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燕辭歸》第172章 一目了然
  鴻臚寺卿,在自家衙門外摔得結結實實。

  動靜之大,一下子就引得所有人都看了過來。

  等小吏們七手八腳地把人扶起來,劉靖還一副摔懵了的樣子。

  “劉大人?”

  “沒事吧,劉大人?”

  在一聲聲關切聲中,劉靖回過神來。

  正是下衙時間,道上行走的官員不少,劉靖趕忙撣了撣衣裳,與眾人拱手:“見笑、叫各位見笑了。”

  “劉大人,”有人道,“沒摔傷吧?”

  “無事、無事,”劉靖答道,“冬天衣裳厚。”

  “還是小心些,萬一跌傷了可就麻煩了。”

  劉靖連聲道謝,隻神色之中露出了幾分憂心忡忡來。

  “可是為了公子的身體擔憂?”

  劉靖正愁無人應和,突然聽得有人問及,忙抬眼循聲望去。

  那廂站著好幾位官員,卻是分辨不出是哪一位問的。

  不過,他這一跤跌都跌了,姿態擺出來了,戲台子上敲鑼打鼓著,他總得把戲繼續唱下去。

  至於這與他配戲的人是關心、是拱火,暫時不用分得那麽清。

  自家與雲陽伯府之間的拉鋸,沒人看熱鬧才怪。

  而他也確實需要有看熱鬧的人。

  腦海裡思考著,劉靖面上的擔憂更加濃了幾分,眼皮子半垂著:“還是叫池水給凍著了,白日裡好些,一到半夜就燒得厲害。夫人為此夜裡都沒有睡過一個整覺,我也怕兒子沒有好轉,夫人卻為此病倒了……”

  風寒可大可小。

  這是事實。

  在場的眾人幾乎都是成家了的,有兒子、甚至孫兒,聯想到自家孩子病了的時候,也能體會到劉靖的心情。

  甭管什麽一見鍾情、李逵李鬼、以退為進還是什麽手段,總歸孩子病倒了,當爹的哪有不操心的?

  劉大人當眾跌跤,也是因著慈父之心。

  “我先走一步,”劉靖又與眾人行禮,“各位同僚,明日再見。”

  說完,劉靖抬步走了。

  可能摔倒時還是扯到了筋肉,最初兩步踉蹌著,調整了一下後,才算穩住身形、大步向前。

  劉靖離開,其他官員卻還沒有散開。

  有人先嘀咕了一句:“畢竟是兒子……”

  聲音不輕不重,卻是惹來一聲笑。

  笑聲嘲弄意思明顯,且壓根沒有收著,所有人都聽見了。

  大夥兒看過去,就看到了安逸伯那張凶得不能再凶、臭得不能再臭的臉。

  “果然是養在跟前的才是兒子,送走了的一文不值。”安逸伯道。

  “哎,伯爺,話不能這麽說,”有人感歎著,“這不是有病有痛嘛,那位沒病沒痛的……”

  “哦?”安逸伯瞪著銅鈴似的眼睛,“那位有病有痛時候呢?”

  語氣如此不善,只因落到實處,倒也沒人覺得安逸伯在尋人吵架,反而順著這句話去回憶前幾年的事情。

  那時,太子替聖上巡視裕門關返京,輔國公護送回來。

  巡視期間,大軍在關外與西涼人交手幾次,都獲得了不錯的戰果,甚至還有一場大勝。

  朝堂中都歡欣鼓舞,也有不少人順著說了些聖上愛聽的話。

  “太子是福星。”

  “太子一到裕門關,那西涼軍就不會打仗了。”

  “等太子再年長幾歲,能坐裕門關口,我方大軍一定能勇往直前,殺得西涼十年二十年不敢來犯。”

  聖上聽得心花怒放。

  太子儀仗抵京時,滿城百姓都圍到街上看熱鬧。

  聖上親自登上了南宮門城樓,容光煥發,文武百官列於廣場之上。

  太子殿下從車駕上下來,向著城樓上行了一禮,一切都很順利,順利到有好些人都沒有想起來,為何輔國公不在儀仗之中。

  禮數周全了,歡聲笑語之下,總算有人問了一句“輔國公呢”。

  輔國公受了重傷,連馬都騎不了了,這一路是躺在車子裡回來的。

  所有人面面相覷。

  何時傷的?怎麽傷的?為何先前送回來的戰報上竟然一字不提?
  這位可是國公!

  當日,輔國公去了一趟禦書房,出宮後就閉門養傷了。

  饒是安逸伯這樣的長輩登門探望,都是坐下吃了杯茶就被送客了,想問的一堆問題也沒有任何答案。

  聖上不提,太子不提,輔國公自己也不說,如此狀況下,其他隨著從裕門關回來的官員、兵士,也都閉緊了嘴。

  神神秘秘的,後來猜測也不少。

  有說就是打仗傷的,只是滿朝歡呼擁著太子殿下,輔國公的傷勢會給殿下的盛名抹灰,乾脆不提。

  又有說是自己不小心從馬上摔下來了,丟人丟面,當然不提。

  還有說什麽輔國公自己不聽軍令,擅自離開裕門關,以至於受了傷,如此冷淡處理是為了保護他,得虧沒有釀成大錯,否則聖上想護都護不住。

  各種傳言都有,有人信、有人不信。

  直至今日,大夥兒都沒弄懂輔國公到底是怎麽受的傷。

  可他們還記得劉大人當時的反應。

  “不在儀仗中?莫不是給太子殿下惹了麻煩、讓殿下厭煩了?”

  “去問了,他母親去看他,也沒比閉門羹好多少。”

  “我也去了,隻坐在花廳吃茶,他根本不願意見我。”

  “他的性子如此,大抵也是心存了些愧疚,才會這麽排斥。”

  “若真無錯,豈會張不了口?只要他願意說,我與夫人還能不信他嗎?”

  “好在殿下平安回京,邊關亦一切安穩,他應該也能放松一些,給他一點時間吧,等他過了心中那個坎,應該就能振作一些。”

  ……

  那些話有錯嗎?

  好像也沒有大錯。

  可與今時今日一比較,更關心誰、更向著誰,一目了然。

  “做父母的,誰敢說自己一碗水端平了?”有人憨憨笑了笑,“輔國公自己當鋸嘴葫蘆,小的那個可是把事情與劉大人說得明明白白……”

  “端不平,也斷斷不至於撒了去,”安逸伯擺了擺手,道,“你們這些年輕人,一點不知道體恤老人。

  年輕好啊,年輕想不到年老的痛。

  也就只有老夫這樣的,會知道輔國公傷腿難受。

  走了走了,老夫的老寒腿受不得這天氣,回家烤火去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