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詭三國》第496章 道友請啟程
  第496章 道友請啟程

  一間明堂,一席細篾,一個桌案,一人獨坐。

  袁隗保持這個姿勢已經很久了,直至一個人的身影擋在了面前。

  “拜見袁太傅!”王允拱了拱手。

  袁隗抬了抬眼皮,不鹹不淡的說道:“王司徒今日得閑,見吾這將死之人?”

  王允也沒就這一句搭話,而是笑笑,緩緩的走了過來,輕輕坐到了桌案旁邊。

  跟著王允而來的侍者,正跪在二人之側,然後將紅泥爐,木炭、銅釜,水杓等等物品一一擺放齊整,便叩拜而退,將空間留給了袁隗和王允兩個人。

  王允挽了袖子,親自動手,加了些木炭,然後便將銅釜加在紅泥爐上加熱。

  袁隗低垂著雙目,似乎完全不在乎身邊的一切,也不看王允在幹什麽,就像一個渾然忘我的方外之人一般。

  王允也沒有說話,只是照看著小紅泥爐子,看著銅釜之內的水,從平靜開始掀開了波瀾,然後重重疊疊的氣泡密集起來,一時之間明堂之內,便只剩下水聲汩然漸起。

  水將沸未沸之時,王允便取了一個精雕漆盒,將已經研磨並用蘿篩挑選好的茶末投入了水中,同時用長柄銅杓在釜內輕輕攪動,讓茶末和水充分的接觸並融合在了一起。

  水溫持續升高,開始冒起了一些氣泡,整個銅釜當中的顏色,隨著茶葉的投入,也慢慢的開始有了一些的變化,王允取過一個雕花小罐,用銀杓將其中的青鹽杓出了些許,然後撒入了銅釜之中。

  此為首沸。

  過了片刻,銅釜之內開始出現一些沫餑,王允緩緩的轉著手腕,貼著水面將沫餑杓出,置於一旁的熟盂之中。

  待沫餑差不多都杓出之後,王允又在銅釜之內加了一杓的涼水,然後用杓子繼續緩緩的攪動著。

  此為二沸。

  雖然有一杓冷水的壓製,但是水溫實際上已經升的挺高了,茶香慢慢彌漫開來,水面之上如同波濤浪湧,王允從熟盂之中杓取了方才盛出之沫餑澆入了銅釜之中止沸,然後便用錦布墊手取下了銅釜。

  此為三沸。

  三沸之後,茶湯便煮好了。

  王允斟分著茶湯,說道:“葛天師之茶,清明雅正,若多加俗物是為不美,故僅少許萬味之源足矣……袁太傅,請茶。”

  茶湯不多不少,正好分為兩碗。王允一邊說著,一邊將置於木托之上的茶碗,沿著桌案緩緩的推到了袁隗的一側。

  恰到好處的烤製茶葉之後的一縷焦香,混著茶葉本身的水煮之後散發出來的清香,融合在一起,縈繞在鼻端,讓袁隗的鼻翼不由自主的煽動了兩下:“王司徒果然好手段,遷移西都,仍有天師之茶……”

  王允笑了笑,然後拿起了裝茶的小漆盒,打開向袁隗示意了一下,說道:“盡於此釜矣。”

  袁隗眉毛稍微抖了抖,然後便端起茶碗,緩緩的啜飲起來。

  茶湯飲畢,袁隗放下了茶碗,忽然輕輕的拍擊著桌案,緩緩的哦吟起來:“黃泉飲兮,孤軀殘壞,魂歸止兮,天地亡殆,往事追兮,時不於待……”語調先是有些憤恨,後又顯得迷茫,到最後透出了絲絲的哀傷,聲音也逐漸微弱下來變得低不可聞。

  “袁公何至於此!”王允寬慰道。

  袁隗不語,良久方說道:“何時刑決?鳩酒,亦或白綾?”

  王允愣了一下,方笑道:“差矣!太傅差矣!此正有重任與汝,何輕言生死?”

  袁隗也愣了一下,轉了幾圈眼珠子,說道:“司徒莫要取笑,如此茅茨土階,蜃灰堊壁,桀作瓦屋,焉有重任模樣?”

  王允哈哈一笑,說道:“明堂五尺,食有柔毛,臥有衽席,何如偏頗?”

  袁隗頓了一下,捋了捋胡須,略帶了一些期盼的說道:“山東……今如何?”

  “雒陽已焚,山東……”這個事情只是袁隗被軟禁,消息不靈通而已,但是並不是什麽秘密,而且遲早也是會知道,因此王允也沒有隱瞞,直接說道,“……亦散矣!”

  袁隗一抬頭,然後腰身緩緩的塌軟了一些,頭顱也低垂下來了,“如此說來,公路,本初……”

  “公路於豫,本初於冀。”

  袁隗哈的一聲,苦笑著搖了搖頭,念叨了一句:“嘒彼小星,吾在西來其在東,哈,哈哈……寔命不猶啊……”

  “袁公何必菲薄……”

  王允還待權威一下,未料到袁隗卻直接說道:“相國尋吾何事?”

  頓時卡得王允停頓了一下,然後說道:“無他,欲請太傅兼任大司農爾……”

  “大司農?”袁隗重複了一遍,突然瞪起三角眼,“子師,請實言之。”

  王允歎了口氣,沉默了一會兒,才說道:“相國欲重設水衡都尉一職。”

  “水衡都尉……”袁隗喃喃的重複念了一遍,臉沉了下來,說道,“王司徒,欲吾罪於萬民耶?吾斷斷不受!”

  啥?
  你不願意?

  若是你不願意的話,這個職位就有可能會落在我的頭上啊!那麽得罪百姓的事情就得我來幹了啊!

  所以,道友,還是請你上路吧……

  王允接受了這個命令而來,對於現在這個情況早有腹案,因此緩緩的說道:“昔文王陷囹圄而坐周易,仲尼行苦旅而著論語,靈均毀於謗而作離騷,可見世間事事,豈能件件如願?未著黑泥,怎獲白藕?亦或袁公欲於夏台,領三尺白綾耶?”

  都想著做自己願意的事,都隻願意做爽的事情,天底下哪有這等的便宜?!
  “一念可生,一念即死。”王允壓低了聲音,繼續說道,“勇於任,方有一線生機,若居於此……”

  道友,知不知道你如果拒絕,我前腳走,後腳就有人給你帶點禮物來?

  要是袁隗真的不怕死,又何必拖拖拉拉受現在這樣的屈辱?

  這一點,許多人,包括王允在內,都看得明白。

  王允看著袁隗,示意袁隗做出選擇。

  袁隗閉上眼,胡須無風自動,良久才歎息一聲,說道:“如此,老朽便任憑驅使吧……”

  王允點了點頭,說道:“善!吾便即刻回報相國……過些許日,再找袁公把酒言歡,容吾先行告辭……”

   那麽,貨幣是怎麽維持王朝運作的呢?

    貨幣鑄造出來以後,朝廷要給大臣們發俸祿,要給工匠、仆人們發酬勞,還要給將軍和士兵發軍餉。

    接著,這些“吃皇糧的人”用領到的錢到市場上買東西。

    老百姓也把糧食或者其他產品拿到市場上賣。

    一買一賣之間,貨幣就轉移到了老百姓手裡。

    最後,朝廷通過稅收,再把老百姓手裡的部分貨幣收回到官府手裡。

    俸祿、市場流通和稅收,三者構成一個整體,貨幣就在其中完成一輪又一輪的循環。

    如果遇到戰爭,朝廷就發行更多的貨幣,來搜刮全社會的財富。

    既然貨幣就是皇帝用來維持王朝運作的工具,那用什麽來鑄造,自然由皇帝說了算。銅不是貴金屬,沒有稀缺價值,鑄造和發行成本也就相對低。

    使用銅幣,朝廷和官府可以最大限度地攫取“鑄幣稅”。

    這個“鑄幣稅”就是鑄造錢幣的成本跟錢幣標量值之間的差價。比如,一百枚銅幣的鑄造成本可能只有10錢,卻能購買100錢的商品,那 90錢的差價就是鑄幣稅。

    跟金銀相比,銅的成本低,所能形成的差價自然也就大。

    皇帝強製用銅幣作為法定貨幣,就可以對民間隨意掠奪、不受限制。

    所以並不是華夏不用金銀本位,而是很多聰明人故意不用……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