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767章 改裝十六型步槍
  第766章 混亂的步槍裝備

  大楚帝國裡對於金屬定裝子彈的研究也很早就開始了。

  當槍械研究所那邊搞出來了十七型後裝線膛概念步槍後,羅志學就要求槍械研究所展開對全金屬定裝子彈的研究,為的就是更好的解決後裝步槍的漏氣問題。

  槍械研究所進行了初步研究後,進行了一系列的理論研究。

  不過前幾年大楚帝國高層發現,研究和生產存在脫節問題,簡單來說槍械研究所作為純研究機構,和實際生產廠家也就是五大武器公司是脫節的。

  那些研究人員們都是拿死工資的人員,並且研究也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研究進度落後,還有就是出現了一大堆不切實際的研究項目浪費資金。

  同樣的情況還在其他工業部直屬的一些應用項目研究所裡。

  以至於工業部直屬的諸多研究所,在研究進度上,成果上完全無法和各大企業直屬的研發部門相提並論。

  為此,大楚帝國對工業部以及其他行政機構直屬的研究結構進行了改革。

  各行政機構開始不再直接管轄各研究機構,基礎理論研究機構,一部分劃歸給各所大學,還有一部分則是歸屬皇家科學委員會領導。

  而一些應用研究機構,則是移交給各大官辦企業。

  在這個改革大浪潮裡,已經變得臃腫,研究活力大幅度下降的槍械研究所,在所有的技術成果和專利免費轉讓給了五大武器公司後,人員按照個人意願以及五大武器公司的意願進行調派。

  昔日大名鼎鼎的槍械研究所徹底退出了歷史,而大楚帝國裡的各項武器項目研發則是由五大武器公司以及其他一些承擔國防項目的官辦或民營企業負責。

  實現了,研究、生產、銷售一體。

  這個過程裡,五大武器公司都獲得了來自槍械研究所的金屬定裝子彈的前期研究成果,但是主要是一些理論成果,但是並不多了。

  但是槍械研究所解散的時候,金屬定裝子彈項目連初步設計都沒有完成呢。

  河北武器公司這邊,最終由天津槍械廠接手了金屬定裝子彈的研究,以和其他四家武器公司的金屬定裝子彈項目進行競爭。

  而現在,羅志學所看到的就是天津槍械廠下屬金屬定裝子彈研究項目組所搞出來的金屬定裝子彈樣品。

  羅志學對這玩意很有興趣,因為他很清楚,想要解決後裝線膛步槍的漏氣問題,橡膠墊圈或者其他巧妙設計之類的只是治標不治本,唯有采用金屬定裝子彈才是真正的解決辦法。

  這個時候河北武器公司總督辦戴勇言又上前道:“陛下,這是我們公司的金屬定裝子彈項目的最新研究成果!”

  “這是我們為十八型後裝線膛步槍配套研發的子彈,口徑是十一毫米,長六十毫米,彈殼采用的是黃銅,彈殼內安裝有發火藥,發射藥以及彈頭。”

  “射擊的時候和紙殼彈一樣,采用擊針擊發,同時我們的發火藥也同規格的紙殼彈一樣,都是在彈殼的底部位置。”

  “之前我們進行了一系列實彈測試裡,發現這種黃銅步槍彈幾乎能夠完美的解決後裝線膛步槍的漏氣問題!”

  羅志學聽罷後,想都不用想直接就問:“但是呢?”

  不用想都知道這玩意肯定不成熟不完善,要不然的話開始介紹十八型後裝步槍的時候,也就不會使用紙殼子彈了,而是可以直接采用金屬子彈了。

  這個時候戴勇言才面露尷尬道:“陛下聖明,我們在實彈測試的時候,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可能是設計還不夠完善的原因,射擊的時候擊發率不是很成功,啞彈率比較高。”

  羅志學一聽總算知道為啥這玩意只能只能是概念產物了,擊發成功率不夠高的話,性能再好也沒用……

  大楚帝國當年為什麽要用火帽擊發取代遂發啊,還不就是為了提高擊發率。

  畢竟你總不能讓前線的士兵們,面臨敵人衝上來了,想要開槍射擊的時候啞火了吧!
  此時戴勇言也繼續道:“此外因為技術還不算很成熟,整體的加工生產成本也比較高,目前我們正在想辦法提升擊發率,同時改進工藝降低成本。”

  羅志學聽罷後,略微沉思了片刻,緊接著對著一票國防工業以及軍方的將領道:“不管是:“後裝線膛步槍是未來單兵武器的發展方向,而金屬定裝子彈則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如今的這個十八型步槍還有這個黃銅金屬子彈都很好,後續我們要繼續加大投資,進一步完善後裝線膛步槍,爭取讓將士們早一天用上先進的武器。”

  羅志學知道想要搞完全版本的後裝線膛步槍,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現在的十八型步槍在他看來,也就是早期後裝線膛步槍的水準,甚至在成本都不適合大規模的推廣並普及使用。

  但是現在的這種研發勢頭卻是很不錯的。

  一下子搞不定不要緊,重要的是要堅持搞下去,今年不行,明年呢?再過個三五年呢?

  樂觀一點的估計,興許五年後配屬金屬定裝子彈的後裝線膛步槍,技術就會發展到非常的成熟可靠呢?同時生產成本也能夠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呢?
  因此羅志學對這些研究項目還是進行了鼓勵和扶持,確保他們能夠繼續研究下去。

  他很期待再過上幾年,楚軍在海外作戰的士兵們就能夠用上好的後裝線膛步槍,然後對那些土著們形成壓倒性的火力優勢。

  一想到那些土著們,連燧發槍都還沒搞利索,自己的將士們就已經拿著類似毛瑟1871步槍這種武器吊打他們的時候,羅志學就忍不住很期待。

  看完了這些新式武器裝備後,羅志學也看了一些河北武器公司正在生產的一些現役武器。

  比如近衛軍裝備的十六型前裝線膛步槍,該槍在性能上其實相當不錯,口徑為十五毫米,采用火帽擊發,而且槍管材料可比二十一型/二十三型舊式滑膛槍的槍管材料好得多,如此才能夠承受住刻膛線後的槍管壽命。

  同時因為槍管質量更好,在承受龐大膛壓的情況下,還能夠把槍管做的更薄一些,以減輕槍支的整體重量。

  基本上這玩意除了貴,沒啥區別。

  可惜也正是因為比較貴,因此遲遲沒能進入陸軍大規模服役。

  當然,這也和陸軍方面早早就看到了後裝線膛步槍的前景,同時又因為前裝線膛步槍和後裝線膛步槍,其實在技術難度上差不多的……

  天津槍械廠的十八型後裝線膛步槍,在槍管等諸多核心技術上,都是沿用了十六型前裝線膛步槍的技術……兩者的槍管除了口徑不一樣,其他的從材料,加工工藝幾乎一摸一樣。

  生產十六型前裝線膛步槍的生產線,經過一定的技術調整後,都能直接生產十八型後裝線膛步槍。

  而且十八型後裝線膛步槍的研發進度也不算慢,基於這些情況,陸軍方面其實也是想要等到後裝線膛步槍出來之後,直接來個一步到位,跳過前裝線膛步槍,直接裝備後裝線膛步槍。
    進而節省至少數百萬甚至幾千萬的換裝費用。

  要不然的話,這邊剛裝備一批前裝線膛步槍,那邊後裝線膛步槍又出來了,那麽就尷尬了。

  就和現在的近衛軍一樣!
  前腳剛裝備了大約兩萬支的十六型前裝線膛步槍,這前後加起來也就兩三年的時間,甚至都還沒有完成全面換裝呢,結果現在十八型後裝線膛步槍就已經出來了。

  近衛軍那邊有皇室經費支持,可以不在乎數百萬楚元的浪費,但是陸軍不行啊。

  陸軍雖然軍費總額多,但是人家養的兵力也多啊,各種武器裝備所需要的數量也龐大啊。

  因此對於大規模裝備的製式武器,一向來都非常的謹慎甚至保守的。

  除了十六型前裝線膛步槍外,羅志學也看到了在技術上看似已經老掉牙,但是依舊大量生產,還是陸海軍主力製式單兵武器的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步槍。

  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步槍,由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步槍改進而來,最大的區別就是這玩意的槍管並不是閃閃發亮的,而是發黑的!
  這是因為隨著大楚帝國的鋼鐵技術以及加工技術持續進步,在這時期裡開始大規模使用鋼材製造槍管。

  但是為了控制成本,同時也是因為當年的鋼材質量卻是不怎地,生產出來的鋼製槍管很容易生鏽。

  為了防止生鏽,技術人員對槍管進行了烤藍處理,所以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步槍的槍管是黑色的。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外觀辨識特征。

  至於其他的倒是沒什麽區別,槍管長度,口徑甚至重量以及刺刀這些配件都沒什麽區別。

  並且除了擊發機構外,其他部分和更早期的十三年式系列燧發槍,乃至二年式系列燧發槍都沒啥區別。

  大楚帝國的滑膛槍,從元年式火繩槍基本上就已經確定下來了基本的構造和外形。

  尤其是口徑,一直都維持在十八毫米。

  盡管中間出現過一些其他口徑的滑膛槍,比如十三毫米,十五毫米,二十毫米不同口徑的燧發槍,甚至還出現過二十五毫米,長身管並且需要兩個人才能操作的重型火槍,但是這些都沒能成為主流。

  十八毫米口徑,重四點五公斤左右,長一點四米到一點五米之間,這三大性能指標作為陸軍步兵標準用槍的指標幾乎沒怎麽變過,各種步槍的改進型號,雖然在這些數據上有些偏差,但是一般偏差的也不大。

  這些,最終也都延續到了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步槍裡。

  這是一款非常成熟,簡單可靠,成本低廉,但是性能還相當不錯的滑膛槍,標準款帶刺刀的采購價每支只需要四楚元到五楚元之間,非常的便宜。

  並且某種程度上來說,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已經大楚帝國的滑膛槍發展歷史上的終點了,因為繼續搞下去就不是滑膛槍,而是線膛槍了。

  目前大楚帝國陸軍以及海軍陸戰隊,其主力武器就是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大概有六十多萬支,這玩意別看它現在多,但其實一開始只是一種應急過渡槍支。

  因為一開始陸軍的打算是先使用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槍,嗯,特指十三年式系列步槍改裝而來的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步槍。

  因為當年陸軍覺得生產新的不劃算,直接把一百五十多萬支狀況比較好的十三年式燧發槍改裝為了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槍充當主力使用。

  新生產的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步槍,其實數量很有限,加起來也才三十多萬支而已。

  按照陸軍當年的想法,就是想要在這批二十一年型火帽擊發槍的使用壽命到齊後,直接用前裝線膛步槍接班,進入前裝線膛時代。

  但是陸軍也沒有想到,十六型前裝線膛步槍會這麽貴……早期的時候竟然要一百多楚元一支,後來也要幾十楚元一支。

  然後陸軍就悲催的發現自己竟然用不起新式的前裝線膛步槍了。

  怎麽辦?
  還能怎麽辦,繼續用滑膛槍頂著唄!
  所以這才有了二十一年式火帽擊發步槍的後續型號,即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

  陸軍打算用這玩意應急過渡使用幾年,等後裝線膛步槍出來了一步到位。

  反正線膛步槍都那麽死貴,既然準備大出血挨宰,那肯定是要更好的後裝線膛步槍啊!

  這也導致了二十三年式火帽擊發槍的生產數量挺多的。

  因為這些年不少改裝來的二十一年型火帽擊發步槍,也陸續到了使用壽命。

  你現在在楚軍裡看到一支雖然保養的不錯,外觀嶄新的二十一年型火帽擊發槍,它的真實服役時間大概率都在十多年以上,少數甚至可能有十五年以上。

  而這一批火槍因為長時間的服役,最重要的是楚軍這些年可沒閑著,一直都在打仗,各種訓練也多,導致這些滑膛槍的使用強度其實都非常大。

  而且當年的十三年式系列燧發槍,因為本當年的技術工藝問題,技術也不怎地,整體質量和使用壽命,可沒法和現在的新生產的滑膛槍相提並論。

  當陸軍把這些使用多年的燧發槍改裝了後,發現槍管質量上不盡人意,高強度使用幾年後往往就撐不住了,而打仗的時候士兵進行作戰的時候,前線上的改裝而來的二十一年型火帽擊發步槍報廢率特別高。

  沒辦法,只能是保持二十三年式步槍的生產,然後持續補充各部隊的損耗了。

  這麽搞了幾年後,愣是把一款過渡用的火帽擊發滑膛槍,變成了大楚帝國陸軍的現役主力步槍,一年少說也得生產十幾萬支,要不然都維持不了陸海軍的龐大需求。

  這種情況讓羅志學看了都無語,明明大楚帝國連後裝線膛步槍都搞出來了,金屬定裝子彈也算是搞了一大半,就快要出成果了。

  前裝線膛步槍都已經在近衛軍服役使用四五年了。

  但是軍方主力步槍,依舊是那些老掉牙的滑膛槍!
  估計再過幾個月,十八型後裝線膛步槍也開始小批量在近衛軍服役的時候,大楚帝國陸軍就會同時出現裝備前裝滑膛槍,前裝線膛槍,後裝線膛槍的情況!

  看著都尷尬!
  然而這種尷尬,某種程度也證明了大楚帝國的技術革新非常的快速,以至於軍隊都跟不上技術跟新的步伐!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