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巔峰召喚》第2241章 忍辱求和,割地賠款
  第2241章 忍辱求和,割地賠款

  第2237章:忍辱求和,割地賠款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李世民也知道唐國現在的處境很艱難,可身處於局內的他,顯然沒有局外的薑尚看的透徹。

  在薑尚的提醒下,李世民當跳出大局之外,再來看秦唐關中之爭,卻看到一片完全不同的風景……唐國真的危在旦夕了。

  才看信箋的開頭,李世民還覺得薑尚有些危言聳聽,畢竟唐國如今的處境雖艱難,但底蘊依舊雄厚,而且擁有本土優勢,完全能夠支撐三十萬大軍打上一年。

  秦軍連翻大戰,片刻不得停歇,如今又還能支撐多久?
  最多不過兩個月罷了。

  嬴昊稱帝之前,秦軍定會停戰,休養生息,消化戰果,恢復國力。

  所以,唐國只要撐過這段時間,亡國之危自然也就化解了。

  李世民原來就是這麽想的,可當看完薑尚的信箋後,他的後背已經完全被冷汗浸透,臉上滿是驚恐和驚駭之色,顯然意識到自己想的太簡單了。

  他遠低估了當前局勢的危險程度,而且無形中已經中了李靖的算計。

  沒錯,秦軍的持續作戰能力是不強,但有李靖控局,張遼、霍冰、衛青等多名將聯手,在加上二十多萬精銳秦軍,兩個月的時間能夠做到太多的事了。

  秦軍並不需要佔領整個關中,只需佔領長安一城,不,甚至不需要佔領長安,只需打破門戶,攻入關中,這對秦軍來說就已經是勝利。

  唐國門戶一破,秦軍就可以源源不斷的往關中運輸兵力,到時哪怕是耗也能耗死唐國。

  秦國擁有七州之地,兩千多萬民眾,近百萬大軍,唐國拿什麽和秦軍拚消耗?
  就憑十二個郡嗎?
  雙方國力相差太大了,秦國先天就立於不敗之地。

  贏了佔領關中三郡,失敗了也沒有多少損失,最多不過些許兵力罷了,而以秦國的國力很快就能補充回來。

  相反唐國呢?贏了不會得到什麽,輸了只會失去更多。

  唐國本土交戰,拖得越久,損失也就越大。

  打來打去,把關中打成一片白地,最終受傷的只有唐國,而秦國則沒有任何損失。

  所以,這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

  李世民以為拖延時間能夠化險為夷,但這其實反而是一條死路。

  對抗秦國的辦法從始至終只有一個,那就是拉上一幫盟友一同抗秦,共同承受抗秦的損失,唯有如此才能保證不被秦軍吞並。

  唐國如今面臨秦軍五路圍攻,外無援軍,內無精兵,僅靠一國之力對抗秦,不過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罷了。

  對此,李世當然知道,他也想拉著盟友們來分擔壓力,可秦軍選擇的時間太不是時候了,四周接壤的諸侯都無法直接出兵支援,唐軍只能靠自己孤軍奮戰。

  對於這種困境,薑尚在信中給出了解決的辦法,那就是:全民皆兵,以戰促和。

  起初李世民還不解其意,但看完後就全明白了。

  南漢聯盟五路攻秦,蜀漢唐隋四國都出兵了,為何戰後秦國單單針對唐國,卻不去討伐蜀楚隋三萬呢?
  除了唐國離秦國近,而且實力大減之外,最重要的其實是唐國時南漢聯盟中,唯一動搖了秦國統治基礎的國家。

  要知道,唐軍打到了洛陽城下,而洛陽既是漢都,又是未來的秦都。

  國都都被敵人給包圍了,這對於任何國家來說都是一個恥辱,又更何況是身為諸侯霸主的秦國?
  所以,秦國自然要亮劍秀肌肉,來為了自己維護霸主地位,否則就會暴露自己外強中乾的事實,從而引起其他諸侯的連鎖反應。

  秦國想要殺雞儆猴,而唐國就是最適合的那隻雞,魏宋吳等所有國家都是被儆的猴。

  不得不說,秦國此次攻唐之舉,看似是為了奪取關中,可實際上卻有著多重其他的用意,而且無論是哪一層都影響深遠。

  攻略關中,只是秦國達到目的的手段罷了,成了固然好,失敗了也沒什麽,大不了下子再來,只要目的達到就行了。

  所以,對於秦國來說,關中可佔可不佔,但唐國卻不可能放棄關中。

  唐國雖有十二個郡之地,但精華都集中在了關中三郡,丟了關中的話,根本負擔不起這麽多軍隊了,將直接退出強國行列,淪為一個窮國弱國,所以唐國絕不可能放棄關中。

  保住關中的方法不止一種,但單獨和秦國死磕,無疑是最蠢,最出力不討好的一種,而李世民偏偏選擇了最蠢的方式。

  秦國這次攻唐的根本目的,一為報仇雪恥,二為張顯武力,三為震懾諸侯,佔領關中反而是順帶的。

  所以,薑尚向李世民提議,趁著局勢尚未徹底惡化,主動向秦國低頭求和停戰。

  如今嬴昊稱帝在即,李唐若是願意向秦國低頭,自去王號,向秦國稱臣成為附屬國,乃至是割地賠款的話,兩國停戰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秦唐關中大戰挑動天下人心,其他國家也在看著這出戲要如何收場,唐國要是主動稱臣秦國都不接受的話,這無疑會讓其他諸侯兔死狐悲,從而加劇各路諸侯之間的聯合。

  這是秦國無論如何也不願看到的。

  況且薑尚也不是讓李唐一直當秦國的附屬國,不過是忍一時之辱罷了,只要撐到南漢盟友緩過一口氣,局面則又完全不一樣了。

  到時候秦國想動唐國的話,唐國可能依舊不是對手,但絕不至於孤軍奮戰,陷入如此的被動的境地。

  總而言之,越早停戰,唐軍損失也越小,而且現在服軟還不晚,唐國就算有損失,也還在可以接受的范圍。

  一旦風陵渡、嶢關、五丈原,這三處任何一處戰敗,到時候唐軍在想服軟的話,付出的代價將大到難以承受。

  當然,面對秦國這樣的虎狼之國,一味地退縮只會助長其氣焰。

  對此,薑尚提議讓唐國在關中之地,實行全民皆兵之策,以彰顯己方不懼一戰,死戰到底的決心。

  也唯有如此,才能讓秦國意識到唐國是塊硬骨頭,一口吞下關中的代價太大,哪怕是秦國也承受不起。

  以曲求和,則和平亡;
  以戰促和,則和平存;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