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1514章 繁華過甚使心折(第三更)
  第1514章 繁華過甚使心折(第三更)
  “如此下去,怎生了得呀?”

  灞水橋頭,身穿唐裝、頭戴鬥笠的伯訛盛了碗免費的燉菜,就著自己拿來的青稞糌粑吃,壓低聲音說話。

  伊辛巴不吃糌粑,他買的蔥油餅,他反感同僚的故鄉情,做作。

  糌粑難道是先抓好了,再配合著燉菜吃?
  “他們種完,還要推廣整個大唐,取來送回去。李易親自出馬,不顧海上風險,尋到的作物必然不差。”

  伊辛巴過上了拿來主義的生活,大唐有的,能拿趕緊拿。

  他重視新作物,幾年前李易名氣比之如今差距懸殊,出去過一次,解決掉太行山以東地區的蝗災。

  後才知,那次出行,多少人盼其歸來,包括大唐皇帝李隆基。

  到洛陽,離開時日尚短。

  後飛去北面,幾日便回,不作數。

  剛入正月離開,昨夜方歸,耗時過久,所取海外作物定然不凡。

  等,等大唐普及,偷摸采集,關鍵要學會種植之法。

  伯訛顯然說得是另一件事情,他強調:“李易總能找到好東西、想出好主意,長此以往,吐蕃拿什麽應對?”

  “氣候,報紙上說叫環境、氣候。大唐多數軍士難以生存。”

  伊辛巴說出來,自己先搖頭。

  太白山上的三萬軍士他早知曉,李易在提前布局。

  三萬人加上當地習慣高原環境的,還有羽林飛騎,拿好武器攻打吐蕃,吐蕃招架困難。

  伊辛巴越想越愁:“當向天竺進兵,獲得生存和戰略要地。”

  他在考慮退路,以雪山為牆,阻大唐軍隊,跑到天竺所在,翻過去山。

  “燉豬肉的湯鹹!”伯訛猛地說了一句不相乾的話。

  他話音剛落,發湯的地方有人喊:“大家別往裡放鹽啊,你們放菜就行,來來來,盛了菜的端回來,加水。”

  “果然鹹了,大唐百姓不缺鹽吃,更不缺錢。”

  伊辛巴對鹽沒有特殊需求,吐蕃鹽多。

  他看到長安百姓自己帶東西來添加,證明百姓生活好。

  以前鹽便宜的時候,百姓並不舍得給。

  最開始有免費湯,百姓多為佔便宜。

  現今百姓不在乎免費,隻想一同參與。

  提供免費湯的棚子,有賣的東西。

  說要餓死,棚子提供麵包片和湯,保證不讓你因饑餓而死。

  今年京兆府不少百姓更多時在棚子花錢買東西,給棚子利潤,好維持下去,避免朝廷因錢少撤掉棚子。

  他在旬前,看到有穿戴顯示家中富裕的老者,在距離長安城西二十多裡的一處棚子水渠旁垂釣。

  釣上來魚就給棚子煮湯,跟人家聊天,說他年輕時候的事情。

  晌午在那吃飯,黑麵包片就魚湯,絲毫不嫌棄。

  等到了午……未……申時……哦,下午三點半,有鍾,統一時間了。

  三點半,又叫十五點半,老者拎兩條鯽魚往家走,說晚上給三兒媳婦燉湯下奶,奶七孫子。

  日子過的好悠閑自在,追上去問他為啥跑如此遠的地方釣魚。

  他說當地通兩條小路,遠處的村子人會過來,走山路累,喝肉多的魚湯才有力氣。

  再問老者:憑一己之力又能助幾人?

  老者複答:有多少個老朽這般的人?

  這便是大唐長安的情況,自己的吐蕃,欲得而不可得,想望卻難以望。

  “一鍋分兩鍋,我拿酸菜,切好絲的,分完就不鹹了。

  村子裡的酸菜積多了,再不吃只能用來泡臭豆腐。

  東主說這個臭豆腐油炸最正宗,比抹臭豆腐汁的香,同樣用薺菜汁來泡。”

  張家村子的人騎自行車過來,送酸菜。

  去年深秋後積的,一直放到現在,酸菜水上面一層白泡,再不吃,只能爛掉。

  想吃酸菜得重新積,除非一缸酸菜始終放在陰涼的地方沒有碰過,那樣可以保存更久。

  張家村子家家有自行車,可了不得。

  不佔煤油燈、暖水瓶的會員名額,走內部渠道購買,成本價,唯一要求是不準出售。

  村子的人最多在長安城范圍內騎一騎,遠了可不去,怕被搶。

  關鍵自行車的車胎乃實胎,樹膠製作,騎遠了累。

  棚子中有兩口被人多放鹽的大鍋進行分鍋,加開水,再放酸菜,攪和攪和,嘗嘗鹹淡,行了!
  再額外舀裡幾大杓子葷油,分鍋加水,油腥變少

  百姓們過去盛,一個個臉上的表情跟等著被蜜蜂采蜜的花一樣。

  “我嫉妒。”伯訛過去把碗裡的東西倒大鍋裡,重新舀湯菜回來跟伊辛巴抱怨。

  “我也去換一下。”伊辛巴不想說嫉妒不嫉妒的話題,沒意義。

  等他再坐下,伯訛突然說:“吐蕃若是都歸順大唐行不行?”

  “何來此說?”伊辛巴嚇一跳。

  “黃河源頭所在,更多的部族加入大唐,日子好過了。咱們在爭什麽?咱們心中想的不是百姓。”

  伯訛在分析,他以前就想弄死李易,哪怕自己也死。

  他眼看著李易帶著京兆府的百姓過上好日子,並且向整個大唐蔓延。

  昨天他在岸那邊看了,看到遊艇的燈光閃耀璀璨,看見李易帶永穆公主飛舞。

  水幕上顯露的那麽多紅珊瑚、種子、海鮮。

  周遭百姓一聲聲的‘恭迎東主’,李易說的話。

  他糾結,自己的讚普比不上李易,幾個大倫也不行。

  “不準備乾掉他了?”伊辛巴同樣有所猶豫,敵人太強大了。

  “他膽小,想見他的面比見大唐皇帝還難,他就怕別人刺殺他。”伯訛又鬱悶了。

  “但他能刺殺別人。”伊辛巴同鬱悶。

  “吃飯,你在哪買的蔥油餅?好吃。”伯訛拿起伊辛巴的一個蔥油餅聞聞,說道。

  “再來兩個蔥油餅。”伊辛巴喊。

  隔著不到三丈遠的位置,一個肩膀上搭手巾的人回應:“好咧!”

  “我剛才怎沒看見?”伯訛納悶。

  “我看你是不想給錢,我請你。”伊辛巴不信。

  ……

  “這個油就是花生油、這個是葵花籽油,我在那邊榨的。

  過些日子我得去瓊州,種熱帶作物,包括橡膠樹。

  下次去另外的地方,拿種子,尤其是食用油作物,能製造香皂,同時比豆油好。

  其實豆油並不是最好的油,就是大豆比較好種。

  然後咱們懂得做菜的時候爆鍋,不然豆油生油下鍋是真的難吃。”

  李易介紹兩種油,不是各種腐敗的兩‘通’油。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