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刑警日志》第33章 這是誰做的報告
  第33章 這是誰做的報告

  其實,從正常工作來說,陸川這個級別是接觸不到省廳那個層面的。

  好就好在,這幾年刑偵上大力推進智能化系統辦公。

  直接好處是,全省的指紋比對系統可以聯網。

  除此之外,也有一個附加的雞肋功能。

  省廳那邊搞了一個技術支撐小組,線上的。

  理論上來說,基層單位遇到技術困難,可以通過這個線上小組進行請教,尋求支援。

  當然,這是理論上的,現實是,技術小組人員有限,下邊的問題又太多,所以要排隊。

  時間上等不及的……

  那就自己想辦法。

  陸川是第一次用這個系統,不知道能不能排上號。

  其實也無所謂,王長江那邊已經在逐級走申請,請省廳那邊幫忙做骸骨鑒定分析。

  即便他這邊沒有排上隊,也不耽誤破案。

  而且,和指紋鑒定分析不同,涉及到骸骨鑒定分析的案子數量不多,資源相對比較寬松。

  人骨熬湯第二天早上。

  李長庚是公安大學的法醫學博士生,臨近畢業一年時間,都在省廳這邊實習。

  和一般的博士生不同,李長庚本科畢業後參加過工作。

  一段時間後,才考了研究生,並且一直攻讀到了博士。

  如果不出什麽意外,博士畢業後,李長庚就能留任省廳,而且是在地位較高的技術鑒定中心。

  達到絕大多數刑警一輩子都達不到的事業高點。

  打開電腦,李長庚照例瀏覽辦公系統中的平台信息。

  這個項目是省廳技術鑒定中心支撐下轄刑偵支隊的重要交流平台。

  李長庚現在的工作就是負責平台信息的篩查和上報。

  已經負責篩查平台信息將近半年時間的李長庚,對下邊報上來的信息,實際上是有些鄙視的。

  無他,沒有新花樣。

  十條信息裡,九條都是指紋比對分析的請求。

  剩下的一個,十有八九是足跡分析。

  用他上司的話說,就是基層刑偵支隊,只要碰到搞不定的指紋,一定會通過平台上報省廳。

  可是,省廳技術鑒定中心的指紋鑒定分析專業,也就兩三個人。

  省廳掛號的大案要案的指紋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和精力管下邊的案子。

  當然,李長庚曾經就在基層行刑偵支隊乾過,知道下邊的難處。

  經費少,人才少,如果城市發展再一般,留不住人的話,確實發展困難。

  “嗯?”

  剛要關閉系統的李長庚突然看到了一條不太一樣的申請信息。

  “鑒定分析報告覆核?”

  讓省廳領導幫忙,也是有技巧的。

  直接讓人家替你做指紋鑒定的可能性,肯定比較小。

  畢竟,真要是大案要案,省廳這邊早就插手了。

  但是有些聰明的人,或者說勤快的人,提交到系統裡的不是鑒定申請,而是鑒定覆核。

  就是說,人家已經把工作乾完了,需要專家幫著審核一下,鑒定結果有沒有問題。

  這種技術支援的工作量就很小了。

  也是最容易得到上邊幫忙的。

  李長庚拖動鼠標,點動信息,準備查看一下具體內容。

  雖然絕大多數的鑒定覆核都不能過關,但起碼人家努力了。
    李長庚每次都會給予一定的重視,如果能過的了他這一關,那麽這份鑒定分析覆核申請就會送到專家手裡。

  嗯?
  點開信息的具體內容,李長庚再一次有些驚訝。

  “竟然是骸骨鑒定分析報告的覆核申請?”

  “這可不常見啊……”

  其實,不是不常見,李長庚來省廳半年了,還是第一次見骸骨鑒定分析的覆核申請。

  作為法醫,一名在基層刑偵支隊工作的法醫,李長庚太了解下面關於骸骨鑒定分析,是個什麽水平了。

  別說下邊刑偵支隊的法醫,多數都是本科畢業,就是他這個博士研究生,對骸骨鑒定分析方面也只能說稍微了解一點。

  真要讓他上手,比下邊強,但是也有限。

  省廳技術鑒定中心在這方面的專家也就一人。

  叫張援朝,全省法醫第一人,在全國那都是排在最前列的專家級人物。

  李長庚有些迫不及待的點開信息附件,閱讀這篇骸骨鑒定分析報告。

  “骶骨特征分析,女性。”

  李長庚點點頭,對方起碼是專業的,通過骸骨鑒定性別,一般都是通過骶骨、頭骨進行。

  “骨輪觀測分析,死者死亡時年齡在34歲。”

  接受過正經教育的法醫,都知道骨輪的說法,但是真正能從骨輪上看出死者的年齡,這就非常少見了。

  李長庚自己能做到,但是非常費力,而且不保證一定正確。

  “骨齡碳素檢測分析,骨齡時間34年。”

  “骨齡探測,結合骨輪觀察,推斷死者死亡時間在三個月內。”

  李長庚眉頭緊皺,這一條分析……

  推動鼠標,李長庚迫不及待的翻閱報告。

  “脛骨長度分析:死者身高一米六三。”

  “骨密度結合身高分析……死者長期從事體力勞動。”

  李長庚的眉頭越皺越深,看到最後,甚至渾身都激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看完這份骸骨鑒定分析報告,李長庚眼前似乎出現了一副完整的人體骨架。

  每一根骨頭都能說話,告訴人們我是怎麽死的。

  通讀報告,看了後邊關於每一個結論的數據分析和過程後,李長庚雙手顫抖,心臟狂跳。

  “這特麽該不會是誰把張老的骸骨鑒定分析報告偷過來的吧!”

  李長庚是見過張援朝寫的骸骨鑒定分析報告的。

  甚至研究過很多次。

  這篇報告在分析的細致、準確程度上來說,絲毫不比張老分析的差。

  要不是兩者文筆有較大區別,李長庚差點就以為這就是張援朝做的骸骨分析報告了。

  來不及平複心情,李長庚抓起已經打印好的報告,直奔技術鑒定中心頂樓。

  作為全省最牛逼的法醫,張援朝這兩年已經很少在一線辦案。

  倒不是說他架子大了,而是工作重心發生了變化。

  現在的張援朝重點是帶學生,他要把自己的經驗傳下去。

  讓省廳以後有三個、五個、十個“張援朝”。

  辦公室裡,張援朝正在撰寫這些年從事法醫工作的心得筆記,老頭想起了十五年前辦過的一個骸骨案。

  憑借詳細的骸骨鑒定分析,通過幾根骨頭鎖定了被害人重要信息,甚至和藝術學院的兩名畫家,通過頭骨複原了被害人相貌,從而找到了關鍵破案線索。

  也正是這個案子,徹底奠定了張援朝全省第一法醫的地位。

  砰!
  結果,老頭正寫的開心,辦公室大門被暴力推開。

  巨大的聲音,嚇的張援朝心臟病差點犯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