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直播鑒寶,我竟成了國寶級專家?》第367章 為人民服務
  第367章 為人民服務

  大廳寬闊,燈光柔和。

  擺了五桌,其它四桌坐的滿滿當當,只有主桌空著幾位。

  左朋站在米順東和秦隆中間,低聲匯報著。

  但說實話,講得不怎麽好:結結巴巴,磕磕絆絆。

  結果越講越急,越急就講的越亂。

  左朋一腦門的汗:也是奇了怪了?

  平時匯報的時候,挺順暢啊?

  米順東和秦隆相視一笑:那是因為你平時想到什麽就說什麽,平鋪直敘,不帶主觀意識。

  但今天明顯心裡打了小九九,有所顧忌,自然就會患得患失……

  看領導的神色有點古怪,左朋老臉一紅:被識破了?

  都說了自己就不是那塊料。

  他索性閉上嘴,又直起腰,指了指桌子上的U盤:“書記,市長,我講的不好,不過拷貝了所有的資料,也有山洞內的錄相……”

  意思是我不講了,你們想知道,自己看。

  對了嘛,這才是左局長一貫的風格……

  米順東想了想:“李老師讓你來的?”

  左朋愣了愣,臉上浮出一絲尷尬。

  這一頓,兩位領導就知道了:沒猜錯。

  就說向來直來直去,從不會玩彎彎繞的的左朋突然就開了竅?

  原來了受了高人指點?
  問題是,李定安才幾歲?

  越想就越覺得有意思。

  米順東忍著笑:“不錯,很有想法!”

  “繼續保持!”

  秦隆也笑,指了指U盤:“小彭,待會放一放,讓同志們都看一看,回去後做份計劃。”

  秘書忙接過U盤,快步走向舞台。

  恰好,李定安和蘇秀進了宴會廳。

  兩人邊走,邊聊著節目策劃的一些細節,於徽音靜靜的跟在後面。

  米順東站了起來,秦隆也站了起來。

  然後,所有人都站了起來。

  近百道目光落在李定安的身上。

  沒人說話,但動靜很大,李定安本能的停下腳步。

  先是愕然,又笑了笑。

  感覺即便辛苦點,好像也蠻值得的?
  他繼續往前走。

  蘇秀跟在後面,心中五味雜陳。

  這些都不是普通人,不論是當地的領導,還是國博的研究員。

  但能看出,他們對李定安,都是發自內心的尊重。

  與身份,職位,年齡都沒關系,只在於能力,以及他所做的一切。

  但越是如此,感受就越是清晰,也就越明白李定安有多出色……

  於徽音同樣如此:兩隻眼睛明亮異常,臉上傳來一種木木的感覺。

  “我……我不去了吧?”

  “別怕!”

  李定安拍了拍她的手,又打招呼:“各位領導!”

  米順東指了指他和秦隆中間的位置:“李老師,來,坐這兒!”

  我幾歲伱就讓我坐中間?

  “不了,我坐這就行!”

  李定安避了一下,坐到米順東的下首,又往桌上瞅了一眼:好家夥,悶倒驢?

  以前光聽左朋說,但見這玩意上桌,還真就是第一次。

  頭皮噌噌的就跳,李定安打了個哈哈:“幾位領導,能不能……不喝酒?”

  李老師也有怕的東西?

  都忍不住的笑,米順東點頭:“好,不喝!”

  擺擺手,秘書收走了酒瓶,換上了果汁。

  幾人落座,蘇秀也又挨個打了招呼。

  輪到於徽音,米順東稍稍一頓:就感覺,挺熟悉?
  但他很肯定,之前沒見過……

  恍惚間,菜如流水一般端了上來。

  米順東清空念頭,站起身,簡單講了幾句。

  菜品很豐盛,還很有特色:能在內蒙這地兒吃到正宗的鍋爆肘子和金毛獅子魚,就挺稀奇。

  也挺感動:這幾樣,都是河北名菜,還不怎麽好做。

  也正好餓了。

  早上吃太早,六點就吃的早餐,中午沒顧上,到半下午才就著沙嚼了半盒米飯。
    所以李定安沒客氣,招呼了一聲,抄起筷子就吃。

  知道他飯量大,平時又太忙,吃飯快的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

  沒人在意,都善意的笑了笑。

  都是調節氣氛的高手,非常輕松,席間有說有笑。

  李定安正在埋頭吃東西,就沒有人打擾他。幾位領導向蘇秀表示了一下謝意,又請教起了此次節目考察的事宜。

  核心意思就一個:機會來了就不能錯過,無論如何,也要借一借央視的東風。

  上面不批,墓葬群沒辦法發掘,節目十有八九是拍不了了。但畢竟是央視,媒體中的大哥大,況且還是展示文物遺跡相關的欄目,哪怕能讓現場嘉賓提一嘴,都比鋪天蓋地的廣告效果要強。

  要是能剪點圖片或視頻的花絮進去,就更好了。

  但沒想,結果竟然比他預料的好的多的多……

  蘇秀想了想:“嚴格來說:如果李老師參與錄製,更或是擔任解說嘉賓,既便不發掘墓葬,拍攝取材的問題也不算大。”

  李定安正在啃肘子,不由的頓了一下:肯定又是老何出的主意吧?
  行,你清高,你拿我做人情……

  幾位領導精神一振:意思是……以墓葬群為主題,拍一期節目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問題是,連文物都沒有,拿什麽展示?
  都還在琢磨其中的原因,蘇秀又笑了笑:

  “不過現在有了更好的選擇:按李老師的設想,既然發現伏牛山遺址,再以遼代墓葬為主題就是舍簡求繁,棄重取輕,再者文物元素太多、跨越太多朝代,也不利於突出節目的中心思想……所以我們決定,遼墓群的考察先放一放,先拍風水遺址……”

  米順東心思一動:不是考察,而是直接拍?
  “蘇導的意思是,直接拍?”

  “對,先跟隊拍一段樣片,再上報台裡開會研究,審批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當然……”

  蘇秀話峰一轉,看了看李定安,“需要李老師協助!”

  當地的效率快,央視的效率也不慢。

  剛出山洞,蘇秀就把山洞內拍到的樣片發給了寧晶(製片人,總導演)。

  寧晶看完後,大呼運氣,當即就去找了台領導。

  領導也很高興:畢竟風水類的遺址還是首次發現,意義深遠,而且收視率絕對有保障。

  唯一有一點:首次就代表著生僻,代表著不了解,如果沒有專業知識為依托,沒有權威專家講解,這節目怎麽拍?
  好辦,遇事不決問專家……

  寧晶雷厲風行,當即請教何安邦,何安邦隻說了七個字:解鈴還需系鈴人!
  意思是這根本不算事,找李定安就行。

  之後寧晶和蘇秀通電話,李定安就在旁邊,把何安邦的祖宗八輩感謝了個遍。

  然後,寧晶又給領導匯報,又把李定安的來歷講了一遍。

  同屬宣口,領導打個電話到文旅部打聽一下不要太輕松,再然後,就成這樣了:

  節目完全可以拍,但有先決條件:

  李定安沒時間參與錄製,沒問題。

  沒時間擔任現場嘉賓,也沒問題。

  但參與一下策劃總有時間吧?
  反正方案是由於徽音負責,李老師你看著辦。

  必要時候,李定安還得培訓一位解說嘉賓。

  這個簡單,學不會,難道還背不下來?
  程永權輕輕松松就能搞定……

  可以說是定下來了,只是話不好說的太滿,蘇秀才這樣講。

  但米順東能聽懂,秦隆也能聽懂:節目能拍,基本不會出意外……

  潛意他們也能聽的懂:前提是李定安深度參與,不然什麽都不用說。

  也能理解:因為別人都不怎麽懂。

  遺址是李定安找到的,文物也是他挖出來的,期間又查詢了多少史料,學習了多少相關的知識?
  當然數他最了解。

  欄目組有這樣的顧慮很正常:換個人,講砸了怎麽辦?
  霎時間,米順東和秦隆的心思就活絡起來:這可是央視,到時候播出節目的,可是一套?
  有了這個,還打什麽廣告,還找什麽電視台和自媒體,還做什麽宣傳片?

  簡直是天上掉餡餅……哦不,掉金條!
  而這,都是李定安幫他們爭取來的。

  不,沒李定安,發現不了遼墓,央視考察組就不可能來他們這。

  所以不止節目組,應該這樣說:所有的一切,都因為李定安。

  而且他不求任何回報……

  人心都是肉長的,不感動是假的,米順東和秦隆默然一陣,又對視一眼,端起果汁站起身:“李老師,說實話,說的次數有點多,也很無力,但我們還是要說:謝謝!”

  李定安愕然:不是……感謝就感謝,你們這什麽眼神?
  怎麽就跟……站在烈士陵園獻花圈似的?

  蘇秀也站了起來:“應該說,我們都得感謝李老師!”

  節目也不是想怎麽拍就怎麽拍,也是有質量要求,更有數據指標的。

  有李定安這樣的專家兜底,等於多了一層保障,當然要感謝。

  何況遺址是他發現的,文物更是他發掘的……沒他,節目根本無從談起!

  “對,不但要感謝,還要隆重、鄭重的感謝!”

  米順東露出一絲苦笑,“但說實話,李老師為我們做了這麽多,我竟然不知道,應該怎麽回報?”

  對當地而言,他確實做的不少,但李定安本來就沒想過當地能給他什麽實質性回報。

  說準確點:他想要的回報不在這裡。

  當然,從其它角度來看:至少展現了自我價值,幫助當地發展了經濟,當地旅遊發展起來了,就業率高了,老百姓是不是也能過的好一點,這是不是也算是回報的一種?
  這麽一想,好像還挺有成就感的?
  他舉起果汁,挨個碰了碰,又開了句玩笑:“為人民服務嘛,應該的……”

  米順東和秦隆齊齊的頓了一下,又齊齊的點了一下頭,表情還格外的認真。

  絲毫沒覺得這句話有什麽不對。

  李定安懵住了:不是……我就順嘴那麽一說?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