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1160章 朝堂日子略艱難(第二更)
  第1160章 朝堂日子略艱難(第二更)
  寨主們刻苦學習,張九齡的官文發出去。

  按照李豐的辦法,調晏氏一族和其有緊密關系的駛遠縣衙門的人到市舶司報到。

  給予更高的官職和更多的實權,到這邊盯著夷商買賣,主要是看對方有沒有什麽危害大唐的行為。

  張九齡的職務增加,他有權力命地方官員配合。

  黃岸跟著寫了個公文下發,告訴整個廣州,巡查使有了,正是之前的市舶使張九齡。

  “財帛動人心啊。”黃岸命人把自己的公文和張九齡寫的調令一同送去駛遠縣,其他的縣不急。

  “他們若不動,誰能拿他們如何?”張九齡不憐憫晏氏。

  給過多少次機會?太貪得無厭了。

  身為地方官,不想著帶百姓過好日子,整天琢磨撈錢財。

  又不是從外面調來的官員,本地的氏族,造福家鄉才能壯大家族。

  “我想個辦法,咱們問當地百姓哪裡有厲害的野獸,叫羽林飛騎去打。

  “你是說晏氏會不會繼續搗亂?李家莊子有錢,羽林飛騎又給我帶來很多兌換券。”

  更憋屈的地方在於沒什麽好辦法,李易本事太大。

  “廣平如今日子不好過,宰相多,陛下還總不回宮,他與你私交不錯,廣州辦好了,算給他爭份顏面。”

  李豐說起許多人認為的情況,比較實際。

  不要認為李易遠在長安會兼顧不到廣州,李易在長安,距離黃河源頭還遠呢,他照樣隔空指揮。

  “小豐,用不著,給錢的手段好用,卻不長久。”

  黃河的戰事,換個人,無非是命令沿途的州府支援,前面打完勝利了就撤。

  張九齡想得透徹,李豐他們有靠山,靠山有錢,用錢砸足矣!
  被兩個人提到的李豐在跟莊戶們開會,覃水非要聽,她以剛才她沒擠著學習為理由旁聽。

  “駛遠縣的人口少,咱們有好幾種選擇,一個是拿錢砸,最便捷,大家覺得怎麽樣?”

  屬於正常操作,能做到這個的已經不錯了。

  屬於真正的代表,隨時調動大軍的代表。

  放下筆,等著紙上的墨乾,黃岸笑了:“張公,把李豐等人派過去,能支撐起駛遠縣?”

  因為那裡現在也沒和平,互相鬥,一起被李易壓製,又想找李易麻煩,又擔心李易生氣。

  “朝堂宰輔的日子不好過?”黃岸頭疑惑。

  一般的麻煩在李易面前不屬於麻煩,隨手解決,坑百姓的麻煩才最為難李易。

  他的官大,要跟族長說,管好黃氏的子弟,千萬莫在關鍵的時刻惹事兒。

  張九齡端起茶碗喝茶,喝一口放下:“與他們講,好處有,李易那人習慣給官員好處。”

  任命李豐暫時任駛遠縣縣令一職,其他人手為跟李豐一起來的李家莊子的莊戶。

  黃岸先寫黃氏的族信,他不是族長,他還年輕。

  “對,百姓只是為了一時之財,難換真心。”

  然後發現路不好,路不好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他卻選擇上書,要求修路。

  張九齡能感受到宋璟的苦楚,身位宰輔,還是最重要的宰輔,一有點大事兒,就得看李易。

  廣州的稅收如因黃氏而耽擱,前線出現一丁點的疏漏,轉頭朝堂便把所有的責任推到黃氏身上。

  到李易手上呢,提前好長時間放出去五十萬緡,之後源源不斷開始送東西。

  “宋公來信有所提及,在京兆府的官員額外拿到的錢財和東西,比俸祿高出一倍以上。”

  告訴氏族的人千萬別瞎折騰,李易插手。

  也就是東北那裡暫時無事,不然李易還要出手,他總有辦法。

  一直在此當官,李家莊子還不答應呢。

  李豐點頭:“好,我們先從黃皮入手,其他的方面我想到了叫當地人收集貝殼,磨成粉,運到別的地方賣,給家禽吃。”

  對晏氏一族,應該是訓斥。

  李家莊子的人紛紛反對直接用錢收買人,追求地方持久利益。

  “想開了就好過,把李豐他們安排到駛遠縣吧。”張九齡不想多說朝堂的事情。

  黃岸一點不隱瞞,他要提前為黃氏成員透底兒。

  但坑百姓,為難李易的時候,李易會下狠手。

  “東主說當地的黃皮不錯,可以叫百姓製作成黃皮乾,咱們收購,或給夷商。”

  他們屬於奴籍,不可以當官,反正沒有別人知道,臨時而已,之後會換人。

  有如此一個智多近乎於妖的存在,當宰輔很痛苦。

  李易的手段又不一樣,直接叫山民入籍,晏氏放在那裡,無所謂。

  “張公我給黃氏寫私信,怕他們出問題。”

  不撤不行,補給跟不上。

  黃岸把他跟宋璟通信的事情說出來。

  按照歷史上的時間,他修路的時候姚崇就下去了,畢構也掛了。

  撤?怎麽可能撤?打下來,佔住了,需要什麽,我一個莊子就給你補上。

  偏遠地區的縣令有李家莊子的五管事地位高?任何一個莊戶都是李家莊子重點培養的存在。

  結果他沒有歷史上的試探,路倒是修了,李易在保他。

  寫完私信,派自己的心腹送回去,他再寫任命的文書。

  羽林飛騎一千三百人了,還有一千支新的火槍,準備幫當地清掃野獸。

  上書的目的有兩種,一種是真想修路,一種是試探李隆基的反應。

  張九齡自己屬於造福家鄉的人,跟李隆基生氣,辭官回家。

  到自己這裡的廣州,宰輔常規操作是給自己權力,讓自己調配,順便派人限制一下自己。

  “最好是換給夷商,現在黃皮還比較鮮,用來當消食的東西不錯。”

  “這個是後續的,當務之急是為百姓換好的工具。”

  黃河打著呢,廣州的海關稅收很重要。

  李豐同意,對方代表幾十萬山民,光是正在挖煤和修路的已有十一萬余人。

  關鍵人家不是通過進讒言獲得的地位,人家真辦事呀,一邊出主意,一邊自己提供東西。

  打到了就說誰提供的信息,換到的皮毛和能當藥材的骨頭賣了給大家配置鐵器。”

  “還有草藥,咱們帶圖冊來了,一起問,先把乾活的工具弄出來,之後百姓自己再為家裡獲得東西。”

  莊戶們又一次發表看法,沒人在乎李豐的面子,實話實說。

  “行!”李豐自己也不在乎,他就是個奴隸,辦好事情才重要,他的利益在於李易的態度。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