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關家逆子,龍佑荊襄》第354章 人要好伴樹要好林,跟著關麟學關麟
  第354章 人要好伴樹要好林,跟著關麟學關麟

  滾滾長江東去,去舟已經停在碼頭。

  卓榮、卓恕、凌統,一行三人終於還是到了要分開的時候。

  卓榮要往壽春去,卓恕與凌統,前者要回江東會稽的老家,那邊還有一個約要赴,一者則要回合肥,面見他的主公孫權,歸於江東大地,再度踏上北伐的征程。

  此刻,江上的去舟與陸地上的馬車並立。

  就在這岔路河谷,三人就要分別。

  凌統似乎還有話想說,他最後朝著卓榮道:“你還是決定用那關四公子的‘陳芥菜鹵’去壽春城救那張文遠是麽?”

  這已經是一路上,凌統不知道第多少次詢問這個問題,也因為這個問題,他勸了無數次。

  的確,用關麟的藥去救曹操的將軍,無論怎麽看…也有些不通情理。

  何況,使用這藥去救張遼,卓榮也並未向關麟提起,只是以救一個病患搪塞過去,這算不算是騙了關麟,騙了仲景神醫?

  再加上,自古便有“醫不叩門”之說,似乎,卓榮的行為讓凌統完全不能接受,但無論怎麽勸,都無法動搖卓榮的決定。

  她還是一如既往、毅然決然的要去救那個…

  在八公山上才與他有過一面之緣的男人。

  這讓凌統感到深刻的恥辱…但若是上升到“濟世救人”這四個字,凌統雖不能理解,卻還是佩服的。

  想來,就是華佗在世,還是會去為曹操醫治頭疾!
  這一門師徒,或許他們的心境已經超脫了這個時局,看的更遠。

  甚至…凌統不知道,若卓榮不是這般心善,他還會不會心儀這個女子呢?
  當然,凌統更不會知道。

  在三國末期,還有一段著名的羊陸之交,晉朝的羊牯與東吳的陸抗對壘,打的不可開交。

  可羊牯得知陸抗重病後,反而停止進軍,送藥送醫為其治病,等治好了再打…

  不得不說,在這個禮樂崩壞的年代,會有卓恕這種“千裡赴期”,將諾言看的比生命還重的人;也會有關二爺義釋曹操這般將道義凌駕於絕對理性之上的!

  關羽是一個,卓恕是一個…卓榮也是這樣的一個。

  “凌大哥,我知道我這麽做是有爭議的…”卓榮抿了抿唇,“世人會說我吃裡扒外,朝秦暮楚,也會說我沽名釣譽,更會說我以兩國百姓的性命去成我一人之美名,甚至會拿我師傅抨擊我,說他便是慘死於曹操之手,曹操的將軍是我仇人的幫凶,我救之視為不孝、不義…”

  “可…可若是師傅在世,明知這樣的病患,我想他也會去救的,甚至明知對方是曹操,師傅也會去救的…因為他教授我的,是我輩醫者的天職就是治病救人…這無關乎身份、地位…我也沒辦法眼睜睜的看著那魏將張遼從我身邊離開,卻身患重病…不治而亡!”

  卓榮的語調格外的堅定,像是他每一次回絕凌統時那般堅定。

  “我…”一時間,凌統張大了嘴巴,卻最終還是把想說的話,悉數咽了回去。

  他其實想說,『其實我是擔心你啊!』

  只是,看著凌統的面頰,卓榮仿佛體會到了一些,猜到了一些,她微微的低下頭,“等治好張遼將軍後,我就會回淮南,回到八公山…凌大哥放心就好!我不會有事兒的!”

  凌統更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了,可莫名的,心頭的擔憂布滿全身,這還是他第一次如此擔心一個人,不…是如此擔心一個女人!
  這讓他整個人的情緒都不由得波動…

  而凌統與卓榮,他們兩個的對話、表情悉數收入卓恕的眼裡。

  凌統是該說的話一個字也不說,卓榮是該答的一個字也不回答,兩人默契的避開了“男女之事”,避開了“關心則亂”,反倒是糾結於該不該“治病救人”?
  跑偏了呀——

  念及此處,卓恕不由得搖了搖頭,“好了,看你們再說下去,反倒是要吵起來了,就先這樣吧,伱們哪…該回去複命的回去複命,想治病救人的就去救人!”

  話說到這兒,凌統只能與卓恕莊重的躬身互擺,卓榮也朝凌統頷首行禮,三人都還有別的事兒,有不同的旅途,果斷不再這邊耽擱了。

  不多時,三人揮手告別。

  凌統與卓恕登上船往合肥、江東方向行去;
  卓榮則登上馬車,與過路的商隊一道趕往壽春城。

  …

  …

  一支三萬多人的軍隊正穿過重重蜀道趕往巴郡的治所——江州!
  那裡再往北就是如今曹、劉爭奪的焦點八蒙山所在的“宕渠”。

  宕渠位於“三巴”之間,地理位置至關重要,張飛突襲瓦口…已經打響了第一戰,作為劉備而言,他自然要第一時間跟上。

  不裝了,劉備攤牌了,往荊州就是個幌子,此行的目的是——迷惑敵人,收服三巴!

  此刻的劉備與法正坐在馬車中。

  所謂好事成雙。

  因為關麟的部署、因為糜芳、傅士仁超神的發揮,襄陽成功攻陷,這讓劉備在襄樊戰場佔據了主動權。

  又因為張飛突襲瓦口大獲全勝,首戰告捷,這讓蜀軍在爭奪三巴及其人口的過程中,又一次將主動權牢牢的握在手裡。

  此刻,劉備的心情頗為愉快,正在與法正議論著,荊州那邊的冊封。

  “改封關麟為襄陽太守,加封傅士仁為輔漢將軍,加封糜芳為輔國將軍;封陸遜為護軍,侯音為副軍將軍,依舊在關麟手下效力……”

  劉備一連吟出了許多冊封,不止是關麟、傅士仁、糜芳,甚至包括廖化、諸葛恪、陸遜、陸延、劉曄、糜陽、麋路…甚至是蔣乾,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封。

  而傅士仁、糜芳的輔漢將軍、輔國將軍,嚴格的論起來,在整個蜀漢的將軍地位中是能歸為第四檔的。

  僅次於第一檔的大司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

  第二檔的征西大將軍、鎮國大將軍、南中大將軍;

  第三檔的,前後左右四方將軍,與第四檔四鎮、四征將軍齊名!
  這對於糜芳、傅士仁原本隻領著個江陵、公安太守,打打輔助、湊湊糧的身份已是截然不同。

  “主公明鑒,如此冊封再好不過!”法正附和道。

  劉備則感慨道:“我也沒想到,四年了…沒能打開局面的襄樊,竟因為二弟的這個四子麟徹底的打開了局面,攻克了襄陽,看來,論及生的兒子,我這當大哥在數量上比不過二弟,在本事上,更是與二弟的兒子相差甚遠!”

  越是讀懂了這兩封來自荊州的戰報,越是從中尋覓出最一致的描述:

  ——即關麟立大功!
  ——一切的功勞都是從關麟起向外締造!
  正是因此,劉備對關麟這個二弟之子的讚譽之情溢於言表,可隨著這份讚譽,他難免想到了自己的兒子,那個劉阿鬥。

  一時間,原本高興的情緒不由得黯淡了許多。

  這活脫脫的別人家的孩子啊!

  話說回來,二弟崇倡武藝,素來無暇教授子女,這關雲旗更無名師指導,但他卻能妙計頻出,屢屢將危如累卵的局勢化解,並且讓曹操損兵折將,丟城失地…

  可他劉備的兒子劉禪,武…劉備讓“大管家”趙雲親自教導,文…劉備交給諸葛亮教授,可教了幾年,似乎…完全沒有任何進境!
  如果說關麟是不鳴則已,一鳴衝天!
  那劉禪簡直就是,不鳴則已,然後…繼續不鳴則已…不鳴則已…則已…無限循環!
  “唉…”

  一想到這兒,劉備無奈的、深深的歎出口氣,。

  不能想,一想起來,劉備的拳頭就忍不住握緊…有一種趨於狂暴的心情。

  話說回來…

  兒子劉禪就別說跟關麟比了,就是跟個同齡人比,他的資質簡直平庸到讓人“發指”的地步!

  這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劉備都無語了!
  他實在不知道,二弟雲長到底是怎麽培養出關麟這樣的麒麟兒?
  劉備已經寫信寄過去了一封,就是求問二弟如何“教子有方”?
  這封回信,劉備也是翹首以盼,望眼欲穿哪!
  “人的資質是有高低之分的…”法正勸慰道:“或許是雲旗公子開蒙的早一些,阿鬥公子還尚未開蒙…況且,阿鬥還小,主公無需過早憂慮於此!”

  因為是好基友,法正隨著劉備也稱呼劉禪為“阿鬥”!
  “唉…希望如此吧…”一聲歎息後,劉備閉上眼感慨一聲,可偏偏閉上眼後,腦海中浮現的悉數都是“出色的關麟”與“不成器阿鬥同框”的畫面…

  這個畫面讓劉備有一種想掐死劉阿鬥…然後再生一個,從頭練起的衝動!
  可關鍵問題是甘夫人沒了…

  孫尚香不像是能為他生孩子的樣子?
  怎生啊?
  這時,法正的聲音再度傳出,“主公提到的了這關雲旗,倒是讓我突然想到了一事!”

  “何事?”劉備望向法正。

  “主公此前不是好奇三將軍為何突然變得機智,變得懂韜略,變得‘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

  法正的話迅速的引起了劉備十二分的好奇。

  他的話還在繼續,“我特地去查了一下近來三將軍讀的書,果然,不是《春秋左傳》,不是《孫子兵法》,也不是《吳子兵法》,而是一本個人的傳記!”

  “誰的傳記?”

  “正是三將軍自己的,此傳記名為《鬥戰神·張飛本傳》,是那關麟撰寫,其中記載的便是三將軍本人的事跡…聽聞三將軍得此書後愛不釋手,讀了數百遍,還說什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這是大漢著名的儒學大師,人稱“儒宗”的董遇的話,那還是興平年間,天下大亂,董遇撿拾野稻子賣錢維持生計,可每次去打柴總是帶著儒家的書籍。

  一有空閑,就拿出來學習誦讀。

  後有讀書人向他求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先讀百遍吧!”

  於是,坊間就有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說法!

  如今,這董遇可在整個中原與北方極其有名,是曹魏在學術界特別倚仗的儒學宗室泰鬥。

  只是…

  這些故事,這“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故事劉備知道,張飛怎麽知道的?話說回來,他還真把那《鬥戰神·張飛本傳》讀了一百遍?

  這麽有癮?

  帶著茫然,帶著驚訝,劉備抬起頭問法正,“此事當真?三弟真的是讀了雲旗撰寫的書籍百遍,方才脫胎換骨,讓人刮目相看?”

  “正是如此。”法正解釋道,“便是行軍過程中,三將軍夜讀鬥戰神,許多兵士都知道,往往讀到高興處還大笑連連,讀到失意處,還情難自已,讀到發人深省的地方,也能沉下心來冥想…”

  得了…都開始沉下心來冥想了!

  劉備那不可思議的眼眸總算是睜開了,真相也解開了,而隨著真相的解開,劉備更加驚愕於這《鬥戰神》的作者——關麟!
  ——『這小子還會寫書?』

  心念於此…

  劉備不不由得感慨道:“果不其然,關雲旗這小子最大的本事,就是讓身邊的人都往好的方向改變,或許這才是咱們以往忽視的地方,也是襄樊破局的關鍵吧!”

  念及此處…

  有那麽一個刹那,劉備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如果…真如他想的那樣,關麟可以把身邊的一切往好的方向引導與改變。

  那麽…他劉備的兒子阿鬥,是不是也能在關麟身邊得到改變,得到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呢?

  這個想法的出現,讓劉備的眼珠子連續的轉動…眼眸也是變得期盼了起來。

  越是琢磨,越是期盼,越是覺得,此舉或許——可行!
  就在這時。

  “主公…”趙雲驅馬行至劉備、法正所在的馬車旁,隔著窗子稟報道:“方才諸葛軍師傳來消息,他派遣黃忠老將軍護送著黃夫人、夏侯夫人去荊州,目的是見見二將軍的四子關麟關雲旗——”

  唔…

  此言一出,劉備的眼珠子一定。

  他心裡嘀咕著:

  ——『又是關雲旗!』

  而隨著這一聲嘀咕,劉備心頭…一個將兒子阿鬥與關麟聯系在一起的成語,不斷的在腦海中蹦出來“芝蘭之室”、“耳渲目染”、“蓬生麻中”,甚至是“近朱者赤”…

  一時間…

  那個想法再度浮現在腦海,且變得更堅定了不少。

  說人話就是:
  ——人要好伴,樹要好林。

  ——跟著好人成君子,跟著壞人變小人。

  『阿鬥身邊的人,特別是年齡相仿的人,太重要了!』

  『這…』

  伴隨著劉備的又一聲暗想…

  他不由得揣起了下巴。

  似乎,桃園之情在前,他劉備的兒子與二弟的四子麟多親近、親近,這似乎很合理嘛——

  …

  …

  一艘烏篷船去勢如飛,蕩開了翻湧的波濤,起伏於一望無際的江面。

  船頭,卓恕正在與凌統聊著什麽。

  卓恕說:“你呀,枉稱是江東的英豪,枉被稱做是東吳年輕一輩的翹楚,怎麽…在戰場上,面對生死存亡時,能死戰不退,寸步不讓?可面對我妹子,就遲疑再三,扭扭捏捏,活脫脫的像是個大姑娘似的!”

  儼然,辭別了卓榮後,凌統變得心神不寧,而這一抹心神不寧中,最多的是擔憂,是對卓榮深深的擔憂!
  而卓恕則是目睹了凌統的全部表情,無奈的搖頭…到現在,索性把話說開,問問他到底怎麽想的?對他妹子有沒有進一步的想法?

  凌統目光望向波光粼粼的江面…“我不知道她是怎麽想的,我也怕一時衝動,毀了卓榮姑娘的一生…”

  卓恕聽出了凌統的顧慮,他連忙解釋道:“她救張遼只是出於醫者的本心,許多時候,醫者的想法是你、我無法揣摩的,我們總是覺得當今天下是魏、蜀、吳的爭霸…中間橫插個大荊州,可在我妹妹看來,這當今的天下,是萬千黎庶,是漢人的天下…是同胞的天下,魏蜀吳終究是要一統的,而在她眼裡,每一個漢人都不該被放棄…當然,這種想法很天真、很傻…”

  卓恕的話方才脫口,凌統直接道:“但這想法又很可貴,或許,這也是我為她深深著迷的緣故吧!”

  凌統父親死的早,死在了甘寧的手上。

  原本他與甘寧不共戴天,可因為兩人一起劫曹營的那次,他心頭那報仇的堅守突然就松動了一下。

  他覺得東吳皆鼠輩,唯獨甘寧是條漢子!
  敢做、也敢當!

  也正是那時起,他凌統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立場!
  他是不是該被立場束縛住?
  比如,他在東吳,就不該想去報仇!
  比如,他父親凌操曾與甘寧各為其主,他們本就是你死我活…這無可厚非。

  以至於如今,卓榮的行為深深的影響著他,卓榮的行為很傻,但…如果放眼天下,在魏、蜀、吳一統後…那些曾經爭鬥的不都是漢人,又不是胡虜…不是異族,這些受傷的都是同胞啊!為何就不能救呢?

  如果天下本是一統的,大家本只有一個鮮明的立場,那他的父親又怎會死在甘寧的手上?
  潛移默化中,凌統突然想的就多了…

  經過了在合肥,在淮南,在江夏,在江陵,凌統遇到了許多人,經歷了許多事兒,他的心態也潛移默化中被影響,甚至發生了一些變化。

  他…就一定屬於“吳”麽?

  他是不是也應該屬於這凌駕於魏、蜀、吳之上的“漢”呢?

  凌統在歷史上被評為“國士之風”,從這個角度,他與卓榮都一樣,都有著悲天憫人,超越立場,救濟世人的宏願。

  “你在想什麽?”見凌統許久沒說話,卓恕好奇的問。

  凌統搖搖頭,“我不是不敢向你妹妹表明心跡,實在是這亂世之中,我又經歷了如此奇遇,我尚不知回去後將會如何,我的前途未卜,在我身邊,或許注定要動蕩不安,注定是紛爭不斷的危途險境啊!我怕…”

  “你怕個毛毛蟲!”卓恕直接打斷:“你以為所有這亂世的女子都想要安穩、太平?自打華佗神醫殞命後,我妹妹何曾安定?她不也是一樣動蕩不安麽?兩個動蕩不安的人,就不能成為白首不相離的知心人麽?也許最後…不是這世道成全你們,倒是你們一起,去影響,去主宰自己,甚至敢於去改變這世道…”

  凌統愁道:“這只是眼下一廂情願的幻想…婚姻不是這樣的!”

  “唉…”卓恕不再說話,只是搖頭感慨:“真是一個悶葫蘆碰到另外一個悶葫蘆,兩個人也都夠悶的…”

  就在這時…

  突然,前方幾艘小船攔住了凌統、卓恕所在的烏篷船的路。

  這讓凌統變得謹慎了起來,身子蹲下,手下意識的按在了背後短刀的刀柄上…

  就在這時。

  “將軍,你可回來了——”

  對面的船內,幾十兵士亢奮的大喊了起來,凌統這才看清楚,來人不是壞人,是他的一乾親衛。

  “你們知道我回來?”凌統驚訝…

  這幾十兵士連連點頭,你一句,我一句的張口。

  “將軍,你可回來了,可想死我們了。”

  “魯大都督寄信回來說,說將軍身受重傷?將軍的傷…可…可好了?”

  “將軍,你若再不回來,我們都打算散了,分散開來去尋將軍!”

  這就是東吳的兵製…

  主仆的身份、將軍與部曲的身份是恆定的,凌統的兵隻效力於凌統一人,哪怕凌統不再了,這些兵只能被凌統的後人、或是家人繼承。

  孫權若要奪過去,必須扶持一個凌統的家人,然後經過漫長的時間去過度這些部曲的身份。

  “回來了,回來了…”看到一乾兄弟,凌統也感慨連連,感慨萬千…

  終於回家了呀!

  終於能再去拜見他的老娘,去見到他的部曲,他的族人!
  就在這時,突然…一名親衛哭泣著吟道:“少將軍,不好了,少將軍的家人與族人都…都被吳侯給…給軟禁起來了!”

  此言一出…凌統的眼眸驟然變的疑惑,變得充斥著擔憂。

  仿佛,刹那間他就意識到了什麽——

  “她們在哪?她們可好?”

  隻一個瞬間,凌統的語氣就變得慌張與凌亂,變得擔憂與焦急。

  吳侯對他的家人動手了?為何呢?

  凌統的眉緊緊的凝起,這位吳侯的手段,凌統縱年輕,也是有所耳聞的——

  …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