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燕辭歸》第346章 全是殺招(兩更合一求月票)
  書房裡,林璵抿著茶,沉默了一會兒。

  剛才,徐簡才把昨日禦前的事與他都說了一遍。

  不知道算不算一五一十、原原本本,但大致過程都有,足夠林璵把來龍去脈都梳理出來。

  可他覺得很微妙。

  隻權衡利弊,那肯定沒有問題。

  一來,太子殿下的確需要去更多的經驗,年末這一個月的觀政、不說能收獲多少,但肯定不會毫無進展。

  再者,徐簡主動避開了跟隨太子,雖說稱不上長遠之計,君臣相處上最終還是要尋出一個方向,但既然眼前就是這麽一個狀況,避一時也不失為一個舉措。

  只看這兩點,林璵想,完全可行且有利。

  但架不住心裡不踏實,就和上一次聽說小禦座的事情一樣,表面挑不出任何問題,內裡、徐簡未必沒有多余的打算。

  而林璵想琢磨的,依舊是那個“打算”。

  又抿了一口茶,林璵低聲問徐簡:“你有沒有想過,這一個月裡,殿下若出什麽狀況……”

  徐簡垂著眼,神色嚴肅。

  林璵歎了一聲。

  答案其實也簡單。

  再出什麽狀況,徐簡沒有跟著太子,各方責難也好、怪罪也罷,都落不到他頭上來,和他一點關系都沒有。

  麻煩的只有太子,太子在聖上那兒不好交代。

  近些時日才剛剛壓下去、潛伏起來的各種聲浪又會翻湧起來。

  危機也許在一些人眼中是機會,但也有許多人不盼著危機。

  比起太子之位不穩、前朝后宮人心浮動、以至造成的朝野麻煩,林璵想,他們這些人更希望一切平順、國泰民安。

  不用想著站隊,不用怕出大錯,世襲罔替的爵位在手上,一代一代往下傳,可比亂糟糟的、一著不慎全盤皆輸強。

  “這事情,你我說了都不算,”林璵說話很實在,“具體怎麽樣,還是看太子。”

  太子不胡亂來,一切都順利,太子亂來起來,聖上還從心眼裡偏寵著,也不是一回事。

  徐簡笑了下,看起來對李邵那人頗為無奈。

  “嶽父,”他道,“朝堂裡外,若說最盼著殿下好的,您與我肯定都在其中。

  我在戰場上救過他,嶽母也是為救他才……

  殿下只要不是個渾的,他將來承繼大統,徐林兩家不說在大殿上說話擲地有聲,但再平順安定個一甲子,總歸還是有盼頭的。

  您今日與我說這些,其實是您看出來了些問題,您知道我與殿下大抵是沒有君臣緣分了。

  不止是您,皇太后那兒也不是沒有擔憂,她怕她先行一步,郡主就失了靠山。

  聖上未必不明白,只是他太寵愛太子,他又是格外念舊情、惜人才,有些一葉障目。

  如果我退一步,真做個閑散就能換之後太平,我其實還挺願意,和郡主一塊遊山玩水、走遍大江南北,也不失為一種過日子的樂趣,可就是,退一步也未必能擺得平……”

  林璵的神色凝重許多。

  那些微妙的感覺在徐簡的話語裡算是撥雲見日了,可這日頭帶給他的不是暖和,而是嚴酷。

  徐簡考慮得很深刻,從言談上來看,不是說說而已,他經過深思熟慮了。

  可是,到底徐簡想到了什麽、明白了什麽,才對太子殿下這麽沒有信心?

  不止讓徐簡失去了在朝堂上做名臣的信心,同時也失去了退隱換安定的信心。

  而且,連皇太后那兒都在憂心……

  林璵認為自己還算一個敏銳的,年輕時入仕,在先帝爺面前都能侃侃而談、指點江山,這些年沉寂,卻也沒有完全遠離朝堂,他不缺進退經驗與眼光,但他就是一時間想不明白,他到底錯過了什麽、以至於沒有得出徐簡這樣的判斷。

  “所以呢?”林璵迅速整理思緒,直指中心,“你認為與太子之間無法妥善下去,那你想走哪條路?
  哪條路能夠換徐林兩家再平順一甲子?

  那是太子,我剛才的說法你也是認同的,聖上越惦念先皇后、太子的位子就越穩。

  你……”

  林璵抬起手按了按眉心。

  拋開“徐林兩家”的說法,在兩家結親前,林璵認為,自家本身是不用為此事操心的,結個親,反倒要結出變數來了。

  林璵倒也不怪徐簡,平心而論,真不是徐簡的問題。

  況且,已經成了姻親了,再去分什麽你我,那就太可笑了。

  可他又必須為了前路著想,林家上下這些人,都要顧著。

  徐簡明白林璵的意思。

  事實上,正如他之前告訴小郡主的那樣,倘若兩人沒有成親、就能讓誠意伯府走出被抄沒的結局,他是願意放手的。

  他也的的確確試過了。

  可惜,結果明晃晃的,他親自帶人來抄家。

  只是這事兒沒法與泰山大人直言,再者,泰山大人又是個往前看的脾氣,比起分析不結親的好好壞壞,他更想聽之後怎麽辦。

  “您說得是,太子的位子一直很穩,”徐簡道,“聖上太向著他了,殿下惹出事情來,只要沒到翻天覆地的程度,聖上都會保著他。

  而且,那點兒不傷筋不動骨的事情就能讓太子倒下,之後朝堂會更混亂,對其他殿下們也沒有任何好處……”

  林璵眉頭一蹙,直接抬手衝徐簡擺了擺。

  聽到這兒,他哪裡還有想不明白的?
  小禦座也好,年前觀政也罷,都是一個路數,說直白點,全是“捧殺”,為的就是讓太子翻天覆地、傷筋動骨。

  林璵起身,再次確認前後窗都關緊了,才又坐下來問徐簡:“你想換人?你認為太子掌權後我們無法太太平平,那就乾脆著手換。你這真是……”

  “不止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天下,”徐簡道,“太子連徐林兩家都容不下,他對天下百姓能是一位明君嗎?”

  林璵歎了聲,道:“你這事兒折騰下去,和朱家走的是一條道。”

  整個朱家,最後活下來的也就只有朱綻一人。

  “不一樣,朱家眼裡沒有聖上,他效忠的應該也不是李汨,十之八九還有其他人,”徐簡道,“我忠心聖上,太子還只是太子。”

  林璵抿唇。

  道理其實是這麽一個道理。

  朱家那兒走得歪了點,徐簡想的勉強還在一個“站隊”的范圍裡。
    可再往寬泛了說,忠心的也還都是一個“李家”。

  “你不妨跟我仔細說說,”林璵的聲音不由自主更低了些,“你琢磨這些,先前還又做了些什麽……”

  徐簡看了眼林璵。

  話既然說到這份上,自然要講究一個坦誠。

  在朝堂上,若說同進退、不計較,且真正能求一個放心的,其實也只有誠意伯了。

  小郡主總說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這形容還是準確的。

  當然,與那些經歷有關的事情依舊說不得。

  倒不是伯爺信不信的事兒,而是即便有一天要講述那些過往,也該由小郡主來與伯爺開這個口。

  這是他們父女要一起去面對的,徐簡是女婿、是丈夫,卻也不能越俎代庖。

  徐簡大致講了些。

  小郡主從太子的侍衛手中救過晉舒、謝恩宴上太子換過貢酒、他坐視了陳米胡同事發、他向聖上提議往宅子裡放了金磚、而那枚金箋是他偷偷動的手……

  林璵沒有打斷,幾乎可以算是面無表情地聽完了徐簡的話。

  而後,書房裡又是一片沉默,且遠比剛才的沉默更久。

  林璵靠著椅背,看著徐簡。

  徐簡說完了,拿起那串沒有吃完的糖葫蘆,一口一口咬。

  在屋裡放到現在,糖殼有些化開了,不及先前脆,還有點粘,但味道還是那個味道。

  林璵見他一副坦然樣子,半晌,還是笑了笑。

  “你也好、雲嫣也好,都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林璵歎道,“再轉念想想,我可能確實不清楚很多事情。”

  真算起來,並非無跡可尋。

  隻說老實巷那兩箱金磚,是不是得了什麽內情、打聽出來的金磚所在,這暫且不說,之後瞞天過海、讓順天府都沒逮住一點把柄,就可見辦事的能耐了。

  雲嫣無疑是共謀,但能做成事,徐簡可是出力許多。

  再想到當日雲嫣一根簪子熟練開鎖的模樣……

  自家上下可沒人教她這個!
  更別說,牛伯還敢替她追車把晉舒救回來了。

  那段徐簡說得簡單,但事後外頭毫無風聲、至今都不曉得那失蹤的侍衛去了哪裡,徐簡善後善得漂亮,雲嫣能當機立斷也不是多麽嬌弱的性子。

  有那麽一瞬,林璵其實是有些慶幸的。

  沒有人知道前路如何,也許當真林徐兩家會有磨難,那雲嫣與其做個嬌嬌女,倒不如多些本事傍身,遇事多一點機會。

  再者,徐簡說的那些事,固然有他的“坐視”、“放任”,但說穿了,還是太子殿下自己行事不端。

  林璵見過先帝,也與聖上打了這麽多年交道,又讀過那麽多史書,他知道君王各有各的脾氣,千古一帝也不是千篇一律,但他們身上都有一些表現。

  他也沒指望李邵將來能是什麽傳芳百世的明君,但要中規中矩,守個成,不亂來,可惜,對這位太子殿下來說,這都有些難。

  難到,徐簡都選擇設局以圖換人了。

  這膽子、這破局的思路,不得不說,夠凶的。

  畢竟是將門子弟,埋伏了一處又一處,甚至還瞞過了聖上,這是最難的,局布了,人入局,一點一點地耗,耗到最後,全是殺招。

  “事到如今,我問你,”林璵斟酌著道,“幾位殿下才多大?你確定你真換一個,往後林徐兩家就能高枕無憂了嗎?”

  “我不確定,”徐簡很實在,“我唯一能確定的是,有一日太子掌權,我們就是末路。”

  林璵倒茶。

  茶水已經完全冷了,入口發澀。

  說真心話,林璵對李邵也有一些不滿。

  倒不是因為妻子的死,他們作為人臣,救主是份內的,天地君親師這些都刻在腦海裡。

  林璵的不滿來自於李邵行事,尤其是隨著他長大、在朝堂行走之後,時不時就鬧出不像話的事來。

  可作為臣子,林璵想的其實還是規勸、輔佐、擺正那些,今兒與徐簡一番對話,一下子全給弄亂套了。

  與對不對、好不好無關,就是太突然了,讓林璵措手不及。

  按理,他現在該勸說徐簡,讓他趁著那些小動作沒有曝光之前,別再給太子挖坑了,身為人臣有人臣的責任,可林璵又確實明白徐簡的擔憂。

  “君臣緣分”是林璵自己看出來的,他壓著徐簡去擰不可能甜的瓜,那完全是自討苦吃。

  不說將來朝堂上怎麽樣,翁婿政見不同,首當其衝受傷的是女兒。

  “我得再想想,”林璵深吸了一口氣,又徐徐吐出來,“殿下去觀政,我正好也多看看,他到底會怎麽樣。”

  徐簡應了聲。

  伯爺的反應在情理之中。

  “還有一件事,”徐簡道,“聖上至始至終不相信定國寺走水是意外,之前抓到王六年,證實定王死於毒殺,也讓聖上更添了一層能找到真相的信心。

  嶽父您之前認為是意外,現在呢?您還那麽堅持嗎?”

  林璵的呼吸一滯。

  “沒有證據,當年就找不到,但凡有一丁點線索,聖上都會深挖,他這麽多年都沒有挖出來,”林璵頓了頓,又道,“我也不是固執,我也得看證據。

  不過,我們都看得到,定國寺若有內情,無疑就是一場大變故。

  聖上已然這麽寵愛太子了,一旦坐實了先皇后的死另有陰謀,聖上情緒上來了,對太子可能會越發偏寵。

  而你偏偏打著換人的主意,到時候是福是禍,眼下誰都說不準。”

  徐簡頷首。

  伯爺會吃不準福禍,但徐簡認為機會不小。

  先帝年間,讓皇子們的爭鬥浮在表面上、真正“熱鬧”起來的就是定國寺走水的那一夜,“山賊”襲鎮的真正禍首其實並未有一個定論。

  如今興風作浪的幕後之人,當年豈會錯過那一夜的風雲變幻呢?
  陳年舊事,徐簡一個年輕後生難尋蹤影,誠意伯卻不一樣,即便那一夜他沒有在定國寺,但他經歷了完整的京中變故,由他再從往事裡尋找,也許能有蛛絲馬跡。

  求月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