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第387章 地下城
  第387章 地下城

  斷斷續續刮了一個星期,風終於停了。

  旭日東升,沙海金黃,沙粒閃爍著耀眼的光。

  沙嶺如龍,橫亙東西,萬裡無垠,空曠靜寂。

  古城孤零零的座落於荒漠之中。

  風一停,浮沙漸漸夯實,路也好走了許多。

  “哧溜”一下,呂本之跌了個馬爬,順著沙坡滑了下去。

  李定安連忙繞過沙梁,把他扶了起來。

  “你說你,老胳膊老腿了,湊什麽熱鬧?”

  “自己不說清楚,你怪我?我還以為是老何說的那種風水遺址……”

  呂本之歎氣,“研究了半輩子古董和建築,哪見過這個?”

  這倒是。

  沒去青龍山之前,李定安也沒見過……哦不,應該是所有人都沒見過。

  乍一聽,李定安又發現了一座風水大陣,離京城也不遠,老頭兒馬不停蹄的就跑來了。

  不但他來了,還帶了好大一群:故宮古建修繕中心主任肖建之,古建築工程研究管理處處長程銘。

  這兩位,全是國家文物局古建專家組成員,以及古建築相關課題負責人。

  沒有負責課題的研究員更多,林林總總十多位。

  結果來了才知道,和他們想的沒半毛錢關系:不是大陣,只是古城。

  這東西,早都研究吐了。

  算了,來都來了……

  風刮了一周,沙丘漸平,面積大了許多。

  再往下看,古城遺址好像也大了好多?
  李定安攤開小馬扎,讓呂本之坐著休息,後面的人也陸陸續續了走了上來。

  專家、研究員、攝影組、技術、探工。

  領導們走在最後面。

  當地負責文旅的是一位女領導,和舒靜好是校友,人大考古系畢業,還是科班出身。

  挺漂亮,也很柔弱,走一截就停一陣。氣喘噓噓,滿頭的汗。

  “閆……閆廳……李老師說,可能是王城……但我看著……不太像?”

  “沒關系,既便不是,來學習一下也是好的!”

  “也對!”

  女領導勉強笑笑。

  之後是王永謙和左朋,兩人對視了一眼。

  說心裡話,他們也覺得不像。

  但已經算是不錯了。

  李定安沒有像在青龍山一樣,考察發掘同步進行,沒有讓當地調人調機器,已經是夠保守了……

  轉著念頭,一行領導也上了沙坪。

  呂本之舉著望遠鏡,好像在觀察古城地形。

  “建的倒是四四方方,但王城……看不出來?”

  關鍵是太小,看著連一萬個平方都沒有……

  頓然,王永謙的心臟“咚”的一跳:呂院長都看不出來?

  李定安往北指了指:“伱別光看城,你先往外看!”

  “看什麽?”

  “山和水?”

  呂本之愣了一下,把望遠鏡往他懷裡一塞,“來,你給我找!”

  其他人也睜大眼睛:黃沙百裡,漫無邊際……哪有山和水?

  “真有!”

  李定安信誓旦旦:“西北方向的那個坑看到了吧,是查乾湖舊址,往東兩公裡有一座寶格達山,正對古城正北,當地牧民稱之為聖山……不過不高,離地就三四十米!”
    怪不得看不到……三十四米高也叫聖山?

  呂本之忍著笑,“好,就權當有山,水呢?”

  “也有,但是以前!”李定安環指了一圈,“就是錫河,主乾在正南,然後繞城一周,在城東南、西北、正東三個方位匯成了三座湖,但建國後截流修水庫,就幹了……”

  “就憑這個?”

  “當然不止……呂院,你回憶一下,紫禁城周邊的地形?”

  研究了半輩子,哪還需要回憶?
  坐山望水,山既景山,故宮正北,水既薊水,故宮正南,東南、正東、西北都有湖……

  嗯……坐山望水?
  再看這裡……看不到。但按李定安的說法:山在正北,水在正南……

  呂本之又舉起了望遠鏡:山太矮,確實看不到,之前是不是有過三座湖不知道,但古城西北方向肯定有過一口。

  還挺大?
  再對比故宮,那個方位恰好就是紫禁城三海中最大的北海……

  “還有沒有?”

  “看邊長……南北長92米,東西寬74米,如果換算成唐尺,恰好是三十丈和二十四丈!”

  肖建之漸漸狐疑:“如果不管唐與明度量之間的誤差,光算‘丈’,這裡比故宮……小了整整一百倍?”

  呂本之也反應了過來:紫禁城南北長三百丈,東西寬二百四十丈,再算面積,這裡豈不恰好就小了一百倍。

  “還有沒有?”

  “有,看地勢:乾(西北)高,坤(東南)低……和紫禁城一模一樣!”

  李定安指了指東南和西北兩個角,“再看這兩個牆角,是不是缺角?”

  呂本之舉起望遠鏡……沒錯,東南與西北不是尖角,而是斜平角,就像各砍了一刀。

  又湊巧了,紫禁城也是這樣建的?

  但一處是巧合,處處都還能是巧合?
  呂本之詫異的轉過頭:“你怎麽看出來的?”

  李定安笑了笑:“憑這些還不夠?”

  當然不夠。

  如果隻憑這三點,頂多只是象,而非一模一樣。

  所以,風停了之後,他坐在寶格達山的山頂上看了整整兩晚上的星星,又拿著探針把古城內外和周邊探了個遍。

  左右兩藩星十五,兩弓相合,環抱成垣……

  內有藩星一百零八,南北各三十,東西各二十四,合紫微中天一百零八星,更合宮牆總長一百零八丈。

  又翻地志,還原出錫林河故址,然後再推算:水出坤,匯於乾,庚子屬土,水土同卦……這座古城的明堂風水格局為:辛壬會而聚辰。

  恰好風夠大,把東南和西北的缺角給吹了出來,李定安更確定了: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

  《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故天傾西北,地絕東南……

  至此,全對上了:南缺北陷號紫微……三大垣局之紫微中垣。

  東晉郭璞的《葬經》和唐代楊益的《撼龍經》中都有,又稱之為“龍水連珠”。

  但始用於建造皇城,已到明代:永樂帝朱棣遷都之後,設計和督造都是姚廣孝……

  所以,就想不通:唐至五代的一座小破城,用的卻是帝都禁穴的風水布局?

  詭異的是,既能上合天相,又能下應地理?

  更奇怪的是:既然建有王城,這裡肯定出過大人物,但李定安翻遍資料都沒找到……

  思忖間,肖主任捏著下巴:“感覺不太對,正南沒有三門五樓,也沒有中軸線?”

  他指的是王城正南的午門,如果對比紫禁城,應該洞開三門,上砌五樓,合“九五之尊”。

  中軸線既子午線,古代凡“城”必有。

  “還得挖。”

  “什麽意思?”

  李定安往下指了指:“我們看到的不是牆基,而是城頭……剩下的全在沙底下埋著!”

  啥玩意?
  這地方……是地下城?
   抱歉,查的資料太多,有點短。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