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影視世界從藥神開始》第840章 轉戰千裡定遼東
  在沒有辦理的驗傳之前,外來人是不允許隨意走動的。

  不過館驛建設的不錯,裝潢也很雅致,在館驛的頂樓,甚至還有亭子可以看海。

  郭嘉什麽也沒做,他每日就是在館驛樓頂的亭下坐著,吹著涼風,一篇篇的看著免費的文昌報,不時的望著遠處發呆。

  其實館驛周圍還是相當熱鬧的,有酒食店,書店,文房四寶店,裁縫鋪子等等,但郭嘉除了去書店看了看書,其他的看都沒看一眼。原因很簡單,他沒錢,一路北上,已經花光了盤纏,驢子也是個老夥計,他不忍賣,書店雖然可以免費看書,但是當聽說了文昌閣有更多的書,什麽人都能去看書之後,在感受過了書的新鮮,他便沒什麽興趣了。

  他知道‘紙’就是大將軍改良發揚的蔡侯造紙之術,成了今日的模樣,並且大將軍治下對於蔡侯十分尊重,文昌閣內有蔡侯畫像,甚至聽聞還要塑像紀念,不過這個還在文昌閣討論之中,但肯定會進行建造。

  畢竟以後有的是機會看,他已經打聽清楚了,凡是來投靠的,不論是流民、還是士子、遊俠,亦或者是名士,來者不拒。即便王大將軍不識真人,他也不打算走了,因為大將軍治下真的好。不論是生活,還是文化,甚至還有大量的醫者,更有華佗、大將軍兩大神醫,孩子還可以上學堂,可以學習感興趣的方向。

  即便郭嘉不了解兩千年後的房地產賣點,卻也知道這裡是好地方。商業發達、醫療條件好、教育資源好、物質資源豐富,尤其還是處於現在這樣一個時代。若果真徒河城放開地產交易,類比兩千年後,縱是京城房價亦不能及。

  郭嘉看著遠處的海景,感受著繁華。

  館驛修的大且高,似乎是有意為之,在這樓頂之上,除了文昌閣,就連徒河城池的很多地方都能盡收眼底。

  他可以看到遠處海邊的船塢,海裡游泳的海軍,停泊在港口的遠海航行的巨大戰船。看到市場中的熱鬧,田畝之間的忙碌,阡陌之間玩耍的稚童,甚至有幾處學堂中正在隨著警尉習練武技的男女學童。他還能看到,徒河城池之內,忙碌行走的官吏,把守各處的軍卒。

  繁華、安詳中,卻又透露出一種秩序。

  他真的無法想象,傳說中出身黔首,加入黃巾,吃了敗仗,後收攏殘軍,裹掠幽州百姓,大肆屠戮官吏豪族富戶的大反賊,是如何有此治世之能的。

  來之前,他是想來看看王言是否乃明主。雖然他很自信,但是來到這裡之後,他卻覺得,現在應該是要王言看看他自己是否能入得王言的眼中。

  不過他也無所謂,來到了這裡之後他認為只要王言不犯錯,即便不能盡得天下,至少有劃江而治半分天下的底蘊。甚至就算中途意外,保證遼東基業也沒有問題。

  他可是聽說了,現在唯一用兵的地方,就是草原。北方蠻夷掃平,那麽王遼東就是最大的蠻夷,其帶甲十萬,很長時間內漢地都是無力征伐的,能把王言趕回遼東,那都是他們牛逼大發了。

  也是帶著這種認識,他決定不管王言是否重視他,他都留在這裡。可以做民官,運氣好可以升到理政府,可以做師者,甚至也可以在文昌閣做學問,還可以加入督軍府,做軍隊後勤工作。他自信,這些都是可以勝任的。

  主要也是看過了王大將軍治下,他去輔佐別人對抗王大將軍的念頭消失了,這種一派生機的景象,光是看看,再一想到要對抗這樣的勢力,那得多絕望啊。

  絕望的主要來源,在於無堅不摧的民心。他相信,誰破壞了那些人的好日子,勢必遭到這些百姓的瘋狂打擊,不死不休……

  心思定了,盡管沒有錢享受,但郭嘉也安穩了下來,不急不躁,成竹在胸。

  便如此過了五日,第六日一早,有館驛人員找到了他:“先生用過朝食,便隨吾入城,往將軍府面見大將軍。大將軍乃親善之人,先生切勿慌亂,平常即可。”

  徒河館驛中,當真往來無白丁。不是行商的有錢人,就是來投的士子,故而小廝皆稱呼先生,絕對挑不出毛病。

  “多謝告知。”郭嘉拱手作揖。

  小廝笑著回禮:“不必言謝,此分內之事。”

  說罷,小廝便離開了這裡,去通知其他士子。

  最近中原動亂,形勢不明,來遼東的士子又多了起來,還是挺忙的。

  吃過早飯,待到辰時,也就是八點多鍾,郭嘉隨著館驛人員,以及其他要見王大將軍的士子一起,進入徒河城,直奔將軍府。

  沒人奇怪,辰時,是官吏每日開始工作的時間,將軍府這時候才會處理事務。

  郭嘉隨著士子們一起在偏殿等候,這裡有炒製的綠茶,還有一些糕點,以及最新的一份文昌報,還有報上沒有的,屬於官吏才能看到的將軍府軍政參事報,上面記錄著境內發生的事,表揚某一地的官吏,盛讚某一個軍士等等,還有內部事務的一些進展,當然還少不了處理境內涉及貪瀆的官吏,還有大將軍對軍政官吏的勉勵、警醒之語。

  郭嘉看的很新奇,這是他之前接觸不到的東西,屬於聽說過沒看過。現在一看,便想到了這個報紙的妙處。因為上面有很多的政令,以及各種的細則,對於中間層級曲解政令的事有很強的規范作用,可以做到上傳下達,除非一個地方上上下下全都爛透了,否則不可能瞞的過大將軍。

  另外也給基層官吏開拓了視野,能夠有機會在最高層看問題,這對於基層官吏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點。

  他沉浸在參事報的信息之中,默默分析著各種事項的用意,不覺身邊變化。一個個的士子離開,到最後只剩了他一人。

  “先生,先生?請隨我來。”親衛輕輕的拍了拍沉浸在信息中的郭嘉,將其叫回神。

  郭嘉環視了一圈,看著只剩下他最後一個,對著親衛抱歉的笑了笑,起身隨其離開偏殿,走過寬敞的走廊,一路來到了將軍府的大書房之中,親衛介紹說,這裡是大將軍理政讀書的場所,也是大將軍每日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

  送了郭嘉到門口,親衛做了個請的手勢,便站在了門口,不再前行。

  郭嘉當然是不緊張的,他都想明白了之後的路,大將軍重用更好,不重用也罷,反正他都能在遼東活的挺好,至於實現他助人爭霸的價值理想,那是已經沒有了的。

  所以他徑直邁步走了進去,見到了坐在北面的落地窗前坐著的遼東之主,當今天下第二大反賊。

  看大將軍穿著隨意,毫無威儀的樣子,郭嘉反而還更松了口氣。因為一個出身黔首,闖下偌大基業的雄主,卻去學著士人的禮,這不是一件好事。

  如此想著,他上前鄭重一禮:“潁川郭嘉,拜見大將軍。”

  王言並不清楚郭嘉所想,但其實所謂的禮,他是清楚的。至於現在為什麽穿著單衣,當然是因為熱了。他不是不守禮,只是要在他舒服的基礎上才成。這麽熱的天,他不可能穿著三層衣服,踩著靴子,再頂著冠。就好像文昌閣中的那群士子,本來就熱,穿少點兒不就完了麽,非得一天天打扮的一絲不苟。

  這種堅持是正確的,但是堅持到這種表面上,王言以為大可不必。不過他也沒放聲,現在的士子可不是腐儒,怎麽穿衣服也輪不到他來說教,愛怎怎地,誰熱誰知道。

  看著面前的郭嘉,大將軍笑呵呵的:“奉孝無需多禮,坐下說話。”

  郭嘉又是拱手道謝,直直的在對面坐下。

  “奉孝緣何來投啊?”王言開口就是一樣的話,每一次他基本都是這麽一句話。

  “漢室名存實亡,皇帝無有威權,前有何進攬權,後有董卓亂國,今又十八路諸侯討董,人皆言十八諸侯忠於漢室,嘉以為不然,雖有大軍三十萬,董卓不能敵,更有關羽刀劈華雄,劉關張三兄弟鏖戰呂布,廣傳天下,然諸侯心思各異,必爭權奪利,互相推諉,可敗卓而不可滅也。

  吾料董卓必挾帝西遷長安,諸侯心不同,則戰不力,董卓西走,聯軍必散。彼時諸侯各回其地,必然互相攻伐征討,以成帝業。

  去歲冬時,聞將軍知劉宏死,何進攬權而兵進臨渝,又聞將軍兩年西平草原五百裡,於秋後馳兵千裡,克廣寧,下居庸,東西犄角而圖幽州之地。草原既平,糧道可通,又可以廣寧為前出,下平城(大同),扼雁門之險,北圖並、涼二州,南望關中之地。

  如此臨渝、居庸、雁門三路齊發大軍,河北之地唾手可得,將軍霸業成矣。以將軍治世之能,安穩耕種五年,積蓄糧草,編練軍隊,渡河南下,將軍當臨九五之位。

  嘉雖年弱,然四歲習文,博覽群書,遊學各地,自稱已得屠龍之要。若將軍不棄,嘉願為將軍門奔走籌謀,助將軍成大事矣。”

  聽過郭嘉的話,王言含笑點頭。

  這小子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聽說了他王大將軍的名頭,而且又聽說了他的行動,認為時機選的好,出兵佔領的地方也好,是個有水平的人。因為看的起他,所以過來給他當手下。一番話展示了他自己的戰略眼光,還小小的來了個預言。

  董卓西遷長安,現在應該已經進行了,洛陽燒完了,孫堅也得了傳國玉璽,這會兒可能已經跑路跟劉表乾仗呢,不過消息還沒傳過來。

  他一方大反賊都還沒收到消息,郭嘉一路牽驢北上,從剛化凍,走到現在的夏天,更加不可能知道。所以郭嘉很有預見性的,說中了董卓的應對策略。

  而且相對來說,郭嘉的消息渠道受限,這個情況,就是通過十八路諸侯討董,虎牢關的戰況,以及對於董卓方面隻言片語的了解,便做出了這個判斷,這是相當有戰略眼光的。

  至於郭嘉念叨的劉關張戰呂布,這個消息倒是已經傳開了。當時公孫瓚介紹劉關張,想來應該是說三人乃當年令支城下,鏖戰遼東王賊之人。

  但這一次關羽溫酒斬華雄的實力,呂布單挑無敵手,劉關張三人合戰才壓製住呂布,也讓人們重新認識了王大將軍的戰鬥力。感情以前的傳說,不是甄氏給王言吹牛逼,而是王言確是無敵猛將。

  呂布殺諸侯將領如殺雞,若是王言過來得是什麽樣?這是所有人第一次正視的一個問題。
    不過大都只是想想罷了,武勇不決定問題,楚霸王也猛,不是也被劉邦打的無顏面見江東父老,自刎烏江了麽……

  郭嘉不是現在出場的,而是等到諸侯散去,各回各家,他去見過袁紹。但眾所周知,袁本初好謀無斷,其難長久。郭嘉看出了這一點,而且袁紹也沒多重視他,便又回老家呆了幾年。

  直到曹操帳下謀士戲志才病死,荀彧舉郭嘉於曹操,為曹操謀士,獻了很多計策,最著名的莫過於針對曹操與袁紹的十勝十敗之論,深得兵道精要,很為人稱道。

  現在郭嘉來到王大將軍麾下,對老曹肯定有影響,不過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大。因為曹操麾下堪稱人才濟濟,其本身也相當有水平。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只有適逢其會,沒有缺誰不可。

  當然這話不適用於共產黨,用套話來說,那就是有歷史使命。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共產黨屢屢化不可能為可能,數次死中得生,並發展壯大,解放中國。比如最著名的四渡赤水,那種死局,絕對不是換誰來都能夠力挽狂瀾的……

  對於郭嘉的戰略眼光,王言很認可,因為他確實就是那麽布置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他只是守著關鍵地方留著前出之地,慢慢蠶食,而不是什麽一戰定河北之地,現在的遼東消化不了。得了那麽多的地盤、人口,資源、兵力都跟不上,那不是壯大,反而是削弱。

  “奉孝確有大才,汝之所言,正是吾之所想。不過三路齊出,盡戰河北之地,其非一戰能成。皆因吾之民豐,驟增人口,舊民必然疲敝。吾起兵時曾言,教人民皆食三餐,三餐有肉,學有所教,病有所醫。然吾奮力五年,不過使民每日兩餐,朝食稠粥,暮食乾飯,若非臨海之利,有漁獲海鮮所得,肉食空談而已。

  是故吾之意在緩圖天下,穩扎穩打,腳踏實地。舊民縱然不能再富,萬不可再貧,此乃吾治下民心之所在,不可動搖。”

  郭嘉點頭捧場:“將軍高義,實為民謀富強,乃人民之福矣。”

  王言擺了擺手,說道:“奉孝既來,又有遠見卓識,胸藏韜略,吾必任用。軍、政兩事,奉孝欲治何事?”

  郭嘉很懂事兒,起身行禮,深深躬下:“但憑將軍安排。”

  “吾知奉孝大才,然或缺實務。且於徒河做一亭長,與百姓多溝通。吾治下官吏,非是‘馭民’,人民非牛馬犬羊,何用馭也?吾之官吏乃‘為民’耳。且兵從民出,民為國本,首重在民。奉孝先做半年亭長,來春入將軍府為吾從事。奉孝未知,先前汝言劉關張,其中之劉乃劉備劉玄德也。

  其人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前年討張純功升安喜縣尉,其時督郵考功索財,玄德乃鞭撻督郵掛印而走,因恐治罪,來吾遼東相投避難。其與汝一般,先為亭長,後為從事。”

  “哦?”郭嘉很詫異,說道,“觀其行,乃胸懷大志之輩,又有關張相助,將軍有識人之明,竟未行招攬之舉?既不招攬,將軍緣何與其高位?其深知將軍虛實,若其得志,必為大患,既不投誠,將軍緣何不殺,反教他兄弟三人南下?”

  郭嘉也是狠人,當然重要還是年輕。這小子早年廣交遊俠,有學問,卻也算是混社會的。畢竟一定程度上,遊俠就是流氓,這個流氓不是指沒房沒地之人的名詞,而是兩千年後的形容詞。所以說出這種不投就殺的話,倒也沒甚出奇。

  甚至如果硬要誇一誇,郭嘉的話還展示出了他的心思縝密,深謀遠慮,小心謹慎的特質。因為感覺劉備可能成事兒,就要先給弄死,這要是不縝密,不謹慎,沒有遠慮,那才怪了。

  “奉孝亦有識人之明矣,吾亦觀劉玄德身具英雄氣,關張皆能征善戰之輩,草原戰事,便有他二人為將。”

  王言哈哈笑,先是誇了一下郭嘉,接著說道,“爭霸天下,確在殺伐,然攻心更在其上。吾曾招攬劉備,然則吾乃反賊,其為漢胄,如何能事?吾觀其有善心,待民尚算親厚,便使其為亭長,深入百姓,使百姓更入其心。使其為吾從事,欲在使其知吾強盛。

  既離遼東,其知吾虛實,必不與北方立業,當南下籌謀。若其果真成事,吾知其人,其知吾強,待吾兵臨城下之日,其必不無謂抵抗,率眾而降。況其亦深受遼東影響,待民必然親厚,於他治下之民可得安生,此亦吾之所願也。”

  “將軍高見。”郭嘉拱手捧哏。當然他也確實沒想到,王大將軍想的那麽遠,手段更是野的很,自己培養一個人送到南方爭霸,這得對自己有多大的自信?

  “奉孝家人何在?”

  “父母早喪,嘉亦不曾娶親,至今孤身一人。”

  “既如此,吾當與汝婚配良妻,傳宗接代乃大事。且吾治下最缺人口,有人幾何,吾便發大軍佔地幾何。”

  見到郭嘉點頭道謝,王言說道:“吾觀汝氣虛體弱,且伸手來,與汝號脈診治,開些湯藥補益。”

  “多謝將軍。”郭嘉趕緊著伸出手,他挺怕自己得病的,神醫當面,趕緊看看。

  號了個脈,王言提筆開方,遞給郭嘉:“奉孝勿要害怕,些許小疾,無有大礙,三副藥便可。持此方去醫館抓藥便可,若不會熬,亦可在醫館等學徒與汝熬好。

  欲成大事,身體康健,壽數久長為首要。汝氣虛體弱,用藥調理過後,務必專心打熬身體。待汝安頓過後,去醫學尋華佗,其乃南陽神醫,現為吾治下大醫令、醫學祭酒,其自創養身功法,汝往學之,務必日日習練。”

  “謝將軍體恤。”郭嘉又是深深一禮,
  這老板真好啊,說話多實在啊……

  “奉孝勿需多禮,吾黔首出身,黃巾反賊,何必在意許多?”王言哈哈笑,擺了擺手,“且去,今日分房、辦驗傳,明日自有人尋汝安排事項,莫負吾望。”

  郭嘉又是習慣性的失禮,不好意思的對大將軍笑了笑,後退兩步,這才轉身離開,腳步都輕快了許多……

  王言搖頭一笑,隨即開始專心處理報到他這裡的事務。一百多萬人的事務,那是相當的多,涉及到方方面面。不過他只是處理大方向,劃定范圍,剩下的下邊人就能做。

  如今他手下也可以說是人才濟濟,主要還是士子扎堆。明白人都知道天下將亂,有決斷力的全往北跑。當然這是指北方人,南方人還是比較少的。主要南方現在尚算安穩,而且王言還輻射不到那麽遠。

  郭嘉有才,上限高,肯定要好好培養。不拘民事,以後打仗也得用,送到前線總管後勤,給前線將領出謀劃策,臨機決斷,能發揮很強的作用。

  如今天下亂起,王言沒事兒的也在想,會有什麽人主動投靠他王大將軍。畢竟這是三國麽,都是名人,手下一幫響當當的人物出謀劃策,領兵打仗,自己也輕巧,聽著還帶勁。

  尤其還有一種收集的快樂……

  且說郭嘉離開大書房,由親衛領著出了將軍府,交給一個小吏,小吏又領著他向對面的理政府走去。

  入得理政府,在門廳的位置,辦理了驗傳。

  眾所周知,驗乃身份證,傳乃介紹信,王大將軍治下也保留了傳的制度,不過辦的很輕松,百姓找亭長招呼一聲,唰唰唰就是在一張印好了格式的紙上寫明原因,用印蓋章做背書。大將軍是鼓勵百姓多走動的,只不過為了方便管理,這才沒有廢除這個制度,要不然只有一張身份證就夠用了。

  經過吏員一陣的印刷操作,最後用力的扣上了章,郭嘉得到了他在遼東的身份,他好奇的打量著。

  那是一張四方的藍色硬紙,輕易不能掰彎,製作精良。上面的字都是印製的,手下很輕易就能分辨出來。分正反兩面,正面寫有他的姓名,潁川籍貫,年歲,還有一排是陌生的地址,應該是他要住的房子。背面則是寫著通行無阻四個大字,下方印有王大將軍的簽名,還有大將軍之印。

  似是看出了他的疑惑,吏員解釋道:“先生,大將軍支持士子於治下多方走動,凡大將軍面見之人,遼東之地皆通行無阻,何處都可去得。”

  “若有細作如何處置?”

  “大將軍有言,若果真有細作,但盡其職,可免究其責,與其改過之機。若未盡其職,發配勞役。遼東苦寒,一冬必凍餓而死。”

  那吏員咧嘴笑著,發黃的牙齒卻亮的嚇人。

  “大將軍果真胸有四海。”

  郭嘉感慨著新老板的大格局,死不死人無所謂,主要是王言不在意別人來刺探情報,只要把活乾好就行,這是多大的自信啊。

  果然沒投錯,如此度量,必能容人,當真好老板。

  又默默的誇了王大將軍一番,郭嘉隨著先前那小吏離開理政府,往居所走去。到了地方才發現,房子竟然就在將軍府不遠處,看位置就能感受到大將軍的器重……

  感謝閱讀用戶(mg-101)大哥打賞6666幣繼續支持。

  感謝(康夫與機器貓)大哥打賞500幣繼續支持。

  日常感謝投月票的好哥哥們支持、

  感謝投推薦的眾位哥哥們支持、

  感謝默默看書的大哥們支持。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