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劍來》539.第539章 沒見過半仙兵?(上)
  第539章 沒見過半仙兵?(上)
  天微微亮,彩衣國胭脂郡城門那邊,一夥遠遊而來的江湖豪俠,騎馬等待門禁開放,其中一位梳水國大名鼎鼎的武林名宿高坐馬背,手心緩緩摩挲著一塊羊脂玉手把件,閑來無事,環顧四周,瞧見遠處走來一位風塵仆仆的年輕遊俠,神色疲憊,但是眼神並不渾濁,老者心想年輕人應該是位練家子,不過看腳步深淺,身手不會太高。老人便繼續視線遊曳,看了些婦人少女,只可惜大多是村野女子,肌膚枯燥,姿色平平,便有些失望,希望入城之後,胭脂郡的女子,可別都是如此啊。

  青衫年輕人看了眼人頭攢動的城門外,便乾脆走向一座早點攤子,已經沒有椅凳可坐的落腳地兒,仍是跟攤主要了份白糖油糕,一碗白米粥,接過了糕點米粥,攤主本想提醒一聲記得還碗筷,只是瞥見了客人背後的長劍,便將話語咽回肚子,江湖人,客氣些。年輕遊俠兒結帳後就蹲在路邊,油糕就粥,就算是解決了一頓早餐,只是吃喝極慢,等到背劍的年輕人將碗筷還給攤主,城門那邊已經放行,便站在路邊等著。

  老人收起手中那塊美玉不雕的手把件,忍不住又瞥了眼那個江湖晚輩,會心一笑,自己這般歲數的時候,已經混得不再如此落魄了。

  陳平安沒有理睬那個老人的審視視線,跟隨著人流遞交關牒入城,不是陳平安不想禦劍返回那棟宅子,實在是精疲力竭,從胭脂郡到朦朧山往返一趟,再撐下去,就不是什麽苦練屍坐拳樁,而是一具屍體從天而降了,雖然這個坐樁只要坐得住,就能夠裨益魂魄,但是魂魄受益,體魄肉身受損,傷及元氣,水滿器碎裂,就成了過猶不及。

  不過以後以屍坐之姿禦劍遠遊,確實是個好法子。

  但是在寶瓶洲可以如此作為,一旦到了劍修如雲的北俱蘆洲,則未必可行,畢竟在那邊,一個看人不順眼,就只需要這麽個看似荒誕滑稽的理由,便可以讓雙方出手打得腦漿四濺。

  陳平安沒有直接去往漁翁先生的宅子,而是先去了趟城隍閣,但是一問才知道城隍老爺已經換了,不再是那位金城隍沈老爺。陳平安歎息一聲,這不算彩衣國朝廷過河拆橋,胭脂郡是一國重地,沈溫金身消亡後,必然需要新城隍繼承神位,負責監察一郡山水。

  陳平安便沒有進去,而是循著當年走過的一條路線,來到一座依舊僻靜的土地廟,廟太小,並無廟祝,即便來此燒香祈福,也是自帶香火。當年就是在這裡,自己與胭脂郡金城隍沈溫作最後的道別。

  陳平安一思量,跨過門檻,趁著四下無人,從咫尺物當中取出三炷香,香味清新,是真正的山上物,莫說是點香驅蚊,於市井坊間辟邪消煞,都可以。

  當年青鸞國水神廟那邊,去獅子園半路上,那位遞香人追上自己一行人,轉交了廟祝贈送的一隻竹製香筒。事後清點,裝了足足二十四支珍稀水香,這次下山,將大部分水香都留在了落魄山,但是帶了香筒,隻裝了三炷香,以備不時之需,不曾想現在就用上了。敬香一事,山水神祇之間,有些犯忌諱,可是在城隍閣、文武廟這些地方,山香水香,都無妨。

  陳平安輕輕撚動香頭,無火自燃。

  陳平安站定,舉香過頂,心中默默言語。

  最後將三炷香插入一隻銅爐,又閉眼片刻,這才轉身離去。

  回到了那棟小巷宅子外,陳平安再次叩響門環。

  這次開門的不是趙樹下,而是趙鸞,見著了陳平安,小姑娘的眼神幽幽,好像會說話。

  漁翁先生吳碩文和趙樹下站在院內影壁那邊。

  陳平安與裴錢和粉裙女童相處久了,本想揉揉腦袋就對付過去,突然想起這個鸞鸞,到底是少女歲數和模樣了,隻好笑道:“沒事了,朦朧山那邊的修士,還算講理。鸞鸞,以後就跟在師父身邊安心修道。”

  趙樹下偷偷一握拳,表示慶賀。

  果然,教了自己拳法的陳先生,無所不能!

  吳碩文雖然一肚子疑問,但是不好當著兩個孩子的面詢問什麽,就只是對著陳平安笑著點頭致意,然後一起走回後院廳堂。

  不過這次趙樹下和趙鸞依舊是喝茶,用以緩緩滋補魂魄。

  而陳平安則主動拿出兩壺烏啼酒,與漁翁先生一人一壺。

  吳碩文遺憾道:“可惜鸞鸞和樹下如今年紀還太小,不能喝酒。”

  吳碩文只是喝了一口,就舍不得再喝,笑道:“留著,我先留著,以後兩孩子大了些,喝酒成了合乎情理的事情,我再拿出來。”

  陳平安趕緊又拿出一壺烏啼酒,起身放在吳碩文身前,無奈道:“吳先生騙酒喝的本事,真是不小,隻管喝,酒水我還有。”

  吳碩文半點不客氣,喝著陳平安的酒,半點不嘴軟,“陳公子,可莫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陳平安笑著舉起酒壺,吳碩文亦是,算是碰杯了,各自飲酒。

  陳平安沒打算細說朦朧山之行的過程,但是望向那位心情大好的漁翁先生,輕聲道:“吳先生,朦朧山一事,徹底了結,若是還不放心,那就先去遠遊各國山河,也不差。畢竟樹下和鸞鸞如今也到了開闊眼界的時候,多看看外邊的天地,哪怕是積攢些江湖經驗,終歸是好事。”

  吳碩文點點頭,“可以。”

  陳平安小口喝著酒,臉上帶著笑意,跟吳碩文拉家常,詢問了一些彩衣國和梳水國的廟堂江湖形勢,偶爾看一看似乎有些眼饞純釀的少年,以及時不時偷瞄自己一眼的小姑娘,陳平安的心境,重歸祥和,就像從一把尺子的兩端,重新落回了中間位置。

  其實第一次在屋內,趙樹下對於喝茶一事,十分熟稔,並無半點拘謹陌生,顯然是喝習慣了的。

  這才是最讓陳平安欽佩吳碩文之處。

  趙鸞有修道資質,這就已經無形中與趙樹下有了天壤之別,而且趙鸞修行天賦極好,這就意味著按照常理,當年那個需要趙樹下拚命保護的趙鸞,根本不用幾年,就可以讓只會憨傻練拳的趙樹下,修行路上,很快連她的背影都看不見了。吳碩文當然清楚這一點,但是這種消耗神仙錢的仙家茶水,依舊是趙鸞喝,趙樹下就一樣有的喝,絕無親疏、高低之別。

  這哪裡是將兄妹二人當入室弟子栽培,分明是當自家兒女養育了,說句難聽的,許多門戶之中的父母,對待親生子女,都未必能夠如此毫無偏私。

  陳平安覺得這位修為不高的老儒士,就是真正的仁人君子之風。

  恰恰如此,烏啼酒也不敢多送。

  原本想好了要做的一些事情,亦是思量再思量。

  比如以後趙鸞修行路上的神仙錢,該不該給?怎麽給?給多少?吳先生會不會收?怎樣才會收?便是收了,如何讓吳先生心裡全無疙瘩?
  這般兜兜轉轉,陳平安也覺得確實就像馬篤宜所說,做事太不爽利,只是一時半會兒,改不過來。

  陳平安突然歉意道:“吳先生,有件事要告訴你們,我可能今天再教樹下幾個拳樁,最晚在夜禁之前,就要動身去往梳水國,會走得比較急,所以就算吳先生你們打算先去梳水國遊歷,我們還是無法一起同行。”

  吳碩文嗯了一聲,“修行路上,不可被紅塵俗事耽擱過多,這非貶義說法,實在是至理。”

  陳平安站起身,一邊卷起袖管,一邊對趙樹下說道:“走,到院子,教你一門煉氣的口訣,一個立樁和一個拳架,就這三樣東西,別嫌少。”

  吳碩文為了避嫌,畢竟無論是拳法口訣,還是修道口訣,便是同門之間,也不可以隨便聽取,他就想要拉著趙鸞離去,可是一向乖巧懂事的小姑娘卻不願意離開。

  老先生有些懵。

  陳平安也察覺到屋子裡邊的情況,猶豫了一下,笑道:“沒事,旁聽無礙,但是容我多嘴一句,千萬不要外泄,隻準我們四人知道。”

  吳碩文歎了口氣,搖搖頭,獨自離去。

  趙鸞雙手托著腮幫,坐在無門檻那邊,輕聲道:“陳先生,你隻告訴我哥哥口訣好了,我不會偷聽的,就是看你們打拳而已。”

  陳平安確實擔心那道劍氣十八停的口訣,會與趙鸞當下修行的秘法相衝,所以就以聚音成線的武夫路數,將口訣說給趙樹下,重複了三遍,直到趙樹下點頭說自己都記住了,陳平安這才開始傳授少年一個劍爐立樁,以及一個種秋校大龍、雜糅朱斂猿形意後的新拳架,加上六步走樁,都是武學根本,不管如何勤學苦練都不過分,相信還有吳先生在旁盯著,趙樹下不至於練武傷身。

  陳平安不但親自演練立樁與拳架,而且與趙樹下講解得極為耐心細致,一步步拆開,一句句講明,再收攏起來,說清楚拳樁與拳架的各自宗旨大綱,最後才講延伸出去的種種玄妙微意,娓娓道來,循序漸進。若有趙樹下不懂的地方,就如拳法揉手切磋,反覆闡述當下步驟。

  趙樹下自然不笨,怎麽比起曾掖要好不少。

  曾掖那個榆木疙瘩,都能夠讓陳平安耐心如此之好的人,都要忍不住撓頭,恨不得學竹樓老人喂拳的路子,不懂?一拳開竅!不夠?那就兩拳!
  趙鸞托著腮幫,望著院子裡的兩個人,嘴角掛滿了笑意。

  其實修行路上,自己也好,哥哥趙樹下也罷,其實師父都一樣,都會有好多的煩惱。

  例如自己會害怕許多外人視線,她膽子其實很小。比如哥哥見到了那些年同齡的修道中人,也會羨慕和失落,藏得其實不好。師父會經常一個人發著呆,會憂愁油米柴鹽,會為了家族事務而愁眉不展。

  趙鸞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什麽都不懂的小姑娘了。

  院子那邊,比當年更像是一位讀書人的陳先生,仍然卷著袖管,給哥哥傳授拳法,他走那拳樁或是擺出拳架的時候,其實在她心目中,半點不比先前那種禦劍遠遊差。

  可是與陳先生重逢後,他明顯還是把她當個孩子,她很開心,也有點點不開心。

  午飯是趙樹下下廚,陳平安也幫了忙。

  師父訓了一句陳先生君子遠庖廚,但是飯菜可沒少吃,酒也沒少喝,喝得滿臉通紅。

  下午,陳先生仍是不厭其煩,陪著哥哥練拳,一遍遍演示。

  臨近黃昏的時候。

  陳平安看了眼天色,對趙樹下笑道:“好了,到此為止。記住,六步走樁不能荒廢了,爭取一直打到五十萬拳。按照我教你的法子,出拳之前,先擺拳架,覺得意思不到,有丁點兒不對勁,就不可出拳走樁。然後在走樁累了後,休息的間隙,就用我教你的口訣,練習劍爐立樁,咱倆都是笨的,那就老老實實用笨法子練拳,總有一天,在某一刻,你會覺得靈光乍現,哪怕這一天來得晚,也不要著急。”

  陳平安抹下袖管,輕輕撫平,然後拍了拍趙樹下的肩膀,道:“好了,就說這麽多。”

  趙樹下擦了擦額頭汗水。

  趙鸞已經站起身。

  陳平安說道:“我去跟吳先生聊點事情,然後就走了。”

  找到了正在屋內練字的吳碩文,陳平安歎了口氣,打算實話實說,事到臨頭,醞釀好的腹稿都沒啥用處,“吳先生,鸞鸞是你的弟子,照理說我不該指手畫腳,但是鸞鸞如今正值修道的關鍵,練氣士早一天躋身洞府境都是天大的好事,所以我準備了一筆神仙錢……”

  吳碩文笑著不說話。

  陳平安隻得硬著頭皮說道:“還有幾張符籙,打算作為臨別贈禮。當然,還有一部抄錄的手稿《劍術正經》,連同一把購自仙家鋪子的法劍,名渠黃,當然是仿品,品秩不算高,一並送給樹下,作為防身之用。只是樹下練劍一事,我希望吳先生幫我把把關,覺得何時練拳小成了,再將《劍術正經》和渠黃仿劍交給趙樹下。實不相瞞,如果吳先生答應,我很想要把樹下收為記名弟子,以後如果有緣,樹下又願意,吳先生也不反對,我與樹下再成為正式的師徒。”

  吳碩文伸手示意陳平安落座,等到陳平安坐下,這才微笑道:“怎麽,擔心我抹不開面子?那你也太小看樹下和鸞鸞在我心目中的分量了吧?”

  吳碩文感慨道:“樹下還好,無需我做太多,事實上我也做不了什麽。所以你願意收他為記名弟子,再看些年,決定是否正式收入門下,當然是樹下他天大的幸運,我沒有任何異議。可是說實話,領著鸞鸞這個丫頭修行,我真可謂捉襟見肘,一文錢難道英雄漢,就是這個理兒。並非是向你邀功,或是訴苦,這些年來,為了不耽誤鸞鸞的修行,光是與山上朋友借錢,就不是幾次了。”

  老先生唏噓不已,然後哈哈笑道:“與你自曝家醜,說了這些,是不是可以放心送我們師徒二人神仙錢了?多送些也無妨,我這把老骨頭,與人打生打死沒本事了,扛些神仙錢在身,還是不難的。”

  陳平安從咫尺物當中取出那本手稿《劍術正經》,一把渠黃劍,三張金色材質的符籙,然後掏出一把神仙錢,輕輕擱放在書桌上。

  吳碩文一開始還是撫須而笑,等到看清楚那些神仙錢後,沉默許久,終於忍不住問道:“你是在山上開錢莊的?小暑錢也就罷了,為何還有三顆谷雨錢?!”

  陳平安一臉錯愕道:“這也嫌少?真要我砸鍋賣鐵啊?”

  吳碩文哭笑不得,沒料到陳平安會如此“耍無賴”,老人將三顆谷雨錢揀選出來,斬釘截鐵道:“拿回去,這個真不用,將來鸞鸞躋身了洞府境,你再多送幾顆,我都不攔著,如今不行。”

  陳平安也沒有堅持。

  陳平安收起原本作為此次下山、壓箱底家當的三顆谷雨錢,抱拳告辭道:“吳先生就不用送了。”

  吳碩文站起身,“那就隻送到屋門口,這點禮數總得有。”

  出了屋子,來到院子,趙鸞已經拿好了陳平安的鬥笠。

  趙樹下笑道:“我和鸞鸞把陳先生送到城門口那邊。”

  陳平安接過鬥笠,搖頭道:“不用,我打算快些趕路。”

  趙樹下撓撓頭。

  趙鸞怯生生道:“那就送到宅子門口。”

  陳平安笑著點頭。

  吳碩文走回屋內,看著桌上的物件和神仙錢,笑著搖頭,隻覺得匪夷所思,只是當老先生看到那三張金色符紙,便釋然。

  還是當年那個人嘛,不過是從少年變成了年輕人而已。

  吳碩文撫須而笑:“托鸞鸞的福,這輩子總算是見過一顆以上的谷雨錢嘍。”

  宅子外邊。

  陳平安戴上鬥笠,準備直接禦劍遠去,前往梳水國劍水山莊,在那邊,還欠了頓火鍋。

  趙樹下還好,對於離別,並沒有什麽流於表面的感傷。

  一直與陳平安聊天。

  小姑娘卻一言不發。

  趙樹下像是突然想起一事,說先回了,讓鸞鸞自己與陳先生告別。

  陳平安啞然失笑,你小子的聰明勁兒,是不是用錯了地方?
  趙鸞低著頭。

  仿佛不開口說話,就不用離別。

  陳平安猶豫了一下,還是輕輕拍了一下小姑娘的腦袋,喊了聲鸞鸞。

  趙鸞抬起頭,臉微微紅。

  陳平安又不傻。

  小姑娘看自己的眼神,不一樣。

  有些時候,喜歡兩個字,哪怕嘴上不說,也會在眼睛裡寫著。

  所以陳平安想了想,輕聲道:“鸞鸞,我與你說些心裡話,就當是一個我們之間的小約定,行不行?”

  趙鸞有些慌張,但是又有些期待。

  陳平安笑道:“你喜歡我,對吧?”

  趙鸞一下子漲紅了臉。

  陳平安微笑道:“我也喜歡你,但是呢,不太一樣,因為我已經心裡有了喜歡的姑娘了。不過你現在,還是可以喜歡我,我覺得這不一定就是錯的,隻管喜歡你心目中的那個陳平安、陳先生便是了。但是我希望在將來,你又長大了一些,可能是三年,五年,或者更久一些,十年,也許就會在某天遇上一個你覺得很好的少年,或是年輕人,那會兒,別怕,很認真想過之後,如果你發現自己其實真的喜歡他,就千萬不要錯過他,好不好?”

  趙鸞眨了眨眼睛。

  陳平安笑道:“好,不說話就當你答應了。”

  陳平安扶了扶鬥笠,“走了。”

  劍仙出鞘,禦劍而去。

  趙鸞仰起頭。

  一顆腦袋悄悄在大門那邊探出來。

  只是少年不知道,自己身後還站著一個人。而且明顯比他經驗老道多了,老儒士已經悄然轉身。

  趙鸞轉過頭,結果剛好看到了師父的背影和趙樹下的腦袋。

  趙鸞腦袋低垂,雙手捂著臉龐,飛快跑進宅子。

  趙樹下一邊跟著趙鸞跑,一邊言之鑿鑿道:“鸞鸞,我可一句話都沒聽著!不然我跟你一個姓!”

  前邊傳來一個嗓音,“師父才是真沒看見聽著什麽,身為儒家門生,自當非禮勿視,非禮勿聞,可是樹下嘛,就未必了,師父親眼瞧見,他撅著屁股豎起耳朵聽了半天來著。”

  趙樹下一個急停,毫不猶豫就開始往大門那邊跑,鸞鸞每次只要給說得惱羞成怒,那下手可就沒輕沒重了,他又不能還手。

  雲海之上,陳平安抹了把汗水,隻覺得比跑了兩趟朦朧山還累。

  朱斂真是欠削,戴了頂鬥笠有屁用啊。

  只是埋怨過後。

  陳平安以坐樁,坐在劍仙之上,會心而笑。

  說到底,還是將鸞鸞當做了小姑娘來著,喜歡誰,就像饞嘴的孩子,會喜歡一串糖葫蘆,一塊糕點,喜歡豈會不是真喜歡,但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男女之情而已,更多還是依賴,信任,以及當年那場機緣巧合之下的悲歡相通吧。

  而這樣被喜歡,乾淨單純,又有什麽不好的呢。

  哪怕將來不被喜歡了,小姑娘有了真正心儀的男子,其實又是另一種美好。

  陳平安朗聲道:“走!去往更高處!”

  腳下那把劍仙,卻是一個急急下墜。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