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唐朝小官人》第五百九十七章:未雨綢繆
  既然都已經開門見山,自然也就暢所欲言了。

  鄭榮很不客氣,其實不客氣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五軍府的難處,說穿了,還是你魏王殿下的事啊,誰不曉得,這五鎮都已經成了你們秦家的天下,五鎮之事,就是你們秦家的家事,現在是你們秦家有麻煩,可不是我。

  所以他開始大倒苦水:“殿下,今年的開銷,可謂是極大,開拓運河,修橋鋪路,還有興建水利,甚至為了安置那些從各家出來的奴仆,五軍府的開銷也是不小。這些,倒就不說了,單說想要把事做成,沒有人可不成,因而五軍府也效仿了神策府,淘汰掉以往的雜役,而該為任用吏員,一年下來,花費極大。”

  “如今這五軍府的攤子,鋪的實在是太大了,可是又沒有法子,事事都是息息相關,遺落了一環,其他地方就難以施展,就說開拓運河吧,開拓運河不就是為了便利商賈嗎,希望商賈能在五鎮三十多州來做點買賣,可是單有運河也不成,若是道路泥濘,未必能把人吸引來,所以非要修橋鋪路不可,既然要如此,就免商賈們要來,少不得要有青壯,若是連勞力他們都招募不到,那作坊豈不是形同虛設,五鎮三十多州,人是有的,可問題卻又不少,既然把青壯們從鄉間吸引到了城裡,農地怎麽辦?農是根本啊,一旦那麽多田地沒人耕種,荒蕪在那兒,可是要出大事的,因而不得已,隻好興農,得興修水利,來彌補農人的不足。水利還不夠,還得學著神策府這兒,盡力用畜力來代替,可是五鎮的百姓大多貧寒,指望他們自己購買牛馬嗎?這筆錢,少不得又要官府來墊付,都是五軍府自己買來的牛馬。賤價推給農戶。”

  “這麽多千頭萬緒的事,又得招募人來管理,總而言之,走到哪處,都是錢,下官主持五軍府。現在算是明白了,所謂的治理,就是撒錢啊,這錢撒了下去,效果自然是有的,五鎮的工坊開了不少,商賈也來了不少。各處的農地呢,竟也還算穩定,各處的運河,有的已經修好了。有的還在繼續開拓,下頭的百姓,好日子倒是盼的著的,可是這些改變,卻都是殿下用錢堆起來的,今歲才九個多月,花費的錢就多達三千萬貫。這是一筆不菲的開銷,可是下官卻覺得,這筆錢花費的倒是很值當。往後等運河和道路以及水利大致修建的差不多了,就不必有這樣大的開銷了。不過修修補補,偶爾一些小工程卻是要有的,除此之外,就是引太平學至各州,開設分學堂,還有許多此類的事,把這個基礎打牢了,往後……也就慢慢的能步入正軌,三五年後,雖然五軍府三十余州,固然是及不上神策府的治地,可是料想,也絕對能成為富庶之地,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就地征收的稅賦,也能勉強維持收支。”

  “可是這幾年,卻是至關重要,今年花銷如此,以下官的估計,就算明年五軍府勒緊褲腰帶,可是這開銷,也在三千萬貫以上,下官不是來哭窮,實在是沒有辦法,下官聽說殿下要擴軍,此事……下官是極力讚成的,擴軍本就是重中之重,不可小視,也正因為如此,五軍府是理應和殿下一道兒共體時艱,下官在五軍府裡,也招了幕僚們想盡辦法節省開支,不過……該花銷的,卻又不能省……”

  秦少遊認真聽著,事實上秦少遊確實也難,某種程度來說,現在要錢的地方太多,這也是沒法子的事,當初他這個攤子,確實鋪設的有些大,又是大肆練兵,又是完善各方面的機構,又是興學和興農,又是四處開拓運河。

  現在的秦少遊,倒是頗有些像是當年的隋煬帝,當然……秦少遊唯一比隋煬帝好的地方就在於,河南府終究已經發展了起來,每年的歲入,確實可以供他揮霍。

  當然……揮霍也是有限度的,至少到了如今,鄭榮要錢的時候,秦少遊也頗感為難,因為這筆錢,秦少遊也知道不能省,總不能運河修到一半就停了,征募來的吏員,直接拖欠薪俸,既然當初胃口大,現在這筆錢就不得不花。

  鄭榮看了一眼秦少遊,便繼續道:“既然不能省,那麽下官只能采取一些措施,錢,神策府可以少挪借一些,五軍府這兒,能減少開支就減少開支,不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下官也不是來化緣的,而是希望議事堂那兒,通過幾個法令,當然,下官知道,若是沒有殿下的點頭,議事堂那兒,只怕也過不了。”

  秦少遊見他成竹在胸,不由道:“鄭侍中莫非已有了應對之法。”

  鄭榮道:“自然是有,既然要擴軍,反正擴的絕大多數,都是五軍營,五軍營本就駐在衛州,那麽要采購的軍需,何不如就地采買?如此一來,就省卻了許多不必要的運輸開銷,除此之外,一旦法令頒布,下官……”他眨眨眼,對秦少遊不禁帶著諧趣的意味道:“實不相瞞,下官,已經將五軍營附近的一大塊地,賤價買了了來,只要法令一出,到時候,這河南府相關的商行,還不趕緊到那兒去開設工坊,以供軍需,臣算了算,賣地的話,是一筆收益,還有稅賦又是一筆收入,五軍府那兒,明年的壓力,大可以減緩一些。”

  鄭榮終於圖窮匕見了。

  不過他這個辦法,倒是很實在。

  現在五鎮那兒倒是有一些工坊,可是眼下卻還沒有形成規模,畢竟許多設施還不完善,商賈們雖然做好了準備,卻還沒有直接把錢砸進去。

  既然如此,那麽索性就來個法令,反正軍需是五軍營采買,做些強製規定也沒什麽,到了那時,那些供應五軍營的工坊,就不得不搬去衛州了,要開設工坊。就需要土地,鄭榮把主意打在土地方面,而且一旦開設,這可是供應二十萬軍馬的軍需,所需的人員極多,還可以帶動衛州的不少相關生業,你要造軍服。就少不得需要布匹和皮具,那麽一個軍服的工坊,邊上就少不得得有在發紡織和生絲的加工作坊,布匹出來,總要染色,那麽染坊也就有了。那刀槍劍戟,也需要鋼鐵和木料,總而言之,到了那時,將會有許多商賈聚眾而來,五軍府明年的稅賦,則可以大大增加。

  秦少遊聽罷。不禁笑了,原來鄭榮打的是這個主意,這家夥,也算是老謀深算了。從前的模式是,神策府挪了錢糧送到五軍府那兒,而顯然,鄭榮並不滿足於如此,靠人接濟,當然不如自己有造血能力更好。

  不過這個提議,倒是頗有意思。至少能解一些燃眉之急,而且……確實對於五軍府有益,對五軍府有益。那麽就對秦少遊來說,也不算什麽壞處。

  所以秦少遊沉吟了片刻。隨即道:“這事兒……倒是可以,只是神策府和議事堂那兒,卻還是需要去打個招呼,否則,那邊只怕是要罵娘的。”

  鄭榮笑了:“下官已經下了拜帖,去見王賢侄,和楊賢弟,今夜只怕就要和他們洽商此事了。”

  秦少遊心裡不禁嘀咕,這家夥,只怕是全部都謀劃好了的,想必也料定了自己會同意,還真是老謀深算啊。

  秦少遊苦笑:“罷,既如此,你先去說說,若是那邊點了頭,便可順水推舟,若是他們不肯,本王就出面罷,鄭侍中的事,其實也是本王的事,本就不分彼此,既然是好提議,自然是要趕緊辦了的好。”

  事情總算落定,雖然鄭榮知道,真正的阻力理應不是在秦少遊這兒,可是秦少遊既然給了個準確的答案,他也就心裡輕松了,便呷了口茶,笑道:“殿下,長安那兒,似乎動靜很大。”

  畢竟是侍中出身,當然也不可能眼光隻局限於五軍府,現在反正時間還有空余,索性就說一些閑話。

  秦少遊點頭:“韋後現在是以退為進,上皇聖明,她如此見縫插針,反倒讓韋家人進退失據了。”

  鄭榮苦笑,道:“殿下,其實下官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秦少遊笑了:“鄭侍中,你我還有什麽可以避諱的嗎?”

  鄭榮淡淡道:“其實……問題的根本,從來就不是韋家啊,殿下難道還不明白嗎?假若問題出在韋家身上,事情倒是好辦了許多,古往今來的那些近臣和皇親國戚,權勢大時一手遮天,可是要鏟除,也不過是一份聖旨的事罷了。”

  “下官敢問,韋家這幾年,得罪的人不在少數,他們這幾年四處攬權,任用私人,難道大家都沒看明白嗎?可是韋家這樣做,為何無人敢站出來阻止呢?”

  “這是因為天子的縱容啊,因為大家都明白,當今天子,對韋家可謂是言聽計從,甚至不惜去做個兒皇帝,處處受製,而不自知。可是就算鏟除了韋家,清了君側又能如何呢?即便韋家沒了,照樣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韋家,說到底,不過是天子昏暗不明而已。”

  這句話,自鄭榮口裡說出來,卻是另外一個感受。

  他久在朝廷,見過了太多的傾軋,一腔的熱血,早已冷了,滿身的菱角,也早已消磨的一乾二淨。

  也正因為心灰意冷,事後回想,才知道他所恨的韋家,本質上,根本就不是韋家的問題。

  只是這番話,有些大逆不道而已。

  見秦少遊的臉色還算平靜,鄭榮繼續道:“所以只要天子還在,韋家便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上皇此去,固然是挽回了一些局面,可是這又如何呢?其實……最終,也不過是堪堪自保而已,可是保了一年兩年三年,終究……那姓韋的,又會固態萌發,上皇的年紀,畢竟大了,下官說一句不該說的話,上皇還能活幾年?幾年之後,一旦上皇駕崩,還不是又要回到當初去?”

  “殿下現在招兵買馬,未嘗不是一個辦法。可是卻還不夠,問題的根本,還在人心上頭,這人心呢,有時候是最不重要的,可是有時候,卻比什麽都重要,韋家隻所以能挾天子而令諸侯,便是因為這個人心,殿下之所以能夠在這裡站穩腳跟,也是因為人心,韋家有天子,殿下有上皇,可是一旦上皇出了什麽差錯,殿下難道真以為借二十萬將士,就可馬踏天下嗎?下官認為這是下策,上皇當初的時候,也握著天下的兵馬,可這又如何,終究還是拗不過李家,所以下官以為,到了如今,殿下理應未雨綢繆才是。”

  鄭榮說起此事的時候,露出幾分憂心。

  秦少遊卻是淡淡一笑,道:“鄭侍中所言甚是,未雨綢繆,是理所應當的,也正因為如此,本王已經修書,請二皇子殿下,來這洛陽暫時落腳。”

  二皇子……

  鄭榮眼眸先是掠過了一絲詫異,旋即,頓時明白了什麽,而後道:“二皇子肯來嗎?”

  秦少遊不禁笑了:“肯不肯是他的事,本王,不過是給他一個選擇罷了。”

  ………………………………………………………………………………

  最近生病,更新有些遲。(未 完待續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