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1881章 農活嫻熟行政通(第二更)
  第1881章 農活嫻熟行政通(第二更)
  “小蘭,不能再吃豆子,晚上睡覺脹肚。”

  李家莊子的小片豆地裡,李易阻止還要捧燒豆子吃的小蘭。

  三個人吃土豆、豆子,嘴邊、臉上,一道道的黑灰。

  晚飯不用吃,他們吃一吃,空閑的時候幫著把地裡的豆子給收了。

  “我把地想成別人家的,越吃越香。”小蘭發現這樣吃東西感覺不同。

  “沒錯,偷別人家地瓜、掰別人家玉米棒子,總覺得比自己家的好。”

  李易笑著點頭認可,對,小時候冬天拿著偷來的地瓜,去公社的稻田用稻草烤地瓜,格外香。

  但有一點必須注意,離堆放的稻草垛要遠。

  農村的孩子從小在大人的棍棒、皮帶下學會規矩。

  偷成熟的東西行,禍害不可以。

  別人種在河邊的黃瓜摘了吃沒問題,選中等的嫩,小的別碰。

  走誰家的地都要走壟溝,踩苗叫坑人。

  離地一尺高綁了布條的大黃瓜摸一下都不行,人家留種的。

  摘黃瓜掐黃瓜屁股不揪藤,綁架子的繩子松了幫著綁好。

  自己家的菜地怎麽摘菜,到別人家的菜地就如何操作,偷歸偷,兩碼事。

  鄰裡之間閑聊時,對方會說:你家孩子真好,又幫我家黃瓜地綁架子了。

  自己家的父母笑著保證:回去就打。

  鄰居又說:我家那個也欠揍,打孩子不能瞎打,打壞了身子不好。

  於是雙方開始交流怎麽打孩子,很快樂的樣子。

  眼下算是偷別人的豆子,幫忙收,豆稈子用現搓的草繩打好捆。

  李易負責,永穆公主、小蘭在旁配合,她倆不會。

  李易熟練地乾著農活,豆稈子邊踹邊拔,再用巧勁磕磕土,力量大了不行,豆子會掉出豆莢。

  “拿回去用連枷打出豆子,曬兩天歸倉。”李易抹一把臉上的汗,黑道道更多了。

  永穆公主帶小蘭幫忙撿地上掉落的豆子,滿臉幸福之色,她覺得自己找到了過日子的人,像農戶一樣。

  當然,只是她自己認為,李易不認。

  如果這樣的百姓日子叫好過,自己何必拿出來大量的工具幫忙?
  “李郎,秋收後有百姓過來拿新谷換陳糧,一鬥換一鬥,莊子搭半鬥細麩子,稻子會給半鬥稻糠。”

  小蘭把撿起來的豆子放到地邊,聚攏成一小堆,與李易說。

  李易平日裡不負責此類事情,宋德一樣不管,只看帳。

  下面的管事具體操作,莊子裡有六個管事,管事下面又有管事,經理與部門經理的關系。

  “都是過慣了苦日子的人啊,陳糧哪得新米香?無非煮後多一瓤。麩糠可還細?”

  李易說著突然想起個小品,換大米,用新米換陳米,絕對不是一比一。

  小品體現的中心思想不是百姓生活中的糧食問題,實際從側面角度反應出大家愛吃新米。

  “打成粉了,咱莊子的設備好,拿回去加點面和野菜,做成團子蒸都行,不割嗓子。”

  小蘭使勁點頭,表示換的百姓沒吃虧,麩子和稻糠跟麵粉似的,裝枕頭是不行了。

  “有換米花棒的嗎?”永穆公主看豆稈子問。

  豆稈子要加工成飼料顆粒,給反芻動物吃,飼料顆粒就是製作米花棒的機器打出來。

  “有呢,還有人拿著新糧要做爆米花,高粱、大米、大黃米,爆不了,含水分太多。”

  小蘭繼續回答,她開始在暗中收集莊子的信息。

  沒人教她,她自己便懂得,正如永穆公主曾經在宮裡生活時一樣,小蘭負責各項事務。

  她屬於貼身侍女,有專門的人負責其他事務,她依舊插手。

  她可以不直接管,卻不能不明白,怕永穆公主吃虧。

  她這輩子就是為永穆公主所活,別人把她當人看,她則為人,別人娶永穆公主不把她當人看,她沒有存在感。

  “小蘭,回去給你幾本書看,管理學的,看著有不會的問我。”

  李易又打好一個捆,與小蘭說。

  “是畢宰輔他們看的書嗎?我也有看的。”小蘭開心不已。

  “有相通的地方,亦存不同之處。官員的行政管理所包含的內容多,企業的行政管理,隻為穩定企業追求利潤。

  官府衙門以百姓利益為基礎,公司集團以金錢攫取為首要。

  相通的地方在於有責任心的集團需額外輔助執政勢力盡自己的社會責任。

  不同的是集團的存在以生存為前提,發展為結局。

  集團對外更靈活,衙門對民更穩定。

  相互之間的關系很複雜,大的集團可以控制小國的政權。”

  李易願意培養小蘭,小蘭習慣這些事情,她不把管理當成負擔。

  三人說著話,活計乾完,找旁邊從山上引下的溫泉水槽洗洗手和臉,帶上吃剩下的兩個烤土豆和一碗燒豆子往回走。

  豆稈子和收攏的豆子他們不管,由其他人負責。

  一路走回食堂,準備吃點水果就回去休息,三人發現少人了。

  執政的和在野的皆消失不見,李隆基等人倒是在。

  “三哥,他們哪去了?”李易好不適應。

  “馬上要去洛陽,回家打包行李,他們家人跟著走,有在長安為官的得交代好。”

  李成器面前放個鹵豬蹄,還有一束子白酒,沒燙,他告訴李易情況。

  “咱們的巡洋艦先走,速度慢,河上船多,最後一段通航的時間了。”

  李易想起來出去的事情,今年在洛陽過年,河南府。

  他其實想去開封看看,曾經那裡是東京汴梁。

  估計北京那裡當不了首都了,每一個首都其實都肩負著在第一線頂著敵人的任務。

  南京曾經也是首都,後來不能以那裡當首都,因為需要針對北方的國家。

  只要一個國家的政權還有鬥志,就絕對不會把首都放在最安穩的地方。

  首都從來都是頂在最前面的,包括李易時候天竺的首都,頂著。

  其實他們那麽一頂,就正好在李易國家的火箭炮打擊范圍內。

  對,火箭炮,不是火箭、導彈。

  李易現在還是要把政治中心放在長安,他要通過陸路來完成一些部署。

  海路方面,難不成在廣州弄個京城?不適合。

  益州也不行,別看之後管那裡叫成都,卻一直未成都。

  太遠了,離海遠,路險峻,在那裡沒有緊迫感。

  之後想繼續擴張,陸路越壓著北面越好。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