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1878章 北地寒冬缺糧乎(第二更)
  第1878章 北地寒冬缺糧乎(第二更)
  “不可能。”小蘭打保票:“想吃什麽東西,與食堂說一聲,食堂給做,自己拿回家還要開火。”

  “地裡的東西屬於誰?”李易又問。

  永穆公主給出答案:“找的佃戶種出來豆蟲,歸佃戶,佃戶交租子。簽死契的人,東西屬於莊子。”

  “對,這裡不是大集體,更非國企。”李易想起來了,自己是地主。

  時間久了,還以為莊子屬於國家單位,重點科研部門。

  現在不收租子,莊戶們的契約都估計扔了吧?已失去作用。

  雇傭關系的莊戶說我不想在你這幹了,要走,那就走吧,看能活著離開不?
  永穆公主拿根大豆稈子攏火:“一大家子人要養,身上肩負著責任。

  家族就是這樣出現的,沒有唐朝的時候,別人在以前的朝代通過努力,開支散葉。

  一同看著隋朝末期,接著大唐初期時候的樣子,高祖周旋於有功之臣和世家之間。

  哦,還要對突厥妥協,臣於外族,借來馬,順便允許突厥隨意行事。”

  “是呢,當初若沒有勝利,高祖就是逆臣賊子,史書上會記載,人人得而誅之。”

  小蘭說著左右看看,一副心虛的模樣。

  “沒人,不怕。麻雀突然多起來,努力吃食,把自己吃胖,等著熬過冬天。”

  李易看到一片樹葉落下,抬頭,不遠處的樹上站著很多麻雀。

  “莊子裡收了不少,處理好風乾,等需要的時候燉湯。”

  永穆公主也往上瞅,吧嗒一下嘴,讒了,紅燒麻雀除了骨頭多之外,其他的都不錯。

  谷子快成熟的時候,不止麻雀,各種吃谷子的鳥都惦記,人就想辦法,一般采取掛網,報紙上教的。

  百姓抓住麻雀自己吃不方便,褪毛、去內髒,沒有幾口肉。

  送李家莊子有買賣的地方,莊子收。

  莊子裡不缺肉,麻雀當成藥用,食療中的一部分。

  “今年再增加一批鳥窩,給留鳥提供生存的機會,順便把陳年的糧食扔出來喂一喂,它們的數量增加與我們吃它們不衝突。”

  李易吃麻雀的時候不考慮這些事情,眼見冬天來臨,又為麻雀過冬擔心。

  李家莊子始終在建竹子、木頭的鳥巢,放在樹杈上、瓦脊上。

  進出口有大有小,鳥互相之間會奪巢。比如杜鵑,還有就是麻雀,它搶燕子的巢穴。

  燕子喜歡找有遮擋的地方建巢,比如房簷下、橋孔洞、山崖岩石突起的下面……

  麻雀一樣喜歡,冬天燕子飛走,房子空著,麻雀本著資源合理利用的思想,就進去住。

  對麻雀來說,冬天人喂雞,那就太好啦!它們會叫來很多小夥伴,一同分享。

  一到冬天,李家莊子的麻雀數量便猛增。

  “李郎,你不會是把後突厥的人當成麻雀來養吧?”

  永穆公主不知為何,把麻雀與後突厥當成一樣的存在。

  “小海的地方,冬天除了能夠冬捕,獵物同樣好尋找,下過大雪,雪地上的痕跡難以消除。

  想佔渤海一大片地方,沒有冬季能征善戰的軍隊,難以取勝。

  渤海所在,資源豐富,大面積的黑土地,種啥長啥,種的大米才香,需要好品種。

  你能想到將來那裡可以成為大唐第一糧倉嗎?現在第一糧倉為河南道,其次是長安所在的關中。

  將來江南道、廣州、陸州、洞庭湖,都能種出許多糧食。

  另外蜀地,加上咱們佔下來的草原,大唐不會再缺糧食。”

  李易念念不忘東北地區,通過那裡繼續佔領地盤,能夠到達白令海峽,過去屬於美洲。

  地方冷歸冷,不耽誤住宿與趕路。

  永穆公主和小蘭在旁邊邊聽邊點頭,她倆相信李易說的話。

  李郎說可以,保證沒問題,其他年輕才俊敢過來這樣說,打出去。

  “渤海那裡確實重要?”永穆公主想不通,接觸渤海地方少。

  “放任不管,必然坐大。別擔心,慢慢來,好處理。先解決後突厥,下一步把外族變成內族。”

  李易用鐮刀翻翻火堆,看一看,土豆跟黃豆一起燒,不好控制。

  大唐眼下打仗,多以其他當地民族去打別人,容易叛變。

  政權不夠強大、宣傳不到位、後勤供應不上。

  換另一個時候,同樣少數民族,人家怎麽就能守著邊境?當地民眾心中有國。

  “等遏製住後突厥,想辦法從草原向西北送蒸汽機汽車配件,到地方組裝上。

  送給當地人,壞了咱們給修,還有潤滑油、機油同時提供。

  咱們現在的蒸汽機汽車,有獨立懸掛、差速器等相關設計。

  眼下大唐技術能達到的最巔峰,之後等柴油機出來,還能提高。”

  李易後續有安排,給別人送汽車。

  當地人看到,自然被震撼,這東西能夠自己走?力氣還那麽大。

  畏懼長安的技術時,又因自己算是大唐人而驕傲、自豪。

  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就是如此培養出來的。

  “李郎,咱莊子的技術達到什麽程度,大唐才是什麽程度。”

  永穆公主才不認為大唐技術好,工盟夠厲害了吧?與莊子的技術有斷層。

  蒸汽機汽車,給別人幾輛,別人拆了就拆了,能不能重新裝上是個問題,更不用說仿製。

  “往後工盟要嚴格管理,技術開始外放,工盟的工匠必須加強學習。

  現在的豆秧,該收割,拿回去製作顆粒飼料。

  不曉得後突厥冬天缺不缺精料,給他們送去一部分?”

  李易話題跳躍性很大,前一句提技術,後一句關心起後突厥牲畜養殖。

  “送唄!選一個交接的地點。電報機給他們幾台,單獨編碼,他們有啥需要告訴我們,我們幫忙。”

  小蘭笑嘻嘻地說,使壞。

  攻心之計,你們後突厥跑到小海生活,大唐隨時幫你們,看你們的百姓怎麽想。

  電報機送你們用,叫你們知道情報是怎樣傳遞的。

  “看看具體情況,賣他們更好,他們拿皮毛換,甚至雇傭他們幫忙乾活。”

  李易順著小蘭的話說,只要非戰鬥形勢下接觸,他就有辦法弱敵之志。

  誰規定戰爭只能依靠刀槍拚殺的?保持貿易順差,同時換取低價勞動力。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