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1790章 根源教育蓋世爭(第三更)
  第1790章 根源教育蓋世爭(第三更)
  李隆基等人並不曉得他們看到的蒸汽機車頭是什麽,它屬於蒸汽機車頭最先進的,再想更新,那是內燃機。

  反正對他們來說,只要是蒸汽機車頭,就是最好的。

  群臣再次知道,趙常奴挨的打不冤。

  看看李易為大唐的貢獻,背後說壞話就可以?
  趙常奴在隊伍後面,趴著呢,心情還不錯,四個大癤子給處理掉,太醫過來看過,說不會留下太大的瘢痕。

  打出來了更痛快,不然需要糊藥拔毒,一糊上癤子變大、變軟,然後破開。

  很多時候糊不好,會死人,感染了。

  太醫暗示趙常奴,回頭應該給打板子的人送禮,人家真的是好好幫你打了。

  挨了打的趙常奴絲毫不怨恨李易,李易幫忙說情,否則莫說二十杖,一下子把骨頭打碎,然後癱瘓在床熬不過五天的見過沒?
  不打骨頭的也有,一板子拍下,感覺沒什麽大問題,回家不久之後開始尿血……

  變成婕妤的趙麗妃守在自己兄長的身邊,沒湊到李隆基那裡。

  “兄長,待傷好,先去藍田縣找長孫昕,多學學,回頭你得去盩厔縣,刺史沒了,李大夫仁至義盡。”

  趙麗妃親自給兄長換藥,天熱,膿血又出來,需要擠出去,塗藥後蓋小紗布。

  她了解到以前的一些事情,長孫昕李易說過要死,皇后央求陛下把長孫昕給挪到藍田縣。

  李易幫著長孫昕逆天改命,恩情大了。

  “知道,當刺史就是死,別人與我說過。唉呦!本來回來就想找李易看看我屁股上的癤子,現在不用看了。

  若他給看,難道能比現在更好?那頓杖子打的,一咬挺過來,我都感覺到癤子噗的一下就噴了。”

  趙常奴活這麽大,顯然不白癡。

  他心中有個事情,找李易看癤子,是否可以比挨打更痛快?
  “李家莊子和張家村子有這樣的,李東主直接切開,放引流條,幾天就好。”趙麗妃不心疼兄長疼。

  這點疼算什麽?打噴癤子而已,又不是真的挨杖子。

  “我到了盩厔縣,我琢磨著能不能把鐵路修過去,那天我以為我死定了。”感受過死亡的趙常奴轉變很大。

  當時被拖下去打,他哪知道有人給求情?他都嚇尿褲子了。

  “先養傷,今天晚上,我帶你去李家莊子,求李易給你看看,能快點好不?天熱,遭罪呀!”

  趙麗妃有安排,自己的兄長確實得罪李易了,以兄長的關系和地位,李易保證不管。

  當成患者去找李易,李易不會與兄長一般見識。

  “易弟,京兆府其他的縣,可否連出來鐵路網?”李隆基問出趙常奴所想的事情。

  “眼下不行,有那個錢,要先向其他地方使用,京兆府的水網和陸路都修得不錯。

  藍田縣用了,其他的縣再走鐵路,屬於錦上添花,咱們要雪中送炭,找主乾。

  下一條鐵路線通江南西道,其實我更想通蜀地,但那個……難度太大。”

  李易不敢去修四川的鐵路,包括重慶。現在的重慶叫渝州,隸屬山南西道。

  西南、西、西北,李易覺得緩一緩,先挑好修的地方修。

  最好修的地方當然是沿著京杭大運河來修了,另一個位置通湖北,這個也要修。

  廣州府到長江的路,因為海上貿易,有錢修,把鐵路連過去。

  等賺到錢了,再修其他的州府鐵路。

  “易弟,今年財政收入更多,你預估有五千萬緡往上,還不夠嗎?”

  李隆基著急,他想一口吃成個胖子。

  “三哥,五千萬緡,算不得什麽,五百億錢而已,無法全按照糧食來計算,都買糧食,糧價保證高。

  十年之後,我在後面加個零,五億緡,看著很多。然!在我眼中,依舊不行。”

  李易知道一個國家的建設需要多少錢,五千億錢很多嗎?

  十年的時間,海外擴張,新的農作物普及,五千億錢沒問題。

  看跟誰比,與其他的國度比,碾壓他們。

  與李易曾經的國家比,太少了,科技跟不上,會出現發展瓶頸。

  之後的十年,他要培養大量人才。

  他那時的國家教育為什麽是九年義務?因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以十年為限,以五年為計劃,百年後再回頭看。

  這九年義務教育,其實就足夠了,民眾基本上的一些生活需要的知識全具備了。

  包括自己修電燈、水管、知道壓力、明白水利、懂得化學反應……

  九年義務教育學完,要是有工具和時間,連自己家裡的一些水電煤氣管道什麽的都擺弄不明白,就是說明把學的東西都還給老師了,謝謝!

  李易現在想著的教育,可不是從孩子開始培養。

  大唐學子那麽多,文學不用再教了吧?不需要寫什麽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對吧?

  簡單的算術邏輯思維能力也不用再額外教授,是不是?

  不用學外語和政治,直接教幾何、代數、物理、化學,初中的知識。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幾年就攻出來。

  “三哥,秋季後,我又有教科書要拿出來,之前的書,誰學得好,就可以學新的教科書。

  朝廷若錢少,李家莊子單獨資助和獎勵,很多知識其實一年之內保證學會,比如用刀頂在喉嚨上。”

  李易想要***,他那個時候很多孩子不愛學習。

  在大唐,只要有學習的機會,大家都很珍惜。

  大唐之前,一些學子同樣努力。

  比如祖衝之,還有其他計算歷法的人,他們有什麽好的條件?
  人家可以算出來日全食、日偏食、月全食等等。

  李易知道,自己都算不了,不會,真不會,自己那時的很多人,一樣算不出來。

  故此,古代人就缺一個機會,一個保障自己家庭生活,然後自己想做什麽就能去做什麽的機會。

  什麽九八五、二么么?數學系畢業的高才生,玩素數的,攔住,來,給我算一下下一次月全食的時間,別上網、別看書,現在給我算。

  有人能算出來沒?有!就有那各別的人強得不講道理。

  更多的會傻眼,什麽玩意兒?我為什麽要算這個?我憑什麽?我是高才生!你出的題有意義嗎?太脫離實際了,你根本不懂得現代……

  越是不行的人越會說這樣的話,而牛逼的人看到題,唰唰唰給你算出來,告訴你:“現在都有公式了,記住就行,挺簡單的。”

  李易覺得,應該給大唐牛逼的人一個機會,他不會,他對會的人就崇拜,從心!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