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1479章 國事民事江湖事(第二更)
  第1479章 國事民事江湖事(第二更)
  黃河的水流過了十多萬年經無數次改道,始終被人類利用與畏懼。

  不管後代的人怎樣把它叫作母親河,它跟母親卻沒有丁點的關系。

  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三門峽所在,天蒙蒙亮時圍攏了許多百姓。

  新的運河修通,繞開了最危險的三門。

  河水依舊浩蕩,卻少了湍急與暗礁,漁船撐著長篙一次次在運河中探底兒。

  挑擔子的人揚聲叫賣著早餐,圍觀的百姓大多選擇喝粥吃饅頭,帶葷餡的比素餡的貴一錢,素餡的比不帶餡的貴半錢。

  另外還有賣餛飩的挑擔子,一端直接挑陶爐,架鍋,燒焦碳。

  自從李家莊子給出焦碳製作技術,許多人用上了,單位時間內供熱不大,但時間長,耐燒。

  纖夫們感受著新的棧道,之前修的時候他們參與,沒有誰比他們更清楚棧道怎麽修最好。

  棧道上旁邊岩壁處可把扶借力的地方太多了,用鐵鋦子砸進去,再釘乾木頭楔子。

  一次釘好幾個小楔子,遇到水的話會膨脹,相互之間有擠壓力,還不容易把旁邊的岩石給擠碎。

  沒有木頭架子的棧道會在路上修出石頭的凸起與淺坑,盡量給磨光滑,這個是手扶與腳踩。

  險要地方的纖夫不允許穿鞋、戴手套,一旦脫落,整個隊伍跟著面臨危險。

  旁邊還有絞盤,繩子只要前面松一點,隨時能繞在絞盤上,大家可以歇一歇。

  上面額外多了一個滑道,有卡扣順下來,每個纖夫的腰和腿中間有個兜的繩結。

  繩結前面為活扣,一拽就開,避免繩結在某種情況下害了人。

  連著人工運河的清淤,一套設備一年維護,十萬緡。

  百姓們不懂得經濟,他們隻認為陛下天恩,挖運河,本就少了許多人走三門峽死去。

  還有給纖夫們的輔助,行船速度更快,水流平穩,大家想賣東西,叫人撐著小船送。

  “好技術。”此地從施工便來了其他蕃邦的使臣,今日通航,倭國的使臣稱讚。

  “是錢。”旁邊吐蕃的使臣眼中只有錢,棧道上用了許多的鋼鐵,還有混凝土。

  纖夫們所用的繩子不再是麻繩,換成棉麻混紡的繩子,麻一律為細麻,更結實。

  大唐對棉花的製作工藝比之前賣的別處的白疊子好上許多倍,織完布後染色。

  白的不好洗,稍微髒一點,馬上能看出來。

  棉布怎麽洗?李家莊子發明了搓衣板。

  細麻製作的衣服用棒子砸,洗絲製作的在水中浣,
  棉布的容易砸壞,浣還浣不乾淨,於是有了搓衣板。

  搓衣板搓麻的東西手疼,搓紗的紗壞,似乎隻為棉花而發明。

  “航運便捷,莫不是錢?”倭國人反駁吐蕃人,兩邊不挨著,他們無須給吐蕃人面子。

  有本事你吐蕃來打我日本,來,遊過來。

  “與錢何關?”吐蕃這個使臣比較笨。

  “航行速度越快,物資流通越多,稅收自然增加。

  說是每年維護費用十萬,額外多賺的錢,遠超維護費用。

  基礎投入帶動經濟發展,不止大唐朝廷財政增加,沿岸百姓跟著過好日子。”

  倭國使臣研究得比較透,可聰明了。

  “聽聞李易不在長安,已出海,歸程於海州登陸。”

  吐蕃使臣被鄙視一下,裝著不生氣,說李易。

  “你吐蕃想埋伏?可用我們幫忙?”倭國使臣壓低聲音。

  “不,只是一說而已,何以埋伏,李東主對我吐蕃有大恩呢。”吐蕃使臣咬牙切齒。

  他可不信倭國人,自己萬一一答應,對方告密怎麽辦?
  正如對方所表現的樣子,知道自己的吐蕃打不過去,所以對吐蕃不見絲毫敬畏之心。

  若是有大船,就登陸打你倭國。

  倭國使臣微微一笑,不說話了,他確實要告密。

  他還不知道吐蕃使臣在考慮登陸打他日本的事情,否則他會笑死。

  換成如今的大唐,那個李易說出兵打,自己還可能害怕,吐蕃……呵呵!
  其他有水連著大唐的小蕃邦,看個熱鬧,他們根本不想與大唐為敵。

  至於刺殺李易,他們還是不想,怕失敗。

  李易會飛,一次沒打死,叫李易跑掉,自己的地方估計寸草不生。

  啥?派死士去刺殺,被抓了不承認?李易挨打了,需要誰承認?之前的吐蕃、突厥,承認了嗎?後來不得賠償?
  多長時間的事情了?李易還未準備好。

  現在李易根基穩了,想打誰就打誰,新造出來的火槍,小孩子學兩天都能殺敵。

  七八歲的孩子趴著打槍,百步開外與弓箭熟手對射不會落於下風。

  培養一個好弓手要用多長時間?培養一個槍手,幾天而已,反正數量夠多,就能打敗敵人。

  吃著早餐的大唐百姓不考慮國家大事,一個新建立起來的水邊驛站剛剛修好,大家過來喝湯。

  賣餛飩的人鬱悶了,餛飩不就是因為有湯水,吃著舒服嘛!
  怎第一天,免費湯開始供應?
  “賣餛飩的,把你那火滅了,蓋上土,桶裡的水倒進鍋裡,餛飩幫你賣。”

  守驛站的人是李家莊子的,需要把這邊的情況弄清楚,再匯報。

  煮餛飩的水是普通的河水,燒開而已,在碗中加上一點鹽、野菜,有蔥花的時候放蔥花。

  放榨菜與蝦皮子,他們還達不到。

  驛站的湯今天為雞架湯,沒當豬大骨。

  吃饅頭和粥的可以不喝粥,饅頭不能不吃,雖說饅頭比較黑,全麥的發面饅頭。

  “你們一來,我以後賣不出東西。”賣餛飩的人把挑子放下,找沙子和濕泥巴蓋焦碳。

  “你指望在這裡賣給尋常百姓吃食,浪費此地的優勢,你製作特色的小吃,到時候撐船過去給等待拉纖的船送餐。”

  李家莊子的莊戶從對方角度出發,幫忙想主意。

  需要拉纖的船不是一艘接一艘,得看有多少纖夫,同一時間到來的船多,必須等。

  過運河哪有到地方就過的?排隊。

  “什麽特色?”賣餛飩的人把餛飩皮和餡盆搬下來,用一根筷子抿著餡包。

  抿一下,筷子和另一隻手的指頭來回一動,一個餛飩好了。

  他看一眼李家莊子的人,意思是:怎樣?利索不。

  莊戶同樣拿過一根筷子,掂量一下餛飩皮,開始操作。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