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公子風流》第七百七十一章:最悲劇的學士
  黃淮此人的老道倒是讓朱高燧出乎意料之外,朱高燧心裡了然,這肯定是黃淮聽說了什麽,否則斷然不會出言提醒,可見此人對自己還是頗為忠心的。

  而事實上,朱高燧近來對徐太后確實頗有冷落,如今想了想,倒也覺得是該去看看才好。

  朱高燧笑吟吟地道:“黃卿家所言甚是。”

  旋即,朱高燧起駕往萬壽宮,去見徐太后。

  徐太后這兒,朱高燧已基本上控制,這兒的宦官和宮女大多都換上了朱高燧的人,因而朱高燧也沒什麽可擔心的,即便是會客,或者是宮外的夫人覲見,幾乎是在掌控之中。

  這也是朱高燧敢於怠慢的原由,如今,這宮裡的所有人都已翻不出浪來了,唯一讓他牽腸掛肚的,怕也只有那個諒山的郝風樓了。

  天子駕臨,自是讓萬壽宮一下子忙碌起來,徐太后已穿戴了盛裝,卷著鳳袍在寢殿中見自己的這個兒子。

  一聽說是在寢殿相見,朱高燧倒是有些意外,他已許久不曾去過寢殿了,寢殿是隱私的地方,代表的是親昵,宮裡的貴人,只有見自己的孩子和丈夫時才會如此不拘泥於禮節,而前段日子,朱高燧只要一到,徐太后都是在正殿中見的,這裡頭卻有許多玄妙。

  到了寢殿,朱高燧見了端坐的徐太后,不敢怠慢,連忙拜倒,口稱:“兒臣給母后問安。”

  “皇帝請起,不必多禮,你有些日子沒來了,這些日子,哀家倒是一直盼著母子能夠相見,終究是自己的骨肉,雖也曉得有許多人照料著你。可是哀家總是不放心,你來,坐下,讓哀家好好看看你。”

  這樣的態度倒是讓朱高燧感覺回到了當初的時候,他心裡松口氣。前些日子。母后冷淡,自己還當是她察覺了什麽,現在想來,可能只是因為悲痛過度,精神恍惚而已。

  朱高燧欠身上前,在一個錦墩上坐下,笑吟吟的道:“兒臣也擔心母后的身子骨。因此特意囑咐了劉安。每日有閑,都要去暖閣那兒稟告一下,省得母后身子壞了,兒臣還蒙在鼓裡,那便是萬死莫贖了,只是前些日子,國事如麻,兒臣總想來看看。卻總是分身乏術。”他一副嗔怒的樣子抱怨,繼續道:“說來說去。還是大臣們做事推諉,否則也不必朕來操心勞力。”

  徐太后恬然的樣子,握住他的手道:“哀家自然曉得,你如今是皇帝了,不比從前。”

  頓了一下,徐太后才繼續道:“是了,哀家有件事,卻不得不說。”

  朱高燧不知她要說什麽事,心裡倒是多了幾分警惕,面上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道:“還請母后告知。”

  徐太后笑道:“你看,國不可一日無君,可是這國也不能一日無後啊,從前的趙王妃,現在還在廣州呢,你呢,也不琢磨著她們立即成行,你登基已有數月,還等什麽?這后宮裡頭沒有個女人操持是不成的,噢,還有朱瞻塙和朱瞻聖,你就算不想大的,難道連孩子都不想了?你不想,哀家卻是想極了,只希望他們盡快入宮,瞧瞧他們在廣州是不是消瘦了,這道旨意,你若是還拖著,哀家可就要頒布懿旨了……”

  事實上,朱高燧自登基之後便已有了許多女人,一口氣冊立了十幾個嬪妃,對於那位遠在廣州的黃臉婆子,早已丟到了爪哇國,大臣們也有人奏請此事,他隻說國喪期間,緩緩再說,現在徐太后發了話,他這拖延之策怕是不濟事了。

  遲早總還是要叫來的,朱高燧從前怕趙王妃,算是亦真亦假,真說一點也不怕,卻也不是,可是其中也有不少陰謀的成分,一個害怕王妃的趙王自然永遠不會引人注意。

  朱高燧最後點點頭道:“既然母后發了話,兒臣自是遵照辦理。”他算是徹底松了口氣,看來這母后或許是想開了,又或者是根本就蒙在鼓裡,可是不管如何,她若是能善待自己,對自己是有利的,這牽涉到他的合法性問題,若是自己的兩個孩子入京,母后更是顯露一些祖母的疼愛之意,許多流言蜚語便可戛然而止。

  朱高燧滿是輕松,便陪著徐太后說了好一些話,徐太后近日心性好了許多,於是笑容滿面。

  卻不知什麽時候,說到了一件事上,徐太后突然皺眉,道:“從前伺候哀家的高進,那奴婢啊,雖然懶惰了一些,可是哀家習慣了他的服侍,只是前些日子卻被打發去了神宮監,皇帝,他前幾日跑我這兒哭訴呢,說是哀家薄涼了他,哎……這個奴婢啊,吃不得什麽苦的,現在哀家跟前也有人照顧,讓他回來也不合適,可是陛下總該給他個好點的差遣,否則這宮裡豈不是人人都背後罵哀家刻薄寡恩麽?本來這事,哀家酌情便可做些安排,可想了想,還是得跟你商量才是。陛下覺得給他個什麽差遣合適一些。”

  那個太監,朱高燧自然是有印象的,此人照料了徐太后很多年,因為朱高燧要在徐太后安插一些耳目,所以以其他的名義將他打發走了,如今徐太后問起,朱高燧便笑了,道:“那麽母后看,這個高進應當安排去哪裡?”

  徐太后沉吟道:“他呢,也該享享福了,且到銀作局裡差遣吧,陛下以為呢?”

  若說權利最大,這宮中銀作局或許排不上號,可是論起這油水豐厚,那麽就當銀作局莫屬了,此時的司禮監還沒有真正的掌握批紅之權,因而此時司禮監的太監們也大多灰頭土臉,不可能像後來那般,人人爭相孝敬和巴結,而這專門為宮中打造首飾和金銀器物對銀作局,可就大大不同了,畢竟任何金銀打造都是有損耗的,徐太后的心思也很明確,要給這位高太監爭取一個肥差。

  這個要求對朱高燧來說倒也算不得什麽,況且是徐太后親自開了口,就沒有駁回的道理,朱高燧點頭道:“朕明日就差遣他去,母后放心,這兩日就有消息,您吩咐的事,兒臣豈敢怠慢。”

  徐太后便笑了,道:“難得你有這心,其實哀家呢,也只是怕人說閑話而已,他是平素跟著哀家的,若是連他都落不到個好,少不得被人說哀家生性薄涼,這是顧全哀家的體面。”

  朱高燧笑呵呵的補充一句:“顧全母后地體面也就是顧全兒臣的體面。”

  母子二人其樂融融的又說了會兒閑話,今日朱高燧總算是得了個好消息,不管怎麽說,自己不必再操心萬壽宮這兒了。

  他起身乘了步攆又去了暖閣,自然是準備為桂林府的事做一些安排。

  …………………………………………………………………………………………………………………………………………………………………………………………………………………………………………………………………………………………………………………………

  次日一早,那位在神宮監裡灰頭土臉的高太監便得了恩旨,頓時讓旁人羨煞,大家都曉得他發跡了,據說還是太后親自求的情,這銀作局的位置必定是穩如磐石,而銀作局又是風生水起的衙門,以往銀作局裡,哪一個掌事的太監都能賺得滿盆金箔,掙下好大的家業,不是一般人,莫說是去掌事,便是在裡頭做一個尋常太監,那也不知要多少打點,得多少人背後有力支持。

  高進自是含著淚謝主隆恩,旋即動身赴任去也。

  宮中的事,大抵平靜下來,可是在桂林卻又是另一番景象。

  許多人抵達了桂林,比如以學士頭銜,一直在諒山督學的楊士奇,這位楊學士如今地位尷尬得很,他來諒山,是假借名義避風頭的,誰知道這一避,風頭倒是過去了,結果又是新君登基,楊老狐狸立即感覺到不妙,自己前些日子和郝家走得近,本是要四兩撥千斤,借郝家的力來對付解縉,誰曉得最後,新任天子分明是對郝家處處針對,假若這時候,他回了京,天知道最後會是什麽結局。

  可是留在諒山實在尷尬,他終究是學士,難道給郝家做狗腿子?不說臉面拉不下,人家肯信你麽?

  於是乎,楊士奇便乾耗著,反正朝廷不請他回去,他也就不走,黃淮等人早就忘記他了,內閣的人終究不希望有個學士回來,雖說明知道這家夥兔子尾巴長不了,可是回了京,終究是有些惡心,索性就當他不存在,至於天子,早就懷疑這家夥和郝家眉來眼去,如今不想多事,自然也就將他拋之腦後,索性懶得理他。

  孤家寡人的楊士奇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機,最失敗的是,不是他成了別人的眼中釘,也不在於他處於什麽劣勢,而是他被人遺棄了,對於一個有理想的政治家來說,最痛苦的只怕莫過於如此,他們可以力挽狂瀾,可以臥薪嘗膽,偏偏受不得被天下人忽視。(未 完待續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