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巔峰召喚》第2558章 白起趁火打劫,冒頓忍痛割地
  第2558章 白起趁火打劫,冒頓忍痛割地

  第2554章:白起趁火打劫,冒頓忍痛割地

  中行說是特殊百召太監職業出世的隱藏人物之一,植入的身份是漢室太監,作為漢匈和親的隨員來到草原。

  後秦溫任雁門郡守,重建雁門關,並且數次大敗匈奴,漢匈關系徹底破裂,所有漢人都遭到遷怒,淪為奴隸,其中自然也包括中行說。

  中行說在草原當了十幾年的奴隸,經歷了於夫羅、鐵木真、拖雷、忽必烈四個時代,最終靠著馬喂養的好而成為了一名馬奴,又幸運的接觸到冒頓,這才有了擺脫奴隸之身的機會。

  當時正值元蒙第一次內鬥,冒頓被逼得不得不主動出擊,卻被慕容恪和忽必烈聯手擊敗,損失了不少兵力,正發愁至極,身為馬奴的中行說卻用一句話點醒了他。

  “大秦皇帝嬴昊,定不希望大元消除內患,大王何不求助於大秦。”

  冒頓細細揣摩後,覺得很有道理,見中行說一介馬奴隸,又是太監之身,竟能有如此見識,於是命其在自己身邊擔任幕僚。

  中行說的謀略只能算二流,不過大局觀卻非常好,而且精通算數,長於內政,而冒頓身邊最缺的就是這種人才,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冒頓的中用,並在之後內戰中也幫了冒頓不少。

  可惜的是,忽必烈不但手段更高明,麾下的人才數量也更多。

  忽必烈不但有窩闊台、哲別、伯顏、蒙哥、阿裡不哥等元蒙老臣的支持,還有慕容恪、慕容白曜、元欣、侯莫陳崇等鮮卑一系的支持,以及耶律楚材(投元)、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等羌族一系的支持。

  除此之外,忽必烈麾下還有不少叛漢叛秦的漢人,比如:史秉直(青銅百召宋元時期隱藏人物)、汪世顯、張柔、嚴忠濟。

  而這四人也被並稱為元朝漢人四大世侯;
  大秦針對境內的漢奸共進行國兩次清算,第一次是在第二次河套之戰前後,而第二次則是在一統河北之後。

  這兩次清算漢奸,都殺的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大量跟元清有過勾結,向草原輸送資源的漢奸家族,全都被大秦直接滅族。

  可就算如此,也依舊有不少世家中人,或許提前得知消息,或是在外經商僥幸逃過一劫。

  這些人大多都逃入草原,或是避禍,或是投靠了元蒙,其中少部分有眼光的投靠了忽必烈,而大部分目光短淺的則投靠了冒頓,畢竟那時冒頓的勢力最強。

  可讓這些人怎麽都沒想到,勢弱的忽必烈竟然逆風翻盤了,所以這些人中的大多數人,也都戰死在了兩次元蒙內戰之中。

  忽必烈麾下可謂人才濟濟,反觀冒頓,只有老上、軍臣、伊稚斜、呼韓邪等攣鞮氏的支持,以及劉整、孫顏瑜、李齊、陳友定、劉伯林等漢人的支持。

  雙方的人才陣容差距太大,哪怕有投滿、中行說等人的支持,冒頓也依舊不是忽必烈的對手。

  所以,元蒙的兩次內戰,冒頓全部都輸了,一點點的輸光了本錢。

  若不是大秦介入的話,冒頓連第二次內戰都扛不過去,就更別說是如今實力差距更加懸殊的第三次內戰了。

  聽到冒頓的問話後,中行說黯然的搖了搖頭,說道:“白起同意出兵支援,但不願意白白出兵,他開出了一個條件。”

  冒頓聽聞,想也不想,直接道:“只要白起出兵,無論什麽條件,本王都答應他。”

  冒頓能說出這番話,由此也足可見,他此時心中的焦急。

  冒頓謀殺拖雷一事,早就已經暴露,他和忽必烈之間有著殺父之仇。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忽必烈質秦數年,回國繼位,又忍辱負重,認賊作父,通過兩次內戰,好不容易取得了絕對的優勢。

  就算冒頓認輸交出兵權,忽必烈也絕對不會放過他,雙方之間已經不死不休,唯有勝利的一方才能活下去。

  冒頓自然不想死,那就只有讓忽必烈去死,為此他將不惜一切代價。

  “白起所提出的條件是割讓盛樂城。”中行說苦笑道。

  “什麽?”

  冒頓一聽立馬急了,一臉憤怒的說道:“白起這是在趁火打劫,萬一本王堅持不住,他就不怕嬴昊治他抗旨不尊之罪嗎?”

  盛樂城可是除龍城之外,元蒙國內人口最多,也最富裕的城市。

  盛樂城所處的歸綏草原,臨近大秦的幽並二州。

  秦元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有近五城都是在盛樂城進行交易。

  也正式因為如此盛樂城才能在短期內變得如此繁榮。

  若是讓出了盛樂城,冒頓的實力將被削弱一半,所以他自然不願意割讓了。

  至於冒頓所說的治罪?則是因為大秦朝廷並未向冒頓提條件,割讓盛樂城是白起自己提出來的條件。

  白起自被調到幽州,負責幽並河三州軍務之後,就在準備出兵草原一事。

  白起在幽並河三州,各自征召了兩萬鐵騎,總共計三十各營六萬騎兵,準備兵分三路殺入草原,馳援冒頓。

  幽州騎兵兩萬,主將為幽州大都督嶽飛,麾下將領有:高寵、雄闊海、太史慈、牛皋、嶽鍾琪、李凌、韋睿、周亞夫……

  並州騎兵兩萬,主將為並州大都督張遼,麾下將領有:呂布、徐晃、張郃、高順、於禁、楊延定、楊延嗣、施龍、張定邊……

  河州騎兵兩萬,主將為你河州大都督霍冰,麾下將領有:薑松、秦武、衛青、羅成、定彥平、蘇憲、程咬金、秦彝、蕭衍……

  三路大軍的主將統帥都達到了100,並且軍中各配備了一員超神將,一員戰神,多位神將,以及多位統帥90以上的名將。

  這樣的將帥陣容簡直堪稱華麗,若是兵力不只限於六萬,而是能達到三十萬,或是二十萬鐵騎的話,說不定都能直接平推了整個元蒙。

  可惜的是,大秦舉國也沒有二十萬鐵騎,而在一統天下之前,也不可能拿出三十萬大軍對付元蒙。

  白起將三路大軍安排的井井有條,至於他自己嘛,身為大將軍,已經升無可升,就不和後輩們爭功了,所以他依舊坐鎮幽州,遙控指揮全局。

  冒頓見白起一直在調兵也就放下心來,可當大軍都已經調遣完畢之後,白起卻遲遲不肯下令出兵。

  冒頓等急了,於是就派中行說去詢問,沒想到白起竟趁火打劫,要他割讓盛樂城,這讓冒頓異常憤怒和驚恐。

  怒的是白起不遵守約定,驚的則是怕大秦不派援軍,到時自己的末路也就要到了。

  聽到冒頓此言,中行說苦笑不已,一臉苦澀道:“主公,白起他就是趁火打劫,而且他有恃無恐啊。

  以白起對大秦的功勞,就算他真的抗旨不尊,能受到的責罰,最多也只是降職罰薪。

  傳言白起一直擔心自己功高蓋主,他恐怕還巴不得自己因此被降職。

  可我軍若等不來援軍的話,則只有覆滅一條路可走。

  況且咱們也不知道,白起提出割讓盛樂城,究竟是白起自己的主意,還是大秦朝廷的主意。

  若是前者,反而是件好事,若是後者的話……”

  剩下的話中行說沒有說,但冒頓已經聽出了他的意思。

  若是後者的話,則表示大秦將正式插手草原,相對而言反倒是前者更好。

  一念至此,冒頓的臉色變得慘白,心中充滿了無力感。

  此時的他心中充滿了後悔,當初忽必烈才歸國,立足未穩之時,他就應該直接起兵除掉忽必烈,而不是隱忍不發,等待時機。

  結果起兵的時機沒等到,反而忍的忽必烈的權勢越來越強,而政治上的落敗也造成了冒頓軍事上的失敗。

  見冒頓一副頹廢的模樣,中行說猶豫了一番後,開口道:“白起的要求雖然過分,不過他也承諾,若是攻下元蒙其他城池的話,可以轉讓給我軍作為補償。”

  白起的這個承諾,說了就和沒說一樣,畢竟秦軍就算出兵草原,所出動的也是騎兵,能不能攻下城池還另說呢,就更別說是攻下之後再讓出來了。

  沉默許久後,冒頓咬牙道:“白起既然要盛樂城,那本王就給他,只要能打敗忽必烈,任何代價都是值得的。”

  聽到此言,中行說不由一呆,隨即苦笑道:“主公英明。”

  ——————————

  幽州,北平郡,北平城。

  北平郡就是廣陽郡,治所薊縣被立為北漢國都,並被劉徹改名為燕京。

  北平本來,薊縣並被劉徹改名為燕京,而

  北漢被大秦滅亡之後,嬴昊將廣陽郡五縣,和漁陽郡西部西部四縣,以及新建的天津港,共計示意城之地合並為一郡,並取名為北平郡,並將治所薊縣改名成了北平城。

  至於原漁陽郡東部五縣,則和右北平郡四縣合並,依舊稱之為漁陽郡。

  自此,廣陽郡和右北平郡這兩個名稱,徹底消失在了幽州的版圖中,取而代之的而是北平郡。

  北平城有劉徹苦心經營的基礎,再加上天津港的興建,冀青二州的資源都能輕易運輸過來,再加上有衛鞅這位政治104的刺史在,北平城的發展速度就是想慢都難。

  如今的北平城,發展勢頭極為迅速,已經成了河北第二大城,大有追上河北第一大城鄴城的架勢。

  除了北平城之外,幽州其他地區的發展速度也非常快,這讓冀州刺史諸葛亮感受到了壓力。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幽州的特殊位置,注定會冀青兩州的資源向幽州傾斜。

  諸葛亮只能夠嚴抓內政,保證官場清廉,同時開辟冀州的其它產業,保證冀州的發展勢頭不比幽州慢。

  由於冀州的底蘊,本來就比幽州要雄厚,治理起來也相對比較容易,諸葛亮想做到這點也不算太難。

  所以,就算幽州發展勢頭良好,可想要徹底追上冀州,恐怕也還是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行。

  此時,幽州刺史府內。

  大秦國的大將軍白起,幽州刺史公孫鞅,幽州大都督嶽飛,以及高寵、雄闊海、太史慈等將齊聚一堂,正在討論冒頓會不會割讓盛樂城。

  “依本都督來看,冒頓肯定不會割讓盛樂城。”嶽飛篤定道。

  “哦?這是為何?”白起面無表情的反問道。

  “盛樂城被冒頓苦心經營多年,如今擁有人口十五萬,並且囤積了大量的物資,無論怎麽看他也舍不得割讓的。”

  嶽飛一臉自信的說道,而對於這個說法,高寵、雄闊海等部分將領也都表示認同。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