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燕辭歸》464.第451章 臣想請纓去裕門(兩更合一求月
   第451章 臣想請纓去裕門(兩更合一求月票)
  三日。

  僅僅是三日後的清晨。

  文武大臣們站在金鑾殿上,你來我往商討著政務。

  因著是大朝會,殿內站不下,還有不少人站在殿外廊下。

  徐簡正聽平親王說話,忽然間,後頭傳來一陣議論聲,他不由轉頭往那廂看去。

  不止是他,幾乎是所有人都看著外頭。

  站得靠前的官員反而弄不清狀況,越是外頭的越清楚,有一侍衛急匆匆穿過了大廣場,沿著步階三步並兩步跑上來。

  那侍衛跑得氣喘籲籲,經由官員們讓出來的路,一直進了金鑾殿。

  “啟稟聖上,”侍衛一面大喘氣,一面道,“西側烽火次第,西涼再次進攻我裕門關!”

  話音一落,滿朝嘩然。

  徐簡看向林璵,見嶽父大人亦是一臉嚴肅。

  比起絲毫不知內情的,他們兩人其實早就預計到了西涼的來勢洶洶。

  因為蘇議,因為古月。

  暗樁回報過,蘇議一旦倒台,古月主戰派就會佔據上風,聯手西涼。

  可徐簡亦知道,蘇議的倒台是注定了的。

  李渡出手殺李浚前,遞信給蘇議,想來為的就是這事了。

  蘇議既然依舊選擇和李渡聯手,所謂的“倒台”不過就是一場戲。

  一片喧嘩中,聖上抬聲問道:“古月呢?古月人是什麽反應?”

  侍衛答不上來。

  烽火是萬裡急報,能顯軍情,卻也僅僅是軍情,更詳細的狀況只能等邊關千裡加急的軍報。

  只是,在場的大夥心裡都清楚,裕門的戰局恐怕不太樂觀。

  作為西出的要口,裕門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大戰有過許多,小打小鬧更是數不勝數。

  大順在裕門駐軍,嚴防西涼,自從永嘉八年血戰之後,兩軍這幾年裡只有些小摩擦。

  而小摩擦,用不著點烽火。

  軍情戰報按序送抵京城,戰況好壞明明白白,後勤調度、軍資補給、城牆增固,所有都是按部就班,有條有序。

  今日,卻是烽火傳京。

  這意味著敵方來勢洶洶,布置了大量兵力,裕門守軍判斷對陣有困難,急報京師求援軍。

  一時間,朝臣們的面色愈發不好了。

  本就有李渡這個隱憂,沒想到突然來了外敵,內憂外患的,誰能輕松起來?

  突然間,有人問了一句:“聖上為何問起古月?”

  “是啊,古月雖與我們結盟,按理該阻攔西涼,但他們關外小國,能攔幾日就不錯了,不能指望他們退敵。”

  聖上按了按眉心。

  先前是不想打草驚蛇,也不想危言亂了人心,此刻倒是再不用顧忌那些了。

  “前幾日收到探子回報,古月主戰一派漸漸佔據上風,他們恐會聯手西涼。”

  話音落下,又是你倒吸氣我哀歎。

  “古月人倒戈?此事當真?!”

  “臣早就說過了,不能相信古月!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我們與古月親厚多年,給了他們多少好處?到頭來養虎為患,他們吃飽喝足了就要反打一耙!”

  “若只有西涼進犯,裕門守軍還能應對,再添上古月的兵力,那……”

  “永嘉八年,我們付出多大的代價才殺退西涼,現在他們卷土重來,我們、老輔國公已經不在了。”

  “我們斷不能丟了裕門!”

  聖上坐在龍椅上,看著底下一張張或是氣憤、或是激動的臉,緩緩勻了勻呼吸。

  現在不是聽朝臣們爭辯與古月結盟多年到底是對是錯的時候。

  詳細軍報還在路上,但裕門既然烽火求援,京中必須急調援軍。

  兵力、糧草,都不能馬虎。

  聖上正欲開口,就見李邵忽然轉過頭去,不曉得與他身後的徐簡說了什麽。

  倒是徐簡,在聽完李邵的話之後,神色略顯尷尬。

  聖上以手作拳,咳嗽兩聲。

  殿內的議論聲由此漸漸平息下來,也因此,突然開口的李邵的聲音被所有人聽見了。

  “見李渡潛逃、靠不住了,蘇議轉頭就投了西涼?他這根牆頭草,舞得真是快!”

  徐簡垂眸,心說,這可真是巧了。

  剛才李邵問他,探子回報的事,他知不知情。

  徐簡便說了個“知情”。

  他知道的,比聖上說出來的多。

  聖上講得簡略,依舊是不想把李渡與蘇議、古月的關系給明確了,尤其今日大朝會,人多口雜。

  沒想到,殿內突然靜下來,而李邵又冒出這麽一句。

  好在,李邵把蘇議定為了“牆頭草”,而不是李渡的盟友。

  有官員不解道:“這、這又與李渡有什麽關系?”

  李邵張口要再說,見徐簡衝他連連使眼色,又看了眼目光沉沉的父皇,終是把話又咽了回去。

  聖上的視線從眾臣身上滑過:“出兵裕門……”

  話才起頭,一人橫跨一步,單膝跪下,雙手抱拳:“臣請纓掛帥!”

  徐簡循聲看去。

  請纓之人就是定北侯。

  定北侯也年過半百了,十六歲初登戰場,一生戎馬,為守北疆立下赫赫戰功。

  十年前承襲父親的爵位,之後很少出征,但徐簡曾聽祖父誇讚過定北侯許多次。

  此人調兵遣將,很有一番能耐。

  想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與小郡主經歷過的那段從前裡,定北侯無法善終。

  從安逸伯府搜出的兩塊李汨的金磚,連累了姻親定北侯,而侯府亦被搜出了金磚,牽連了與之比鄰的誠意伯府。

  皇權鬥爭之下,罪名不是重點,結果才是。

  安逸伯在獄中撞牆而亡,定北侯府抄沒滅族,誠意伯府在“開恩”下苟延殘喘,除了項上人頭、什麽都沒了。

  眼下,隨著李渡布局的失敗,所有的一切又都不同了。

  定北侯率軍的意願十分強烈,迫切想要點兵點將,馳援裕門。

  聖上應允了,又問各地駐軍調度、糧草補給,各個相關衙門的官員紛紛回答。

  隨著各項事宜安排下去,也算是把“李渡與蘇議”這個話題給略過了。

  待下朝,各處都緊鑼密鼓地準備起來。
    徐簡跟著李邵,一塊去了禦書房。

  聖上先飲了一盞茶,潤了潤嗓子,再問李邵:“好端端的,提李渡做什麽?”

  李邵氣憤道:“陳米胡同那宅子裡就有古月使節的金箋,他李渡與古月人早就勾結在一起了!

  也不知道李渡給了那蘇議多少好處,換來所謂的結盟,現在李渡倒了,蘇議見風使舵,立刻又與西涼人湊在一起。

  父皇,或許蘇議本就是兩頭討要呢?”

  聖上沒有立即說什麽。

  在他看來,邵兒的想法也沒有什麽不對。

  他與徐簡先前就分析過,與其說是蘇議輸給了主戰派,倒不如說蘇議本就想開戰了。

  邵兒沒有考慮到的是,李渡與蘇議十之八九,沒有撕毀同盟,反而越發緊密。

  這麽想著,聖上把其中原委都與李邵講了講。

  “您的意思是,李渡引古月、西涼進犯,妄想渾水摸魚?他怎麽敢?他怎麽能!”李邵越聽越冒火,“他知不知道他兒子在我們手上?真不怕我們殺李嶸嗎?”

  要他說,就該殺了李嶸!
  什麽宗親反對,什麽這樣那樣的,砍了拉倒!
  徐簡道:“殿下莫要置氣,眼下要說的是李渡與蘇議的事。”

  李邵火氣上湧。

  一想到陳米胡同,他就很難冷靜下來。

  “邵兒,”聖上沉聲問道,“裕門交戰,你是想繼續在刑部觀政,還是先去兵部?”

  李邵毫不猶豫道:“兒臣想去兵部。”

  聖上也是這麽一個想法。

  大順疆域寬闊,也就意味著四方接壤的外族不少,戰事紛爭是無法避免的話題。

  行軍打仗,不是紙上談兵,或者上,哪怕留在京城談,也得言之有物。

  去兵部親歷一場戰事的後勤支持與調度,對李邵來說是很不錯的歷練。

  “那就等下就過去,”聖上想了想,又補充道,“正值備戰,事情急切匆忙,你有什麽想法先問徐簡以及三孤,多看多想。”

  李邵應下。

  聖上交代完李邵,就瞧見徐簡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心念一動,聖上讓李邵先過去,單獨留徐簡再說幾句。

  曹公公送李邵去了,裡頭只有聖上與徐簡兩人。

  聖上問:“你還是在琢磨古月?”

  “是,也不是。”徐簡道。

  話說一半,聖上卻是聽出了他的意思,想了想,道:“你還擔心邵兒?”

  徐簡一字字斟酌著,道:“殿下敏銳,或者該說是直覺過人,可有時候又太過衝動……”

  話題轉落到李邵身上,聖上神色放松一些,不似談論戰事那般嚴肅。

  “人嘛,有優點,也有缺點,”聖上笑了下,“朕是,邵兒也是。

  朕近來很是慶幸,雖然還未尋到李渡的下落,但把他這個居心叵測的人抓出來,朕著實松了一口氣。

  若不然,以他那些陰私手段,邵兒又時常聽他的話、用他的人,讒言順耳,邵兒只會越來越不像話。

  好在都過去了,他不能再影響邵兒了。

  你之後依舊跟著他,引導他在六部觀政,再給他幾年時間。”

  徐簡垂了垂眼。

  聖上見狀,視線往簾子那兒一瞥。

  曹公公剛好回來,見狀會意,沒有往裡走,就守在外頭了。

  “就朕與你兩人,”聖上的身體往椅背上靠了靠,盡量讓氣氛看起來不要太緊繃,“開誠布公,有什麽想法都直說,朕這點心胸總還是有的。”

  徐簡面露遲疑之色。

  君臣有別,說是開誠布公,但誰都會有所保留。

  既然是他自己提出來的,聖上自然就“拋磚引玉”,先開口了:“前兩年你跟朕說過,邵兒性格敏銳,你們當年裕門之事,多少會影響你們的關系。

  你跟著他,邵兒會更不自在些。

  這兩年朕也看著,不能說一帆風順,的確有些磕磕絆絆的。

  不過這半年多,朕看著是好了許多了,尤其是廢太子之後,往來更多了些。

  朕看得出來,邵兒信任你,尤其是在定國寺的案子上,他有在配合。”

  徐簡點了點頭。

  關於李邵,徐簡不會跟聖上硬碰硬。

  但他與林雲嫣又都十分清楚,就算沒有了李渡在背後算計,李邵依舊不能肩負大業,或者說,李邵若承繼大統,輔國公府、誠意伯府依舊沒有什麽好結果。

  這是徐簡不能接受的。

  可他也無法在這種狀況下,直接與李邵對著乾。

  就像嶽父大人提點他的那樣,一旦苗頭對準李邵,燈下不再黑了,那他們就會受到聖上的製約。

  想要破局,手裡就得有兵。

  兵權在握,才有資格談論條件。

  而裕門之戰,是他的機會。

  這就是徐簡今日必須在禦書房裡與聖上“開誠布公”談一談的緣由。

  深吸一口氣,徐簡拱手道:“臣想請纓去裕門。”

  話音一落,聖上的眸子倏地一緊。

  簾外,曹公公亦是一臉愕然,懷疑自己聽錯了。

  “去裕門?”聖上的話語裡,滿滿都是不讚同,“不是朕要打擊你,你自己的身體狀況你自己最清楚。

  你的確康復了一些,卻並沒有痊愈,你能騎馬了,但你能上陣嗎?
  戰場是個什麽狀況?
  你以前打過、戰過,你敢說,以你如今的本事能耐,你能活著從裕門回來?
  朕以前跟你說過,建功立業不是只能在戰場上,在朝堂中也是可以的。

  朕明白你想要不辜負你祖父培養的心,但你若是因為顧忌邵兒、不想繼續引導他觀政,而提出去裕門,朕認為此舉不妥。”

  徐簡認真聽著,在心裡暗暗歎息一聲。

  無論是作為君王,還是作為長輩,聖上待他都是盡心盡力了。

  可他也有自己必須堅持的事情。

  他不能讓大順再被李邵帶歪了。

  “聖上,”徐簡抬起頭,看著聖上的眼睛,懇切道,“也許您說得對,殿下有心結,臣其實也有。

  只不過,臣的心結不是對著殿下的,而是對裕門,對不能上陣的自己。

  臣從小就被培養著怎麽當一名武將,初上戰場也是在裕門關下殺西涼人。

  可上一次,臣是躺著被送回來的。

  這一次,臣想騎馬去、騎馬回,彌補了、周全了,應該就都能放下了。

  要不然這口氣總梗著,做夢都是裕門關。”

  求月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