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292.第288章 載人飛行
  第288章 載人飛行
  德克薩斯。

  一架C17運輸機降落在這裡的軍用機場,裡面開出了一輛蓋著白色蒙布和加拿大宇航局標志的卡車,下方有一行小字:“Canadaarm3”

  “加拿大-3”機械臂,為阿爾忒彌斯計劃中“門戶”空間站第一部分HALO(居住與後勤前哨艙)配備的機械臂提前製造完成,抵達德克薩斯總裝基地。

  HALO艙段質量8噸,是“門戶”的核心部分。

  現在的門戶空間站大致有四個已經確定的部分:

  PPE(動力與推進元件),提供推進以及60KW電力,阿美MAXAR公司製造;
  HALO(居住於後勤前哨艙),與I-HAB一起提供8立方米空間生活4人,諾斯洛普·格魯曼製造;
  I-HAB(國際居住艙),歐空局製造;
  HLS(月表著陸器),暫時為藍色起源製造的“藍月”,未來也可能是StarShip星艦。

  尚在討論的有科學以及氣閘艙和擴展後勤艙,但前四個部分中,PPE和HALO已經完成了,安裝上機械臂就可以送往月球軌道。

  兩個部分總重13噸,將使用重型獵鷹火箭發射,發射日期已經定在1月中旬。

  在卡拉維拉爾角,老馬眯著眼目送一枚複用4次的獵鷹9號將四顆來自新加坡、澳國和帶嚶的衛星送上天空,興奮了一會兒又突然止住。

  興奮是獵鷹9號的可複用技術越來越成熟,在國際市場瘋狂掃訂單,外界對SpecaX的估值越來越高,NACA還不斷予以支持,發展態勢極為良好。

  截至到現在,雖然總發射質量遠遠不如,但specaX的商業訂單發射次數已經超過了新遠宇航動力一大截。

  這個時候他不禁有些慶幸沃爾夫條款了,新遠已經航天局的對外商業訂單局限於周邊的一小片地區,雖然也不少,但絕對無法和specaX相比。

  新遠最大的優勢是載人發射,至少外界分析他們的絕大部分收入都來自商業航班,團結號和堅定號加起來保持了過去4個月平均每8天一次發射任務的記錄,累計將95人送入太空,光是完成的旅遊訂單額就高達9億美元,也就是60.3億元人民幣。

  而後面排著隊的還有一大堆,更離譜的是通過東方國際太空酒店公司的歐洲富豪比亞洲還多,這就不可思議。

  還有小道消息流傳,在阿萊尼亞宇航公司的太空酒店2017年升空對接天宮空間站後,東方國際太空酒店將進行重組準備上市,紐交所預測其市值將可能在500億美元以上,前景極為樂觀。

  specaX在這方面打算使用獵鷹9火箭聯合追夢者,聯合波音、格魯曼等廠商開始進行對標的太空旅遊計劃,預計2017年底完成還算快。

  星鏈也還不錯,由於經緯衛星網絡和好幾顆六噸重的同步軌道衛星在頭頂轉,NACA和國際電信協會全力支持星鏈,一點發射問題都沒有,快速造出了第一代。

  一代星鏈260公斤重,主要作為測試使用,但因為庫姆撞擊坑的巨大發現,老馬決定發去月球,可以配合阿爾忒彌斯計劃提供導航服務。

  但恰恰是在月球上,航發委的領先太多了。

  不提別的,已經著陸的8個巡視器,還有3個搭載了相當多科研設備的著陸器,遠遠地將世界甩在了後面。

  實際上NACA以及SpecaX都對探索者機器人的技術極為感興趣,半年前由谷歌、MIT和NACA組成的人工智能實驗室進行了幾個月的推進,才堪堪摸到了一點門道。

  根據他們的研究,以現有技術做出探索者不難,只是需要大量的沉澱,但如果是在月球上就很誇張了,至少芯片的功耗就是個麻煩事。

  實驗室的日程是計劃在2018年推出像探索者那樣智能的機器人,再快也不行,AI訓練需要時間,為此他們還收購了波士頓動力公司。

  他們認為三進製芯片在AI上有巨大優勢,不過此時轉向太難,依然堅持原來的路線。
    至於特斯拉和SpecaX,這方面才剛剛起步。

  前者在魔都的超級工廠經過複雜的協商終於談攏準備在明年3月動工建設,預計2018年投產,年產百萬輛特斯拉汽車,但終歸也只是計劃而已。

  馬斯克伸出手抓亂自己的頭髮,雖然這樣看起來他有點像個肥宅,但是卻很舒服,讓人能夠放松思考。

  第一代猛禽發動機在得到NACA的支持後已經成功,可靠度通過驗收,生產線正在建立,也代表著星艦即將進入實質化的建造階段。

  星艦-超重型的起飛推力將超過6000噸,雖然相比於新遠三號的7000多噸小了不少,但是助推器和飛船都可複用,總的來說也是同一級別了,更是大幅超過了長征十號和SLS火箭。

  星艦是SpecaX的第二個可重複使用火箭項目,難度相比獵鷹9號指數級上升,並聯33台發動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不過馬斯克並不害怕。

  ……

  “這個新一代載人飛船叫什麽,還沒有命名?”

  “航發委正在征集嘛,全社會都參與,一個月以後出結果,反正來得及。”

  瓊州航天發射場,一枚長征七號火箭豎了起來,它的上面是新一代載人飛船——正式版。

  安德羅夫在這兒折騰先鋒號,剛好和來發射場的佘院士聊上了。

  新一代載人飛船迄今為止已經完成了兩次無人飛行,一次是7月進行的亞軌道大氣層測試試驗船,,一次是長征十號攜帶的全狀態無人測試船。

  而在今天,12月25日發射的是第三艘,也是載人版本。

  神舟飛船當初用了四艘無人樣船是因為第一次研製缺少經驗不敢冒險,新一代載人飛船就不一樣了,經過仔細論證後航發委決定就在年底之前進行一次載人試射任務。

  此次首飛任務搭載的是3名航天局的有經驗宇航員,他們將乘坐飛船前往近地軌道生活約3天,不與空間站對接,以模擬登月時從地球飛往月球中的生活狀態。

  2個月後的長征十號遙二任務就將把新一代載人飛船送往月球,環繞15天左右返回,因為YF-77GA是首次試飛所以不載人。

  遙三任務就將是搭載了月面登陸器且載人的全狀態繞月飛行,理論上已經可以登月,作為登月前的最後一次演練。

  佘院士緊了緊拳頭,忽然感覺時間如此之快。

  不到三年把人送上月球,這才是華國航天的真正實力嗎。

   眼睛因為炎症原因,休息3天,更新較少,星期五開始恢復3-4章更新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