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645章 人員缺少活卻多(第四更)
  第645章 人員缺少活卻多(第四更)
  原因幾個人都知道,吐蕃去圍松州,本來打不過還能跑。

  結果三千羽林飛騎帶著東西跑到松州,作好了準備。

  吐蕃一仗打完,大隊人馬死的死、被俘的被俘。

  轉過頭羽林飛騎配合著松州兵主動出擊,吐蕃又吃了大虧。

  他們被抓了那麽多的人,上哪再弄出來二百人當人質?
  事情一拖再拖,雙方都不提了。

  顯然那邊吐蕃在跟松州商量交換人員的事情。

  “最近從京兆府周圍各地趕來許多人乾活,他們那邊收了麥子的田用水泡上了。”

  姚崇看到了一些小旗幟,上面寫著某某縣。

  相當於一個縣組織起來隊伍跑到京兆府幫忙建水網。

  “割麥子的速度快了,脫粒的速度也快了,百姓們閑暇的時間多,出來找活做,正是李易當初所考慮的。”

  盧懷慎看著一群群的人在那裡流著汗水挖溝,提起李易。

  百姓的麥子收完,想立即種其他的作物,只能翻地,把麥子的根翻出去。

  不然的話,要用水泡,給泡爛了,再翻地,麥子的根就當肥料了。

  這個時候不能立即種。

  佔城稻五十多天可以成熟,一年為什麽種不了六次?正是根的問題。

  “按照人數和工程的進度,今年秋天的時候,水網會建起來,明年才是大用。”

  姚崇不想提李易,一聽到李易兩個字,馬上擔心李易要搞出大事兒。

  李易在李家莊子呢,給患者透視,觀看胸腔。

  “行了,你這個情況沒問題,可以正常乾活,暫時不要乾大的力氣活。”

  李易對著患者說,患者沒被綁著,旁邊有羽林飛騎的人看守。

  “你們家裡人的情況我已經告訴給之前出發去吐蕃買賣的余掌櫃的了,他們會想辦法聯系上你們的家人,找機會跟過來。”

  李易又對患者說起另外的事情。

  他們私自刺殺,失敗了,連累吐蕃賠了錢,回去不會有好結果。

  李易也不殺他們,要把他們的家人帶來,然後他們以後住在大唐吧。

  現在他們在挖溝,這個人幫著打個飯菜什麽的。

  若是不把家人帶來,也無所謂。

  反正他們的家人就要變成別人的,吐蕃可不是大唐,有許多奴隸,其本身的制度就是奴隸製。

  大唐有奴隸,不過是封建制。

  奴隸的存在是遺留問題,雖說歷史上之後的朝代也有奴隸。

  “你答應我們了,我們給你乾活,我們的家人過來,你要教他們,不準把他們變成奴隸。”

  患者心中有過抉擇。

  李易承諾不會傷害他們的家人,雙方不熟悉,可以慢慢熟悉。

  俘虜們覺得李易說的話還是可信的,至少契丹的俘虜日子過得很好。

  而西南蠻俘虜,吃的差了一點,卻不挨打,李易更是一個不殺。

  還有什麽積分,乾好了說是可以不當奴隸。

  “下去工作,不要偷懶,同樣人數乾活的進度比別人慢,就是偷懶。”

  李易揮了揮手,羽林飛騎帶患者離開。

  “還有一個多月,不急,再等等。”李易收拾一番,嘟囔著去抄書。

  晚上的時候,李隆基一家又過來。

  小家夥能跑了,就是總摔。

  “易弟,陛下說有今年吏部選的許多縣令,本身能力不行。”

  李隆基跟李易聊起了吏部的問題。

  “差不多吧,之前有的縣令是買的官,並不是考科舉考上的人。”

  李易知道有許多官員走門路了什麽的,先買個外九流的官。

  一般沒人去仔細查外九流的官,在外九流升官的時候,繼續花錢。

  買著買著給自己買成了內九流的官,再買。

  買到縣令的位置,當上縣令,縣中的事情不需要縣令管,有吏員。

  “可有應對之法?”李隆基懊惱。

  官員考核環節方面出了問題,有的官員不行,居然被評了個上等。

  都這樣乾,大唐會完的。

  “那不是有皇家第一巡查團麽,吏部查查官,叫他們查吏部。說起來,鍾紹京的字典,不曉得編纂到哪一步了。”

  李易說到巡查團時,想起了自己的字典。

  框架已經給鍾紹京了,過去很長時間,怎麽還沒編完?

  “字典的拚音標注費勁,鍾紹京找的人專門學,由於許多字讀音多、字義也多,確實不好弄。”

  李隆基為鍾紹京說了一句話,鍾紹京很努力了。

  編字典,編好了會留下名字,而且字體還是他的字體。

  別說鍾紹京還有點能力,即便是個大貪官,也不會在字典上出問題。

  對官員來說,能夠修史,是個美差。

  一般參與了修史的官員,都能得到陛下賞識,然後當大官。

  “他可以先拿出來一本簡單的,百姓用來看,正好金仙公主願意印書,扔給金仙公主印,我莊子沒時間。”

  李易覺得不用上來出一個完善的大字典。

  小的那種,簡單介紹一下,非要百姓人手一部辭海?
  李隆基露出恍然之色,對,百姓有一個小的字典夠用。

  “如此想辦法催催他。”李隆基點頭。

  “三哥,另外從長安到洛陽的軌道路,該修了,藍田縣的水泥廠過兩天能夠大量燒水泥。”

  李易始終沒忘水泥路軌的問題。

  “京兆府及周圍的空閑人手,全跑過來挖水網、修各縣的路、各村的路、村裡百姓的房子。”

  李隆基發愁了,以前是沒錢,百姓乾活也不積極。

  如今朝廷有錢,給的多,是曾經的三倍。

  百姓紛紛跑過來,準備乾到地裡應該再種一茬什麽作物的時候再回去。

  “讓洛陽從那頭先修,這邊的水泥運過去,洛陽人多。”

  李易指指東邊的方向,洛陽在那。

  “好。”李隆基再次答應。

  第二天的時候,一道修路的旨意下去,快馬送到河南府洛陽。

  一說三倍工錢,洛陽四處找活乾的百姓們果然不抓螞蚱了,全要求參與修路。

  時間又一晃,五月到來,天氣炎熱,太行山以東的地區降水很少。

  螞蚱飛來飛去,卻形成不了規模,雞鴨先成規模了。

  百姓們紛紛壓井澆地,明明乾旱,地裡卻總是濕潤的。

  “諸卿,今年的收成有了。”李隆基看過那邊各州府送上來的奏報,笑著與姚崇等人說。

  “恭喜陛下。”姚崇三個同時出聲。

  “好,都高興,主要是水井好用。”李隆基頷首。

  接著話鋒突然一轉:“新授縣令入朝謝恩還有幾天?”

  “明天就是。”姚崇不明白話題怎麽轉到這事情上。

  “好,明天好,在含元殿。”李隆基笑容不改。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