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亮劍之軍工系統》第523章 樂觀
  第523章 樂觀
  鬼子偷襲珍珠港的消息第一時間就傳遍了全軍上下。

  趙剛等肚子裡有些墨水的指揮員第一時間就明白這事件的意義,個個欣喜若狂,戰士們包括李雲龍在內聽著都有些稀裡糊塗的。

  “這是怎回事?”在隨後召開的會議上,李雲龍就問著趙剛:“鬼子跟鷹醬動手,你樂個啥勁呢?”

  趙剛回答道:“老李,你是不是糊塗了?鬼子跟鷹醬動手,就意味著咱們多一個幫手啦!”

  李雲龍“哦”了一聲,然後點了點頭:“這話沒錯,但也不至於樂成這樣吧?”

  趙剛只是搖頭苦笑。

  王學新當然明白這是怎麽回事。

  此時的鷹醬已經是實際意義的經濟最強國……40年時鷹醬GDP總量穩居世界第一,是日不落的幾倍,雖說名義上日不落還是世界第一,但早已名不副實。

  正如之前所說,GDP這東西體現的不只是經濟,某種程度上體現的是工業生產能力,意味著被擊落一架戰機就能造出兩架飛上天,被擊沉一艘軍艦就能造出兩艘軍艦下水,於是體現的也是戰爭能力。

  鬼子這邊與華夏作戰另一邊又對鷹醬動手,前者是人口最多兵源充足的國家,後者是經濟最好工業最強的國家,這兩個國家要是在同一邊,幾乎就是勝利的代名詞。

  於是,原本全國上下都彌漫著一種消極的氣氛,相當一部份人因為認定華夏無法贏得這場戰爭選擇做漢奸,因為鷹醬的參戰整個氛圍就反過來了……只要稍有戰略眼光,就知道勝利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這其中的確有些曲折。

  主要是因為鷹醬初期並不像想像中那麽強大。

  事實上,因為鷹醬擁有天然的大西洋壁壘在美洲大陸上沒有敵人,一直以來保持的軍隊規模很少,陸軍僅僅只有十萬人,軍事排名只能勉強排到第七。(注:毛熊軍事實力排名第一)

  但鷹醬這貨當時的工業能力可以年產4萬架戰機2萬輛坦克……

  由此也可知,戰爭時期只看軍事排名其實並不靠譜,戰爭更多的是工業能力、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而並非對比現有裝備而整出來的一個所謂的排名。

  會議室裡的幹部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著:

  “政委,鬼子這是啥毛病啊?在這當口去惹鷹醬?”

  “嘿,鬼子那德性你還不明白,他就想佔點便宜!”

  “聽說是因為石油不夠,那要是沒油,飛機、坦克都開不動了!”

  “那打鷹醬就能有油了?”

  ……

  這年代,戰士們因為生活的圈子太小對外了解不多,所以各方面的問題是層出不窮。

  王學新知道這些,所以一點都不意外。

  但感到意外的是,鬼子這偷襲珍珠港怎麽提前了?
  想了想,王學新覺得很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存在改變了走向出現變化。

  比如,史上此時的八路軍應該被鬼子封鎖得損失慘重,但王學新卻又是坦克又是步槍的,不僅沒被封鎖還發起反攻打下了運城和中條山。

  此消彼長之下,鬼子在華夏的兵力及油料消耗就更大,形勢也更嚴峻,這會逼著猶豫不決的鬼子高層提前做出決定。

  再比如,王學新提前整出了火箭筒賣給了毛熊,這使毛熊提前穩住陣腳。

  毛熊更快穩住陣腳,鬼子也就提前打消了夾擊毛熊的計劃。

  既然不夾擊毛熊,那當然就要換個地方搶石油,於是自然就將矛頭指向了鷹醬。

  再比如還有對晉綏軍和頑軍的影響等等,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鬼子。

  最終就是鬼子將偷襲珍珠港的計劃提前了四個月。

  “同志們!”就在王學新胡思亂想的時候,接到一個電報的趙剛又高興的宣布:“就在剛才,頑軍已經向鬼子宣戰啦!”

  會議室裡當下就一片叫好。

  之前因為頑軍和鬼子簽訂“諒解案”而產生的壓力瞬間就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抗戰高潮。

  趙剛高興的指著地圖上的中條山說道:“同志們,頑軍要是向鬼子宣戰跟咱們站在同一陣營,在黃河北岸的鬼子就危險了,他們就會在我軍和頑軍的兩面夾擊之下,說不定還可以給他們來個包餃子!”

  會議室裡又是一片歡騰,就連李雲龍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卻只有王學新表現得十分平靜。

  趙剛注意到王學新的樣子,就不解的問:“五營長,你好像有不同的意見?”

  “政委!”王學新回答:“我就尋思著,咱們是不是把形勢想的過於樂觀了……”

  趙剛“哦”了一聲,說:“你來分析分析!”

  王學新起身道:“政委,我認為頑軍可能不會出兵與我軍一塊兒包圍鬼子。一方面是渡黃河作戰有困難,另一方面是頑軍沒這樣的意願,頂多就是做做樣子,雷聲大雨點小!”

  王學新這麽一說,會議室就安靜了下來,幹部們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頑軍是什麽德性幹部們是知道的,剛才只是被“宣戰”刺激一下衝昏了頭腦,以為頑軍會一改之前的消極抗戰的政權開始反攻……

  這是想多了。

  在鷹醬參戰之前,頑軍是在認為無法取得勝利的前提下拖時間。

  在鷹醬參戰之後,頑軍就是在認為必定會勝利的前提下拖時間。

  雖然有本質的區別,前者是求生,後者是坐收漁人之利,但戰術沒區別,都是拖。

  最後甚至發展到鷹醬不斷的催促頑軍發起反攻,頑軍坐擁大好形勢就是不動的地步……

  其實也不能說頑軍這麽做是錯的。

  國家間隻講利益,軍隊間也講利益。

  既然戰爭遲早都會勝利,那為什麽不只接受裝備保存自己的實力,打仗的事卻讓別人來呢?
  然而問題也恰恰是出在這裡。

  軍隊這東西不是說接收多少裝備養著就行的,還得贏得民心,同時還要不時的拉上去打一打練一練。

  一味的被動防禦保存實力不只會使軍隊沒了士氣還會丟了民心,最終是整個體系的崩潰。

  事實也是如此,抗戰後期頑軍對鬼子其實是構成兵力和裝備上的優勢,早就可以發起反攻。

  但頑軍就守著一畝三分地坐著不動。

  結果鬼子集中力量來了個“一號作戰”打頑軍一個措手不及兵敗如山倒……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