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第161章 沸騰
  第161章 沸騰
  “我們把科學家送上太空,是為了讓這些從事太空事業的人們有機會看一看太空,以加強航天從業者的事業感,並增大對太空未來方向把控的準確性……”

  馬斯克坐在XC4裡,看著航天局大佬侃侃而談,解釋為什麽要將科學家送上太空,無意識地敲著自動微微調整的方向盤。

  這輛跑車原本只是他買回來想看看新遠技術實力的,準備到手看一看就拆了,結果試駕過後就有些舍不得,另外讓特斯拉買了一輛研究。

  馬斯克駕駛XC4的照片已經傳的到處都是,不過他不在乎,而且只要出門時注意些沒人會發現,現在在阿美的XC4都超過了兩千多輛。

  沒錯,哪怕要支付極其高昂的稅費,還是有很多人樂意買一輛回來體驗智能駕駛。

  倒是阿美國會通過了一項法案,認為XC4使用了經緯衛星網,有泄密風險實施製裁,但實際效果幾乎沒有。

  反正就那麽幾千輛車,阿sir隻想吃甜甜圈,哪有空乾這些。

  坐在XC4裡面,馬斯克想到了明天就要首飛的新遠二號甲,想到了華國航天局驕傲的宣布要將科學家送上太空,臉色嚴肅。

  ……

  CASA宣布要在每年送一定數量的航天科研人員上太空,激動的不只是本國,全世界的航天機構都在同樣興奮中。

  因為就在這之後20個小時,NACA宣布阿爾忒彌斯計劃的後續登月人選中將加入兩名NACA科學家,其中包括約翰·布萊文斯。

  約翰·布萊文斯是誰?他是SLS火箭的總設計師。

  好吧,NACA更狠,直接要將登月火箭的總師送上月球,這可比華國瘋狂多了。

  不知道當時約翰·布萊文斯知不知道這件事,如果知道的話一定會對登月計劃更加上心……

  這事甚至都來不及遞交給國會討論克萊爾就做出了決定,事後也證明自己沒有遭受到刁難。

  反正不過是送幾個人上太空,阿美還做不到嗎?
  不僅是NACA科學家,隨後克萊爾還宣布加入阿爾忒彌斯計劃的各成員國都可以將本國航天科學家送上太空或者月球,彰顯著阿美的義薄雲天。

  隨後露西亞也宣布將把自己的科研人員送入太空,印度、土爾其也公布了自己的計劃,印度航天局局長甚至表示自己要做第一個上太空的印度人。

  航天局一石激起千層浪,不管其他人能不能實現,但都立刻選擇跟進,讓太空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格局。

  全世界航天從業者的工作熱情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都希望能爭取到上天的機會。

  而SpecaX更是以推向高潮的方式為這一次的太空熱結尾:2017年前,載人龍飛船將完成2次無人試飛,並在2017將至少2名遊客、2名SpecaX工程師送入太空。

  首席工程師埃隆·馬斯克也在推特上發了一張照片,那是一張想象繪圖,他站在豎起的特斯拉rodster跑車上面,下放是獵鷹9火箭和龍飛船。

  SpecaX將在不久的未來把一輛特斯拉跑車和馬斯克同時送入軌道,使太空創始人擁有太空經歷。

  ……

  5月29日,晴,瓊州微風。

  在明媚的陽光下,新遠二號甲矗立在已經就位的發射塔架上,高大的樹林在它面前像是球場的貼地草皮一樣矮小。

  122米,只有在研的長征十號能夠超過它。
    預計8月發射的長征十號已經將箭體接近製造完畢,從立項到首飛,隻用了11個月。

  這個時間是有代價的,YF130發動機注定會被淘汰,二級用的YF77也難以用先進且可靠形容,成熟技術佔比極高。

  由於是5米直徑箭體,長征十號的高度要更高一些,達到了129米,馬上又要刷新世界最高火箭的記錄。

  長征十號的運力和新遠二號甲基本是同檔次,載荷系數延續了航天局一貫的保守,給的比較低只有120噸,不過和新遠二號甲比起來其實是同級的。

  肖岡田和張川勇站在VIP觀景席,毫不膽怯地向四周打招呼。

  來往的人物除了航天局以外還有很多外國人,露西亞航天局和歐洲航天機構都來了不少人,還有得意洋洋的阿伯航天局負責人斯威坦親王。

  後者隨時都掛著發自內心的笑容,因為對於阿伯來說這幾個月可是驚喜不斷。

  5月23日,希拉空間站三號艙由新遠二號發射,同一天,木卡拉航天發射場正式竣工並通過驗收!

  希拉空間站以在軌127噸的運行質量成為繼ISS、天宮以後的第三大空間站,而且是四個國家聯合運營的青春版“國際”空間站。

  天宮二期的問天、夢天實驗艙要在今年的9月才發射,所以在6月26日希拉空間站發射完後,將會以215噸的質量位居世界第二大空間站,可居住面積位居第一。

  天宮空間站暫時以190噸質量排第三,居然比阿伯的空間站還要小一些?
  所以阿伯現在是出門都能用鼻孔看人了,到處顯擺自己的空間站,居然有十多個國家請求加入希拉空間站,讓已經快要瞑目的老國王阿勒特飄飄欲仙,硬是沒死。

  那可是空間站欸,而且阿伯還能“獨立”發射航天員,誰說的有錢也買不到技術?是沙某人的票子不夠綠了嗎?

  不過其他國家也只剩羨慕的份,同時可以左右橫跳還有錢折騰的國家還真不多,阿伯湊巧就是其中一個,只能說時也命也。

  觀看火箭發射的名人也不止在VIP席,普通的沙灘區也可能臥虎藏龍。

  比如前NACA局長麥克·格裡芬和已經85歲的巴茲·奧爾德林。

  巴茲·奧爾德林是誰?1969年7月20日,在阿波羅十一號任務中,他跟隨尼爾·阿姆斯特朗一起下了舷梯,成為第二個登陸月表的人類。

  他們兩個的入境是悄悄的,海關發現了但沒有打擾他們,現在他們的身份只是普通遊客而已。

  奧爾德林是自己想要來華國的,他說想來看看第二枚能夠登月的火箭,於是就和格裡芬拚團,飛到了瓊州。

  在巴茲的眼中,陽光下閃耀著光芒的新遠二號甲散發著光暈,恍惚之間和土星五號漸漸重合。

  46年過去,那一天的景象他還是記憶猶新,清晰地記著阿姆斯特朗邁出著陸器的猶豫,記得自己操控攝像機,錄製阿姆斯特朗那句著名的人類一大步。

  巴茲·奧爾德林感覺自己的血液在沸騰。

   推薦票有點少,可以求點推薦票嗎.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