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443章 報紙行業誰支邊(第二更)
  第443章 報紙行業誰支邊(第二更)
  灞水的碼頭熱鬧起來,從長安各處地方趕來的人在買韭菜花。

  從登州來的韭菜花便宜,報紙上都說了。

  百姓們納悶,那裡怎那麽多韭菜花?比自己用韭菜花和鹽製作的還便宜。

  連另外縣中的醬菜鋪子都帶著大桶跑過來買,算是進貨,不自己做。

  “果然開始打廣告了。”姚崇拿著今天的報紙,看那一條廣告。

  盧懷慎心情很好:“不然總搭錢,李家莊子再有錢也不夠搭,李家莊子可不能倒。”

  “看這裡,用文字教拚音,六十三個字母組合,為何不選出來六十三個字?”

  張說看到了報紙上在教漢語拚音,覺得那些個字母學著費勁。

  “管他是什麽能用即可,記帳時候也有另外的字,估計李易熟悉此字母。”姚崇說一句。

  “是讓識字的人先學,再教給不識字的人。

  總是有人願意教,如此往後的報紙上估計會帶著注音。

  只要把拚音學會,百姓便能在讀報紙的時候學會更多的字。

  好算計,報紙價錢低,百姓買了學。

  報紙打廣告,用廣告費來補上印報紙賠的錢。”

  盧懷慎分析著,並且繼續想。

  張說抖了抖報紙:“等百姓大多數識字,往後誰再想造謠,可就難了。”

  “報紙,是一把刀。”姚崇總結。

  之前他們就想到在報紙上寫什麽事情,傳播得快。

  如今看還能教識字,買報紙的人就更多,而且報紙隻印一面,另一面能夠用來寫字。

  “老夫想不通的是,報紙一張上能寫的字有數,買的人多,廣告費能賺回來賠進去的錢?”

  盧懷慎一時間鑽牛角尖了,仍舊擔憂李易賠錢。

  張說笑兩聲:“可以一份報紙兩張、三張,張張打廣告。

  造紙的技術在提高,藍田縣有石頭能夠用來造紙。

  待開采多了,紙張成本下降,廣告數量增加,不但不賠錢,還能賺錢。”

  “正是,隻不曉得京兆府外怎般施為。他那東西宋王說了,用銅製,一套下來需大量的銅。”

  姚崇此刻不想找李易的毛病,他覺得報紙好用,可以告訴百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

  三個人為李易操心的時候,李家莊子的工坊正在用油滾子蘸了油在寫了字的蠟紙上印刷。

  蠟不是石蠟,這邊沒有那麽多的石油,露天就能挖的那種石油。

  李易想要用土法煉油都做不到,土法煉油,石蠟油是副產品,按照不同溫度蒸餾石油後產生的。

  現在使用的蠟是蟲子的蠟,叫白蠟蟲。

  把白蠟蟲放到白蠟杆樹上,蟲子會在上面生長,分泌出來蟲白蠟。

  蟲白蠟有許多用途,包括當藥用。

  把蠟和紙在一起處理,製作出蠟紙,用金屬筆寫了字後,字的地方就沒有了蠟。

  蘸了油墨的輥子在上面一滾,墨透過去印在紙上。

  優點是方便,缺點是操作不熟練的話,印一印那張蠟紙就壞了。

  李易站在旁邊看工匠操作:“需要找人專門練習寫蠟紙字,毛筆的習慣得改。”

  李易眼下愁人手,把什麽人派到各個地方?在那裡了解當地情況。

  能傳遞消息,同時接到固定內容的信息製作報紙。

  晚上吃飯的時候,李易與李隆基、李成器提起。

  “要安排放心的人出去,外來務工者中的一部分過去送報紙,他們無法完成那個工作。”

  李隆基沉思,他當然知道報紙是喉舌,報紙上寫的字,就是向其他人說的話。

  朝廷掌握著,專門說好的,百姓就擁護。

  用來打破各地有勢力的家族壟斷最方便。

  百姓天天看報,習慣了相信報紙上的內容。

  另外派出去的人在當地官員隱瞞什麽事情不報的情況下,通過報紙的渠道把消息發回來。

  人手必須要好,誰願意從長安離開過去?

  “易弟,派過去的人是否會被收買?”李成器突然想到個情況。

  “輪換,派人到那裡,在當地找讀書人寫文章。

  只有咱們這邊的重要內容送到那邊時才在頭版最顯眼的位置印咱們的。

  讀書人寫文章,給潤筆費,不管是有錢的還是窮書生。

  派去的人負責挑選哪些內容可以印在報紙上。

  造謠的不行,諷刺朝廷的不行,煽動的不行,誣蔑別人的不行。”

  “此事需讓陛下知曉,從而安排。”李隆基決定去找宰相們商議。

  李易這邊沒有人手,他莊子的莊戶不能跑去大唐各地。

  “那三哥就帶著一套印刷的東西送。”李易點頭。

  他放手其他地方,只要有廣告費拿回來就行,說好的跟驛站合作,有錢一起賺。

  不然的話,他安排的人萬一瞎寫,印出去了出事兒算誰的?
  事情商議好,李隆基早上去上班的時候帶著東西。

  事情說差不多了,拿出來給大家看。

  太監操作,用油輥子在上面滾動一下,揭開,紙上出了字。

  拿下這張紙,把網蓋上去再滾,又一張印出來。

  姚崇幾個人繼續傻眼。

  “哎呀,好東西,有此物,還雕什麽板?寫上去,一天能印出來許多。”

  張說拿過一張紙看,這種印出來的東西不如活字印刷,而且紙的邊緣會不小心沾到油墨。

  可是快呀,朝堂上再發行文時,何必抄那麽多份,寫一個,唰唰唰印一堆。

  “原來李易是要在地方拿此物印刷報紙。陛下照著做,然後朝堂上放幾套。”

  盧懷慎提要求,油墨似乎不需要李家莊子的那種,雕版印刷的足矣。

  紙的話,不知道換成以前的紙好不好用,若還用……還是從李家莊子買吧。

  李家莊子的紙比別的紙便宜,以後價格更低。

  “李易與朕說起地方人手問題……”

  李隆基開始說正事,從哪找人,先要練習書寫。

  “陛下,一次可派出三個人手,互相監督。

  每一個縣派一批人,三個月或半年一輪換。

  有等著排官的人,讓他們先去,我們考評,好的話給官職。

  若不願意去,繼續等著排官吧,有許多找門路乾謁的人。”

  姚崇提議,他不喜歡那些以詩賦當敲門磚找官的人。

  他更願意看時務策,就當前大唐情況,寫一篇,寫得好,可以給官。

  這就繞開了科舉,有的人確實不錯。

  “陛下,消息傳遞走哪個路?”張說想到路途遠的問題。

  “官驛,報紙廣告賺到的純利潤,拿出來補貼給官驛,每年官驛撥多少錢,報紙補多少。”

  李隆基輕飄飄地說出一句再次讓眾臣目瞪口呆的話。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