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刑警日志》第113章 凌亂足跡
  第113章 凌亂足跡
  又出事?!

  還有些迷糊的陸川瞬間被驚醒,這個時候,在發生命案的情況下,還能讓張輝稱作出事的事情,可想而知是什麽案子。

  劉國棟披上警服,睡意全無:“又是命案?”

  張輝點點頭,同樣布滿血絲的雙眼卻是精光閃爍:“是命案,而且……還是在清河遊樂園!”

  四十五分鍾後,陸川再次站到了昨天同樣的位置上。

  清河遊樂園施工場地,正大門東側七百米左右,一處靠近樹林的圍牆邊緣。

  今天的陽光很明媚,但是照在現場的刑警身上,卻感受不到絲毫溫暖。

  同樣的拋屍地點,同樣的一具裸屍,同樣的報案人。

  張富貴臉色慘白,面對張輝的詢問說話也有些哆哆嗦嗦。

  “就是今天早上……因為昨天的事,我今天巡場的時間提前了一點,結果……”

  昨天張輝等人拉起的警戒線還在,但是原本應該空空如也的空地上,又多了一具屍體。

  張富貴雖然在殯儀館煉屍房乾過看門的,但是連續兩天碰到兩起拋屍的……

  “警察同志……要不你們今天晚上派人在這看著?”

  “說不定對方還回來也不一定……”

  還來?

  張輝聽的眼角直跳。

  同一地點,連續兩天發現兩具屍體,張輝沒見過,也沒聽過。

  系列殺人案,張輝見過,也參與過偵辦,但是這樣的案子,沒有經歷過。

  別說他,現場幹了二十幾年刑警的人不少,也沒有聽過這種事。

  同一地點再次拋屍,凶手怎麽想的,玩燈下黑?
  還是挑釁警察?

  無論是哪一種,陸川已經開始戴好裝備,進行現勘。

  這一次,王長江、沈妍一起跟過來。

  現場昨天已經勘察過了,除了多出一具屍體,其他的沒有任何變化。

  凶手拋屍的地點和昨天基本上一模一樣,赤裸的屍體順著圍牆翻過來,皮膚上有擦痕,積雪上有點滴血跡。

  脖頸掐痕非常明顯,這名受害人同樣是被掐死的。

  “老王,你們先做屍表檢查,我們做周圍現場現勘。”

  劉國棟帶著陸川,大概看了下屍體,就按照圓周輻射法,一人外螺旋,一人內螺旋開始進行現場勘察。

  因為昨天已經做過比較細致的勘察,自然沒有什麽大的收獲。

  采集了積雪上的血跡,兩人從正門繞到了圍牆外圍。

  這裡,昨天案發後也被拉上了警戒線。

  現在警戒線已經耷拉在地上,顯然被破壞過。

  按照正常的邏輯來講,附近來遛彎的老大爺,應該不會破壞警戒線。

  當然,按照正常人的行為分析,這附近剛剛發現屍體,應該也沒人來這遛彎了。

  所以,現在被扯斷的警戒線,應該就是凶手乾的。

  “師父,我先采集腳印和指紋,看看能不能有發現。”

  劉國棟點點頭,凶手在此第二次拋屍,肯定會留下痕跡,再加上沒有晨練遛彎的人破壞,采集到腳印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是指紋的話,可能性就比較小了。

  現在的天氣溫度較低,一般人外出都已經戴了手套,何況拋屍的凶手。

  昨天他們做現勘的時候,也沒有發現指紋之類的證據。

  陸川昨天就在圍牆外勘察過,對地面的情況有印象。

  所以,現在一眼就能看出地面的變化。

  雜亂的腳印深深印在積雪中,靠近圍牆根有明顯用力蹬踏的痕跡。

  拿出標尺,照相機,陸川開始拍照。

  很快,一組凌亂但是清晰的腳印就被提取完畢。

  “按照腳印的方向,對方是從西邊過來,然後原路返回。”

  細致的說,足跡分析包含兩個方面的領域,一是根據腳印的形狀、大小、深淺分析腳印所有者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基本特征。

  另一個方向就是足跡追蹤,也叫做步法追蹤,這是一種動態足跡分析方法。

  根據罪犯足跡形態特征和步法特征,結合調査、訪問,査明罪犯的來去蹤跡。

  步法追蹤是一種經驗科學,從民間“碼蹤”經驗總結發展而來,經過多年研究,形成的根據步法進行人身同一認定的鑒定技術。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足跡特點與行走規律,是很難改變的。

  比如外八字、內八字,再比如羅圈腿、X型腿。

  高超的足跡分析能從腳印的輕重、步態、步幅、虛邊、壓力、帶土等情況,分析出人的性別、職業、身材、習慣、年齡、身體特征等。

  其中,最容易判斷的是身高體重。

  通常來說,腳印長度等於身高的七分之一,當然這只是籠統的說法,具體的計算公式是身高等於腳印長度乘以6.876。

  而不同年齡段的作案嫌疑人,腳印也有不同年齡階段的特征。

  比如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步子短,腳印瘦小,腳印之間的距離往往不規則,骨縫細小,腳印整體感較強,步行的路線往往彎曲。

  而青年犯罪嫌疑人多數情況下腳印大,步子跨得大,腳印之間的距離均勻,走直線。

  中年犯罪嫌疑人又有不同的特點,走路穩、慢,腳印間的距離相較青年時代會變短。

  年邁的犯罪嫌疑人步幅變得更短,足跡中腳後跟的壓力比腳掌重,骨縫變寬,腳印整體感會變的稀疏,有一種輕飄飄的感覺。

  同時,如果現場犯罪嫌疑人步伐混亂,腳印間距離不勻,說明嫌疑人可能精疲力盡,或者已經受了傷。

  積雪上的腳印,雖然凌亂,但是後跟凹印很深,前掌淺,說明嫌疑人腰板挺直,體態很好。

  凶手第二次拋屍,雖然讓辦案的壓力驟增,但是相應的,凶手也留下了更多的更明顯的痕跡。

  “小陸,你先采集腳印,我給秦隊匯報一下凶手足跡的方向,看看能不能做一些追蹤。”

  “好的師父,我這采集完,我們對周圍再進行一次勘察。”

  昨天上午案發後,現場方圓一公裡內的所有物證都被采集回去。

  現在再走一遍,如果有發現,那就有跟凶手發生關聯的可能。

  比如凶手拋屍後抽了一根煙,那就在好不過了。

  這就相當於嫌疑人自己把自己送進了局子。

  但是,事與願違,凶手顯然沒有露出這麽明顯的破綻。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