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數風流人物》第149章 乙字卷 典范,帶動潮流(第三更)
  第149章 乙字卷 典范,帶動潮流(第三更)
  朱國禎臉色的變化也看在繆昌期眼中。

  同樣自己的神色劇變也沒逃過對方的眼睛。

  衝擊太大了,甚至有點兒難以接受,而且他們都已經感覺到了這背後的某些東西,那就是從元熙三十二年之後科考制度和內容的一些變化帶來的衝擊。

  如果說元熙三十二年那一波開始的變化還只是循序漸進的,那麽從去年到今年的這一輪新皇登基之後的變化就能看得出這種變化還在加速。

  經義仍然很重要,仍然是基礎,但是朝廷卻在有意識的調整,要讓經義為本,但是內容上卻日益要和時政結合了,進而形成策論定乾坤的格局。

  下一科呢?

  朱國禎和繆昌期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擔心和憂慮,青檀書院這是在未雨綢繆了啊,而且這一步一走就如此果決而大膽。

  朱國禎和繆昌期能看到的,王永光更能夠看到。

  可以說這一次最直觀感受衝擊的就是他。

  齊永泰絲毫沒有避諱他,就當著他和韓敬、馮紫英交流這一輪辯論大賽設置的典章制度和一些內容要求想法,他甚至還能感受到對方有些時候還是專門在為自己作講解,同樣楊嗣昌也在一旁聽得眉飛色舞。

  王永光自然也能猜測出齊永泰的用意。

  大家心照不宣,都是瞄準了下一科的秋闈和春闈,如何取得更好的成績,而現在朝廷雖然有要變革的意思,但是一樣會遭到很多來自各方的反對。

  要變革哪有那麽容易的?讀書人幾十年如一日的苦熬,搏的就是這一遭,一科複一科,一年複一年,你現在卻說要改革了?那他們怎麽辦?
  元熙三十二年之後的改革也是漸進式的,一樣也遭到了很多攻訐和抵製,但是太上皇幾十年的權威之下終於還是推進了。

  但現在新皇禦極,很多人就已經開始密謀要重新回到原來的格局了。

  朱國禎和繆昌期此次北上前來講學,不就是想要推動這種變革的倒退麽?上一科皇上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但現在他們看來是不願意再委曲求全,或者說不肯輕易退讓了。

  哪怕是拖住一科兩科,延後三年六年,也能為他們江南那邊的學子贏得一些時間,王永光猜測,對方二人應該就是打這個主意。

  只不過今天下午這一波,恐怕就是給了朱國禎和繆昌期二人迎頭一瓢冷水,澆得他們透心涼,比當下已經封凍了的天氣還涼。

  毫無疑問,齊永泰、官應震和他們代表的青檀書院是要打算站在江南書院的對立面了,甚至要堅定不移的推動科考內容的進一步向時政策論偏重了,這恰恰是朱國禎和繆昌期他們所不願意見到的。

  現在也就該是自己和崇正書院站隊的時候了,齊永泰和官應震把自己和崇正書院拉進來,大概也就是打的這個主意吧。

  問題是自己有選擇麽?沒有。

  王永光輕輕笑了笑,上午所遭遇的“背刺”帶來的沮喪和憋屈心情,現在終於可以舒緩一些了,因為想到朱國禎和繆昌期內心此時的冰冷。

  “開中法不是惡法,而是善法,從前明戍守九邊開始,開中法就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家可以想一想,一旦開中法中止,商人們再無積極性去屯墾九邊,單單依靠運輸帶來的糧食,且不談成本的提升,一旦遭遇其他意外,那麽就會給整個九邊駐軍的軍糧需求帶來無法想象的威脅,甚至影響到整個北地安全,……”

  東園這邊主打的一辯是范景文,他不但口才極佳,而且手勢動作豐富,所以說服力極強,東園學子在他闡述完畢時,也都紛紛鼓掌鼓勵。

  “……,范師弟所言不無道理,但是愚兄覺得可能你們忽略一個關鍵點。”

  西園自然更非庸者,大家都準備了一兩月,可以說各方面的問題都拿出來探討過無數次了,像開中法這個大課題,更是被作為經典辯題拿來研討,所以根本難不倒。

  發招的是許獬,這家夥哪怕是大冬天的,也是折扇輕搖,風度翩翩,比起范景文來更有一番居高臨下的氣勢。

  “你方強調開中法的關鍵在於商人們運輸成本的降低和屯墾帶來的糧食供應穩定性,那麽我要告訴各位師弟,你們這個觀點大錯特錯,或者說,現在已經不可行了,……”

  哪怕是朱國禎和繆昌期二人內心已經在考慮如何反製青檀書院以及他們背後的齊永泰、官應震可能帶來的威脅了,但聽到這個話題,心中還是忍不住為之一動。

  開中法肯定是不可或缺的,這是所有人固有觀點,但是問題卻很多,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都覺得弊大於利了。

  但廢止開中法之後九邊軍糧該怎麽來解決?
  如果找不到替代手段,那麽一切就是空談,再是惡法,你也得堅持下去。

  開中法最大優點就是軍糧保障的穩定性和運輸成本降低,可這幫家夥居然說這已經不可行了?簡直是信口雌黃!

  這是朱國禎和繆昌期心裡同時浮起的念頭,為了吸引下邊人注意,居然敢用這種伎倆,太過無恥。

  “可能會有人覺得我所說的是在危言聳聽,在嘩眾取寵,不,這等場合下,我們怎麽可能?”許獬似乎猜測到了某些人的心思念頭,笑吟吟的點穿。

  “那我來具體說一說,第一為什麽我說運輸成本降低不正確,那我們來分析一下開中法之所以帶來的運輸成本降低因素。其主因是糧食商人帶來的專業性和食鹽特殊性質的暴利性決定的,但真正決定運輸成本的還是其專業性以及周轉層級少帶來的,與鹽務的開中法並無固定和特定的關系,那不過是人為的將其聯系起來,……”

  “對於商人來說,他們在乎的是賺錢,而非通過什麽方式渠道賺錢,如果能夠提供一種方式讓他們從事他們專業的行道穩定的賺錢,實現成本下降是可以做到的,……”

  “再說另外一個問題,不容否認,糧食運輸受製於多方面因素,比如水旱災害,還有道路遭遇天氣影響,那麽沿邊屯墾就是最有效的保障手段了,這是大家的共識,也是朝廷一直堅持開中法的關鍵,沒有開中法,那麽商人們的屯墾就沒有了興趣,……”

  這一點也是眾所周知的,朱國禎和繆昌期甚至王永光、楊嗣昌都被勾起了興趣。

  可以說這一點恰恰是開中法的核心關鍵,運輸成本降低固然重要,但是有屯墾的底線保障,為沿邊提供各方面的後勤保障,這才是核心關鍵。

  “根據我們從工部和陝西、山西給朝廷的一些邸報中了解到的情況,事實上沿著邊塞一線近二十年來天時越發惡劣,很多屯墾之所以裁撤並非完全是因為開中法遭到破壞而導致,更多原因還是因為天時惡劣,在沿邊屯墾所獲收成已經越來越難以維系自身需求,更不用說供給邊軍了,……”

  “這裡有我們通過朝廷邸報傳遞獲得的一些信息,可以證明其中七處廢棄的屯墾中有四處皆是因為天時原因,三處是因為商人們因開中法難以支撐而導致,……”

  朱國禎和繆昌期面面相覷,難道青檀書院學生的水準已經高到了這種程度?朝廷邸報除非有特別要求,很多其實是可以弄出來的,尤其是像青檀書院這種明顯是為朝廷輸送科舉人才的,自然不在話下,齊永泰和官應震都是在朝中為官多年的老人,如果要找點兒門道尋些這方面的情報並不難。

  問題是這樣有針對性的收集邸報來作為下一科時政策論的應考準備,那說明青檀書院已經在這方面下足了工夫了,想到這裡,朱國禎和繆昌期相互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憂慮和揪心。

  這個情況太糟糕了,對朱繆二人都是一大打擊,這意味著他們不但難以獲得北方士林在反對科考變革上的支持,甚至可能還會對立,而對方還要成為受益者。

  這種情形下,如果江南方面的書院不迅速拿出切實有效的對策來,恐怕就會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這種舌劍唇槍的激烈辯論,尤其是涉及到的是時政策論,很多都是下邊學子從未接觸過的時政朝務。

  想到未來自己一旦科考中舉中進士為官,未來都要接觸這些事務,怎麽能不讓這些學子們聽得如癡如醉難以自拔?

  一陣陣掌聲夾雜歡呼,讓整個場面都幾乎要失控,尤其是一些經典的辯論語句和火爆對決時段,都讓學子們熱血沸騰,恨不能自己能夠馬上上場和對手一決高下。

  這其中尤其是來自崇正、通惠和疊翠書院的學子更是難以壓抑情緒,已經開始在下邊商量起來如果自家書院也要搞這樣的時政策論對抗辯論,該如何運作。

  朱國禎和繆昌期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更加擔心,王永光也同樣意識到了這一點。

  這似乎是一個潮流,難以逆轉了。

   又是九千字,再求月票!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