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1003章 開放建廠擔憂無(第二更)
  第1003章 開放建廠擔憂無(第二更)

  “不知此番能否佔住整個黃河流域。”李隆基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回來。

  飯後溜達著消食,和李易暢想吐蕃的事情。

  其實是李隆基在暢想,李易沒。

  “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那邊最大的淡水湖,吐蕃失去兩個湖泊,還將失去更多的土地。”

  李易提到湖泊的重要性,吐蕃會拚命。

  現在吐蕃的兵許多為聽命於吐蕃作戰的部落,戰鬥意志不行。

  吐蕃自己的部隊,還是很能打的。

  舊唐書有記載:‘圍棋陸博,吹蠡鳴鼓為戲,弓劍不離身。

  重壯賤老,母拜於子,子倨於父,出入皆少者在前,老者居其後。

  軍令嚴肅,每戰,前隊皆死,後隊方進。重兵死,惡病終。累代戰沒,以為甲門。

  臨陣敗北者,懸狐尾於其首,表其似狐之怯,稠人廣眾,必以徇焉,其俗恥之,以為次死。’

  說吐蕃人喜歡下帶格子的棋,蠡是指法螺,吹法螺和敲鼓玩。

  壯年為重,老年人就是低下,母親地位沒有兒子高,兒子在父親面前傲慢。

  走路的時候都是年輕的人在前面,年老的在後面。

  打仗的時候前面的都死沒了,後面的才前進,戰死的為重,討厭病死的,每一代人都有戰死的,這個人家就是甲門。

  接著就是對戰敗者的羞辱,那種方式僅次於死。

  這才是吐蕃正經的兵,誰武力強,誰敢拚殺,誰獲得尊重。

  黃河源頭兩個淡水湖如果被大唐佔上,他們會答應?

  李隆基停下腳步:“郭知運會如何應對?”

  “看戰況,戰況對大唐有利,他應該要去佔,然後指望後面的武器運輸。”

  李易猜測著說,換成他,他也想不到什麽好辦法。

  需要防守的面積太大,吐蕃那裡出兵快。

  在沒有堅城可守的情況下,軍寨作用小。

  但只要有足夠多的竄天猴和炸藥包,吐蕃軍隊就找不到好辦法。

  李隆基重新邁步:“遊射,拚騎兵。”

  他想到吐蕃人會使用什麽方式來應對,把騎兵分散開,不結陣在一起。

  等風向為上風頭時,遠遠地向軍寨放箭,包括投石車。

  用竄天猴去炸投石車,看誰能支撐住,投石車是錢,竄天猴也是錢。

  不過炸藥包好用,炸藥包當地雷用,埋下管子,埋到寨子外面。

  看敵人的騎兵奔跑規律,找準時機點燃。

  “還有夜戰,咱們的熱氣球我不可能都給夜視儀。放火把在外面,需要整夜燃燒。多準備果乾和胡蘿卜、辣椒面。”

  李易補充,他是吐蕃一方的人,白天打不過大唐斥候,晚上襲擊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晚上可以強襲軍寨,一個軍寨不可能放很多人,集中優勢兵力,趁天黑就打一個寨子。

  己方傷亡大,至少能把寨子給打下來。

  不拚會被大唐蠶食沒,拚還有機會。

  甚至是派一些兵去打寨子,一些兵去殺黃河沿岸和兩個湖邊草地上放牧的人與牲畜。

  那裡又不是山海關,無險可守。

  從後面調兵,一個湖海拔四千二百七十多米,一個湖海拔四千二百九十多米。

  後面的兵不在高原地區生活,會有多少非戰鬥減員?

  平時可能後面體質好的士兵可以承受,打起來需要更多的氧氣支撐,沒跑多少步,自己先倒了。

  這也就是為什麽他那時的國家面對不喜歡建廁所的國家時能派的兵少的原因。

  尤其是最開始那場戰爭,當地的少數民族還沒有完全融入到祖國大家庭中。

  不像後來,守在那裡的多數是少數民族,其他的兵,必須先能適應高原氣候。

  如平均海拔超過四千米的瓦罕走廊,守著的國家軍隊敢說不放一個出去,不放一個進來。

  那是因為人家是塔吉克族,高原民族。

  那裡稍微有點災害,中央都會著急,必須幫忙,指望人家守邊關呢。

  要是高原反應真那麽容易克服,又何必在太白山上練兵?

  旅遊的運動量和戰鬥的運動量不一樣,去布達拉宮旅遊行,在那裡跑個五千米試試。

  李隆基表情凝重:“運水泥,不,在當地建窯,派羽林飛騎看守。暫時不跟他們交換牲畜,隻換大唐百姓。”

  “可,叫他們去燒水泥,原料配比不讓他們知道。

  原料運輸和裝爐的時候把他們趕到別處呆著,等燒的時候再讓他們回來。

  其實知道了也沒用,他們不知道哪裡有煤,等我們把一些地方佔下來,我指出位置。

  有一個地方的煤呀,看著像小山,把地皮挖開,煤就嘩啦嘩啦往下淌。”

  李易覺得自己想多了,告訴吐蕃怎麽燒水泥,吐蕃拿什麽燒?

  木頭?乾草?牛糞?

  即便不惜耗費大量木柴硬燒,又能燒出來多少水泥?有那工夫不如直接像修布達拉宮一樣拿現成的材料。

  聽李易說,李隆基突然想開了:“對,別人沒有煤,他們種地都種不好,冶煉工藝不行,會燒水泥?”

  他露出笑容:“易弟,放開水泥廠,到各地去建,別人願意學就學,至少咱大唐百姓先用著。”

  “如此的話,四千緡的蜂蜜我可以拿,不,我要價兩萬緡的蜂蜜。”

  李易瞬間想到了倭國,水泥廠多建,保密必然不可能。

  自己不在乎四千緡,所有看管水泥廠的人一樣不在乎?

  不如兩萬緡給個見面的機會,之後帶領倭國人參觀水泥廠,參觀費用……

  沒有水泥的時候,倭國一樣有城堡。

  沒有水泥,萬裡長城難道就不修?

  李隆基看看李易,拍拍李易的肩膀:“有你在,咱大唐不吃虧。”

  李隆基實在是想不通,說著吐蕃的事情,李易是怎麽想到了賺倭國的錢。

  ……

  倭國的使臣們始終在等,等李易見他們。

  只是左等不來,右等也不來,李易似乎不在乎四千緡的蜂蜜。

  “是不是沒有人幫忙傳信?”下道真備開始懷疑,懷疑鴻臚寺的人沒去找李易。

  “錢給少了?”高樹純一郎跟著說。

  “一百緡還少?”藤原馬養認為按照大唐長安現在的貨幣購買力,一百緡很多了。

  “找他吃頓飯。”阿倍仲麻呂給出最直接的辦法,吃飯的時候再旁敲側擊地問一問。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