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帶著系統來大唐》第528章 西南捷報話山南(為盟主懶得不想起
  第528章 西南捷報話山南(為盟主懶得不想起名加更45)

  “三弟,西南急報。”李易嘗試著喂寶寶蔬菜混合著肉,放一點點糖的‘泥’的時候,李成器跑來了。

  小家夥張著嘴流口水等著呢,突然被打擾,扭頭看過去,大眼睛中有著疑惑的神色。

  不到兩息,他又轉過頭,繼續等著喂。

  李成器看到寶寶,給一個大大笑臉,寶寶沒搭理他。

  他對李隆基和李易說:“三弟、易弟,西南那裡傳來消息,兩撥快報一起到,第一批路上遇到降雨,耽擱了。”

  “兄長,說什麽了?”李隆基坐直身體。

  “打贏了,連續打贏西南蠻諸部敵軍,蜀地鹽商極力配合,調運糧草無數,以供軍需。

  右驍衛將軍李玄道駐兵不前,轉而幫助當地事生產。

  同時打獵、捕魚、采蘑菇、抓大熊貓,易弟說叫大熊貓,就是食鐵獸。

  西南蠻一眾外出爭戰,後勤補給艱難,耗不過我大唐軍隊,頻頻尋機出擊。

  每有出擊,必被熱氣球提前發覺,李玄道從容布置,羽林飛騎多在開闊地遊騎奔射。

  我方死傷甚微,西南蠻已折兵兩萬余,其中被俘者七千余。”

  李成器說著右驍衛將軍李玄道送來的戰報上的內容,眉飛色舞的。

  打仗嘛,必然是自己一方死的人越少越好。

  “叔叔,為什麽叫食鐵獸?”王皇后聽了,高興之余有所好奇。

  “也可以叫食陶獸,蜀地現在那裡一大片區域都有大熊貓。

  咱們都知道,戰馬需要喂鹽,不然馬長得不夠好。

  大熊貓也想吃鹽,有時進別人家,對方家中有鐵鍋,鍋裡總做吃的,就有一點鹽。

  陶鍋一樣有鹽,大熊貓想吃,就去舔,那是熊,有力氣,就把鐵鍋或陶鍋給弄壞了。

  別人遠遠地看著,認為大熊貓吃鐵,所以叫食鐵獸。”

  李易給科普,大熊貓不吃鐵,是舔那點鹽。

  養牲畜都要喂鹽,何況是好不容易找到鹽的大熊貓。

  “那食鐵獸吃人嗎?”王皇后還有問題。

  “活的不吃,大熊貓膽子小,一般是覺得你是敵人,咬你,咬死了之後,會離開。

  等你確實死透了,大熊貓再回來吃,喂它們新鮮的肉,它們不怎麽愛吃,你給製作熟了,它們吃得很痛快。”

  “易弟,西南戰事,你有良方?”李隆基才不管什麽大熊貓呢,他關心戰爭。

  “那裡只要獵到的野物多,把皮毛和一些個鞭啊弄幹了帶回來,其實是賺錢的。

  最賺錢的其實是俘虜,我都預訂了,回來賣給我,我出錢。

  找別人乾活,除了供一頓飯,還要給工錢。

  用俘虜不給工錢,這不就是省了麽,尤其是打仗時候的俘虜,體格好,有了力氣。”

  李易跟著說戰爭的事情,他要求的對方盡量別死人,蜀地鹽商配合。

  回頭他給結算,再用俘虜免工資工作。

  “叔叔你花多少錢買俘虜?”王皇后又要歪樓。

  “五萬錢,大熊貓比較貴,我就是想養,一萬緡一隻,要活的。”李易說出價格。

  現在的五萬錢,比他那時的五萬元購買力高一點,沒法具體衡量,拿糧食價格都不行。

  糧食價格變動太大了,他剛來的時候和現在的糧價,差了將近六倍。

  就算是五萬錢抵他那時的十萬元,一個隻提供夥食和簡陋住宿的員工,買過來,兩年就回本。

  李易甚至可以給肉進行激勵,哪怕三年回本呢,值。

  “易弟你是在以錢換命啊。”李隆基明白了。

  自己的易弟各種掏錢,目的是讓李玄道穩住,別著急進攻,拖也拖死西南蠻了。

  又不是我大唐主動去打你西南蠻的地方,我就等著你過來。

  我五萬將士,後勤充足,你進攻方跟我耗補給?
  沒有易弟的支撐,李玄道不敢耗,朝堂上定然有人指責他萎縮不前,徒耗錢糧。

  現在不用戶部出錢,蜀地鹽商源源不斷給送東西。

  五萬將士的輜重,易弟一個人擔了。

  若大唐的商人一人拿出來半成錢財,我大唐就可以橫趟突厥和吐蕃。

  “收商稅,必須收商稅。”李隆基把心中所想給說了出來。

  他再一次感受到了資本的力量,一個人啊,可以左右一場戰局的己方死傷。

  而這個人,剛剛處理完大唐本土一個縣的災害情況。

  他對待自己一方將士和百姓是那麽的充滿了柔情,想盡辦法平衡投入與產出。

  轉頭對待敵人和貪官,又是走向了極端,說彈劾就彈劾。

  “易弟,你覺得三個宰相要不要彈劾一下?”李隆基想到了李易行賄的事情,好糾結。

  “不能,他們確實有能力,三哥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一邊疾惡如仇,一邊又行賄。

  我彈劾官員,不是為自己,我為了百姓。

  我行賄,更不是為自己,我沒求他們辦什麽事兒,我不需要通過他們來賺錢。

  彈劾官員,是官員確實讓我生氣,行賄宰相和尚書,是為了養廉。”

  李易坦然,行賄對不對?從法理上來講,保證不對。

  彈劾對不對?從法理上來講,沒問題。

  散官一樣有資格上書,而且大唐不少已經辭職的官員,還留著散官的官職,遇到事情也上宰相書。

  比如說解琬,都申請退休了,退休的時候是金紫光祿大夫,文散官。

  遇到情況了,問他,他立即就給出建議,然後又‘返聘’回來。

  自己的文散官也是一樣,我掛著名,我就能彈劾。

  “那若是當時姚崇在華州,跟著一起喝酒,喝醉了也沒管上鄭縣事呢?”

  李成器問出一個他認為不好回答的問題。

  “彈劾,誰在那裡彈劾誰,陛下在,我也彈劾,讓陛下下罪己詔。”

  李易果斷地回答,同時看向李隆基:“三哥,若是那般,你能想辦法保住我不?”

  “保,我豁出命也保你。”李隆基同樣乾脆。

  “叔叔,那些人都要流放到嶽州去了,日子不好過。”王皇后覺得太嚴肅了,轉移話題。

  “嫂嫂,說實話,那個地方是一個好位置,官員不會利用,才會使得那裡變成了流放之地。

  那裡水資源豐富、漁業也適合,水運交通便利。

  把整個山南道給我,我五年時間,能支撐起半個大唐的糧草消耗。”

  李易絲毫不謙虛,一個山南道,轄長江流域四個省的地方。

  只要允許他招兵,他五年時間,就能把當地給擺弄明白了。

  百姓還高興的那種,至於官員,聽話的當然也高興,不聽話的,就是暴斃而亡什麽的。

   今天六更完畢,感謝兄弟姐妹們的訂閱、月票、打賞、推薦、收藏。明天農家繼續努力,鞠躬!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