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927章 成本同樣平逆差(第三更)
  第927章 成本同樣平逆差(第三更)

  畢構從頭聽到尾,端著玻璃杯,愣愣地看著李易,一言不發。

  他聽懂了,大唐沒有斷了陸路上的絲綢之路的時候,就是用技術去跟西域那裡換東西。

  絲綢、茶葉,換回來珍貴的東西。

  聽了李易的講解,他明白了這叫系統理論,歸納好了。

  比單純地覺得自己的東西好,別人需要可強了無數倍。

  畢構曉得了,為什麽是這樣,多賺的錢從哪裡來,原來是技術附加值。

  過了好一會兒,李易那邊開始續水了,畢構才出聲:“我們大唐一直在佔便宜?”

  “那可不一定。”李易擺手:“除了技術附加值,還有人力成本,莊戶乾一個時辰活和百姓乾一個時辰不一樣。”

  李易又開始為畢構講人力成本,大唐百姓乾一天活,三十錢的工錢。

  他感覺自己的幾十年白活了,自己當宰輔,能玩的東西李易都會玩兒。

  他拎了兩個暖水瓶走的,說是給兩個妹妹送去,妹妹跟他不住在一起,家中還沒有暖水瓶呢。

  李易面對大唐百姓的時候,可以自己吃虧。在面對別的國家或部族時,大唐不能吃虧。

  而原本就會貼好了送到李隆基手上,李隆基需要學習。

  “我怎麽沒感覺出來你哪裡不好意思了呢?”李易目送著畢構走遠,嘟囔。

  倭國的銅錢在本國的購買力不如拿到大唐買的東西多,只要倭國願意承受礦產資源流失,其還是賺的。

  如今他更怕進團兒,他有所感悟,自己只要采取退縮政策,李易就能把自己給弄進團兒裡面。

  “老畢,煤油燈不要啊?”李易追著問一句。

  倭國的百姓並沒有賠,倭國的朝廷同樣不賠。

  若是自己趕緊躲起來,不出頭了,是不是就不會出現問題,可以安穩度日。

  宋璟二人同樣聽得頭疼,什麽附加值、人力成本、貿易結構、順逆差平衡……

  壺膽的成本固定,暖瓶外面的殼製作材料不同。

  畢構這邊過橋,上車回政事堂。

  “如何,收不收稅?”宋璟和蘇頲一同到畢構的辦公室。

  “這般複雜嗎?”畢構放下杯子,用雙手搓臉。

  大唐百姓割豬草喂豬,山地放養雞吃東西,賣的時候是一個價格,加上了人力成本。

  宋璟對外也學著李易,歷史上的他對外不行,怕大唐將士主動出擊惹來麻煩。

  李家莊子的暖瓶一律使用竹條編織,不小心掉地上,竹子有個緩衝,不容易碎。

  非親非故的,憑什麽幫倭國?對大唐又沒什麽好處。

  “你小心他聽到回去告你的狀。”李易笑了。

  畢構指著兩個暖瓶吩咐手下,壺膽不存在問題,有問題的壺膽出不了‘廠’。

  他沒說讓倭國在庸和調方面半價用銅錢代替的辦法,這個辦法好,卻會幫助倭國貨幣在其國內流轉。

  李易玩的東西,自己聽了傻眼。

  李易把與倭國的事情放在了次要位置,培養海貿商人才重要。

  有的還用好木頭,然後鑲嵌玉石。

  曾經宋德被欺負,李易是怎麽反擊的,一次就把梁掌櫃他們收拾服帖了。

  永穆公主很委屈的樣子,估計倭國使臣要倒霉。”

  說是倭國使團到東市,看她時候的目光她感覺到對方有覬覦之意,想法成這樣,他們不該有的心思能不能止住?

  李易搖頭,這才哪到哪呀,學吧。

  畢構揉太陽穴:“老夫先不問了,記不住,頭疼。給我謄抄一份。”

  畢構後面的話是在對宮女太監們說,宮女太監們在記錄。

  “找個機會,透露出去一點給倭國使臣,叫他們主動尋上門來,不然他們會懷疑。”

  唯一知道的是,照著李易的辦法操作,大唐能佔到便宜。

  畢構對二人說李家莊子幫忙印刷貨幣和大唐商品貿易過去的事情。

  他們得到了其本身需要的大唐商品,付出的是正常的勞作成本。

  “挺簡單,還有更複雜的呢。後期能夠把大唐國內的經濟壓力轉嫁出去。”

  等謄抄完,畢構不打算在莊子吃飯。

  記錄完了,一個人再把自己寫的抄一份,拚起來給畢構。

  倭國人力成本低,同樣喂豬和養雞,把豬和雞送到大唐來賣,獲得好東西就彌補了貿易逆差的損失。

  大唐不缺宰相,所有的宰相必須按照李易的意志行事。

  倭國百姓乾一天活兒,相當於大唐五錢的工錢。

  “把兩個暖水瓶給我灌上熱水,塞上暖瓶塞,看看漏氣不,漏氣的話,再去李家莊子要新的暖瓶塞。”

  對方因為人多,看上去氣勢很足,估計是因為如此對方才會生出另外的想法。

  “不收,沒多少東西,倒是可以幫倭國一下,讓他們的貨幣流通起來……”

  已經有定論了,對內,李易願意忍讓,對外李易很強硬。

  “他又管不到我,我才不怕。”翠柳吐下舌頭,一副自己有靠山的樣子。

  “東主,主要是不方便拿,他跟班沒進來。”翠柳在旁邊說。

  畢構眼睛看著漂浮在水面上的羅漢果:“通過如此的貿易,最大的收獲是低價產品。”

  “不,通過對倭國的貿易,最大的收獲是教會商人去更多的地方獲得資源。”

  “一次拿太多不好意思,等下次來的。”畢構一手一個暖水瓶晃蕩出去。

  蘇頲在旁出聲:“聽陛下說,倭國使臣讓永穆公主不安,永穆公主寫了封信給李易。

  大唐的鐵器質量比倭國的質量好,倭國購買後,用來製造勞動工具,提升勞動效率。

  本以為自己身為宰相是個棋手,結果李易以天下為棋盤在布局。

  蘇頲說著笑出聲,他不認為永穆公主會出現危險,李易護犢子可是出了名的。

  蘇頲說出李隆基跟他講的話,李隆基憤怒,看把自己閨女給嚇的。

  從哪裡開始,從哪裡結束,就這麽霸道。

  “希望別死人。”宋璟很怕李易殺人。

  殺倭國使臣,又是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殺,別人怎麽看?
  畢構對此有發言權:“小易不可能殺人,吐蕃和突厥的使臣,他只是嚇唬,沒殺。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何況倭國現在與我大唐並非交戰的時候,小易知道分寸的。”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