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軍工科技》第1792章 “無敵”的存在
  第1792章 “無敵”的存在
  【修改版】

  “所以從外形上面來看,它要比A型號載人版動力機甲要苗條一些。雖然苗條了,但是它的實際續航性能,實際上要比A型號載人版動力機甲要高出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左右。同樣的,它也能夠裝備攜帶額外的能源背包,提升續航時間。

  此外這兩種型號最大的不同還體現在智能控制系統,相比於A型號動力機甲,B型號動力機甲擁有更強的自主分析決斷能力。可以在接到後方面相關命令後, 獨自執行一些任務。

  比如執勤巡邏,它可以沿著相關的線路進行巡邏,也可以承擔一些崗哨的執勤站崗警戒任務。

  在發現可疑人員後,系統會立即密切跟蹤監視。於此同時,上報後方指揮控制中心,以及提醒周邊的‘同伴’。這個同伴可以是其它作戰單位,也可以是其它的動力機甲。

  機甲智能控制系統可以根據後方指揮控制中心的指令,又或者事先預設指令對於這些可疑目標以及突發事件進行自主處理。比如對靠近的可以人員進行驅離,阻擋,製服,扣押等等。如果對方使用武力的話,也可以進行反擊。對於一些敵方目標識別後進行攻擊消滅等等。

  在這方面,我們賦予了這款動力機甲智能控制系統很強大的自主決斷能力。它甚至可以根據後方指揮控制中心的相關指令和意圖,制定出來相應的行動和作戰方案,如果後方指揮控制中心不加乾預和選擇的話,那麽系統將會自主選擇一種最佳方案來進行執行。”

  聽到吳浩介紹到這裡,羅凱不由打斷他的話道:“我想知道你這裡所指的這個最佳方案如何進行判斷它就是最佳的方案,有那些特征或者條件嗎?”

  呵呵,吳浩聞言笑著回答:“這方面要看任務性質,以及後方指揮控制中心的決定。

  如果任務優先的話,那麽動力機甲的智能控制系統就會選擇眾多方案中那個完成任務成功率最高的方案。

  如果安全優先的話, 那麽動力機甲智能控制系統則會選擇那個危險性最低,安全性最高的方案來執行。

  當然了,也有二者兼顧的。

  其實說到底這就是一個大數據和AI學習能力,隨著前期各方面訓練演習數據記錄的越來越多,智能控制系統也會進行學習分析。然後再遇到任務後,則會根據事先所積累的這些數據資料,從而分析選擇出來一條最為合適的方案進行執行。

  當然了,這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選擇優化,實事求是,靈活應變是核心關鍵。”

  聽到吳浩的解答,羅凱點頭一邊吸收消化著吳浩所將的這些內容,一邊整理說道:“說到底,這種無人化相比於有人化要更加智能一些,也更適合執行一些給特殊任務和高危任務。

  但是它相比於載人版有一個非常大的弱勢或者說缺點,那就是非常易於受到干擾。尤其是地面戰場,干擾源更多,而且更加容易受到干擾。

  所以如何選擇, 如何使用, 這是指揮員需要認真思考斟酌的問題。用得好了,這東西就是大殺器,無敵的存在。用的不好,這東西就是破爛一堆,豆腐一塊,稍微一碰就碎了。”

  “你分析的沒錯。”吳浩點頭笑道:“這也是我們為什麽做兩種型號的原因,就是方便使用方選擇。沒有差的裝備,只有被人用錯了地方。”
    羅凱對於吳浩的話深表讚同,不過他隨即話鋒一轉衝著吳浩漏出一臉好奇道:“雖然是這麽說,但我現在還是好奇,你們這兩款動力機甲它的戰鬥力到底如何。這上面能夠搭載什麽樣的武器,機槍,導彈?”

  呵呵,吳浩聽到羅凱的話笑了起來。他搖了搖頭笑道:“這個還是看使用單位的個人選擇了,即便是什麽武器都不裝,在戰場上它赤手空拳也能夠發揮很大的戰鬥力。

  當然了,不會有那個指揮官會傻到讓這樣的大殺器赤手空拳去上戰場了,除非執行一些非戰鬥任務。”

  說著,吳浩對著羅凱笑了笑,然後接著講:“目前在軍方的幫助下,我們已經在這兩款機甲上面裝備了實驗了眾多武器裝備。

  比如我們已經成功的將一挺14.5口徑三管轉管機槍裝上門,並進行了實彈射擊。

  為此,我們在這款機甲的身後射擊了一個大大的彈藥背囊,裡面可以裝備14.5口徑的機槍彈八百到一千發。

  雖然以這款14.5三管轉管機槍的最高射速這點子彈只能夠維持幾十秒,但是一般情況下,不可能會調製這麽快的射速。

  所以這樣的備彈規模,足夠用於一場中烈度戰鬥,而且火力的持續性和壓製能力非常的優異。

  當然了,不一定需要這種三管轉管機槍,普通的大口徑14.5毫米機槍也可以,它的基本射速也能夠滿足各項火力壓製任務的需求,而且還能夠極大的提升這樣的火力延續時間。而且普通機槍的重量更輕,結構更加簡單,這也意味著,它更不容易出現故障,且省下來的重量還能夠攜帶更多的彈藥。

  當然了,具體問題距離分析,這還是得看使用單位的具體需求,進行實際裝備了。

  除了這挺大口徑的14.5普通機槍或者三管轉管機槍,我們還實驗了12.7口徑的機槍版本,它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藥,火力的持續性壓製能力更強一些。只不過彈藥口徑減弱,彈藥的威力相對而言會弱一些。

  除了這兩款大口徑機槍,我們還實驗了一款咱們國產的7.62毫米的六管加特林機槍,其最高射速每分鍾能夠達到六千發。

  因為彈藥口徑小,重量輕,所以這款機甲能夠攜帶更多的彈藥,攜帶個三四千發沒有一點問題。

  火力壓製能力同樣非常的恐怖,在戰場上有這樣一挺移動機槍,足可以壓製對方一個排甚至一個連的火力。

  除了機槍外,我們還為其裝備實驗了自動榴彈發射器,裝備國產40毫米或者3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同樣可以攜帶數百枚榴彈,這對於地面戰場的火力壓製能力也是非常強大的。”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