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第502章 蝦跑哪裡去了?
  村委會議結束後。

  李多魚總算清閑了會,心情也跟著舒暢了不少,陳支書來了後,以後村裡那些雞毛蒜皮的事,就有人幫他分擔了。

  還有組織傳達的精神、文件之類的,也可以由他去負責處理。

  而他自己也有更多的時間來照顧家庭,還有管理鰻魚廠和養蝦廠。

  畢竟養蝦的專用設備三個月後就會送到,時間還是挺緊迫的,李多魚現在最重要的是,趕緊把七星灣那邊的養蝦廠給建起來。

  不單廠房的事情,還要想辦法跟電力局的申請,拉條線路到七星灣那邊。

  而這些都是需要親自去跑的,過程中,難免要跟領導們吃吃飯喝喝酒。

  從時間上來看,這幾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有些事情,你不去拚一拚,直接放棄的話,那就真的不可能了。

  從村委出來後。

  李多魚直奔村中央找蓋房子的老曹去了,打算先問問老曹有沒有可能在那麽短的工期內,把廠房給蓋好。

  曹嫂唯唯諾諾的樣子。

  老曹總是說,這些年太忙了,一直在給人蓋房子,自己家的都沒有時間蓋。

  “你怎麽能讓李主任在外面等啊,好歹先泡個茶啊。”

  李多魚問道:“那五百平,二十個水泥池有沒有可能,材料全部我來準備。”

  老曹先給李多魚斟了杯茶,隨後說道:“多魚,你這個廠房太大了,時間又這麽緊,我一家肯定是蓋不起來的,你要是不介意的話,我可以多叫幾個有經驗的同行一起幫忙,也許還是有可能的。”

  “曹嫂.”

  說起來村裡人也很是沒法理解,專門給人蓋房子的老曹,自己住的卻是一間很舊的石頭房,連地板都是土地板。

  “七星灣啊。”

  李多魚也只能說好。

  走的時候,曹嫂並沒有關門,從外面看進去,屋裡面的光線很黑,放的全都是各種蓋房子用的工具。

  “趕緊去燒個開水啊,連個開水都沒有,我怎麽給李主任泡茶啊。”

  在這個年代,像這種帶點斥責的夫妻對話,在沿海漁村還是比較常見的,尤其是老曹他們這一輩分,骨子裡大男子主義的成分還是比較多。

  老曹皺眉沉吟了會,隨後說道:“說實話,太趕了,三個月的話,我肯定是蓋不起來的。”

  李多魚搖頭道:“不在咱們島,在七星灣那邊。”

  差不多等了十來分鍾,老曹就急匆匆趕了回來,見到李多魚站在那裡等後,黑著臉說起了曹嫂來。

  李多魚本想說不用的,沒想對方手腳非常利索,已經放下了手裡的魚梭,快步往後山的方向去了。

  聽到這話後,老曹皺眉起來,隨後糾結了起來:“多魚,你這個廠著急嗎?”

  而這兩年老曹賺到的錢,跟米老頭一樣,幾乎都補貼這兩個兒子去了。

  名字好像叫曹正.什麽來著,由於太久沒聯系的原故,李多魚完全不記得這人到底長啥樣。

  “老曹啊,到後山去劈石頭去了,你在這裡稍等一下,我去後山叫一下他。”

  其中大兒子在榕城的工廠上班,小兒子在縣裡面討生活,縣裡面的那位跟他還是小學同學。

  也正是有這種想法在,老一輩賺到的錢,幾乎都給子女了,前世阿爹阿娘也是這樣的,二老辛苦了一輩子,臨走前,口袋裡壓根就沒幾個子,甚至連心心念念的BJ天安門,長城都沒有去過。

  李多魚說道:“第一期廠房的話,要一千平,裡面至少要有三十個養殖池,且要達到抗台風級別的。”

  “曹嫂,是的。”

  走了三十多米後,還回頭跟李多魚講:“稍等一下啊,很快就回來。”

  聽到一千平,抗台風,裡面還要搞三十個池子,老曹不禁吸了口冷氣,問道:“你這個項目很大啊,在咱們島建嗎?”

  要是敢這麽說的話,估摸著離婚協議,當晚就給你打印好,第二天就帶著孩子回娘家去。

  可對活過兩世的李多魚來說,卻有那麽點不適應,畢竟前世的他,包括他兒子,在他兒媳婦那裡,完全就沒有半點地位可言。

  李多魚點頭道:“還是比較急的,且廠房也比較大,最好在三個月內建設完畢。”

  像老曹這一輩人都是苦過來的,從小到大,就沒過上幾天好日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下一代能過好一點,不要再遭罪。

  女人見到李多魚後,一臉的笑容:“唉,李主任,你是不是來找老曹的。”

  這位年過半百的婦女,看起來就是非常傳統的漁女,穿的也是漁女的服侍。

  “我馬上去燒。”

  李多魚開門見山道:“曹叔,你最近有沒有空,我想請你幫我蓋一個廠。”

  聽到這話後,李多魚當場說道:“這個當然不介意,你要是能多找幾位師傅來,我高興都來不及。”

  門口也有好幾輛板車,有用來拉石頭的,有用來運沙子的,還有一堆的碎石料。

  聽說,他那兩個兒子家裡的電視機和冰箱,全都是老曹出錢買的。

  曹嫂也不敢回話,任何老曹說她,但心中卻已經記下了,下次李多魚來的時候,先泡茶再去找他。

  可實際上,老曹的家庭情況跟魚販子米老頭家的情況很像,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

  “大概有多大?”

  李多魚剛到他們家時,老曹並沒有在家,只有他愛人在門口那裡補網。

  老曹接著說道:“如果要抗台風的話,普通的廠房頂,肯定是不行的,必須要鐵架和鐵柱子,要花不少錢,你可能要做好心理準備。”

  李多魚點頭道:

  “沒事,曹叔,您盡管用最好的材料和最好的工藝,千萬別在這上面給我省錢。”

  老曹接著問道:“你工廠圖紙出來了嗎?”

  “這個比較簡單,廠裡面,主要就是那些池子,還有電路跟水路,第二期的話,我再搞宿舍和辦公室。”

  “行,那我下午先去縣城一趟,找幾位跟我一起培訓過的老師傅,看他們願不願意一起乾。”

  “這麽著急?”

  老曹感慨道:“不著急不行啊,三個月的時間卡的太緊了,說不定,晚上都得趕工做。”

  李多魚笑著說道:“曹叔,安全第一啊,要不要我送你到縣裡面去。”

  “不用了,你趕緊忙去,我坐下午的客船就可以了,我等會還得跟曾大頭說一下,他們家的房子暫時放到下半年蓋了。”

  聽到這話後,李多魚算是明白了,曹叔這是推掉了別人的單子,優先來蓋他的廠房了。

  從曹叔那裡離開後,李多魚來到了碼頭這邊,這次負責收購活蝦的是陳文超夫婦。

  現在陳文超很多事情,都是劉小蘭幫他處理的,尤其在他不擅長的方面。

  比如拒絕別人這一塊,陳文超就非常生硬,不行就是不行,經常跟漁民吵的面紅耳赤。

  可劉小蘭就完全不一樣了,說話懂得委婉,雖然也是拒絕,但對方是能接受的。

  “阿伯,你這個活蝦腳斷掉太多了,李主任說好的,要完整的,活蹦亂跳的大蝦才按每隻五毛收,你這個只能按斤賣。”
    漁民歎氣道:“解網的時候,很容易就把蝦腳扯斷的,哪有那麽多完整的。”

  “那阿伯,你下次解網的時候,小心一點,這麽大隻的,五毛錢啊,半斤肉啊。”

  聽到這話後,這位漁民自拍大腿,對著身後的兒子罵道:“都叫你小心點的,你看現在賣不上價格了吧。”

  看到這幕的李多魚不禁露出了微笑,這算不算發了一份工錢,請到了兩個員工。

  李多魚問道:“今天,蝦收的怎麽樣?”

  陳文超苦著一張臉:“不是很理想,今天大家抓到的蝦都很少,很多都是那種小的劍蝦(滑皮蝦),魚哥,你要的那種大黃蝦沒抓到多少。”

  一旁的魚販子米老頭,今天倒是很開心,李多魚不收購這種劍蝦,今天全被他收購了。

  到現在為止,已經收了十多斤,這種蝦沒有大黃蝦大隻,價格也便宜很多,市場售賣的價格每斤在三塊左右。

  劍蝦是一種四季幾乎都可以抓到的海蝦,也是他們這片海域最多的蝦種。

  而魚販子的收購價,只有一塊七八,所以抓到這種蝦,漁民也不是特別的掙錢。

  畢竟蝦實在太輕了,幾十隻就才有一斤,哪怕運氣爆棚,一整網全是蝦,也不會特別的重,撐死也就五六斤不到。

  老米笑道:“大黃蝦那麽好抓的話,價格就不會那麽貴了。”

  李多魚檢查了下,陳文超帶過來的那兩個大水桶,裡面收購的活蝦確實不多。

  全部加起來,也才四十隻不到,而李多魚檢查了下,裡面適合當親蝦的個體,估計八隻都不到。

  就在這個時候,老陸那艘十多米的漁船也回到了碼頭,他跟他家女婿兩人氣色不是很好,臉上全都是胡須渣,一看就是昨晚熬通宵的樣子。

  他們的船還沒靠岸,就有人喊道:“老陸,有沒有抓到大蝦啊。”

  老陸黑著臉,嘴裡罵罵咧咧的:“抓個鬼啊。”

  話剛說出口,老陸就意識到說錯話了,出海人還是很忌諱說這種話的。

  趕緊呸呸了兩聲,對著天后宮拜了起來,並念念有詞祈禱了起來。

  老陸歎道:“他大爺的,平常不想抓的時候一大堆,真想抓的時候,卻一隻都抓不到,全是這種蝦蛄(皮皮蝦)。”

  老陸女婿張元盛搬了兩桶蝦蛄下來,還有一筐雜魚下來。

  看到這種蝦蛄後,碼頭上的漁民不禁笑了起來:“老陸啊,這種東西丟海裡不就好了,怎麽還抓回來了,你就不怕解網費勁啊。”

  老陸當場回嗆道:“油費總得賺回來吧,我這船又不像你們那種小船。”

  看著那兩筐蝦蛄,李多魚也忍不住笑了,蝦蛄這東西在這個年代,還真不是不好賣,跟藤壺一樣都是被漁民嫌棄的。

  現在最好賣的是那些個頭大,肉多的海魚最受歡迎,比如大黃魚,米魚這種。

  而像蝦姑這種海鮮,殼上都是刺,扎手的很,不懂得門道的吃貨,壓根就無從下口。

  且這貨出肉率非常低,辛辛苦苦掰出來的肉,還不夠塞牙縫,因此受到了大家的嫌棄。

  最重要的是,這玩意季節不對的話,身上連肉都沒有,本地人一般叫水姑,煮都不願意去煮。

  一旦捕撈到的話,漁民都會罵罵咧咧的,因為蝦姑全身都是刺,太用力的話,就很容易把網弄破。

  且這玩意送人的話,還會被嫌棄,據大伯說,十幾年前,這種蝦姑特別的多。

  一抓就是一整船,可沒人喜歡吃,後來直接拉到養殖廠那邊,當豬飼料去了。

  “兩毛啦,一毛太便宜了,我連油錢都賺不回來。”老陸抱怨道。

  米老頭一臉嫌棄:“也就咱們熟,你問問咱們村其他的收魚的,看他們要不要你這些蝦蛄。”

  “那一毛五。”

  米老頭還是不肯:“我一毛五收的話,到菜市場,最少也得三毛起,這玩意三毛也誰要啊。”

  “最多一毛,真的不能再多了,我就當湊個數,現在這個季節,這東西沒肉的,壓根就沒人要。”

  “一毛就一毛,那剩下的這些魚,你價錢給我好一點。”

  除了老陸沒抓到大蝦外,其他漁民也都沒有抓到,就連胸有成竹的趙家兄弟,這次也懵逼了。

  五十多個地籠下去。

  就抓了不到三十隻本地黃蝦,而其中達標的不到十隻,這讓他們相當鬱悶。

  可來到碼頭到。

  見大家都沒抓到大蝦,頓時心裡就平衡了,得知老陸開船出去搞了一天一夜,就搞了兩筐蝦姑回來,忍不住當場笑了起來,心情瞬間大好。

  島上這些漁民捕蝦的方法五花八門,有沉底粘網的捕撈的,這種方法是最簡單的。

  不過捕蝦用的粘網,最好是單層的,這樣海蝦的存活率比較高,且比較好解蝦。

  要是多層的粘網,海蝦被捕撈到時,往往纏的比較緊,不單不好解,死亡率也會高很多。

  老陸還有其他漁民,大多都是用粘網在捕撈,趙家兄弟用的地籠,這種捕撈工具抓到的海蝦存活率會比較高,比較適合用來當親蝦。

  而效率最高的,就是配有桁杆拖網的捕蝦船,也就是劉運那艘船,可這種捕撈方式,最海蝦的損傷最大,很多海蝦捕撈上來時,已經在網囊裡被擠壓死了。

  這種船的拖網跟普通拖網不一樣,有一根帶輪子的桁杆在海裡滾動著。

  藏在沙子裡的海蝦受到驚嚇後,會從沙子裡竄出來,而桁杆的上面的入網口那裡,還有層網。

  可以直接過濾掉雜魚和大魚之類的,如果有經驗的船老大,一般抓起來的,就都是海蝦。

  很顯然,劉運和而他二堂哥李元光,並不是那種非常有經驗的船老大。

  他們那艘船的人奮戰了一天一夜,也跟老陸一樣,就撈了五筐的蝦姑回來。

  見他們都捕撈不到海蝦,李多魚也很是頭大,不要到時候,老曹把養蝦廠給蓋起來了。

  自己這邊卻因為沒有親蝦,導致今年的養蝦項目流產,那就相當尷尬了。

  “蝦跑哪裡去了?”

  李多魚緊鎖著眉,找了這些出海捕蝦的漁民,把他們捕撈時間跟地點,全都一一問了個遍。

  發現越是到外海的,捕撈的數量就越少,老陸跑的最遠,都跑到東甲礁外面去了,所有漁民裡,就他沒有捕到大蝦,剩下捕撈地點比較近的漁民,或多或少都有捕撈到。

  好像越到近海,大蝦的捕獲量就越多,李多魚皺眉思考了會,隨後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猛拍了下自己的大腿。

  “臥槽,差點忘了。”

  中國黃蝦是有洄遊習慣的,它們的繁殖季節在春季,產卵場在河口附近,水深在不超過十米的地方。

  老陸、劉運、趙家兄弟他們捕撈的區域,還是以前能捕撈到黃蝦的地方。

  可現在黃蝦都成群結隊跑去入海口那裡,打算大規模造娃了,不了解這個習性的他們,自然是撲了個空。

  李多魚對著一旁的陳文超說道:“小超,等會你把石頭也叫上,換咱們出海看看能不能捕到大黃蝦。”

  “行,那我馬上去準備粘網和地籠。”(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