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301.第297章 彗星離火組合體
  第297章 彗星-離火組合體

  不過一說到航天飛機,林炬就把話題引到了前進號空間站上。

  在五個月前達成合作建設協議後,前進號的12個離心艙段裡航天局要承建一半,這6個艙室按照協議都應該在2017年7月開始交付第一個,12月之前交付完畢。

  1月底先鋒號就要開始前進號空間站的離心部分安裝了,林炬可不想艙段製造上拖後腿。

  不過承接建造任務的五院表示沒有問題,他們一貫了解新遠的航天器建造速度,在合作敲定的時候就開始定製各種需要的設備了,今年全部到位沒有什麽問題。

  最後環節就是制定發射任務時間表,這是大佬的事。

  後者站起身:

  “那麽今年上半年的深空探測和空間站主要發射任務就如下:

  1月17日,離火探測器發射;
  1月20日,新遠三號遙四火箭發射;

  1月24日,先鋒號發射;
  2月15日,長征十號遙二發射;

  2月29日,長征七號甲遙三火箭發射;
  ……

  6月28日,新遠三號遙九任務發射;

  氣象局會對發射計劃進行核查以及風險預警,暫定上半年主任務發射次數17次,載人任務9次。”

  ……

  “慢點慢點,這玩意可老精貴了,裡面核反應堆已經開始運行了啊,摔了不得了的。”

  B級基地,總裝車間內的工人們小心地把“離火”吊裝進閃電號的貨艙,精準地放入緩衝模具的凹槽裡。

  青山基地的數名研究員也在旁邊高度警惕,還有一隊穿著防護服的消防員提著水槍待命。

  “離火”探測器和已經被命名為“彗星”的裂變-電推推進器將分別裝上閃電號和新遠五號甲火箭,在近地軌道進行組裝後飛往火星。

  這兩個都搭載了幾十千瓦級別核反應堆的大型航天器運輸和安裝都要特別小心,摔壞了都是小事,裡面的核原料泄露出來才真是了不得的大事。

  尤其是離火,不單單是核反應堆,還有超級精密的光學組件,由於過於敏感,進入太空後還會測試24小時確認無誤才會飛往火星,否則就只能讓航天飛機去抓過來維修一下才行。

  肖岡田倒是非常自豪,離火的通用平台就是他設計的,這樣級別的探測器,島國永遠也造不出來。

  “離火的反應堆質量3噸多一點,搭載了地質勘查、宇宙射線、光學探測、射電望遠鏡、紅外遙感、通訊轉發等十幾種功能,絕對是最完善的超大型深空無人探測器,40KW的核反應堆采用熱離子發電技術,可以連續工作幾十年,還能保證與地球一直保持聯系,這是過去絕無僅有的。”

  五院的沈祚舟也在場,離火探測器上面也有幾百公斤的載荷是航天局的。

  航天局搭便車比較倉促,因為離火的指標拿出來的時間比較晚,參與度有限,不過後續的深空網建設計劃就是航發委組織了。

  後續的幾個探測目標分別是金星、土星、木星,同時將在地月拉格朗日點以及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幾顆衛星用於加強通訊和導航能力。

  不過沈祚舟此時對閃電號更有興趣。
    “沒想到老毛子當年搞出的還真是好東西,運輸機發射,不需要火箭轉運,不需要發射台,不需要清理周邊這就省了一大筆錢,閃電號的隔熱瓦也是降級的,不算研發的一次發射成本應該能弄到四五千萬了吧?”

  肖岡田:“額……我對這個不太清楚,也許吧?”

  沈祚舟:“高空發射的確有優勢,也就老騰雲比這個強一點,但研發投入太高了。

  要不是長征七號已經夠便宜,我都覺得航發委應該也弄一套。”

  沈祚舟是知道長征七號發射成本的,後者的研發和回收維護費用都達到了設計時的預期,又經過一些改進之後,長征七號的單次發射成本已經只有1.5億元,如果是甲型需要加上三級的氫氧機費用要高幾千萬,但還是便宜。

  為了快速提升航天局的發射能力,長征七號又開工了三枚,一共四枚火箭,除了首發火箭的二級使用新遠的H80發動機,其余三枚都改成兩台YF77G。

  就在離火完全安裝好,閃電號準備合上貨艙推出機庫的時候,沈祚舟突然問了一句:
  “對了岡田,你們那個彗星推進器是什麽燃料,肼類化合物還是什麽,我看你們的工人運的時候跟離火一樣小心翼翼,你們這個時候就把燃料加注上了?”

  “嗯,啊?”肖岡田在心裡暗罵了一同安排轉運的“山海”計算機,大腦急速運轉後打個哈哈糊弄了過去。

  “彗星推進器呀,那個因為要工作很久我們使用了一種新型劇毒燃料,在發射場加注反而沒有這裡安全,所以就先加注上了。”

  “哦,我剛剛過來的時候都快運走了也沒怎麽看,還以為外面折疊的是散熱片呢,還以為那個才是搭載了核反應堆的離火。”

  “是嗎,那可真是太巧了,應該是太陽能板吧。”

  “可是……”

  “走走走,沈總師,食堂最近開了一個島國特色窗口,我請你吃天婦羅和燒鳥,很正宗的。”

  “……”

  與此同時基地的另一邊,食品與健康科學部。

  這是一個一聽就很平淡的部門,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食品與健康科學部在基地中屬於墊底的存在,除了為宇航員研究在天上吃點好的以外,也順便會研究輻射對宇航員健康的影響。

  但這些工作國際上就有很多公開的論文刊物可以參考,當下並不算高優先級。

  不過現在他們忙起來了,USBI強化藥劑的配方和工藝下發的研究部門就是他們,要求完成對藥劑原理以及前景的掌握和評估工作。

  來自異世界線2057年的USBI強化藥劑,系統雖然提供了配方以及工藝,但生命科學四十年的差距還是很巨大,雖然沒有知識盲區,但很多工藝現在都沒有,國內也沒有合適的設備。

  林炬對這種系統都不建議他使用的藥劑並不太關注,升級了一位B+的專業研究員和提供先期10億元研究經費後就不管了,這已經是他能在看到成果前能給的最大投入。

  倒是部門裡的研究員們信心滿滿,他們也是活生生的人,食品與健康部門都快成為基地裡的養老部門了,必須做出成果來才能撐起部門的地位。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