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1734章 果然一問萬事靈(第二更)
  第1734章 果然一問萬事靈(第二更)

  李隆基等人換一身衣服到地方時,等待油炸的東西已擺放妥當。

  柞蠶蛹、豆蟲、知了猴、蜂蛹、蜈蚣、蠍子、螞蚱、大螞蟻、大馬蜂、醬缸裡的蛆、竹蛆。

  沒有蜘蛛、椿象、蜻蜓。

  蜈蚣不屬於昆蟲,依舊當昆蟲吃。

  “諸位,有看著不舒服的換別的東西,旁邊擺好了位置,至於說吃著過敏,你們都沒有問題。”

  李易收集莊子和其他總接觸人的身體數據,什麽過敏的,不讓其接觸過敏源,或者說是致敏原。

  眾人露出會心的笑容,在莊子中就這點好,不擔心吃錯東西。

  等待被炸的東西能穿串兒的穿上,不能穿的用漏杓。

  啤酒桶放在冰桶中鎮著,杯子分好幾種。

  李易想出個臨時的辦法,為將來的全大唐交稅打個前站。

  “蜀地水果呢?”畢構乾脆把另一個麻煩扔給李易,反正都求到李易頭上了。

  “買唄!朝廷買了送到黃河源頭到九曲等地,給別人吃,他們那裡的果子少,果乾已經不錯了。”

  李易聽了,顧不得其他。

  “整個大唐如今都不缺少處理果子的手段,報紙上寫有好幾種方法,尤其是果脯、果乾最容易。

  蜀地在問銷售渠道,為了支援黃河的戰事,蜀地付出太多,百姓想賣掉果脯、果乾補貼家用。”

  邊說他邊把特殊的紙鋪到桌子上,他去取紙,順便就證明見過陛下。

  永穆公主第一次見到吃豆蟲,害怕,現在什麽都能吃。

  交稅之後把稅票留著,等新的作物推廣,有稅票的可以買種子。

  不管什麽果的果乾,價錢都比鮮果低,包括棗子。

  “萬一沒發水,耽誤了事情,該當如何?”畢構糾結,要不怎麽上火呢。

  而且這樣的行為暗訪即可,派人裝成賣東西的人,過去看一眼,發現就是重罪。

  “隆擇管的事情過多,就連蜀地官員都問夏季水果如何處理,另外江南西道的鄂州連續大雨,當地欲等出現澇災動用常平倉。”

  儲存不好,又容易返潮腐爛。

  “朝廷買蜀地的果乾、果脯,別處的百姓難道不需要銷路?”畢構挑毛病。

  其他人一聽,果然好受許多,藥嘛!
  有身孕和哺乳的人不能喝酒,蟲子能吃,吃兩口蟲子解解饞,她們吃涼拌的肉餡餛飩。

  說旁的麻煩,談錢,身邊有個財神,正好叫蜀地百姓感受到君恩。

  李易鬱悶,你跟我要稅賺錢的時候那麽聰明,換成從你兜裡掏錢,你反應遲鈍。

  外面的小店住稅五十稅一,過稅一百稅一,不足一錢者,以一錢計。

  不到三分鍾回來:“陛下口諭,令中書行文,命鄂州及周圍幾洲動員百姓撤離,陛下內藏補貼。”

  後續加工,看看做什麽,如果不製做果脯,就陰乾,成為果乾。

  “好事兒啊。”李易認為百姓覺悟高。

  不製做成果脯的話,果乾中的果糖要逐漸分解,最後跟柴火似的。

  發水衝地和房子,人活下來,其他的都好說,錢財的問題。

  他喝一大口啤酒解渴:“老畢,忙啊?”

  “兩個事情解決了,還有嗎?”李易同樣怕畢構累死。

  “啊?啊!還行。”畢構心中有事情,聽到李易的聲音反應慢。

  你不願意出這個錢,我就拿了啊,不,陛下拿,蜀地有陛下的許多鹽井。”

  等過上十天半個月的,再把鹽給泡出去。

  把很多的鹽和果子放在一起醃製,這樣果子裡的水會脫出去,不那麽軟和爛。

  “沒發水還不好嗎?耽誤什麽?錢。我給補,三哥!”李易看李隆基。

  三哥,給陛下傳消息,要快,不能等,人命大於天。告訴百姓,李家莊子給擔保。”

  “行!”李隆基出聲,自己花錢,真花沒了,再管易弟要快速賺大錢的方法。

  咱們的稅低,為了避稅而采取分散運輸的方式,被查到後的成本過高。

  李易反應過來,自己爭這個作甚,好名聲留給李隆基,李隆基錢多。

  食物放進油鍋中炸,李易觀察大家,發現畢構和蘇頲的面色不怎麽好。

  過稅總價值少於五十錢者,不計稅,或者我印刷更低面值的稅票,角、分?”

  “怎麽辦?”畢構火氣大。

  像華州,現在就按照正常的方式交稅,京兆府怎麽收,華州、同州就怎麽收。

  收稅的人想要在收兩錢稅的時候收一錢而不給開票,交稅的人拿不到票就沒有以後的福利。

  畢構抱怨,他不信李易不明白。

  李隆基扭頭看高力士,高力士轉身離去。

  “老夫當藥吃。”畢構看一堆蟲子,說出句安慰自己的話。

  先等一下,等說好的賣給夷商賺大錢的,回頭再給他們。

  “哪裡好?帳目亂,全是小額買賣,免稅,再免去其他的租子什麽的,大唐財政收入有缺。”

  李易才不相信蜀地果子全爛了,百姓自己就吃,當地又不缺鹽,能夠更好地給果子定型。

  挑擔子賣東西的不收稅,擺攤的又不是在京兆府能盯住,別處一旦開始收,小心吏員從中撈取好處。

  “京兆府周邊的州府也在收稅,百姓強烈要求,現在只收一部分商稅,百姓的意思是把租庸調取消。”

  張九齡把畢構最近忙的事情說給李易聽,他擔心畢構累死。

  “洞庭湖下遊雨水增加?開啥常平倉啊,趕緊轉移百姓去高處,帶上東西和牲畜、家禽。

  “我印稅票,像印錢一樣,不過簡單,給百姓定下駐稅和過稅。

  畢構屬於虱子多了不咬的狀態,有一次求李易就可以一次次求李易,沒什麽區別。

  蜀地冬天的冷不是乾冷,平時潮濕,果乾不易保存,自己家留吃的果乾僅僅是一小部分。

  “別處的想讓朝廷買,去給黃河的將士們送東西啊,蜀地百姓為了給將士們及時送去東西,肩挑手扛的,吃了多少苦?

  百姓的負擔減輕,錢卻沒少花,稅最後還是轉嫁在消費上。

  一碗水端不平,故,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有好處跟著,沒有稅票便拿不到好處。

  四個宰輔不用商議,直接寫,落印,無須經過門下省,派人快馬送到地方。

  百姓得到的是更靈活自由的租賦支出,不受季節限制。

  比如夏收秋收時候的糧價低,承擔過多的額外費用。

  “你安排人印刷,給老夫一碟柞蠶蛹,要乾煸的。”

  畢構不去看旁人,自己沒有辦法,問小易難道有錯?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