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燕辭歸》第441章 我不想參與謀反(兩更合一求月票)
   第441章 我不想參與謀反(兩更合一求月票)
  “殿下?”萬塘喚道,“李嶸殿下?”

  李嶸昏迷著,沒有一點反應。

  萬塘下意識地伸手,想把李嶸抱起來,手觸到他身上料子,突然被徐簡攔了一下。

  徐簡解釋道:“身上似乎有傷,先別挪動他,檢查一下。”

  萬塘一下子領會過來。

  他太急了,這樣的常識都給忘了。

  徐簡小心翼翼,手掌輕輕按過李嶸手腳胸腹。

  “右腿骨折,”一邊判斷,徐簡一邊道,“這裡劃了一道口子,血已經凝了。”

  參辰遞了匕首。

  徐簡割開李嶸的褲腿查看:“看起來沒有潰爛。”

  萬塘點頭:“我摸著他額頭也不燙。”

  說著,他又看了眼李嶸。

  不管李嶸最終命運如何,他老萬抓人,肯定是活著比死了好。

  辛苦這麽多天,總算逮到了個大的。

  手腳的問題算是小問題,沒有大規模出血,頂多斷了慘了,怕就怕胸腹裡頭有傷,表面上看不出來,一挪一動之下這裡出血了,那裡斷骨扎傷內髒了,那就難救了。

  萬塘習武,能看一些跌打損傷,卻遠不如醫者內行,看不了內傷。

  他看徐簡檢查的動作手勢,有模有樣的,便問:“跟府裡大夫學的?”

  “學過一些,”徐簡道,“都是皮毛。”

  萬塘嘖了聲。

  荒郊野外,全是自己人,他講話就沒那麽顧忌:“晉王謀反歸謀反,給國公爺找的這大夫倒是真不錯。平日裡走動著不明顯,今兒上馬一看,我就知道療效不錯。”

  “晉王是晉王,大夫是大夫,”徐簡沒有細說其中問題,略過道,“人家大夫有老有少的,進京治傷就是為了賺銀錢,摻和晉王那些掉腦袋的事情做什麽?”

  “是這個理,”萬塘連連點頭,又問,“怎樣?他能動嗎?”

  徐簡仔細查完,道:“看起來問題不大,我猜他應該是從山坡上失足摔下來,腿傷了動彈不得,沒水沒糧。”

  “那他運氣還算不錯。”萬塘點評道。

  在餓死渴死前被人發現了,這就是運氣。

  一動不動倒在這兒,沒遇上食肉的野獸,也是運氣。

  真是個倒霉的,只怕被四分五裂、或是一地白骨了,都沒人知道。

  萬塘朝手下們示意,道:“還好帶了縛輦來,小心些把他抬出去。”

  抬縛輦不及騎馬,人腿走起來自是慢了許多。

  再說還抬了個虛弱的傷員,必須越發小心翼翼,等抬到山道上時天色都暗了下來。

  之前參辰先行一步報信,林雲嫣便把馬車停在了這兒。

  車廂裡墊得嚴實、也軟,一路由守衛們護送著進城、入宮。

  很快,各處都聽到些消息,說是李嶸被抓回來了。

  消息敏銳些的,知道李嶸受傷體弱,由慈寧宮看顧著,又請了太醫。

  李嶸被安頓在了慈寧宮不遠的靜心堂中。

  靜心堂原是禮佛之處,正堂供奉觀音,西偏殿給了晉王妃暫住,比幽禁自在些,但日常活動只在偏殿與正堂。

  晉王妃對此感恩戴德的,她這種身份狀況,只是禁足等候發落已經是開恩了。

  李嶸被挪進了東偏殿。

  晉王妃一聽兒子找著了、又受了傷,急得恨不能親自去照顧,又被王嬤嬤勸了回去。

  “人既尋回來了,有太醫在,王妃不用操心。”

  “知道您牽掛著,特特安排在對面偏殿裡,太醫進出您也看得見,有沒有大事能自己分辨。”

  “畢竟是這麽一個狀況,等殿下醒來後問完話,聖上點頭了,您再過去看他。”

  晉王妃被勸住了,依言留在殿內,隻開著窗戶看那廂進出。

  曹公公也趕了過來,向徐簡詢問發現李嶸的經過,又聽太醫判斷身子情況。

  “什麽時候能醒?”他問。

  “今夜就有可能醒來,”太醫回答,“只是殿下缺水缺糧數日,身體虛弱,公公想要問話還得再多等幾天。”

  慈寧宮裡,皇太后也在問林雲嫣來龍去脈。

  “你家表兄誤打誤撞遇著了?”皇太后訝異,“那確實巧,也是李嶸命大,被人發現了。”

  林雲嫣道:“尋回來才好,都說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他和晉王父子兩,若始終沒有消息,我們心裡也不踏實。”

  “是這個理。”皇太后頷首。

  當著娘娘的面,林雲嫣暫時隻說這些。

  李嶸的狀況比太醫預計的樂觀些。

  這天夜裡醒了一次,因他餓得久了,隻喂了他糖水與清粥,不敢讓他吃油膩之物。

  等到第二天上午,李嶸再睜開眼睛時,精神頭緩過來許多。

  徐簡與曹公公一道過來。

  進偏殿裡見李嶸半靠在榻子上、由內侍伺候著吃粥,曹公公低聲與徐簡道:“年輕有年輕的好,恢復得快。”

  徐簡笑著點了點頭。

  李嶸見了來人,掙扎著要起身。

  曹公公扶他躺回去:“殿下養身體要緊。”

  “我聽說是輔國公把我從荒郊野外尋回來的,”李嶸看向徐簡,一雙眼睛明亮,“謝國公爺救命之恩。”

  “不敢當,”徐簡讓了禮,道,“殿下需要休養,我們也不繞圈子,開門見山把該問的都問了。”

  李嶸輕咬了下唇:“我知無不言。”

  “殿下說一下這幾日在何處、又做了些什麽吧。”曹公公道。

  李嶸年紀不算大,但口齒伶俐、說話很有條理。

  “那天清早,父王上朝未歸,葉公公說,父王交代我去莊子上,等他下朝就來尋我。差不多半月前,父王與我約定要一塊釣魚,我以為今日父王總算得空了,便由葉公公安排著出城。”

  曹公公開口問道:“大約是什麽時辰?守備沒有阻攔?”

  “沒有,”李嶸答道,“時辰很早、剛開城門不久。”

  徐簡有數了。

  那時,聖上還沒有下令圍晉王府,城門守備那兒自然也沒有得到通知。

  恰逢開城門不久,門內外都是趕著謀生計的老百姓,進進出出的人一多,叫李嶸不知不覺出城了。

  “我到莊子後,父王遲遲不來,我越等越覺得不對勁。”

  “我想下山回城,但公公們不讓,我就被關在那裡了。”

  “之後幾天,我陸陸續續聽到他們說事,知道父王謀反,又知道父王逃出大牢,各處都開始通緝了。”

  “我問他們說‘我母妃如何了?’葉公公他們都不說。”

  “有一日,我發現莊子裡的人手少了許多,猜測他們應該都去與父王匯合了。”
    “我雖然是父王的兒子,但我想念母妃、不想謀反,我不清楚父王什麽時候回莊子裡,趁著人手不足時連夜逃跑出來。”

  “我想的是回到城裡就好了,只是夜裡太黑、路又難走,不小心滑到山坡底下還傷了腿。”

  “腿太痛了,我起不來,後來越來越餓、越來越渴……”

  “我以為我會死在山裡,幸好被國公爺帶了回來。”

  說著說著,李嶸眼睛通紅,幾乎要哭出來。

  “殿下再堅持一下,”徐簡放平聲音,繼續問,“一開始莊子上有多少人?”

  “我認識的只有五人,余下的都很眼生,我被關在屋子裡,不敢說見著了所有人,但我見到的大概有十三四人。”

  徐簡又問:“除了葉公公,殿下認識的另四人是?”

  “兩個內侍,兩個侍衛,都是王府的人。”李嶸答著,說了他們的名字。

  徐簡記得,的確是圍晉王府後,從花名冊上對出來的漏網之魚。

  “殿下是幾天前跑出來的?”徐簡問。

  李嶸搖了搖頭:“不確定,我摔傷後迷迷糊糊的,可能有三四天了吧?”

  徐簡再問:“在莊子時沒有見到晉王?”

  “沒有。”

  “那些內侍侍衛有說過,晉王之後有什麽安排嗎?”

  李嶸依舊搖頭:“沒有。”

  徐簡隻好再問:“晉王在西山一帶的莊子,只要登記了的、或是王妃知曉的,我們先前都搜過一遍了,那時沒有發現殿下與其他人。殿下記得那莊子的位子嗎?”

  “馬車是葉公公安排的,我去的兩次都坐在車裡,”李嶸想了想,又道,“但我記得,那莊子大門看出去,能看到隔壁山頭法安寺的山門。對了,是往西看的,比山門略高。”

  這是李嶸能講出來的全部的。

  晉王的計策、後招等等,他一個年紀不大的孩子全然不清楚。

  李嶸吸了吸鼻尖,哽咽著道:“我只知道,我不想參與謀反,謀反是錯的。”

  說了這麽多話,李嶸看起來很是疲憊。

  曹公公見問不出什麽來了,便作罷了,隻關心了幾句:“殿下瞧見王妃了嗎?”

  “我先前從窗戶裡看到母妃在對面大殿裡,她還與我比劃手勢,”李嶸笑了起來,露出尖尖的虎牙,“我很高興母妃平安。”

  徐簡和曹公公往外走。

  出了靜心堂,曹公公低聲問道:“國公爺怎麽看?”

  “還不敢妄言,”徐簡道,“公公先向聖上稟報,我帶些人手去找一下那莊子。”

  兩人各行一邊。

  搜山需要不少人手,徐簡依舊尋萬塘,兩人攤開西山一帶的輿圖確定大致范圍。

  法安寺山門東側,另一處山頭,比山門高些,再結合發現李嶸的山坳位置,徐簡在圖上畫了個圈。

  這一搜,連搜了兩天才有成果。

  那莊子不大,藏在層巒疊翠之中,十分隱蔽。

  此時自然也是人去樓空。

  萬塘嘖了聲。

  也是。

  李嶸都偷跑好幾天了,誰還敢留在這裡?
  萬塘裡裡外外轉了幾圈,最後沒有辦法,甭管有用沒有,把所有書冊卷軸都收攏起來帶下山。

  一行人回到京城。

  入城時,萬塘問徐簡道:“國公爺這就進宮回稟聖上嗎?”

  徐簡看了眼沾染了不少塵土的衣裳,道:“得先回府換身衣裳。”

  換衣裳是次,見林雲嫣是主。

  徐簡忙碌的這幾日,林雲嫣亦在收集些消息。

  她得弄清楚,李嶸到底是不是運氣好。

  西山太大了,往年也有一些獵戶、藥農的家裡人來報失蹤,最終能找到的可以說寥寥無幾。

  兩位表兄是外鄉來客,不熟悉山道狀況,仗著認路本領高,哪邊景好便往那邊走,最後不小心滑下山坡到了那附近。

  據兩人所言,邊上也沒有什麽近期活人活動的痕跡。

  可林雲嫣和徐簡依舊沒有放下戒心。

  她讓陳桂以“收藥材”的名義,往西山腳下的幾個村子裡走了一圈。

  見徐簡回來,林雲嫣便說起了結果。

  “陳東家剛走。”

  “那一帶的確人跡罕至,獵戶尋常不去,說是打不到什麽東西。”

  “隔壁山上能挖到一點太子參,只有到了那季節,藥戶們才往那一片去,眼下季節不對。”

  “隻一戶老農說,山坳裡偶爾會找到靈芝,數量十分稀少,一年也難得碰見一回,若不是到附近了,按說也不會去那轉轉。”

  從陳桂打聽回來的這些來看,似乎尋到李嶸真就是巧了。

  不過,林雲嫣始終想的是,若表兄們沒有發現他,李嶸真的會死在那裡嗎?

  或者說,被朝廷尋獲後的李嶸,他能夠做些什麽?
  兩人迅速商議了幾句,一道進宮。

  徐簡去禦書房,林雲嫣去了慈寧宮。

  許是因著大小事情多,皇太后這兩日身體略顯不適。

  “您得保重。”林雲嫣勸道。

  “道理哀家都懂,”皇太后沉聲道,“越是這種時候,哀家越病不得。”

  林雲嫣道:“我聽說,朝中對如何處置李嶸殿下依舊頗有分歧。”

  論罪當誅。

  或是留作質子。

  又有說殿下不願與李渡同流合汙才逃出來,不該誅殺。

  李氏宗親那兒也在議論,想保下尚且年少的李嶸。

  “聖上也有詢問哀家的意見,”皇太后道,“殺、以絕後患,不殺、以此警示。”

  受李渡拉攏的官員不可能只有丁緣年一人,有人忠心,有人猶豫。

  若以李嶸為參照,讓那些人把知曉的、掌握的狀況說出來,之後隻做恰當懲戒而不誅殺,應該也能勸攏一部分。

  聖上此舉倒也不完全是慈悲仁義,而是想盡快解決李渡之事。

  以免如徐簡說的那樣,外敵壓境、內亂再生,裡應外合下損失更大。

  林雲嫣本就是為此事來的,聞言便請纓道:“我去與晉王妃談一談,您以為呢?”

  求月票~~
  又到周末啦。

  大家周末愉快~~~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