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2111章 中華文化糾如常(第三更)
  第2111章 中華文化糾如常(第三更)
  “諸位,回頭再看如何?喝羊湯。”

  晚上李易把自己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及兩套計劃書拿過來,打印好的,裡面還有圖表。

  結果一群大臣不吃飯,非要先看。

  李易勸,吃過飯再看一樣,又跑不了。

  說完他自己吃,燙了三兩白酒,喝羊湯喝啤酒,顯然不行,喝不下去,肚子就那麽大。

  “剛柔,你所作,哦,所抄之江南有丹橘,乃樂府格式啊,某聽著深有感觸。”

  張九齡端羊湯過來找李易,這邊就永穆公主和小蘭。

  李易臉微微一紅:“是哈!跟漢樂府的長歌行一樣。”

  “不錯。”張九齡頷首;“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張九齡隨口說出來,江南有丹橘就是這個格律和表達方式。

  二者的表達方式與行文,沒有區別。

  張九齡不知道這是他以後自己寫的,被李易所抄。

  所謂長歌行,比七律多兩句,但還不是歌行,歌行是另一種,比如長恨歌、春江花月夜、琵琶行、長乾行等。

  孔雀東南飛、西北有高樓,亦屬於樂府長乾行。

  包括之後的唐伯虎寫的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

  “九齡兄喝湯,不要喝帶油的,晚上睡覺對身體不好。”

  李易有一點尷尬,抄了對面人的詩。

  不過李易不覺得自卑,抄人的東西就自卑?他又不是自己不會寫,他只是為了節省時間。

  他即便不抄,憑借自己依舊可以寫。

  只不過那樣做,沒什麽意義,百姓生活好了才最重要。

  有寫千字律詩的時間,不如寫一下地方資源應用的策劃書。

  “湯也少喝對吧?”張九齡哪曉得李易抄他的東西,他很認真地問。

  “沒錯,晚上除非你一個半時辰後再睡覺,不然別喝那麽多的湯。

  你若喝酒,記得一個時辰的提前量,否則晚上還得起來,同時口渴,繼續喝水。

  第二天早上受生物鍾影響,你醒了又迷糊又難受,明明肚子餓,卻不想吃東西。”

  李易耐心地講,要麽你別吃多,要麽你別喝多。

  又吃又喝的,不用等第二天,直接就吐了,然後開始難受。

  張九齡頷首:“小家夥現在所學,是否太深?”

  “所學深淺與所講有關,我抄的西遊記,往淺了看,是個樂趣,往深了看,就是政治。

  抄的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不同,演義極盡誇張。

  然,其卻把人性表露得更加徹底,這才是三國演義的精髓。

  你當故事看,並不深,隻覺得諸葛亮厲害,周瑜襯托,實際你我皆懂。

  故事裡的事,說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裡的事,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李易聯系起一大堆的內容來說,包括電視連續局裡的歌,歌詞的最後一句,他以問的形式來說。

  ‘是也不是。’與‘是也不是?’是兩種意思。

  第一個是定語語句,即使是,我也可以說他不是。

  第二個是反問句,‘是也不是?’等於‘你說對不對?’

  張九齡再次點頭:“即元之所授,應依沰兒之齡?”

  “不然呢?聽不懂你給他講什麽?難道是‘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小家夥還達不到這個境界,不可以讓其求甚解。

  所教所授,必須讓其直接會意,哪怕你以故事來說,也必須把你所欲授者明了。”

  李易說清楚,讓你們上課,必須給小家夥說明白了。

  又道:“什麽叫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說白了就是:初聞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當第一次聽的時候就屬於不求甚解,等到之後經歷過一些事情,就明白了,那種心靈的衝擊才最大。

  故,欣然忘食。

  而咱們的小家夥不可以,正如:人生本來一場夢,莫怨人生夢一場的消極之態。

  小家夥應如煌煌天日,普照四方,不可如彩雲追月,黯然神傷。”

  李易定調了,你們教可以,別瞎教。

  你們要敢把小家夥教成藝術家,我回頭把你們變成藝術品。

  他的定調名詞解釋其實是編鍾製作出來後的調音,拿錘子砸,砸關鍵的位置,一錘定音。

  在演奏的時候,西方的交響樂,如以小提琴為定調,那就是第一小提琴手的小字組的A 為定調。

  理論上,所有的樂器都要按照它的這個音來調整,包括鋼琴。

  最初不是鋼琴,而是教堂音樂的流行的管風琴。

  “彩雲追月?”張九齡在明白李易的意思後,對一個名詞有所需求。

  “李家莊子有啊,有兩種內涵,月亮和彩雲,一個是能夠同出,一個是不能同出。南曲的‘大家’呢?來一個彩雲追月,正好咱們喝羊湯。”

  李易直接安排,咱們聽吧。

  彩雲追月是小調,它就不可能是雲月同出的宏大場面,必然是婉約派的。

  小調的調式出現,給人的感覺就是如泣如訴。

  李易也不明白為什麽有人把彩雲追月這個曲子說成彩雲和月亮同出的樣子,那應該是種宏大的場面。

  但看曲調,它怎麽宏大了?讓一個小調宏大?
  茉莉花是小調,我和我的祖國是大調。

  茉莉花不管怎麽演奏,它跟我和我的祖國都不會是一樣的。

  但有沒有小調能給人轉到大調宏大場面的?有!

  我的祖國,這個就挺不講道理的,你明明是小調,怎麽突然就‘這是美麗的祖國……’

  但彩雲追月不是,絕對不是。

  就是說寫我的祖國的這個作曲,對西方交響樂非常了解,包括歌劇,最經典的是卡門。

  卡門整個歌劇中包含了太多的音樂曲式、調式。

  李易如是琢磨著,一群人開始表演,不僅僅是他點名的平康坊南曲‘大家’。

  包括中曲的、北曲的、思恭坊的,一同在演出。

  誰規定平康坊北曲的只能在床上說話?她們只不過在很多情況下比不過南曲的。

  今天十六,月亮剛升,大家吃晚飯呢,彩雲追月正合適。

  “易弟,陪為兄舞一曲?”李隆基那邊估計是湯喝多了,起身招呼李易一起跳舞。

  李易趕緊吃塊羊肉,也站起來:“隨三哥所願。”

  他過去要跟著跳,穿著白大褂。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