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攻掠天下》第1374章 開國六公
  帝國爵位難得,遠非當初可比,更不是什麽郡公、鄉侯之類,而是天下之爵。

  蕭遠在稱帝之後,亦曾有言:非大功於國家社稷者,不得以封侯。

  今後說不定誰做了一輩子丞相,也難得侯爵位。

  可見爵位之重要。

  劉玉之、蘇毅、彭雙、上官文若、姚廷玉、燕齊,這是開國六公。

  侍從接著念道:

  “任趙牧為武安侯,上將軍,從一品俸祿。”

  後者慌忙出列跪地:“臣,叩謝皇恩!”

  統帥級一般都是上將軍。

  趙牧是有點可惜的,從西平關開始,一路下來,他的資歷足夠競爭公爵,但奈何戰功差了那麽一點,多是守備,大型戰役沒有打過幾個。

  “孫起為武成侯,上將軍,從一品俸祿。”

  後者同樣跪地謝恩,難掩激動,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次爵位的重要,不是以前列國那種可比的。

  孫起的統兵能力很強,是個優秀的統帥,論戰功的話,跟趙牧差不多,而且資歷還不夠,絕無可能公爵。

  封爵之事,功勞和資歷,是必然要考慮的兩個重要因素。

  否則,你一入秦打了幾仗就公侯,那些浴血奮戰、一路征戰的將帥們誰會服。

  “任許虎為武興侯,特許帶劍入殿,從一品俸祿。”

  許虎的資歷和戰功都很高,從蕭遠出兵西戎開始,破北嶺,戰古勒,在之後的天下爭霸中亦是斬將殺敵,多次護主。

  但他的戰功,卻比不了指揮大型戰役的勝利,這是兩個層次。

  蕭遠對這個忠心耿耿的虎將,也授與了特殊的榮耀。

  “封謝紅菱為二品昭德夫人。”

  夫妻倆皆出列跪拜。

  侍從繼續念著:

  “任連嘯為武寧侯,大秦上將,從一品俸祿。”

  連嘯是在蕭遠平定蜀中的時候跟隨的,一路南征北戰,幾乎歷經了所有的戰役,衝鋒陷陣,斬將奪旗,侯爵上將是應該的。

  “任唐越為武平侯,大秦上將,從一品俸祿。”

  唐越唇紅齒白,長相清秀,妥妥的美男子,可卻是一身暴脾氣,好戰桀驁,白馬銀槍,縱橫天下,曾以萬人殺退北狄二十萬大軍,虎步靖川,威震北疆,是真正的世之虎將。

  若論戰功,更不比連嘯差。

  後者快步出列,一撩官服,跪地叩首:“臣,叩謝皇恩!”

  這是將帥級武官,皆為從一品,分別為:
  武安侯趙牧。

  武成侯孫起。

  武興侯許虎。

  武寧侯連嘯。

  武平侯唐越。

  侍從接著念道:

  “任竇建章為昌信侯,監察令,從一品俸祿。”

  “臣,叩謝皇恩!吾皇萬歲!”

  竇建章激動不已,這是他夢寐以求的,因天下一統爵位的變動,之前生怕自己落個伯爵,一直擔驚受怕。他能位侯,多在於資歷老成,在宣國時期有輔政匡國之功。

  “柳長卿為昌文侯,京都府令,正二品俸祿。”

  “賈攸為昌平侯,內史令,正二品俸祿。”

  柳長卿就不用說了,蕭遠任秦州太守的時候,唯一看重的縣令,政績突出,後來一路擢升,成為秦州開國集團的骨乾,於社稷有大功,且多次破獲重大貪汙案,是手持王劍最多的一人。

  其為官清廉,公私分明,剛正不阿,嫉惡如仇,是真正的清流。

  賈攸則是在攻涼之戰中前來投靠,多次獻策,以奇謀著稱,最善捕捉戰機,是除了上官文若之外的蕭遠第二謀臣。

  兩人跪地謝恩。

  “任張景瑞為昌順侯,工部尚書,正二品俸祿。”

  張景瑞的官職沒有變,他也是這方面的能臣,從蜀中開始跟隨蕭遠,歷任縣吏、縣丞、縣令、郡丞、郡守等等,同樣是秦州開國骨乾,親自負責了川蜀水利,政績斐然,更有多次糧草調運等軍機大事。

  這部分封侯的文官分別為:
  昌信侯、監察令竇建章。

  昌文侯、京都府令柳長卿。

  昌平侯、內史令賈攸。

  昌順侯、工部尚書張景瑞。

  侍從繼續念著:

  “任衛慶為平北侯,加封征北將軍,正二品俸祿。”

  衛慶最開始是鍾白的大將,後跟隨蕭遠攻滅列國,戰功卓著,有勇有謀,最擅凶狠惡仗,可謂無堅不陷,戰場多次浴血。

  桓史曾評價他:衛慶勢凶,不可當也,慎之!
  楚史評價:秦王八驍將,衛慶為先。

  吳史評價:衛慶計略周備,以致命之兵,勢如猛虎,難折其銳。

  就連靈國也有多番評價:所謂將才者,蓋莫如衛慶。

  此人,國之良將,赫赫戰功放在這裡呢!
  “任寧戰為平南侯,加封征南將軍,正二品俸祿。”

  “張大山為平西侯,加封征西將軍,正二品俸祿。”

  “徐榮為平東侯,加封征東將軍,正二品俸祿。”

  幾人出列,跪拜謝恩。

  徐榮已經激動的渾身都在發抖了,跪在那裡,屁股高撅。

  不過他的戰功是實打實的,沒有誰可以抹煞,本來高盛是他的最大競爭者,因為其資歷更高,可在功勞上,卻不如他。

  高盛算不上良將,亦算不上那種衝鋒陷陣的猛將,更沒有很大的指揮才能,只有輔將之才,雖然參加了不少戰事,但大型戰役較少,尤其是軍中,資歷只是其一,戰功是打底的基礎。

  寧戰就不用說了,論資歷,跟高盛一樣,都是蕭遠在秦州起兵時的將領,是除了衛慶之外的二號人物,同樣的有勇有謀,幾乎參與了攻滅列國的所有戰爭。

  列國史官,亦對其有許多評價。

  宣史:寧戰性烈,治軍嚴整,克城無有私入,因之兵卒一心,將士用命。

  涼史:寧戰決敢,有虎將之資。

  楚將:寧戰勇略過人,不可與之爭鋒。

  靈史:秦王八驍將,衛慶寧戰,皆有大將之風。

  而張大山,同樣的老資格,以西平關義軍將領開始,戰功累累,攻陷城池二十多座,一身的戰傷,可以說完全是浴血沙場,一路硬拚上來的。

  與其他人不同,這是一個打仗不要命的將領,往往身先士卒,至今眼眶上還有一道猙獰的刀疤,看起來凶悍至極。

  八驍將中,有四個晉升了侯爵,這都與他們的戰功有關。

  分別是:
  平北侯、征北將軍衛慶。

  平南侯、征南將軍寧戰。

  平西侯、征西將軍張大山。

  平東侯、征東將軍徐榮。(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