅。

  出租車進不去,包括人也進不去,等了好一陣,出來了一輛本田商務,問了名字之後,把倆人接了進去。

  離的挺遠,開了近一公裡才到地頭,一座小山包上,建著一幢三層的仿古式小樓。

  門頭上掛著匾額,黑底漆金:溫故!

  名字起的好,有淵源,也挺有格調。

  隨意的打量了一眼,兩人跟著司機進了台階。

  踏過門坎,一股閉塞、擁堵的氣息撲面而來。

  一般的古玩商店,都是大而豁朗,寬闊敞亮,博物館更不用說,廣闊的像會堂。

  但這裡不是。

  一進門,感覺進了圖書館,博古架一排連著一排,中間差不多一米寬,也就將將能站個人,勉勉強強蹲下去。

  架子上擺的滿滿當當,大致一數,只是一樓就十五六座。

  再算一算,崔立所說的“溫總的藏品有四五百件”,真不算誇張。

  所以,這裡已經不能算是收藏室,而是“堂”。

  感覺一瞬間,就把“溫故”兩個字的格調拉低了……

  很安靜,也沒什麽人,除了司機,就一位穿裙裝的年輕女人。

  很漂亮,身材也很好,五官精致,畫著淡妝,眉角微微往上翹,再一笑,滿目春情。

  不是亂放電,而是長的就這樣。

  “崔老師!”

  “劉秘書好,我帶朋友過來看一看!”

  “你隨便看,有什麽問題就叫我!”
    “好,謝謝!”

  簡單問候了一下,女人再不理會,坐到旁邊點起了手機。

  喝了一場酒,兩人也算是混熟了,邊往裡走,崔立又挑了挑眉毛:“劉秘書,挺漂亮吧?”

  啥意思?
  漂不漂亮和我也沒關系啊?
  稍一頓,李定安又懂了:秘書兩個字,崔立咬得賊重。

  他有些無語: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你不怎麽正經,後面我覺得可能誤會你了。

  現在算是確定了,你確實是不怎麽正經。

  人之常情,是人都愛吃瓜,與職業,更與道德無關。

  就像王成功和孫懷玉,第一次見到陳靜姝的時候,比現在的崔立還起勁……

  他無奈的搖了搖,眼睛四處打量。

  這一層全是器物,東西挺雜,金銀銅鐵、玉石陶漆,大大小小,形狀不一。

  有真也有仿,李定安就看到了一件半米多的鎏金銀蟠龍紋銅壺。原壺出自西漢,既為酒器也為祭器,為劉姓諸王主膳或祭祖時的重器之一。

  離著十多公裡遠的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中就出土過一件,現在收藏在HEB省博物館。

  這一件是仿品,但仿的似是而非:原壺有鎏金夔鳳,這上面卻沒有。原壺是卷雲紋,這上面卻是流雲紋。

  不過看成色,像是民國時期似的。

  當然算是文物,價格還不低,一百七十萬。

  誰買誰知道……

  李定安搖搖頭,又看旁邊。

  哈,西漢當戶銅燈?

  器形很普通:銅傭半跪在地,仰頭、伸臂托著燈盤,盤心有燭釺。

  所謂當戶,既當百戶、當千戶、萬戶之意,自匈奴起就是關外遊牧民族的官名,所以這件東西的寓意和漢武帝讓匈奴單於獻歌,唐太宗讓突厥可汗跳舞是一個意思:跪下唱征服!
  原器仍舊出自中山漢王劉勝墓,這件依然是仿品,仿的不錯,但是半機械半手工的工藝,底與口明顯都有機器鏨刻的痕跡。

  不能算文物,至多算工藝品。

  再一看,還是陝西博物院仿的,所以價格不低:二十萬。

  肯定值不了這麽多,他也只是捎帶著好奇了一下。

  正準備往下看,目光無意間掠過旁邊的架子,李定安不由的怔了怔。隨便,眼珠仿佛不會轉了。

  一隻巴掌大的小盒,水晶材質,晶瑩剔透,裡面放著一件玉質的蠶蛹。

  拇指粗細,一指多長,青綠質地,細膩致密,玉質表層錯落著黃褐色的泌斑。

  血泌……

  還有這器形……

  十有八九是幽塞。

  漢人視死如生,《抱樸子》雲:金玉在九空與,則死人為之不朽。意為玉可使人不朽,更可起死回生,所以就九了九竅玉:眼、鼻、耳各兩件,口、前陰、後庭各一件。

  男為陽塞,女為幽塞,這一件就是幽塞。

  玉泌很深,肯定不是仿品,玉面很乾,少說也埋了千年以上。

  關鍵的是,依周禮:天子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所以這一件,就不好就是諸候或郡王以上的宗室正妻葬品。

  說實話,李定安還是第一次見到實物。

  如果對比一下,他從於正則手裡贏的那塊西漢螭紋劍首,在這東西面前就是個弟弟。

  無論是歷史、文化、考證,以及經濟價值,既便放在省級博物館,至少也是館藏級文物。

  再看價格:兩千兩百萬。

  不算貴,就是這東西的來歷,著實讓李定安好奇。

  想了想,李定安轉過頭:“能不能上手看一看?”

  女人還在玩手機,頭都沒抬:“隨便看!”

  能看就好。

  也沒什麽好避諱的,也就他全國各地亂跑,沒在學校上幾堂課,不然死人骨頭都不知道撿了多少回。

  考古啊,乾的最多的,不就是挖墳掘墓之類的活?

  李定安沒猶豫,拿起水晶盒,又取出了玉。

  玉質細膩,屬藍田翠玉,器形似蛹狀,玉面雕有波浪紋。

  不怎麽反光,透明層只有薄薄的一絲,埋不到千年以上,乾不到這種程度。

  血泌很深,也很多,土泌卻很少,也屬合“九竅玉”的特點。

  諸候墓葬沒跑了……

  轉念間,他打了系統,然後,心裡打了個突:
  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之兄,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葬玉。

  再看出土時間:1966年。

  誰挖的,不知道。

  但李定安記得,1968年,某工兵團在保定開鑿隧道時,首次發現了劉勝墓,之後總理批示,郭院長率中科院考古所實地調查,然後發掘。

  所以,這東西的出土時間,比郭院長發掘劉勝墓還要早兩年?
  同樣,挖出這東西的人,發現劉勝墓的時間,比工兵團更早。

  能挖出竅玉,等於進入了竇綰地宮中室,也就是放棺槨的地方,甚至掀開了棺蓋。

  更進一步:換任何盜墓賊,都不可能隻拿這一件。

  棺槨中還會放什麽?
  金、圭、冊、印,更甚至是玉衣……

  霎時,李定安一個激靈,四處亂瞟。(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