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攻掠天下》第1441章
  長安皇宮,朝議大殿。

  這一天的早朝,丞相劉玉之最先出列,匯報了一下糧草軍械的籌備事項。

  此番籌備,並不是說東北關那邊糧草不夠了,而是為來年滅鬼族所準備的。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此言不僅是在於輸送上,其意主要是指在出兵之前,大軍所需的糧食、草料等供給需要準備好,這樣才能打好一場仗。

  蕭遠言簡意賅的問道:“有百萬石嗎。”

  “現有九十六萬石。”劉玉之道:“如果不夠,微臣再讓蜀地輸送,我國的錢糧打這一仗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湊齊百萬石糧草吧,消滅鬼族應該夠了。”蕭遠道:“今冬多地有雪,運輸線不太好,等開春之後,再運往安陽吧,然後由安陽輸送東北大營。”

  “是。”劉玉之領命,動了動嘴角,又試探性道:“臣聽陛下之意,還欲調兵?”

  這是肯定的,不然哪用得了那麽多糧草,現在衛慶那邊的補給是夠的。

  蕭遠亦乾淨利落的說道:“要打,就一戰滅鬼族!不要打的拖拖拉拉!”

  “是,陛下聖明。”劉玉之不再說什麽,是極力支持消滅鬼族的。

  隨後,季平站了出來,拱手彎腰道:“啟稟陛下,朝廷上次撥往武庫的二十萬兩白銀已經不夠用了。”

  季平一般很少參加朝議,每天都窩在他的官署內研究圖紙,但其為國家武庫、軍械司主事,正三品大臣,是有資格上到朝堂的,就像今天,他是提前遞交了申請的。

  可能是要面對百官同僚,這家夥今天倒是沒那麽邋遢了,穿著一身乾淨的官服,頭髮胡須也修飾了一下。

  其話中之意再明顯不過了,簡單直接的要錢。

  沒等別人說話,戶部尚書陳懷明當時就不樂意了,語氣頗為不滿:“季大人!你不要太過分了!你當國庫是你家開的呢!”

  說著又面向蕭遠:“陛下,二十萬兩白銀,這才多久,就是燒錢也燒不了這麽快。臣有理由懷疑,季大人有貪汙舞弊之嫌疑。”

  “這,陳大人可不要冤枉人,下官對錢財無甚興趣。”季平道:“若是對武庫金銀用度有疑,就請陛下查好了。”

  國家武庫,何其重要,裡面怎麽可能沒有監察機構,可以說每一筆帳目都清清楚楚,蕭遠心裡明鏡似的。

  而陳懷明說燒錢,在這方面,但凡跟國家軍事軍力相關,不燒錢才怪呢。

  季平其實是個不善辯言的人,見其鬱悶模樣,蕭遠聲音平和道:“懷明,就事論事,言語偏頗了。”

  “是,陛下教訓的是。”陳懷明連忙一低身,但馬上又道:“可是陛下,這二十萬兩白銀動輒消耗一空,邊境還在動兵,若長此以往,國庫難支啊。”

  一旦關系國家財政,戶部尚書發發牢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陳懷明為人不摳門,但你要讓他從國庫裡拿一分錢,那他比誰都摳門,一文錢也非得問個明白用處不可。

  這個戶部尚書是稱職的。

  不過蕭遠卻沒有理會他的牢騷,直接說道:“給他,朝廷再撥三十萬兩白銀到武庫。”

  “陛下!”陳懷明有點急了,這怎麽還越來越多了。

  不過沒等他繼續說,蕭遠已稍稍抬手。

  龍椅上的大秦皇帝一身黑龍袍,額前十二串玉珠,威赫滿滿。

  這個手勢,意思已經不用說了。

  陳懷明頓時閉嘴,無可奈何,只能施禮領命。

  接下來,又就一些國家政事進行了處理。

  隨後蕭遠道:“今日,朕也說一件事吧,眾卿議一議。”

  說著話,他拿起了幾案上的一本書,開門見山道:“此書,是章台閣修訂,為教學所用,其內容朕都看了,有少許地方當更加嚴謹。”

  聽到這話,董舒心裡一咯噔,還以為是此書編修內容讓皇帝不滿意。

  其實不是,此書內容,多有勸學、道德、禮儀、溫良恭儉讓等名句,是很符合學習標準的。

  而章台閣匯集天下文人,毫不誇張的說,這裡面的士林大家多的很,就像科舉,由董舒這種人出題,天下士子都會服氣,因為皆承認他的學問。

  這樣的章台閣,編修一本教學書還不是小菜一碟。

  蕭遠所說,也不是全書內容有問題,而是某些小地方。

  他看向董舒,接著道:“董卿,這一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遼。”
    “此句何意,通順否。”

  “這”董舒小心翼翼道:“陛下容稟,此句本為:而見者.遠.遠,但臣豈敢不避陛下名諱。”

  蕭遠沒理會,繼續道:“還有這句:不仁者離矣。應是不仁者遠矣吧。”

  “這句:人無常慮,必有近憂。不是人無遠慮嗎。”

  “所以為了避朕這個遠字,便用通假字或其近義改寫原文,是嗎。”

  原來是這個原因,董舒沒了壓力,恭敬說道:“是的陛下。”

  “但往往詞不達意啊董卿。”蕭遠當然也沒生氣,正色道:“朕不解,就因為一個遠字,而改文章之本意,眾卿告訴朕,這【人無遠慮】四個字,它要表達的意思跟朕的名字有什麽關系?”

  “可陛下乃天下之君,大秦皇帝,理當諱字。”董舒道:“若臣修文有遠,豈非不尊,乃臣九死之罪!”

  “沒錯。”柳長卿跟著站了出來,一臉正色道:“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此乃禮也,無論是語言還是文字,天下之人,不可說陛下名諱!”

  此言一出,眾大臣紛紛出列,齊齊附和。

  這種所謂的禮,毒害極深,惡心了不少文章書籍,造成了無數的語意混亂。就像道德經,其原文本是:道可道,非恆道也。

  就因為避諱漢文帝劉恆,改成了非常道。

  人家非恆道也,管你劉恆屁事啊,這不純純有病嗎。

  司馬遷甚至把《史記》中所有的“談”字都去掉了,因為他父親叫司馬談。

  還有宋仁宗趙禎,就因蒸和禎同音,就不準民間蒸饅頭,人家老百姓蒸個饅頭管你個叼事啊。

  另有屬雞的慫帝,因其屬相,民間吃雞肉時就必須恭恭敬敬。

  唐還不能吃鯉魚。

  諸如此類,多不勝數,荒謬至極。

  不僅是文化的糟粕,更是影響了整個社會。

  蕭遠知道,這種所謂的禮,在今之時代,你是很難改變這些文人重視度的。

  “眾卿之意,朕明白,但有些所謂的禮,就是純粹的陋俗,它不僅阻礙了社會交流,更是嚴重影響了文化發展。”

  蕭遠說著道:“難道就因為一個遠字,任重道遠,敬而遠之,這些都要改字嗎?荒謬嗎?”

  “朕以為是荒謬至極!”

  “可是陛下,您是九五之尊,那些文字又算得了什麽。”有大臣道。

  蕭遠看了他一眼:“朕不與眾卿爭論不休,這樣,咱們君臣先各退一步,避雙字而不避單字,如何?”

  意思很明白了,出現蕭遠兩個字不行,但像什麽高瞻遠矚啊,單個遠字的詞句、文章,就不需要避諱。

  眾臣聞言,互相看了看,一時間都沒說話。

  蕭遠瞥了眼劉玉之。

  丞相是八面玲瓏的,跟隨蕭遠多少年了,一個眼神都能明白其意。

  而且劉玉之也是有極大格局的人,心裡其實是非常讚同蕭遠此言的,便出列道:“陛下所言,甚為妥當,臣深表讚同。”

  丞相一帶頭,江儀馬上跟著站了出來表態。

  接著是賈攸。

  然後是王肅。

  上官文若這個大文人,極重禮儀,猶豫了半晌,才出列附議。

  “姚愛卿。”蕭遠看向了姚廷玉。

  後者知道,這是皇帝在示意了,只能暗歎了一聲跟著出列。

  “那好!”蕭遠大悅,斬釘截鐵道:“由章台閣負責,把那些詩書典籍,文章書冊,包括列國文獻,裡面的錯字全都改回來!”

  有些書裡不僅僅是避諱蕭遠的遠字,像當初的列國史籍,因避諱其君王名字,都有錯寫。

  這可是個大動作,董舒剛要說什麽,可蕭遠卻大手一揮:“今日朝議,到此為止,眾卿且退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