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1983小海島,從養殖大戶開始》372.第368章 鰻魚可以賣你,中藥方子不行
  第368章 鰻魚可以賣你,中藥方子不行

  李多魚又檢查了下一號池,鰻魚的狀態稍稍有改善,可腮部指環蟲聚集而成的灰色斑點並沒有脫落。

  也就是說,一號池的合劑濃度不夠,沒能殺死指環蟲。

  二號池的鰻魚,雖然看起來還有點虛弱的樣子,可腮部的灰色斑點脫落了。

  看到這裡,李多魚已經知道該怎麽用藥了,而一旦開始下藥,就得停止喂食。

  看到正準備打飼料的陳文超,李多魚趕緊說道:“接下來治病的這段時間,不要再喂鰻魚。”

  李多魚將鰻魚廠的兩口大鐵鍋全用了起來,開始熬中藥合劑。

  可一想到自己有六口大池塘,兩口鐵鍋的話,根本就不夠用啊。

  池塘裡的指環蟲已經爆發了。

  每慢一天的話,就有數百條的鰻魚可能死去。

  李多魚直接跑到村委那邊,將那兩口空置的大鐵鍋先給搬了過來,接著用石頭壘了個簡易的灶台。

  而陳文超也找了口大鐵鍋過來,這讓李多魚有點驚訝。

  “你這鍋哪裡找的啊?”

  陳文超撓頭道:“我家裡的,先拿過來用。”

  李多魚皺眉:“你把家裡的鐵鍋搬過來,你老婆她們怎麽吃飯啊。”

  “這些天,小蘭還有我阿嬤先到她們家裡去吃。”

  “她那幾個哥肯嗎?”

  陳文超咧嘴笑道:“我給了丈母娘十塊錢夥食費。”

  李多魚說道:“回頭找我報銷。”

  “魚哥,不用的,我們自己吃不是也得花錢。”

  熊熊的火焰燃燒著,五口大鐵鍋一起熬的話,效率確實提高了很多。

  當天晚上,李多魚一直在不停地熬藥,壓根就沒有睡覺。

  二嫂沒有回去,而是選擇留下來幫忙,嘴裡一直喃喃念著,可越念就越是混亂。

  連中藥材的名字都念錯了,李多魚經過時,還特意提醒了句:

  “那個叫青蒿,不叫青松。”

  二嫂尷尬笑了笑,順便問道:“為什麽治療鰻魚時,不能喂吃的啊。”

  李多魚反問了句:“伱生病時,敢大魚大肉嗎?”

  “敢啊。”

  李多魚看了下二嫂的體格,突然發現自己就不該問她。

  李多魚用了兩天時間,這才把藥給熬完,將近一千塊的藥材,全都在鰻魚池裡了。

  成敗就在這兩天。

  事情沒到最終落地那一刻,都算沒有結束。

  在給鰻魚池灑上中藥合劑的第二天,連李多魚自己也沒想到,最先改善的居然是水體。

  不到一天的時間。

  鰻魚池看起來,就已經沒那麽渾濁,池塘邊緣的白色泡沫明顯變少了,看來是中藥合劑的殺菌消毒起作用了。

  下藥後的第三天。

  鰻魚狂遊症明顯減少了,白天也就幾條在水面上遊而已,李多魚將這幾條撈了起來。

  發現這幾條的腮部爛掉了,屬於沒救的那種,只能將其人道毀滅了。

  而到了第四天。

  鰻魚已經恢復正常了,也已經正常進食了,由於之前的“禁食”鰻魚搶食起來,非常的瘋狂。

  喂食台上,鰻魚玩起了疊疊樂,疊了將近三十四公分高。

  看到這一幕後,李多魚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來了。

  頭尾加起來,連續搞了快一周的李多魚真的累得夠嗆,好在迎來了一個很好的結局。

  這次指環蟲爆發,總共就死掉了五百多條鰻魚,算是控制地非常好的。

  李多魚簡單算了下,這六口鰻魚塘裡,大概還有八萬尾鰻魚這樣。

  如果扣掉先前的飼料問題,導致的大批量死亡,那存活率還是非常高的。

  鰻魚安全過關後。

  李多魚趕緊給趙甲路寫了封信件,跟他說明,鰻魚已經沒有問題了,可以按時出貨。

  而這些天,不單趙甲路,連帶著漁業局的領導都相當的忐忑。

  這是他們漁業局第一次創匯,海帶已經算搞砸了,其它幾個村養殖的海帶都不是很好。

  現在達到出口標準的,就只有擔擔島養殖的海帶了。

  吳玉平對著趙甲路說道:“都一周了,多魚怎麽還沒有消息,你乾脆上島看一下啥情況。”

  而就在這時,單位的門衛大叔,拿著一封信件過來找趙甲路。

  “甲路,你有一封從擔擔島來的加急電報。”

  聽到擔擔島三個字,吳局長和趙甲路心眼都提到了嗓子口。

  趙甲路懷著忐忑的心情,拆開電報,而電報內容精簡到他都想罵人。

  就只有兩個字。

  “搞定”

  連個句號都沒有。

  “草,這個摳門鬼。”

  趙甲路雖然罵著李多魚,可臉上卻滿是笑容,他對著自家領導比了個OK的姿勢。

  “多魚搞定了,鰻魚沒有問題了。”

  吳局長當場對秘書說道:“把我的行程先安排出來了,到時候,我親自帶隊跟長崎那邊交接。”

  七月七日那天。

  一艘超級大貨輪應約而至,汽笛聲響徹青口碼頭,引來了無數漁民的圍觀。

  這是尚峰鎮第一次做外貿出口,不單漁業局的領導來了,連縣領導、鎮領導、水產加工廠的廠長也都在。

  碼頭上,
  還張貼著不少歡迎的橫幅。

  【歡迎長崎漁業協會蒞臨.】

  大家全都站在碼頭,等待島國運輸船的靠岸。

  不少攝影記者,早就已經找好拍攝角度了,領導們一個個也都正裝出席。

  附近不少聞訊趕來的漁民,還有水產加工廠的工人都跑來圍觀,一時間,青口碼頭非常的熱鬧。

  可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島國來的這艘活魚運輸船由於吃水太深,選擇不停靠在青口碼頭,而是停泊在了兩百多米遠的深水區。

  這讓一眾早早就在碼頭這邊等待的領導和記者們相當的尷尬。

  漁業局的吳玉平局長歎氣道:

  “書林同志啊,我覺得你們這個碼頭得升級了,不然以後哪裡發展的起來。”

  “吳局長說的是,我們會把青口碼頭的改建,列為鎮裡的重點項目的。”

  陳書林一臉苦笑。

  他早就想改造碼頭了,可尚峰鎮大多都是漁民,為了提高漁民打漁買船的積極性,組織對本地漁民施行了免稅照顧。

  不單免去了漁業稅,還有柴油補貼,這次海帶養殖不少養殖戶都賺到錢了,可還是實打實的收入,全都是免稅的。

  漁民日子是好過了,可當地財政卻很頭大,他們也很想學其它地方財政一樣,對漁民進行收稅,可又怕打擊漁民的積極性。

  而沒稅收就沒有分成,雖然地處沿海,可日子卻比深山老鎮還要難過。

  就像那個顧山鎮,農民賣水果要繳納,賣稻米也要繳稅,販賣林木、毛竹也都得繳稅。

  而尚峰鎮目前一項也沒有,原本還有好幾個不靠海的村莊會種些地瓜、西瓜之類的。

  勉強還能收點農業稅下來,可當他們發現沿海那些漁民賺那麽多錢,都不用繳稅後。

  一個個都不幹了。
    有的直接加入成為了漁民,有的想方設法進場打工,有的則開啟了“走線”之路。

  而乾他們這一行的,現在最怕的,就是被分到這種‘免稅區’,因為不單任務重,財政還特別的困難。

  將青口碼頭建設成深水港及下沙村的缺電問題,他早早就向上級反應過了。

  可反應上去後,就像石沉大海一樣,一點聲音也沒有。

  後來,找了縣領導谘詢了情況,這才得知不單他們沒錢,他們的上級,財政也不夠花。

  而在這個創匯時期,想要財政支持的話,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那就是想辦法搞到外匯。

  所以,這次尚峰鎮的這次海帶出口和擔擔島的鰻魚出口,就顯得非常重要。

  因為一旦出口成功的話,根本就不用他打報告,財政資源自然就傾斜到這邊來。

  碰上這種好事,平常不怎麽參與這件事的縣領導們,七月七號這一天,一個個早早就來到了碼頭。

  而他們一來的話,整個新聞稿的措辭就發生了改變,變成了漁業局和廉江縣的合作。

  而從頭忙到尾的陳書林、高天翔等人,立馬成了邊緣人物。

  這種“摘桃子”的事,陳書林早就已經習慣了,說不生氣,那肯定是騙人的,可沒有辦法啊。

  倒是大船沒法停靠碼頭,讓他多少還是有點暗爽的。

  最終領導們只能安排漁政船過去,將‘貴賓’接到碼頭這邊來。

  這次長崎漁業協會的會長沒有來,小島川夫社長也沒有來,帶隊的是鰻魚廠老板——小田紀夫。

  可這位廠長看起來很著急的樣子,對那些海帶並不是很上心,只是粗粗檢查了下,誇了幾句海帶品質不錯,就吩咐工人將海帶運到大船上。

  運輸完後,已經是大中午了,吳局長和縣領導,本還想請小田紀夫一行人吃個午宴。

  可沒想,對方相當看起來好像很著急的樣子。

  “吳局長,咱們趕緊到擔擔島去看鰻魚吧。”

  “都中午了,不一起吃個飯嗎?”

  小田紀夫當場回絕了:“我們已經在船上吃過了,希望能早點看到李桑養殖的那些鰻魚。”

  說完,就命令大船朝著擔擔島的方向開了過去,而擔擔島的碼頭更淺,他們那艘大船同樣只能停在碼頭外面。

  吳局長屬實有點無奈,只能讓人推掉了早就準備好的午宴。

  一群領導們也只能啃著饅頭,跟著這位鰻魚廠的老板,前往了擔擔島。

  哪怕到現在,吳玉平都有些搞不懂這些島國人,越是高規格接待,他們就是越不給面子。

  反而對擔擔島那些鹹菜、青紅酒,還有各種奇奇怪怪的小吃喜歡的不得了。

  吳局長想起李多魚說的一句話:島國人懂個屁美食,他們就是一群土包子,給他們吃最差的,最簡單的東西就行。

  吳玉平擰著眉頭,按理來說,李多魚就隻去過一次島國,那次考察還是他帶隊的,可他怎麽那麽懂島國人啊,就跟他們肚子裡的蛔蟲一樣。

  前往擔擔島的工作人員就更多了,除了地市領導們外,還有外匯管理份局、尚峰鎮信用社。

  由於對方支付的貨幣肯定是日元,得經過他們結算後,才能換成國內能使用的貨幣。

  縣水產研究所的張青雲所長和陳冬青科長也跟著一起上島。

  “嗚~~”

  大船的汽笛聲響徹天際,半個擔擔島都可以聽見,很多聽到聲音,看到大船的村民,全都跑到碼頭這邊來圍觀。

  對出生在海邊的漁民來說,“大船”有種無法言說的誘惑力,只要能看到大船就非常的興奮和激動。

  早就在碼頭等待的李多魚一行人,看到大船來了後也都很興奮。

  “來了,終於來了。”

  張金沙感慨道:“咱們養的海帶總算出口了,這下應該就能拿到外匯券了。”

  站在最前面的這些人,全是村幹部和島上的萬元戶們。

  由於擔擔島碼頭比較淺的緣故,大船並沒有進入擔擔島的碼頭,而是在三百米開外的水域,放下了船錨。

  等大船停穩後。

  李多魚開著釣魚船將島國一行人接到了島上,可沒想這群人目的非常明確,上島後,簡單握了握手,寒暄了幾句,就直奔他的鰻魚廠去了。

  島國那邊的工作人員先是對鰻魚采樣,每個鰻魚池都抓了好幾條。

  緊接著,用塑料瓶裝上了鰻魚池的水體,暫時先回到了那艘大船上。

  而他們這個操作,把在場的所有領導、包括水產研究所的人都給看呆了。

  漁業局的吳局長問道:“有沒有人知道,他們這是在做什麽?”

  研究所的張青雲所長回道:“應該是檢測鰻魚的藥物殘留、寄生蟲跟養殖用水吧。”

  吳局長皺眉道:

  “出口鰻魚這麽嚴格嗎,那要是檢測不通過的話,他們還會不會收購?”

  張青雲搖搖頭:“這我就不清楚了,雙方也是第一次合作,具體什麽要求也沒有明說。”

  李多魚早就知道會來這麽一出,在島國待了那麽多年,對島國人清楚的很。

  島國對自己生產的東西不一定很嚴格,可對進口的東西,卻非常的嚴苛和挑剔。

  可以這樣說,前世走正規渠道出口到島國的鰻魚,絕對比他們本地養殖的還要好。

  大概一個半小時後。

  那些把樣本帶走的工作人員回來了,在小田紀夫耳邊說了一些話後。

  小田紀夫驚訝看著李多魚,忍不住說道:
  “李桑,你是怎麽把鰻魚養的這麽好的,我們在鰻魚身上,居然沒有檢測到藥物殘留和寄生蟲。”

  李多魚隨口說道:“就這樣養而已。”

  小田紀夫皺眉道:“今年氣候不是很好,我養的鰻魚大多都出現問題了,你養的鰻魚就沒有發病嗎?”

  李多魚如實回道:“有,剛開始飼料不達標,死了不少鰻魚苗,前段時間,指環蟲病還爆發了。”

  聽到李多魚的鰻魚也患上指環蟲病,小田紀夫非常地不解:
  “可檢測的時候,並沒有在你的鰻魚身上發現指環蟲,也沒有發現藥物殘留,你是怎麽治好的?”

  “我是用本地中草藥治好這種病的。”

  聽到這話後,小田紀夫非常興奮,笑著對李多魚說道:“李桑,斯國一呦,能把你那個中醫藥方賣給我。”

  聽島國人反而向李多魚購買藥方,在場不少領導都覺得倍有面子,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

  李多魚直接當場拒絕了。

  “不好意思,我這是個祖傳秘方,不能賣給外人的。”

  聽到這話的小田紀夫,笑容當場消失了,而幾位縣領導見貴賓不開心後,當場把李多魚拉到一旁。

  “李主任,你要以大局為重啊,個人得失和小民思想不能有啊”

  縣領導還沒說完。

  李多魚就斬釘截鐵道:“鰻魚可以賣,但是藥方不能賣。”

  “你啊.你.”縣領導黑著臉:
  “這次要是合作失敗了,我肯定找你算帳。”

  而此時此刻的小田紀夫相當鬱悶,這次他之所以這麽著急看鰻魚,一上島就對李多魚的鰻魚進行檢查。

  原因是今年氣候反常,很多鰻魚養殖戶都出問題了,達不到交付的標準。

  現在能拯救他的,只有李多魚這些鰻魚。

  可他也很擔心,李多魚養殖的鰻魚患上各種寄生蟲。

  可結果,相當出乎意料。

  李多魚養殖的鰻魚,不單沒有寄生蟲,連藥物殘留都沒有時,讓他非常的震驚。

  他養殖鰻魚十來年了,居然輸給了第一次養鰻魚的人,讓他感到了深深的挫敗感。

  “李桑,你一共有多少鰻魚。”

  李多魚思考了會。

  “大概八萬多尾這樣。”

  小田紀夫說道:“李桑,你看這樣行不行,能不能把所有的鰻魚全都賣給我。”

  現場領導怔住了,李多魚不肯把中藥方子賣給他,對方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加購更多的鰻魚?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