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東晉北府一丘八》4198.第4173章 子侄出家免紛爭
  第4173章 子侄出家免紛爭

  黑袍微微一笑,說道:“庾公啊庾公,你清談論玄時,就是這樣總是跟著對方的話題走,沒有直奔主題抓住辯論的中心嗎?”

  庾悅的臉色一變,突然意識到了什麽:“你的意思是,佛教是有辦法解決世家高門子孫越來越多的問題?是讓他們剃度出家?這怎麽可能呢,他們可是生而富貴,又怎麽會舍得放棄這些,去當和尚呢?”

  黑袍平靜地說道:“生而富貴,在普通人眼裡是錦衣玉食,這點確實不假,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要背上家族的名聲,祖先的榮耀這樣的壓力,庾公,你自己應該對這個體會深刻吧,要不然,伱現在又怎麽會出現在這裡呢?”

  庾悅歎了口氣:“是的,你說得不錯,世人隻道我們世家高門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卻不會想到,我們肩上的壓力之大,一步走錯,說不定整個家族就萬劫不複了。想那太原王氏的王愉,何等尊貴的身份,就因為沒有黨附劉裕,就給安了個罪名全家滅門,百年名門,就這樣毀於一旦。我為什麽這樣賣力地要討好劉裕,實在是怕成為王家第二啊。”

  黑袍點了點頭:“因為世家高門和士族佔了太多的土地,資源,控制了太多的人口,無論是對於想要集結舉國之力北伐的劉裕,還是對於想要帶著底層民眾逆襲的劉裕,你們這些世家高門都是首當其衝,早晚會找你們開刀。但話說回來,若不是你們的子孫越來越多,佔地兼並越來越狠,又怎麽會得罪全天下的人,成為千夫所指呢?劉裕不過是為這些積怨已久的人說話做事罷了,還算客氣的,如果是換了天師道,那跟你們談判的機會也不會留下了。”

  庾悅有些明白過來了:“所以,你的辦法,就是讓那些遠支庶流子弟,去當和尚,出家?”

  黑袍平靜地說道:“長遠看,必須要這樣做,按我的設想,最好是除了嫡長子繼承爵位外,別的孩子都出家為僧,其實你們之前有不少孩子也是寄養在天師道內,修仙問道。換成佛家,其實也沒啥區別啊。”

  庾悅恨恨地說道:“區別大了去了,去天師道那邊是學習黃老之術,還有一些延年益壽的秘法而已,此外也是要修習一些煉丹製散的法門,防止自己被人下毒害了。成年後,都是要回家繼承家業的,不會一輩子出家當道士。但佛教不一樣,剃了光頭,受了戒,那真的是一輩子青燈古佛了,誰願意自己的孩子吃這苦,受這罪?”

  黑袍歎了口氣:“釋迦牟尼之所以比庾公你們這些俗人站得高,看得遠,就在於他舍得,如果他只是貪戀一個王子之位,那恐怕他當了國王之後,相對弱小的國家也會被人所滅,吞並,最後舉國為奴,又能好到哪裡去了?出家為僧,放棄王位,可以避免與其他兄弟的爭鬥,更是可以用佛教這種形式,跟其他的各國統治者達成交易,解決他們這種王位內鬥的問題。”

  庾悅瞪大了眼睛:“就是你說的這種,除了繼承人外,別的王子出家為僧?”

  黑袍點了點頭:“是的,當了和尚,不一定真的就是要苦修,也可以維持以前的生活,大酒大肉,仍然快樂而富貴,只不過,卸下了身上的家國責任,也不再涉及權力,不再生兒育女罷了。”

  庾悅的眉頭微微一挑:“如果是這樣的話,倒反而會有不少人願意過這種生活,反正只要自己這輩子快活了就行,至於兒孫後代,那其實更多的是對於家族的責任而已。我知道有些世家子弟,就算沒有加入佛教,但其實也是不要後代,為的就是不承擔那種責任,也不必會給兄弟們視為威脅,手足相殘。”

  黑袍微微一笑:“出家之後,不問世俗之事,也就不再對世間的君王,將相們構成威脅了,所以釋迦牟尼從王子變成了佛祖,受到世人的景仰,也開創了佛教,就跟我們中原的周公,孔子一樣,聖賢之名傳於千秋萬代,豈不比當個幾十年的君王要好嗎?想透了這點,你就會明白,劉裕追求的是什麽了。”

  庾悅歎了口氣:“今天跟你這樣談過之後,我才算真正地明白了劉裕的所想,但他是要斷我們所有世家大族的根哪,以後要消滅所有的世家高門,讓我們跟那些低賤的農夫沒有區別,這樣還不如殺了我們呢,我就算只有一口氣在,也絕不能讓他的圖謀得逞。只不過,佛教聽起來也不靠譜啊,同樣是要我們斷子絕孫,如果只剩一個嫡長子,萬一不幸身亡了怎麽辦?那這個家族不是就斷根了嗎?”

  黑袍笑著擺了擺手:“真的要是繼承人出了問題,可以從寺裡把原來的兄弟們迎回來一個,還俗後繼承家業啊。這種事在天竺很普遍,人家早就能解決了。送其他的兒孫們出家,避免了家中的兄弟手足相殘,也避免了兒孫越來越多,兼並土地越來越多,得罪天下百姓的矛盾。”

  庾悅咬了咬牙:“可是這樣一來,大興寺廟,不也同樣會養活很多不事生產,出家為僧的人嗎?不同樣是一種土地兼並嗎?以前的天師道可是佔地圈人,到處開壇,還不交稅,在他們造反之前,已經是尾大不掉的一個麻煩,你的佛教要是這麽搞,麻煩恐怕會更大。”

  黑袍平靜地說道:“不是什麽人剃個光頭就可以當和尚的,寺廟的數量,僧侶的規模,都可以通過官方進行限制。對於統治者來說,佛教可以收容自己的非嫡傳兒孫,避免家族矛盾,當然需要送上香火錢,權當這些子弟們的生活費,此外,佛教可以為人誦經祈福,消災結業,讓那些善男信女們,內心有個寄托,生活有個希望,百姓們對佛教的看法,可絕不會象對你們的莊園那樣,充滿了仇視。”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