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670章 侵吞國資練高山(第二更)
  第670章 侵吞國資練高山(第二更)
  “讓路嘍~~”‘轟隆轟隆……’李家莊子出去一個車隊。

  前面的人呼喊著別的人和車讓開的話。

  車上裝著一個個鑄鐵的人力粉碎機,用來磨水泥的礦石和熟料。

  之前莊子燒水泥用錘子在大的鐵箱子裡砸,加水,錘子用杠杆原理連接。

  河邊的水力推動,慢慢的就粉碎了。

  支援洛陽的到長安的軌道用水泥需求量大,藍田縣那裡的河流用著粉碎石頭,跟不上進度。

  外來務工者裡的男人被派出去,他們用這種腳踏式的粉碎機,粉碎熟料。

  鑄鐵的東西沉,李家莊子的車上了竹子減震板和鐵的彈簧。

  同時送過的還有大量的防護面具,原來燒水泥只有口罩。

  現在戴有玻璃和炭粉、棉布製作的整個面具,衣服也是連身的。

  優點是不會吸入粉塵得病。

  缺點是現在的時候戴上,兩刻鍾要休息一下,喝水、用井水衝涼。

  外來務工者隻負責加工熟料,生料和燒製過程他們不參與。

  之前他們負責把李易買到的三萬畝土地種上果樹、挖出溝渠、圈圍欄。

  活剛乾完,又有了新的工作,去水泥廠。

  李家莊子的雞扔過去散養,鴨子和大鵝每天都在下水。

  “看,工作永遠不缺,作為一個領頭人,必須時刻想著有什麽活兒能作。”

  李易在和畢構說話,今天畢構帶來了合同和土地文書。

  月末了,明天進七月份。

  李易要買的地二十一萬畝,整數,其實數據差很多。

  算的不是山的面積,是平地面積。

  十多公裡乘十多公裡的總和區域,山在上面立著,總面積要比這個大。

  五百錢一畝就給賣了,相當於李易花十萬五千緡,買下將近二百萬畝的地。

  那都是山,能按照平地面積算麽?能!

  “知道,知道小易你厲害,錢你還有嗎?沒有可以分期,無利息。你快些個改成梯田。”

  畢構和宰相們商量的結果,山放在那裡放著又沒什麽用。

  想改成梯田,花銷才是大頭,給李易省錢用來變梯田。

  二百萬畝的地,只要能出來一百萬畝的田,每年可以種出多少糧食啊。

  交租子是一部分,剩下的糧,李易還不是要賣到京兆府,他自己留著吃不完。

  李易笑著點頭:“咱們是典型的官商勾結,侵吞大唐土地資源。”

  “錯,這叫官官勾結,你是官,只要你種出來糧,補充糧食不足,再買地,還是這個價錢賣你。”

  畢構不承認官商勾結,不好聽。

  他更沒有要保護資源資源的心思,隻惦記多糧食吃。

  李易嚴肅了:“放心,我所付出的絕對比我收獲的大,十萬五千緡,有現錢,再多兩倍也有。”

  李易有錢,目前莊子裡能動用的資金超過三十萬緡。

  這還是不停往外扔錢後的結余,不是隨便印的錢。

  莊子主要收入來源是買的花製作的花露水、大量收購油脂製作的肥皂和香皂。

  甘油買的人少了,等冬天才能增加。

  賣麵粉、方便麵的收入穩定,不是很多。

  賣的茶葉之前放出太多了,眼下大家夠喝一陣子。

  煤油燈與暖水瓶,京兆府相對飽和,一般是等有商人過來買幾十個、上百個那樣的情況。

  至於熬油剩下的大量油渣,莊戶們早吃膩味了,會放在免費的湯裡給人喝。

  陸續回來的錢是幫別人支付購買衣服、買其他東西、租賃手搖磨面機的錢。

  兩萬來匹牛馬的租借沒幾個錢,幫京兆府經濟發展了。

  畢構都算不出來李家莊子的收入與支出,他還擔心,問:“養俘虜的錢可夠?”

  “夠,俘虜去幹活,我不供飯。”李易一副我省了的樣子說。

  “唉!他們很能吃。”畢構難過了,俘虜免費工作,他出的飯錢。

  “他們同樣乾活有力氣。”李易不服氣,戰爭中的俘虜,身強體壯。

  “既然你有錢,我回去時帶著,要給華州和同州各五千緡,戶部賣地只能拿到九萬五千緡。”

  畢構說起九萬五千緡的時候,給李易一種他已經看不上眼的感覺。

  九千五百多萬錢啊,去年全大唐收入將近四天的量。

  李易笑了:“老畢,從二月到七月,戶部收稅賺了不少錢?”

  “不是很多,到處都要花錢,我這個戶部尚書,不容易。”畢構要哭的樣子。

  “那是多少?”李易追問。

  “二百九十多萬,怎麽滴?”畢構瞪眼。

  “緡是吧?二月到四月,還有大棚蔬菜稅收支撐,四月之後,黃河可以運輸了商人們湧入。”

  李易知道錢是怎麽來的。

  他還知道等過些日子南方的糧食收了,開始轉運的時候,冬季前又有一個爆發期。

  然後冬季大棚蔬菜價格低了,數量增加了,還是可以收很多稅。

  包括京兆府重新測量土地額外給的,今年的稅,可以比上今年的全年租調收入。

  “現在朝中不怕打仗,有錢。”畢構露出笑容。

  一百八十萬緡花出去,算是投資,修水網、村村通的陸路、給百姓蓋房子。

  得到了名聲,更有實際好處。

  明年春天河一開化,效果就看到了。

  “好啊,但能不打,還是不要打,以防守為主,連年打,把那邊的折衝府兵都打沒了。”

  李易又擔憂李隆基想主動出兵去打吐蕃。

  吐蕃現在的地方打還行,越往裡海拔越高,戰士喘不上來氣。

  他又不能可能無限制地提供氧氣,一人戴個氧氣瓶去打?

  “你不打他們,他們也會打過來,先下手為強。”畢構現在支持戰爭了,因為有錢。

  “咱們附近太白山不錯,不如選要去打吐蕃的軍隊,攀登太白山拉練,至少那也有三千多米的海拔。”

  李易在考慮如何練兵,如果能適應太白山峰頂的高度,並且作劇烈運動,穩定了,打吐蕃勝利的概率便大。

  眼下打吐蕃的時候,從大唐其他地方調的兵明顯受氣候影響。

  最能打的是當地的兵,他們適應。

  比如松州,最高的地方岷山五千五百多米的海拔,松州城海拔兩千八百多米。

  他們就能主動打進吐蕃,而羽林飛騎,屬於專門練的強兵。

  如此才行動成功,抓了吐蕃不少人,正在那裡談判,換大唐被抓的百姓回來。

  畢構不出聲了,在那裡考慮情況。

  “有道理呀,練兵,在太白山練兵,冬天的太白山很冷,和吐蕃那裡一樣。”

  畢構露出驚喜的神色。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