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620章 收稅之地當用稅(第一更)
  第620章 收稅之地當用稅(第一更)
  “小易,最近在莊子可好?”畢構中午抵達李家莊子。

  李易在宮女和太監的陪同下吃火鍋,鴛鴦鍋。

  畢構一到,宮女和太監起身。

  他們把跟李易吃的大鴛鴦鍋端走,送上來一個小鍋。

  “老畢,早上吃飯沒?”李易打量著畢構詢問。

  “吃了。”畢構坐下。

  “早上吃的是什麽?”李易繼續問。

  “包子,小米粥,你莊子上的蝦油小菜。”畢構如實回答。

  “上午喝水了?喝得多嗎?喝茶了?”李易還有問題。

  “喝了,不多。”畢構回憶了一下。

  可以用水泥來修建小碼頭,方便沒有牲畜的百姓除冬季外的季節用舟運送物資。

  百姓慢慢還,實在出了意外還不上的,延長還款期,減免利息。

  李易給出主意。

  畢構的嘴動了動,低頭歎氣,戶部尚書管錢,又不是自己的錢,別人會惦記,沒錯。

  “你不是說專款專用了麽。”畢構找毛病。

  李易暫時不去對付大戶人家的土地兼並,慢慢來,跑不了。

  “老畢呀,最近沒有大的需要朝廷撥款的戰爭,一百八十萬緡,告訴百姓,京兆府就投入這些。”

  “京兆府有田地的百姓,麻不要種了,都種棉花,戰略需求,免去庸調,由朝廷收購,保持價格。”

  “不,不用。”畢構咬咬牙,從現在開始不吃不喝。

  長安沒糧了,皇帝帶著一大群人去洛陽吃飯。

  “誒?對,比兩個月多,一百八十萬,全大唐開始收稅,一個月還不得比上往年的幾年收入。”

  “老畢,你去書房看書吧。”李易不忍心,大家吃鴛鴦鍋,一個人在那看。

  工盟接了修路和修房子的任務,只要完成工程,錢就花到正地方了。

  “你把項目立出來,別人動不了這筆錢。現在土地還沒化,遇到急事需要錢,你再挪用。”

  還要有一部分資金劃撥出來,給低收入家庭補貼修葺和蓋新的房子。

  他對數據熟悉,派人盯著人家大棚出多少菜,當然知道誰種了。

  他們已經改成了種糧食,今年大棚蔬菜,他們中有一百二十戶參與了。”

  “小易,你猜一個月戶部收了多少稅?”畢構不能吃,他就跟李易聊天。

  畢構負責聽,旁邊的兩個宮女和兩個太監放下筷子,掏本子輪換記李易說的話。

  洛陽有運河,不是非要黃河來支撐運輸。

  畢構說起錢,變得興奮。

  “戶部人員學好了,今年下放到各州府教,把地方收稅的細節完善,後年才能嘗試。”

  畢構考慮一下:“他們要求乾一部分活結算一次錢呢?還怎麽挪?”

  修葺的錢直接撥,蓋新房子的錢,一部分朝廷負責,一部分住戶自己掏。

  其他地方的錢,又沒說專款專用,等寬裕了,再轉給工盟。”

  他懂這個情況,魏知古到河南府查過,因此得罪了姚崇。

  李易對全國一起收稅不急,只要京兆府開始收,錢足夠支撐大唐現在的財政支出。

  李易想說少,又改口,不可能少。

  李易讓畢構花錢,給對方講公平性。

  京兆府再想兼並土地,沒機會了。

  保證在京兆府各河流支流到村子水渠上能行小舟。

  他還總給找活兒乾,百姓不用賣地就能活下去,收入還增加了呢。

  李家莊子通過另一種方式借給別人錢,包括買衣服、看病、買食用油等等。

  自己掏那一部分由朝廷先墊付,住戶按照月來慢慢還,不加利息。

  李易還有辦法應對。

  李易順著思路提到了另一個要觸動別人利益的事情,庸調,取消。

  京兆府百姓承擔起消費來提供稅收,戶部要撥錢。

  李易聳肩,告訴畢構不趕緊把錢找到出路,大家一人一口就給吃了。

  李易把專款專用的挪用操作方法說出來。

  主要是修路,周圍二十個縣通往長安的主乾道還不錯……”

  不然百姓為何要給他立長生牌位?長生牌位又不是看你長得好看就給你立。

  “種田的不用管,種出來的糧食還不是大家都吃,長安冬天黃河一結冰、一枯水,糧食少。”

  “你找工盟,把錢轉給工盟,工盟再把錢轉到其他地方。

  一律改成種棉花,李家莊和六李莊的棉花籽夠用。

  “你先別吃飯,晚上我給你檢查肝功能。”李易露出笑容。

  他說主乾道還要再修一修,不適合修水泥路,太貴。

  這叫專款專用,戴帽子的,你要是不信,用不上兩天,保證有人要動這筆錢。”

  河道和溝渠該清理還是要清理,拓寬小河。

  他去年從河南府回來,之前是整頓河南府的倉庫。

  畢構又吸吸鼻子:“百姓有錢好,買東西多,外來賣東西的便多,我收稅。你說何時全大唐一起收稅?”

  “什麽錢都不應該挪,以前的戶部少挪了?你想建立完善的制度,戶部發行國債,我買。”

  畢構左右看看,很心虛,他壓低聲音:“按照人來算,棉花都是分開了,有大戶人家地多。

  “保證金的錢可以挪?”畢構抓重點。

  “那就是工盟接活有保證金,你挪保證金。錢不夠,我有,我借工盟,增加保證金。”

  百姓不再額外付出勞動時間和上交麻和絹,不種麻和桑樹,不養蠶。

  “明年開始,大棚蔬菜不能十稅一,京兆府的百姓會留出來地,專門種大棚。

  想到京兆府一地收稅,來支持國家財政,李易跟畢構提支出問題。

  “應該有去年戶部財政兩個月多吧。”李易猜測。

  “啊?全給?”畢構心一抽抽。

  刨除大棚的成本錢,百姓賺到手的利潤……還是很可觀的。”

  畢構又吸吸鼻子,咽口水:“每年都安排專門的官員到河南府坐鎮,就怕長安吃不上飯。”

  “你說出來要拿一百八十萬緡修路和修房子。真正修的時候,又不是一起出。

  “京兆府收稅,外來商人拿著收據,朝廷該給的好處要給。

  各縣除了縣城,村落分布,村落到縣城的路要修,達到村村通。

  畢構吸吸鼻子,鴛鴦鍋裡的骨頭湯雞湯的味道和麻辣的味道真香啊。

  於是這個小鍋撤走,李易又坐到大鍋的旁邊。

  李易到現在一口菜都沒吃,光聊天了。

  大棚蔬菜再賣不上高價,上百錢一根的黃瓜不要想。

  李易按照嚴格來要求,不挪,朝廷出國債,這不就行了。

  “國債是什麽東西?”畢構聽到了新名詞。

  “債台高築。”李易給出個成語。

   今天第一更,還有四更。感謝兄弟姐妹們的訂閱、月票、打賞、推薦、收藏。農家鞠躬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