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1013章 專營和壟斷之爭
  李氏製鐵的野心非常大,想要搞電網這種業務……盡管目前連個交流電的發電機以及電動機等相應設備都還沒有,但是他們卻已經有了這種戰略規劃。

  不得不說,這家公司的高層管理眼光很不錯,野心也是大的很。

  只是想要做成的話,那麽面臨的問題可不小。

  目前的電力應用規模都很小的,其用電規模根本就撐不起來大型電網的建設成本,加上直流電也不太適合組建大規模的電網,因此目前的直流電應用都是企業用戶自己購買發電機自己發電使用。

  換句話說,目前的工業市場上,根本就沒有大規模電網這麽一個概念。

  但是李氏製鐵公司卻是敢先人一步,直接瞄準這個連概念都還沒有的目標前進,並為此準備投入巨資。

  但是……李氏製鐵的管理層想破腦袋,估計也不會想到帝國的主人羅志學是個穿越者!
  電氣化該怎麽搞這種事,甚至在電氣化開啟之前羅志學基本上就已經有了相應的概念。

  按照羅志學的早期規劃,前期的電氣化各種理論研究由皇家理工學院為首,各大高校研究機構進行,搞定基本的基礎理論後,由官方資本進行主導,引導市場進行前期的電氣化應用。

  具體則是體現在有線電報建設以及三大電氣化公司以及銅陵特種材料公司。

  通過有線電報的建設,發展擴大三大電氣公司的技術水平,然後推動電氣化進入工業領域。

  等到電氣化產品開始工業應用後,那麽也就可以著手組建前期的供電網絡,以提升發電量,降低電力供應成本,為整個工業體系大規模應用電力奠定基礎。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代表就是內燃機以及電氣化。

  而帝國不可能說讓市場自行發展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不僅僅有更先進的生產力,同樣因為先進的生產力還會帶來財富的進一步集中化。

  如果放任不管的話,那麽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就會出現各種資本寡頭,壟斷企業,歷史上的十九世紀後期的美國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而這種壟斷的破壞力太大,同時會導致市場良性競爭消失,貧富差距會急速拉開,更重要的資本的迅速擴大會影響到帝國的基本統治穩定。

  而這是帝國所無法忍受的!
  工業時代裡的壟斷,其實和農業時代裡的土地大規模兼並沒什麽本質區別,都會導致激烈的社會矛盾。

  而這種事情是帝國高層所無法忍受的!
  帝國當年是怎麽建立起來的?
  就是建立在土地高度兼並的明王朝的屍體上的!

  大楚帝國的高層就是根據明王朝的悲慘下場,制定了一系列嚴苛無比的土地相關法律,以防止土地兼並,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階梯農業稅,擁有的土地越多繳納的稅收也越多,當擁有的土地多到一定程度後,土地產出都還不夠交稅的!

  又搞出來的官田限定交易,私人購買的官田,到最後如果想要出售的話只能出售給官方,不能私下交易。

  同時原本私人持有的私人性質的土地,一旦出售給官方的話,那麽這片土地未來也將會變成官田,也會施行限定交易。

  這些措施,再加上帝國最開始的時候通過大規模的抄沒,讓帝國官方擁有了整個帝國半數以上的可耕地以及絕大部分非耕地。

  依靠著諸多限制政策以及大量的官田,大楚帝國才限制了土地的大規模兼並,做到了人人耕有其田。

  而這一系列的政策推動也不是一帆風順,各種反對聲音以及武裝對抗可是多的很,所以早年裡的帝國年年平叛,殺的是人頭滾滾。

  這一場土地改製,是用數以百萬計的性命鋪就的!
  而且之所以能成功,其實也離不開當初帝國是一邊打內戰一邊搞,把很多反對者,尤其是那些中大地主的群體,直接用偽明余孽,武裝抗稅等名義給一股腦乾掉了。

  如果是統一之後再來搞這種事,大概率也是搞不成的……因為那個時候,大概率新帝國的統治階層裡已經有了大量地主出身的官員。

  自己革命自己的事情很少能搞成功的。

  只有在最早期,帝國的中高層還都是一群泥腿子,或者說這些泥腿子出身的帝國中高層們,還沒有墮落腐化化身為權貴士紳的時候,並對傳統士紳權貴還充滿了仇恨的時候先乾這種事。

  羅志學當年就是趁著統一戰爭先把土地的事給解決了……那個時候乾這些事情可簡單了,手握軍隊的羅志學愛幹啥幹啥,基本沒人反對……

  帝國的很多至關重要的政策基本都是那個時候敲定下來的,比如統一農業稅,階梯農業稅,官田限定買賣,食鹽官營,工商業強國富國政策,教育政策,科舉改革等等……

  這些東西都是在統一戰爭時期就已經敲定了下來,並成為了基本的國策。

  等到帝國統一華夏,開始接納大量精英階層的子弟進入統治階層後已經無法動搖國策了。

  後來帝國的工商業又發展迅速,同時羅志學又在推動對外擴張,這也就把國內的上流階層的注意力都轉移到了工商業當中去。

  當代帝國的所謂工商業資本,除了官方資本以及極少數白手起家的商人外,其實大部分的民營資本他們本身就是前明王朝時期的士紳群體。

  帝國殺士紳雖然殺的很狠,但是也沒有說都殺光不是……這些殘存下來的士紳群體拋售了他們的土地資產,然後帶著這些資金進入工商業裡,這也是帝國當年眾多民營資本的主要來源。

  工商業的發展,又反過來導致了單純的持有土地所獲得的收益沒啥吸引力了,那些大商人富豪們對土地兼並自然也就沒有了興趣。

  多管齊下,大楚帝國才算是真正解決了困擾了華夏地區幾千年的土地兼並問題。

  其中工業發展是起到了一錘定音的效果……實際上如果帝國沒有開啟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話,依舊是一個農業國家的話,哪怕羅志學搞再完美的土地政策,實際上也不可能真正解決土地兼並問題。

  數千年來,不是沒有人嘗試過,也不是沒有聰明人想不到好的辦法……而是都做不到。

  農業時代裡,土地就是最具價值的固定資產,同時富人們的錢也沒有太多的可投資方向,這賺了錢後除了買地也沒什麽好的投資方向了。

  這樣一來,再好的政策也經不住時間的腐蝕,遲早會出問題,少則幾十年,多不過一兩百年這一系列的所謂農業政策就會化為泡影。

  但是有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就不一樣了,投資工業的收益超過了投資農業,同時工商業的發展讓整個經濟體系龐大了,富人們的錢有了多種多樣的投資方式,自然犯不著一股腦擁擠到農業裡購買土地,搞什麽土地兼並了。

  因此……拋開現象看本質,要想全面的解決土地兼並,其實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工業化!

  其他的基本都是治標不治本!

  羅志學好不容易才搞定大楚帝國的土地兼並問題,自然也不可能容忍在第二次工業革命裡,出現什麽私人資本壟斷企業,托拉斯這些東西。

  不是說不能壟斷,而是不能讓私人資本壟斷。

  尤其是在一些民生重點行業裡,大楚帝國別說不準私人資本壟斷了,甚至連私人資本都不讓進。

  比如食鹽行業……到目前為止,食鹽依舊屬於官營產業。

  大楚帝國食鹽產業,隨著技術的提升,礦鹽以及海鹽產量飆升,同時火車,輪船等諸多運輸方式的出現,讓食鹽的價格已經到了非常低廉的程度……低到什麽程度,零售價格都是用‘分’這個單位來算的。

  以松江府當地出售的普通食鹽為例子,一斤普通食鹽只需要五分錢!

  楚元的兌換比例是一楚元等於一千分!

  松江當地的一個最普通的低收入工人,月薪按照平均數算他六塊五,這月收入他能買一千三百斤食鹽!

  在如今的大楚帝國,同等重量的食鹽比大米還便宜的多!

  為什麽能夠做到這麽便宜?
  除了技術進步,導致的產量大幅度增加,成本大幅度降低外,這也和帝國高層強行拉低食鹽售價有關系。

  具體表現就是,帝國成立之初,一年都能上繳幾千萬楚元利稅的大楚帝國鹽務總公司,在承順四十六年裡,預計利稅不足五百萬,降幅達到十倍之多……

  而且這些利稅基本也不是本土食鹽業務產生的,而是鹽務總公司的其他業務,比如工業用鹽,調味品業務以及食鹽出口業務帶來的。

  幾十年過去了,人口翻了好多倍,食鹽的整體銷量增加那麽多,但是鹽務總公司的食鹽業務利潤卻是無限接近於零,只能依靠附加業務來產生利稅。

  很簡單的原因就是,帝國高層間隔幾年就給食鹽來一波大降價。

  大楚帝國鹽務總公司,一開始是為了賺錢填補財政缺口的,但是現在鹽務總公司已經沒有了這個使命,它的使命只剩下保障食鹽供應了……就連昔年的特殊稅種鹽稅,也在三十年代被正式取消,鹽務公司後續經營的話,只需要按照常規企業一樣繳納常規的企業經營稅種就行,不用和之前一樣還需要繳納特殊的鹽稅。

  如此情況下,帝國甚至都已經少量放開了鹽務業務準許民間資本進入,主要是食鹽生產領域……但是因為如今的食鹽生產行業利潤太低,民間資本都不樂意進,所以喊了好幾年的食鹽放開也沒啥效果!
  在大楚帝國裡,食鹽行業早就變成了微利甚至虧損的行業……

  就是因為帝國高層已經不需要鹽務總公司來貢獻財政收入了……而是已經找到了一個新的更好的方向來增加財政收入,那就是煙草!
  大楚帝國直接把煙草行業列為了官營行業,種,製,銷都屬於大楚帝國煙草總公司負責。

  隨著海外的持續擴張,海外煙草開始進入帝國本土,然後又帶起了吸煙的潮流之後,帝國高層,主要是羅志學看到了這種場景後,直接來了個煙草專營。

  而隨著煙民的數量持續增加,煙草行業貢獻的利稅非常恐怖的,早就超過了巔峰時期的鹽務行業,如今每年大概能有三千多萬楚元的利稅呢。

  為什麽煙草貢獻的利稅這麽高?
  自然是因為稅高啊。

  目前帝國裡一包紙卷煙的售價裡,百分之七十都是稅……這剩下的百分之三十還有一部分是煙草公司的利潤,這利潤也得上繳……最終帝國財政從一包煙的售價裡能夠得到的收入,大概是在百分之八十左右。

  這可比後世諸多國家還狠的多,後世現代全球煙草行業平均稅收率是百分之五十八,越是發達國家就越高!
    而大楚帝國呢,光是煙草專項稅就來了個百分之七十……然後還要煙草公司每年上繳利潤,最終拿到手的收入超過百分之八十。

  所以不管是近代還是後世現代,尤其是中等乃至發達國家裡,煙草都是屬於非常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

  只不過大楚帝國在煙草行業裡做的更狠一些,沒辦法……第二次工業發展早期嘛,各種基礎建設太多,帝國財政缺口太大,而民生行業又不好壓榨的太狠,自然得從其他方面著手了。

  按照帝國裡部分專業財政人士的推算,再過幾年,等抽煙的人再多一些,那麽光是一個煙草收入就能夠維持帝國龐大的軍費開支了。

  以後帝國的將軍們看見了吞咽吐霧的煙民,都得肅然起敬……這都是愛國擁軍的帝國臣民楷模啊!

  相對於早期的食鹽,如今的煙草專營,純粹是為了獲得高額財政收入用於基礎建設領域。

  其他領域裡的專營則是多以民生為主。

  如鐵路行業……大楚帝國裡的鐵路建設之所以能夠有這麽大的成效,而且諸多偏僻落後的地方也能夠有鐵路,靠的就是鐵路專營。

  鐵路賺錢嗎?在人口密集,工商業發達的地區肯定是賺錢的,而且沒少賺。

  但是在人口不多,工商業不發達的地區裡,鐵路卻是虧錢的……

  尤其是那些所謂的戰備鐵路,有一條算一條全都是虧錢的。

  比如早期的草原鐵路,西北鐵路,中亞鐵路全都是血虧的,也就最近幾年隨著這些地方的人口多起來,工商業發展起來了才情況稍微好一些。

  而帝國是不可能拿出這麽多的財政資金用來建設偏僻落後地區的鐵路的,必須采用其他手段。

  什麽手段?
  用盈利的鐵路線所獲得的利潤,來建設偏僻地區的鐵路並維持運營,以拉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所以才會有大楚帝國鐵路總公司這麽一個龐然大物的出現……這可是一個管理運營二十多萬公裡鐵路,並在建以及擬定建設幾十萬公裡鐵路的真正龐然大物啊。

  要說資產和負債,大楚帝國鐵路總公司都是帝國裡無數企業裡當之無愧的第一名……人家光是負債就幾億楚元,很嚇人的。

  當然了,人家的總資產規模也更大,達到了十多億楚元呢。

  這是什麽概念?
  楚元含金量3.5克,按照原時空十九世紀末各國金本位貨幣進行換算的話,1楚元相當於零點四七八英鎊,大概相當於二點三美元;
  十億楚元,大概相當於四億七千八百萬英鎊,那就是二十三億多美元
  原時空裡的英國到1900年,財政收入也不過以一億英鎊多點,而美國只有八九千萬英鎊而已。

  大楚帝國鐵路總公司光是負債,就抵得上十九世紀末英國或美國好幾年的中央財政收入。

  大楚帝國鐵路總公司不管是負責還是總資產,都是很誇張的……而這樣的龐然大物如果光靠大楚帝國的中央財政收入來支撐,那是不可能的……

  大楚帝國的中央財政收入其實也不多,一年也才十多個億,不可能拿好幾個億去搞什麽鐵路的。

  但是鐵路不能不修啊!
  怎麽辦?
  帝國高層的辦法就是搞鐵路專營,然後用銀行貸款,發行鐵路債券的方式來湊集資金建設鐵路,再用盈利鐵路的利潤來償還這些貸款,並維持虧損鐵路的運營。

  如此,才搞出來了二十多萬公裡的鐵路,並且鐵路建設不僅僅局限在東亞腹地,如今大楚帝國的鐵路網都已經延伸到了東歐地區,並正在修建歐洲鐵路乾線,最終帝國的鐵路將會一路通過柏林,巴黎,最終抵達英吉利海峽。

  同時在其他地區也有大量鐵路,甚至就連非洲那地方,帝國都修了好幾條鐵路,用於開發當地的礦產,嗯,主要是黃金以及開辟農場。

  同時美洲地區,尤其是北美地區最近幾年的鐵路建設也是迅速提速,尤其是在北美東西大鐵路貫通之後,北美洲的中部以及東部地區發展迅速,人口暴漲,對運輸的需求也非常大,如今北美洲地區已經成為了僅次於東亞腹地的第二大鐵路重點建設區域。

  僅僅是目前的建成以及規劃鐵路線,就達到了十萬公裡之多,這說的可是目前……還不包括未來展開的新規劃呢。

  同時其他地區的鐵路網建設也不少,比如印度,歐洲,中亞,西亞,北非地區等地區都有大量的鐵路線在建設。

  比如帝國打算從中亞鐵路網往南延伸一條鐵路線,然後修到科威特州的巴士拉港,再繼續向西延伸到地中海沿岸,然後一路到蘇伊士運河地區。

  大楚帝國的鐵路網規劃是非常龐大的!

  而這麽龐大的鐵路網規劃,自然是為了帝國的整體經濟,國防戰略服務的。

  如此重要的東西,自然也不可能讓給民間資本來掌控。

  同樣的還有通訊……不管是之前的驛站體系還是現在的郵局體系,以及最近幾年迅速發展的電報體系,都是屬於官方直接掌控的專營業務,私營不得插足。

  同樣的還有一些城市基礎服務行業,比如供水,公共交通,這些地方城市基礎服務行業雖然名義上都是企業運營,但是這些企業都是清一色的地方官員企業,歸屬各省工業廳管轄的。

  保障民生行業必須控制在手裡,這是羅志學的底線。

  同樣的,未來的供電也不會是例外!
  所以在看著電氣化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後,尤其是在工業體系裡已經開始小規模應用後,羅志學也指示了工業部方面,開始著手建設各地工業供電網絡了,通過提前布局,未雨綢繆,為電氣化的進一步推廣奠定基礎。

  要發展電氣化,供電問題是必須解決的,而工業部要承擔起來這個責任。

  如此情況下,工業部在承順四十六年十二月二十日,也正是宣布了投資建設了多家供電公司,擬定在多個大城市以及部分中型工業城市建設供電網絡,為電氣化發展提供廉價方便的電力供應。

  同時這多家供電企業組成了采購聯盟,準備招標一系列的發電,供電設備。

  之前動作不小,高喊口號要進軍交流電領域的李氏電氣公司也獲得了招標邀請!
  但是這一系列的官方舉動以及招標邀請,卻是讓李氏製鐵的公司高層不知所措……尼瑪,他們心念念的供電業務,這都還沒影,甚至都還沒有來得及對外界公布呢,工業部竟然已經親自下場要搞電網了!
  而且隨後他們又得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消息,那就是工商部以電力供應為民生行業,並天然具有壟斷特性,同時為了避免重複建設浪費為由,規定企業要組建大范圍的電網必須具備相應的技術資格,並獲得工業部批準。

  然後還不得其他企業反映過來,人家工商部就已經直接公布了獲準在各省建立電網的企業名單……幾十個帝國直轄領地的省份,甭管是本土省份還是海外省份,全都是算上了,但是獲批企業一共才五家……而且每個省份只有一家企業獲得批準。

  再看詳細的方案,尼瑪,這獲準的每個電網企業在獲準省份裡都獲得了永久性的電網專營權……這意味著,其他企業已經無法涉足其中了。

  這五家所謂的供電企業,自然是工業部前些時候才搞出來的供電企業……

  之所以還分成五個供電企業,而不是弄成一個,主要還是帝國地盤太大,弄成一個企業的話管理難度太大,所以才弄了五個供電企業來,按照區域進行分區管理。

  基本就是東亞腹地一家,南洋一家,北美一家,南美一家,然後中亞東歐等地一家的方式進行劃分的。
  這讓李氏製鐵的高層措手不及,最後一下子竟然都不知道要不要繼續投資了……雖然交流電未來利益很大,但是這電網都不讓搞了,那還搞個毛線!

  五百萬楚元的天價投資呢,這要是沒有電網這種東西,什麽時候才能收回來啊!
  但是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繼續搞!

  尼瑪,不讓我搞電網賣電,等我們把交流電設備弄出來了,再把專利牆完善後,我們就把交流電設備賣出一個天價來……到時候你們這些工業部的電網企業就乖乖給老子打工吧!
  此外李氏製鐵公司的高層還指望著一個備選方案……帝國直轄領地裡的電網不讓搞,那麽行政領地呢?

  好,那麽行政領地也不讓搞,那麽那些藩屬國呢?
  你們工業部總不能還操心人家藩屬國的民生問題吧?
  盡管現在電氣化設備都是屬於嚴格出口的先進技術產品,但是一些民用終端消費品往往不會管太多的,比如燈泡估計要不了多久就會放開出口。

  等以後電氣化相關設備的出口管制放松了,回頭他們李氏製鐵公司就在那些藩屬國裡搞壟斷電網,照樣能賺翻!

  總之,手握交流電相應設備專利,不怕翻了天!

  因此,雖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是李氏製鐵公司的高層並沒有喪失信心,原本擬定的五百萬投資還是會繼續投入進去……當然也不可能是短短幾年內就全部砸進去,而是準備拉長到十年持續投入……實際上就是縮減了前期投入。

  畢竟單純研發交流電設備的話,其實用不了這麽多錢……他們之所以一開始敲定這麽多的資金,其中相當多一部分資金都是準備用來建設電網的。

  電網的投資才是花錢的大頭。

  而現在嘛電網不讓搞了,李氏製鐵公司的目標就變得很簡單了,什麽電網之類的先不管它。

  先依靠手中的一系列交流電基礎專利,再砸錢研發把交流電設備搞出來,然後把一系列交流電設備的專利也給注冊了……徹底堵死後來者的道路!

  大楚帝國裡的大企業,甭管是官辦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喜歡這麽玩……搞一大堆專利牆堵死後來者競爭對手的路。

  手握交流電基礎專利的李氏製鐵公司,自認為天然就站在不敗之地……甚至都能直接卡五大供電企業的脖子!
  五大供電公司要搞供電專營,李氏製鐵就搞交流電設備壟斷……最後倒是要看看誰給誰打工!

  除非五大供電公司不用交流電組建電網,而是用直流電組建電網!

  你還別說……工業部的五大供電公司其實以開始也打算用交流電的,但是發現了李氏電氣早就偷偷摸摸布局,把交流電的基礎專利都給注冊光了,並且不願意放開交流電相關專利授權!
  同時又因為交流電應用技術比較薄弱,李氏電氣目前還沒有相應的量產產品可供商用。

  因此工業部的五大供電公司一番衡量後,還真就扔下了李氏電氣,轉身采購了一大堆三大電氣公司的直流電發電設備以及其他相應設備,準備在金陵城裡率先組建試驗直流電供電網。

  李氏製鐵公司的幾個高層職業經理人得知消息後,一時間都沉默了
  哪怕是在當代的大楚帝國裡,稍微具備電氣化專業知識的人也都知道,直流電根本搞不了大規模遠距離的供電網絡,唯一具備這個可能性的只有交流電。

  但是五大供電公司,竟然還真就準備用直流電搞電網……

  李氏製鐵公司的總部會議室裡,煙霧彌漫之下,隱約有人嘀咕:“我們這是低估了他們?還是高估了他們?”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