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燕辭歸》第439章 不是棄子 而是餌料(兩更合一求月票
   第439章 不是棄子 而是餌料(兩更合一求月票)
  童公公被帶了下去。

  林雲嫣取出袖中帕子遞向徐簡。

  上好的絲帕,繡了兩朵牡丹,還帶了她平日裡常用的香料味道。

  徐簡卻沒有接,用擱在大堂幾子上的舊布團擦了擦手。

  讓那內侍的口水弄髒帕子?
  不能這麽暴殄天物。

  萬塘見這廂事了,正招呼手下送些茶水過來潤潤嗓,扭頭看到這麽一幕,沒繃住嘴角,樂笑了。

  要不怎麽說年輕小夫妻們講究呢?

  不似他這種老夫老妻慣的。

  唉!
  辛苦一晚上,衣裳全是灰。

  回去又要被老妻念叨了。

  萬塘暗暗搖了搖頭,清了清嗓子:“國公爺、郡主,今晚上能抓到此人真是大收獲,我們辛苦這麽多天,沒有白忙乎。

  不瞞你們說,我先前擔心壞了,就怕晉王一夥人早就跑了個乾乾淨淨,我們一人都抓不到。

  一來交不了差,二來怕他們卷土重來。

  現在麽,算是開了張。”

  “怎麽能都白忙呢?”徐簡道,“不過,今晚的主角不是他。”

  萬塘聞言一愣。

  什麽意思?
  這太監還不是個主角?
  掌握毒方的是他,毒殺定王爺以及永濟宮裡那位的凶手等於也就是他了。

  結果還僅僅只是配角?
  那主角得是什麽來歷?難道是晉王本人?
  “主角在哪兒?”萬塘擼起袖子,追問道,“老萬跟您去把他抓回來!”

  “不用急,”徐簡道,“就我抓回來那三個報信的,他們才是關鍵。”

  萬塘聽得半懂半不懂,問:“提一個來問話?”

  “一塊提來吧,”徐簡道,“看看哪個機靈些。”

  手下去辦事了。

  萬塘長著脖子等。

  林雲嫣站在徐簡邊上,誰也沒有說話,幾個眼神就都懂了。

  不久前,收到蘇昌送來的字條後,她和徐簡就品出幾分怪異來。

  童公公留京,本身是一件極其反常的事。

  正如林雲嫣剛剛對童公公說的那樣,身為內侍,一旦落網,他連狡辯的機會都比別人少。

  而童公公看似鮮少露面,但他其實並非安全。

  蘇昌明確見過他。

  從先前那陣,李渡沒有斷尾、而是禍水東引想護下童公公來看,的確有深厚的主仆情誼。

  可若真這麽舍不得童公公,李渡此番不該把他留在京城。

  值得李渡完全信賴的人手的確緊張,但還沒有到再尋不出兩三人的地步。

  因此,童公公的留京對李渡來說,還有其他意義。

  抓捕之前,林雲嫣和徐簡還不能斷言這份意義,等前後抓了兩撥人回來,基本已經能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了。

  童公公不是棄子,而是餌料。

  當然,這一點童公公本人似乎毫不知情,被林雲嫣刺激逼問時,他的反應騙不了人。

  童公公是真心實意地以為,他留在這裡全是李渡信任他。

  林雲嫣想,他們這對主仆還是有情誼的。

  李渡在能護童公公的時候護過,起碼比對道衡、王芪強多了。

  可在李渡自身難保,每一步都必須小心謹慎時,童公公就被拋開了,或者說,用來換取更多的利益。

  因為李渡的複興大業需要蘇議。

  李渡相信蘇議,但他對蘇昌並不完全放心。

  這事的根源還在陳米胡同。

  當初,為了逼迫幕後之人、給他施壓,徐簡曾在東宮與李邵說過一些事,提到了“有古月使節出入那宅子,才留下金箋”。

  那些事是故意說的,故意給人聽去,故意傳到對方耳朵裡。

  而那人在知道徐簡早就知曉陳米胡同之後,才斷了道衡這根尾巴。

  既然那幕後之人就是李渡,他會如何看待那位使節蘇昌?

  徐簡當初的話語說得保守,並沒有指出使節是誰,也沒有把與使節見面的是童公公給曝露出來,哪怕到了圍晉王府那日,童公公到過陳米胡同這一條也是被隱瞞起來的。

  可李渡那兒,想來是不得不防。

  時隔一年,徐簡當時並未查過出入陳米胡同的太監,而是直到馮嘗開口才有了動靜。

  當然不是林雲嫣他們不想查,而是除了姓童之外,蘇昌一概答不上來。

  這在李渡看來,更像是徐簡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也就是說,徐簡掌握了古月使節、甚至蘇昌的身份,但他不清楚、也不認得童公公本人。

  認得童公公只有蘇昌。

  那一旦童公公落網,蘇昌嫌疑極大。

  而蘇昌被斷定為不可信,李渡與蘇議之後的所有行動,都會跟著調整。

  以童公公為餌,來試探蘇昌的忠誠,才是李渡留他在京城的原因。

  林雲嫣與徐簡也正是想到了這一點,才會這麽安排今夜的抓捕。

  童公公肯定要抓,別的算盤也得給李渡打亂了。

  認人的是何家嬤嬤。

  等守備衙門撤走後,林雲嫣帶著何家嬤嬤明晃晃的離開。

  這既是保護蘇昌、也是防備蘇昌。

  徐簡黃雀在後,抓了三個盯梢的,凸顯一個有備而來。

  同時,他還“放走”了一個。

  那一個就在小詞胡同裡,似乎就是長居此地,左鄰右舍都認得他,守備衙門查了兩次都沒有查出來。

  唯一露餡的是體態。

  站立行走,是不是練家子,內行人能看出來。

  而且那人暗悄悄打量林雲嫣與何家嬤嬤,眼神不是好奇,而是審視。

  徐簡便沒有抓那人,隻讓玄肅小心跟梢,確定他之後的去向。

  不多時,那三人一並被提了上來,鼻青臉腫,很是狼狽。

  萬塘問道:“各自名姓、做過些什麽,都交代交代。”

  無人回答。

  萬塘對此也不意外,嘿地笑了聲,轉頭與徐簡道:“在衙門裡比嘴硬,天真。”

  “是天真。”徐簡接了這話。

  他見過嘴硬的。

  像王六年那樣,想從嘴裡挖出一句真話極難。
    可若是三個同夥,反倒好辦了。

  “你們想僵著也行,餓上三五天再審,誰先開口,誰吃雞腿,第二個喂兩口米粥,最後那個就餓著吧。”

  “轉過頭再來,還是這個規矩,反覆幾天。”

  “你們三個互相看看,另兩個比你自己挨得住嗎?”

  “你但凡多猶豫一會兒,雞腿米粥都沒了。”

  “我要是你們,現在就趕緊把能說的都說了,省得先餓上三五天。”

  聽徐簡這麽說完,萬塘哈哈大笑起來:“國公爺還是心善,還給雞腿米粥,要我老萬說啊,先開口的不打,第二個十板子,最後那個而是二十板子。

  我們這裡的兄弟可會打了,痛得要死又偏不會死。

  唉,我看你們三個好像不太信啊?

  那就先各來十板子嘗嘗味道。”

  說打是真打。

  各十板子打下去,哀嚎聲從大到小,最後痛得喊都喊不出來,只剩大喘氣了。

  萬塘讓手下喂他們一人喝了點水,重複了先前的問題:“名字。”

  有人猶豫,有人衝口而出。

  有了這個開端,之後的審問變得簡單很多。

  徐簡一直聽著萬塘問,冷不丁開口插了個問題:“童公公出門一趟,去見了誰?”

  “丁大人!”一人忙道。

  另一個趕緊道:“京衛指揮使司的丁大人!”

  萬塘倒吸了一口氣:“丁緣年?”

  “不曉得叫什麽,家住喜鵲胡同。”

  萬塘不解,以為自己記錯了,問徐簡道:“丁緣年不住那兒吧?”

  徐簡道:“他在那裡養了一個。”

  萬塘嘴角抽動。

  養?
  能養的除了外室,還有什麽?
  那丁緣年看著老實模樣,從前靠著嶽家支持才一步步爬到了從三品的指揮同知,沒想到另置一房。

  不過,輔國公怎麽什麽都知道?

  忙了一整晚,守備衙門又有了別的斬獲。

  靠著這三人的你爭我搶,另供出了兩處京中私宅,雖然此時無人居住,但從中抄出了一些文書舊檔。

  翌日天亮,所有進展整理妥當,金鑾殿裡一並呈上。

  雖說依舊沒有晉王與李嶸的下落,但童公公的落網也算大進展。

  徐簡說完,轉頭看向丁緣年:“丁大人似乎很不安?”

  丁緣年臉色一沉:“國公爺這是什麽意思?”

  “意思是,童公公的嘴沒有丁大人認為的那麽牢靠,”徐簡不疾不徐,道,“跟著童公公的人也看到了他到喜鵲胡同,丁大人總不能說不曉得喜鵲胡同是怎麽一回事吧?”

  丁緣年冷哼一聲,正欲撇清,卻被一道銳利的視線盯住了。

  龍顏威儀。

  丁緣年後脖頸直冒汗。

  若是在旁處,輔國公這麽問話,丁緣年一甩袖子就走,可這是在金鑾殿。

  “臣、臣惶恐,”丁緣年撲通一聲跪下來,“臣的確見過一個人,卻是個佝僂的小老頭,有胡須,臣根本沒把他與晉王身邊的公公聯系起來。他張口主子閉口主子的,臣也不知道他在說什麽,又煩他尋到喜鵲胡同,就把人趕出去了。臣若曉得他是晉王的人,臣早就把他抓起來了。”

  丁緣年的“急中生智”顯然沒有蓋住旁人疑惑。

  “喜鵲胡同怎麽了?丁大人怎麽去那裡了?”

  “你若與他舊日不識,這生死攸關的時候,他來找你做什麽?”

  “丁大人,老夫勸你一句,戴罪立功吧。”

  丁緣年被東一句西一句的勸解、質問弄得暈頭轉向,再看龍椅上那明黃身影,眼前一黑,厥過去了。

  一時間,有人掐人中,有人指指點點。

  聖上重重咳嗽兩聲,讓侍衛把丁緣年帶下去,太醫需得請,還指著他醒來後問話。

  待退朝,聖上走到徐簡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了。”

  說完,又與其他朝臣道:“各處都加緊些,不能讓李渡再興風作浪。”

  之後幾日,陸陸續續還有些收獲。

  玄肅跟著的那人欲放信鴿,當場就被截了下來,還收了二十余隻。

  審問養鴿人,得知鴿子會飛往晉中。

  林雲嫣乾脆把查到的晉中常雲堂等善堂的帳目問題都整理成冊,藏在先前發現的一處私宅裡,在衙門二次查抄中被翻出來。

  經過千步廊那幾位擅長處理帳目的老大人的手,將晉王這些年屯財的一種方式給弄明白了。

  慈寧宮中。

  林雲嫣陪皇太后說話。

  “肯定不止晉中,這麽好賺又隱秘的銀錢,自是各處開花,要我說,富庶如江南肯定也逃不了晉王的禍害。”

  皇太后聽完,道:“李渡比哀家想的要耐心許多,若不是此次把他揪出來,讓他潛伏下去,將來真不好說。”

  殿內沒有其他人,林雲嫣便道:“大殿下原先很信他。”

  皇太后歎了一口氣。

  哪是從前信不信的事?
  是往後怎麽走的事。

  事關雲嫣,幾次與李邵摩擦下來,皇太后一直很擔心這點。

  李邵的太子之位被廢,但皇太后也好、林雲嫣也好,都知道聖上是有再立之心的。

  倘若李邵真能大徹大悟,為君正、為人正,皇太后也不反對給他一個機會,可實際狀況是,她就是缺了點信心。

  不過,李渡未除,朝堂本就不夠安穩,此刻再與聖上說儲君之事並非明智之舉。

  “去晉中追查的人手也不知道能不能有收獲……”皇太后歎了一口氣,“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聖上登基時天下貧苦,休養生息十余年,好不容易有了今日的泰安之相。

  若再起戰火,又得傷筋動骨。”

  林雲嫣想了想,道:“盡早除去隱患也是好事,趁著西涼和古月都還沒有動靜,趁著老將們還能征戰。要不然,再過十年二十年的,老將軍們提不動刀了,後輩又續不上,麻煩更大。”

  提及青黃不接,皇太后亦很無奈:“哀家聽說,順天府尹時常罵京中紈絝?是要罵,一個個出身顯貴,成日又不做事,但凡那裡頭再有一半肯去上進,也不算後繼無人。”

  正說著,外頭傳來通稟聲,說是德榮長公主到了。

  很快,長公主進來,笑盈盈與皇太后請安,又扶住了行禮的林雲嫣。

  “我聽說,輔國公這次功勞不小,”長公主笑著與皇太后道,“您給寧安挑的夫君真不錯,能做事。”

  皇太后笑了起來。

  “我是真的弄不懂二哥,”長公主又道,“他自己發瘋不算,還連累嫂嫂與李嶸。假死脫殼,他怎麽想出來的!話說回來,寧安你們能猜到他有這麽一出等著,也是厲害。”

  感謝書城書友柚子赫赫的打賞。感謝紅袖書友liebro的打賞。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